第62节
作者:桥半里      更新:2023-06-24 18:31      字数:4442
  舍柯图额头沁出了汗。顾缜早就定好对待马族的策略,此时沉思,其实是控制谈话的气氛节奏,不过,他垂眸观来,这名“识时务”的马族新王,对此时的大楚来说是幸事,只是跳出立场来看,却实在是逊色于那位战必亲征的少年旧主,可惜斯人已逝,不能亲眼一见“楼兰沙狐”的风姿。希望此人日后不要生出短视的雄心,扰乱布局才是。启元帝终于开口,缓缓而谈:“马族王,朕早有宣言,大楚往后与别国一律平等相交,永不为宗主,也不再接纳属国。因此,朕不会收这封降书。”舍柯图听完译者的翻译,大吃一惊,以为是大楚皇帝嫌弃自己姿态还不够低,折膝欲跪之际,启元帝又开了口:“朕给你两个选择。”“其一,马族归入大楚,与其他异族聚居之地一样,允许本族人为官治理。之后,马族百姓就是我大楚百姓,一视同仁,缴一样的税赋,遵一样的律法,受我大楚保护,也受我大楚管辖。”“其二,就是与我大楚友好论交,同时签下贸易协定,允许我大楚商贩穿过你们的草原西行贸易,大楚也会在边城开放集市贸易,想要粮食布匹,照旧以物易物,等价交换。”说完两个选项,启元帝看向舍柯图:“你选吧。”“这……”舍柯图措手不及,犹豫了。不止是大楚朝,这个中原之国的历朝历代,都自认是天|朝上国,对属国相当大方。舍柯图原以为这次来称降,虽说丢脸,却可以带着大楚给属国的钱财粮食回去,现在已是十一月份,很快严寒就将降临草原,他们急等物资过冬。万万没想到启元帝会给出这样的选项,等于是直说不归顺就不白给物资,如意算盘落了空。但马族要是在他手上归顺了大楚,别说好不容易得来的王位又没了,这可是亡了“国”了,他就是马族的千古罪人。“这”,舍柯图吞吞吐吐,“陛下可否给我时间考虑?”启元帝痛快道:“可以。三天内,我要知道你的答案。”直到马族王退出奉天殿,群臣才回过神来,陛下这招阴险的阳谋,高,实在是高啊。文谨礼对区区马族兴致不大,除了被马族王给谢九渊的礼遇冒犯了一下,其余时间他都一直注意着文崇德,近日文府后院不宁,因为启元帝胡闹开放的那些叫报纸的玩意儿,文谨礼前所未有的受了许多攻讦诽谤,大失颜面。他心中愤怨,觉得一切都是从文崇德搬出去开始不对劲的,于是纡尊降贵写了封信,信中拳拳父爱,一心想让这个儿子搬回府,没想到文崇德丝毫不为所动,别说回信,上朝连个眼神都不给老父亲。不孝子!文家不幸!一时再无人奏报,三宝公公出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三宝公公刚要喊退朝,却听殿外通报,说是有北斗军校的奏报。启元帝看了谢九渊一眼,彼此心下明白,浅笑道:“宣。”上殿的是甘枢,他是北斗军校的副校长,也是教官,向启元帝禀报,军校第一批学生已通过训练考核分班,按照设计分有三科:普兵、尖兵、统兵,每科都招满了人。学生们与金吾卫联合训演完毕,申请明日在宫城外、京城正街行兵展阅。“好!”启元帝勾了嘴角,答应得十分爽快,“明日,就让京城百姓看看北斗军校的风貌,师相,就劳你替朕检视一番了。”哦,京城正街,外宾居住的别枝馆就在那里,群臣略一思索,都明白了启元帝的用意。甘枢领旨谢恩,谢九渊亦是深深一礼:“分内之事,陛下言重了,微臣惶恐。”百官们都板着脸,心中恨不得一个白眼翻上天,满殿臣子,谁都可能惶恐,就你谢九渊不可能惶恐。户部尚书秦俭板着个脸出列,疑问说得像质问:“请问陛下,这行兵展阅的费用?”行兵展阅,最多也就学员的车马伙食费,还能有什么费用,自从开了通商口,秦俭有段时日没因为小钱抬杠了,启元帝还真被他噎了一下,谢九渊出列道:“由北斗军校承担。”顾缜面露满意的神色,看向秦俭,“如此,秦尚书可还有疑问?”“没了。”总之是省了钱,秦俭也是满意一礼,回班。下了朝,顾缜跟谢九渊背后讲臣子小话,编排道:“现在国库也不空,你小婶大方了没半个月,就又小气起来了,可见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谢九渊爱看顾缜活泼,闻言就笑了,“陛下不就是因为他对上对下都不为所动,才重用秦大人的么,何必又揶揄他。”顿了顿,故意补上句:“到底是长辈。”“就他那愣脾气,也值得朕生气?”本就是跟谢九渊逗乐,顾缜挑着眉,顺嘴往下说,忽而眸光一转,直直看向谢九渊的眼睛,“倒是有的人,心上人被多看了一眼,就生起气来。”谢九渊靠紧他,故作疑惑:“嗯?还有这事?那那个人,一定是对心上人极为看重,连让人多看了一眼,都舍不得。”顾缜忍不住笑出声,“就你最会说话,堂堂右相、大将军,师相这么油嘴滑舌的可怎么好。”“微臣惶恐,微臣冤枉”,谢九渊这个语气是一点都不惶恐,“臣可只在心上人面前油嘴滑舌。”话说到此分,二人眸中皆是一片脉脉情深,自然唇舌亲近,缠绵不已。长吻罢,就说起了正事。事到临头,顾缜反而轻松起来,说:“排了兵,布了阵,也就没什么好顾虑,迎敌便是。到了此时,我越发觉得,文党,也不过是大业中途的一环,这座高山除去,是拔出了心中刺。但日后,还会别的有阻碍。不过,有你有我,有我们改变的这些基石,又有何惧。”谢九渊心中宽慰,一礼,赞道:“陛下豪情。”二人相视一笑,顾缜手指捻着谢九渊的衣襟,须臾,才似回过神一般,催促道:“你去吧,再不走,到北斗时天就黑了。”明日行兵展阅,谢九渊这个当校长的,自然得前去先行检查一番。他嘴里催促,却未收回紧握衣襟的手指,惹得谢九渊心动不已,抱着人又亲了亲,这才离去。顾缜独坐在御书房中,奏折看着看着,就走了神。何日长相守。翌日,北斗军校的学生们与金吾卫从京城正街踏步而过,军威震天,气势恢宏。别枝馆那些外国来使、商旅、留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再一日,马族王舍柯图率马族归顺,从此再无马族,而大楚版图中,多了一个西域省。启元十年元月,启元帝意气风发,宣一身朱红官服的谢镜清上殿,特命他为丝路官商,挂职户部,赐官袍,享七品俸禄,跟随鸿胪寺卿王泽大人一起,正式出发,沿着那条古老的道路,一一建交,重启贸易文化交流。至此,大楚正式开始重建陆上丝绸之路,而海上丝绸之路早已重航过半。盛世初显,老奸必除。春节将近,辞旧迎新的时刻到了。“陛下!锦衣卫急奏,巡按柳莹遇刺,宿卫将刺客拿下,招供幕后黑手为文谨礼!”作者有话要说:*抱歉,霹雳补剧到关键处,我预感我又要被虐了第73章 刑部尚书姜齐上京途中, 缓缓前行的马车内, 兰芷取下柳莹额头的巾帕,用手试了试温度, 还是烫手, 叹了口气, 将巾帕浸入冷水盆中浣洗,复又搭上柳莹的额头。柳莹刀伤在侧腹, 只得躺着, 她昏睡几次,每每醒来时, 兰芷都还在照料自己, 心中过意不去, 于是劝阻道:“姐姐不必如此辛劳,休息片刻吧,我觉着好多了。”“大白天的,柳大人还是少说鬼话, 小心真撞着鬼”, 兰芷白眼一翻,立刻就嘲讽回去, 而后才低声抱怨,“伤还没好, 这么急着上路做什么?”柳莹讪讪一笑, 事关陛下布局,她不过是枚棋子, 怎好轻易告诉他人。见她如此表现,知是自己不能多问的事,兰芷也就不再多言,守在一旁。马车忽停,宿卫请示过后,才将密报递入马车内,期间柳莹问起医药问诊的费用,宿卫解释说由公中出资,柳莹立刻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写完回信,宿卫取走,马车再次上路,兰芷没忍住,疑惑道:“你身为陛下特封的巡按,难道还缺二两买药钱?”柳莹忙打哈哈,用过日子还需精打细算糊弄,见兰芷生了气,只得实话实说:“先前,欠了陛下一笔债,预支了俸禄,所以每月俸禄只得一半,另一半得还回去。”兰芷先是一奇,不说陛下还和臣子算债务,柳莹能有什么事需要欠债?然后心中一动,便是一愣。瑶仙阁的头牌,要赎身,至少也得十万雪花银。“欠债,是为我?”见兰芷愁眉不展,柳莹叹息道:“‘柳公子’欠你一段相思,是还不了了,我柳莹,至少能还你自由。”兰芷凝眸看去,这重情重义的女巡按,天下无双,比之世间薄情男子,更配称伟丈夫!罢了。兰芷握了她的手,眉目坚决:“若蒙不弃,我兰芷今日便与你义结金兰,异姓姐妹,同生共死,你肯不肯!”见她愁容尽去,眉目飒爽,果真将不好的往事全都放下,柳莹不由一笑,回握其手,扬眉道:“如何不肯!”“好!”兰芷心中前尘尽去,弃了阁中花名,恢复旧名姓,朗声道,“我葛琴思,今日起,便与你柳莹姐妹相称,生死不负。”“我、咳咳咳”,柳莹喜上眉梢,得意忘形地想坐起身,立刻牵动了伤处,惊天动地地一阵咳嗽。葛琴思一把将她按回去,糟心地看着她,这人也不比男子心细多少,生活中粗枝大叶,也不知怎么想出的玲珑计、写出的锦绣文。“你还是闭嘴吧。”柳莹乖乖闭嘴闭眼。葛琴思嘴毒依旧,这时忽然想起旧话,又揶揄柳莹:“还说俸禄给我做嫁妆,怕不是陛下亲笔写的借条。”想起当日夸口,柳莹羞得面红,只装睡着了,死也不睁眼。“哼。”葛琴思赢了口仗,勾唇一笑,继续照看病人。那边柳莹还在上京路上,这边文谨礼已经连上了五道奏章为自己辩解,启元帝全都留中不发,说是等柳莹与羁押的刺客进京再来审议,与往日吹捧文相的态度不同,不免叫群臣各起了心思。虽说姿态焦急,文谨礼心中是一点都不急,刺客一事他毫不知情,本就是无中生有,区区一个柳莹,他还不看在眼里,行刺她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就算刺客咬死了这么说,也无其他证据定他的罪,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一局,幕后操纵者不论是不是启元帝,都是烂招,也未免太小看他文谨礼。庞然巨象,岂是小小蝼蚁能够撼动?自不量力。启元帝和谢九渊也不急,启元帝关注着工部的船厂,从佛朗机人手中缴获的蒸汽动机,经过一年的研究,已经能够建造并用于船身,有了蒸汽船,海贸之路更为广阔、长远,而船身包裹铁甲的战船,也已经试水成功,不论是商船还是战船,都如虎添翼,启元帝大喜,赏遍了船厂上下。只是工部侍郎日子不好过,蒸汽船与铁甲船造价高昂,却又没多少油水,文谨礼那边又大肆索要好处,工部侍郎吴都左右支拙,抱着侥幸心理,上奏请求多造一些原先的木造战船,方便水师演习,没想到启元帝竟然批了同意,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而谢九渊一直繁忙,政务和军校都离不开他,金吾卫和水师也必须看着,忙得是昏天暗地,偏偏近日家中传讯,说谢氏多日来心情低落,愁眉不展。仔细想想,谢十一远在黔西任职,无法回家过年,谢镜清又去了西域,自己不是上朝就是身在军营,娘亲独守谢府,连个团圆年都没过,自然不会有好心情。谢九渊深感不孝,忙中抽闲,安排了半日空暇,做了百姓打扮,带娘亲逛集市散心。谢氏感动儿子孝顺,欣然应允。开了春,集市正热闹,行至抚柳桥,不期然竟看见一处小馄饨摊,谢氏一看,摊主用料、手法都是正宗的南地特色,更觉欢喜,谢九渊闻弦歌知雅意,买了两碗,与娘亲共尝。果然是十分味美。“虽不忆故地,却免不了思念乡味故景”,谢氏叹道。谢九渊正要说话安慰娘亲,谢氏却像是听到了什么,示意谢九渊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