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作者:桥半里      更新:2023-06-24 18:31      字数:4979
  *摸鱼更新第86章 镜清回黑旗开早春寒意将退, 天刚转暖的时候, 总是教人困倦。顾缜平日里繁忙,这日春和日丽, 暖洋洋的招困, 早朝上群臣为着“开设洋文学馆”的提案争执不下, 各个长篇大论,吵得顾缜头痛, 于是午后难得愿意小休, 三宝巴不得陛下多休息,欢欢喜喜地给顾缜拆了发髻, 拿了把玉梳细细地将长发梳通透。细密圆滑的梳齿很舒服, 顾缜对着革新所送来的檀香木龙纹玻璃镜, 眼神落在三宝手中的玉梳上,尽是相思。这把玉梳是当日顾氏给的见面礼,听谢九渊说,是他父亲当年亲手为母亲做的定情物, 谢氏头发细软, 所以这把玉梳的梳齿比市面上的梳子都要紧密,每个梳齿都仔细打磨过, 才能有这样温润圆滑的齿列。此礼贵重,重得让顾缜不敢收, 在谢九渊的劝说下才带回了宫中, 开始是放在枕边舍不得用,后来想想, 还是应日常使用,不该束之高阁。午休睡了不足半个时辰,就被梦魇醒了。顾缜茫然地看着床顶,神情不惊不慌,反而有几分麻木。梦里,残兵尽戮,血染将军甲。是曾见过的前世景象。谢九渊走后,顾缜无一日不会梦见这段“记忆”,归根结底是过于担忧,另一则,大概也是因为他只在那段前世中看过谢九渊在战场上的样子。他有心宽慰自己,干脆顺着思路想象起来,闭眼勾勒谢九渊眺望海面运筹帷幄的模样。平复了思绪,也就到了该起身理事的时候。接连忙了一下午,到黄昏时消息传来,谢大老板神勇机智,与安西卫里应外合,西域被劫的行商全数救出。顾缜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未免替谢镜清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没有再三细问。晚上,猿卫奏折还在路上,密信先进了宫,他知道陛下重视此事,密信比奏折还写得详细清楚,仔细说明了谢大老板是如何胆识过人,又是如何与看守的洋人巧言交涉,到末了,谢大老板撤离时还英雄救美了一次,不慎伤着了小腿,需得静养几日再回转京城。顾缜挑了挑眉,估摸着等谢大老板回京,也许有场热闹瞧。不对,等猿卫的奏折进了内阁,热闹可能就要开场了。启元帝着人赏赐猿卫,还特地嘱咐先去北斗军校走一遭,看看猿斗小将军有什么要稍带的,一起送去西域的还有一封密信,是给已经身在西域的外|交大臣王泽的。托了谢大老板的福,此次西域行商被劫事件可以说是人赃俱获,王泽顶着风沙跟天竺人扯皮,总之一句话,不给赔偿和保证,这事儿没完。王泽代表启元帝放出话去,天竺一天不承诺保证行商安危,丝路一天不恢复通商。于是眼巴巴盼着瓷器丝绸的其他诸国联手向天竺施压,可这事儿又不是天竺自己能说得算的,还不是跟劫商一样得看西洋的意思,直把天竺搅得两面着火,颇有意思。王泽私下跟猿卫将军喝酒,说起来笑眯了眼睛,直感叹陛下慧眼识英,鸿胪寺,哦不,外交部果然是比大理寺有趣多了,大理寺那种地方,也就江载道江大人那种大理石硬脑袋撑得住,这就叫什么锅配什么盖,一个萝卜一个坑。猿卫听自家弟弟讲述过江大青天其人其事,闻言笑笑,抬手给王大人满上一杯酒,他不是多话的人,上了战场自是威风凛凛,下了战场,着实是个柔和的青年,观之可亲,男女老少都爱对他说话,也是一项天赋。正喝着,恰好谢镜清拄了拐出帐篷溜达,撞见两位大人正对月小酌,本不遇打扰,奈何王泽喝多了絮叨,与平日里八面玲珑的样儿不同,热情得有几分傻气,看见三只腿就认出是谢大老板,招着手喊人,谢镜清只得过去叨扰。谢镜清的左小腿,是救援行动中护着行商亲眷伤的,大夫说幸亏砸中的是刀背,否则这腿不一定能保住,现下也需仔细调养,要养骨头,最好是躺个三四十日哪儿都别去。谢镜清躺了三天就浑身不是滋味,觉得骨头缝里都懒了。王大人酒后唠嗑唠得很开,自己感叹抒发完了,还开始关心他人,先是跟猿卫打听,“小猿将军,我听说马族之前那个王,叫什么阿骨欢的,是草原上万千少女的梦中情郎哈?”,然后又跟谢镜清八卦,“谢大老板,你上司秦大人现在脾气越发大了,你在他手底下干活好过不?我找他批个条都怕,唉哟脸色阴得吓死人啊”,说着还对月一声叹息,很是沧桑的模样。猿卫笑而不语,谢镜清笑而不语。王大人丝毫不介意无人捧场,自问自答也唠得开心,最后非要跟他们讲述“先帝与文谨礼二三事”,猿卫假装起身拿酒,一个手刀将人劈晕当场,谢镜清一头冷汗,对猿卫比了个大拇指。任由王泽顺着椅子出溜坐地,猿卫叹口气坐回原位,“要命。”谢镜清赞同点头。两人说不上熟,一时沉默。天上一轮似圆非圆月,猿卫仰脖饮尽杯中残酒,因着王泽刚才的八卦,破天荒想起了那个死在他们兄弟手上的阿骨欢,野狼一样的少年王者。现在的马族已成了西域省,继任的马族王也就是西域省的总督,这是个聪明人,聪明得有几分软弱。当然,这对大楚来说,再好不过。思及大楚,猿卫笑道:“谢大老板一力顶下危局,在下可是都写进奏章了,陛下定有封赏,提前与您道声恭喜。”知道这是猿卫的示好,谢镜清不是不受抬举的人,一拱手,也笑道:“多谢猿将军美言,下回伤好了再来安西天关,我再陪您喝酒。”二人一来一往,略坐一阵,猿卫扛着王泽大人送他回房,谢镜清继续自己溜达。次日醒来,王泽大人全然忘了自己酒后失言,还招呼两人下次再聚,猿卫目光复杂,一时不知如何开口,谢镜清拍拍王泽大人的肩膀,语气那叫一个语重心长:“王大人,恕在下直言,您是不是不知道您酒后的小毛病?”王泽一脸茫然,有些惊疑:“我不是喝多了睡着了被猿将军抗回帐篷了吗?难道还干了什么?”猿卫以为谢镜清要和盘托出,心底正赞赏谢镜清仗义直言,一时还有些羞愧自己顾虑太多。谢镜清一脸沉痛地点头,做难以启齿状,低声道:“王大人啊,幸亏昨夜咱们仨都是大老爷们,但这,这当众宽衣,还意欲强|吻猿将军,这……唉,许是您喝多了觉得闷得慌,或者把猿将军认错了哪家闺秀,可万一传出去,到底是不好听,您往后,还是别在外人面前过量饮酒为好。”谢镜清说得一本正经,王泽听得是呆若木鸡,继而羞愤欲死,好个白面书生一张脸红得猪肝也似,又是感谢谢镜清实话实说,又是强撑着给猿卫赔礼道歉。猿卫一口茶喷出老远,震惊地看着一脸“我是为你好才直言不讳”的表情接受王泽道歉的谢大老板,由于太过震惊,没把握住澄清事实的时机,待他从谢镜清的厚脸皮中清醒过来,王泽大人已经道完歉跑了,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谢大老板”,猿卫哭笑不得,“您是跟王大人有仇,还是我什么时候得罪您了?”谢镜清摆摆手,解释出一片用心良苦:“猿将军,又不好明说,又要下猛药,说个无伤大雅的谎言,也是情非得已,别太计较嘛。”猿卫打小混军营战场,到底是江湖经验不足,被谢镜清逗得忍不住笑,也只能不太计较了。不过到底是冥冥中自有定数,半月后谢镜清回京,马车一进京城,就被熟悉的小官吏拦着调侃:“这不是咱们英雄救美的谢大老板么,好事成没成啊?”谢镜清挑着布帘的手一抽,懵了:“哪儿来的英雄救美?”小官吏笑了:“别装了,猿将军奏折上都写着呢,内阁传出来的,还能有假?”谢镜清这才想起撤离时顺手救了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又思及仿佛一脸纯良猿将军,哀叹一声催促伙计快走,马车哒哒往秦府赶,谢镜清放下布帘险些掩面而泣。“报应啊!”他这边进了城,那边启元帝也收到了消息,说是谢大老板拄着拐,跟秦府门房对上了,一个要进府,一个不让进,双方僵持不下,秦大人端坐府中不为所动,直到不明真相的围观百姓围了三层,谢大老板一个踉跄险些扑地,才被秦大人拽进了秦府。这顿花枪耍的,顾缜笑笑,放下那页报告,拿起军情继续批着。联军到底是远道而来,就算背靠倭岛,但倭人又不是什么厚道盟国,七国间渐渐嫌隙丛生。大楚水师即是主场作战,又准备充沛,到近日已是稳占上风,只看联军是选择放手一搏,还是就此放弃了。眼见着军情明朗,顾缜心绪也安宁了一些。正当此时,军事部斥候急报:“挂着黑旗的不明舰队向东南海域攻击,不似联军战|船,火力极猛,趁夜色开||炮攻击,我军巡航战队全军覆没!”启元帝震怒!挂着黑旗,很大几率是贸易友好国藏头露尾。“我大楚任何战|船,若在海上再遇黑旗,不需请示,全力歼灭!”“传朕旨意,此战,不将战火打回贼国海岸,我大楚誓不罢休!”谢九渊从风尘仆仆的宦官手中接过旨意,站起转身,眼中寒芒一片,锋芒毕露,喝道:“你们都听见了!陛下给了圣旨,我们该怎么做?”数万兵将,手臂皆为阵亡将士们缠了白纱,振臂高呼:“陛下万岁!为弟兄们报仇!打回贼人老家!”“好!”“上船,开战!”这是启元十一年春,谢九渊帅领水师开战,不再只求御敌于外,而是紧追不舍,全面出击。碧波硝烟起,一战动九州。第87章 求平安风浪急御书房新装上不久的白炽灯散发着光和热, 启元帝手上的电报转录墨迹未干。早在开战前, 从京城一路到几个通商口岸都铺了电缆,架好了电报线路, 战场瞬息万变, 人力传递消息多有滞后, 电报机能即时传递消息,因此被启元帝看重。可惜电报机传递出的是代表数字字母的信号, 需得寻法弄出一套与汉字相对应的明码来, 才好使用。启元帝先前将事情交给了翰林院,再三强调了让他们用心, 结果这帮老古董没有重视, 东南海面有异动消息传来时, 启元帝百忙之中想起来询问进展,被气得拍桌子,这帮老古董竟还嚷嚷着“汉字博大精深,怎好轻易与蛮夷数法相译”为自己辩解, 惹得本想保留翰林院的启元帝大怒, 直接把翰林院并进了教育部。之后匆匆忙忙的弄出了个五百常用字的暂用明码,才让电报机投入使用。第一条电报发来时, 文武百官都凑到电报房去围观,好奇得不得了, 眼见着电报房的小吏头戴个奇怪的物事, 记录下听到的长短声,翻成数字, 再对着明码表翻成汉字,这样,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战局新消息,就传到了京城。众人啧啧惊叹,莫不称奇。开始时每日必有官员到场,后来也就不新奇了。这日新电报发来一条好消息。好消息说遭遇了小股敌方舰队,敌军战败,缴获敌舰一艘,大致完好,可充入水师使用。而谢九渊传来的密信,写着一个坏消息。坏消息说由于有两国的新战船十分勇猛,我方火力不敌,让船师勉力而行,给铁甲船换上了神机营研发的新炮,然而新炮过重,安装后造成船身头重脚轻,若遇大风大浪的天气,在实战中易有损失,暂时无法可解,还需加紧将那偷学来的“贝氏炼钢法”研习透彻,于军于工都有大用。启元帝看罢,立刻着人去催促文崇德。命令刚走,三宝进来回禀,说是柳莹求见。启元帝沉默着,站起身来,行至雕花木窗前,隔着透明玻璃看去,窗外是一片春光明媚,绿柳如茵。他知道柳莹想说什么。赣省灯油教一事由巡按柳莹揭发,骇人听闻,昔雾城男女老少皆沦为灯油教教众,受教主控制。面对前来逮捕灯油教教主的官|兵,居然人人手持农具,像是自发的军|队一般,群起而攻之,甚至谋划袭击官|兵营地,泼油纵|火,造成混乱。再怎样彪悍,到底是平头百姓,待到官|兵明白情况奋起反击时,不久就将来袭的百姓打成一盘散沙。谁曾想这些平民竟是各个视死如归,悍勇异常,或点燃自身抱住官兵,或不惧身中刀剑拼死伤人,尽是一命换一命的打法,整个营地遍地血腥哀嚎,不忍足述。柳莹当时在场坐镇,虽有亲兵与锦衣卫维护,忙中有失,险些被镰刀割|喉,幸而被身边的兰芷救了一命。她安然无恙,兰芷脸上,却多了道纵贯右脸的刀伤。“陛下?”见启元帝走神,三宝小声呼唤。启元帝一声叹息,回身落座:“让她进来吧。”三宝点头,出门传唤。来人脚步凝重,似负千钧,面上也不是往日神采奕奕的模样,倒像是蒙了层灰,尤其是一双明眸,黯淡了许多。柳莹拜倒于地,叩首:“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楚朝君臣之礼并不严苛,也是尊重臣工之意,没有见王必跪的说法,她这样表现,自然是出于心中怨气。启元帝心下了然,平淡道:“巡按请起。”柳莹站起身来,默默站着,御书房中一时寂静。启元帝也不多话,径自阅览着内阁的票拟,没过多久,柳莹说起话来,她说得又轻又快,几乎像是喃喃自语,启元帝没有用心去听,他猜得到柳莹要说什么,而他心里清楚、柳莹心里也清楚,此时柳莹要说的要问的,他一早,就给过了答案。为何一定要将灯油教案压到此时才办理?大局为重,这案子自有其背负的意义,不能淹没在文党案的光芒下。为何明明知情,却还是狠心坐视灯油教肆虐?大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