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作者:孟冬十五      更新:2023-06-24 23:42      字数:3289
  他的身体虽然是双儿,内里却是实打实的男人,如果对方把他当作女人……苏页摇了摇头,他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小页,起了吗?”外面传来苏芽儿温和的声音。“正要起,芽儿快进来。”苏页搓了搓脸——胡思乱想有什么用,还有好多活儿要干呢!——现在的天气,黄豆要捂十天左右才能发好,后面几天只需添柴烧火,顺便试探着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就行。这个活苏芽儿一个人就能做。苏页便找来几个废旧的竹篮、竹筐,在里面装上土,想了想又拌了些草木灰,这才把韭菜、葱,还有百合、晚菘的种子种下去。剩下的寒瓜,也就是西瓜种子有些麻烦,因为种皮厚、数量少,为了提高出芽率,苏页便将它们浸在温水里催芽。还有一小把北瓜种,就是遇到野猪那次在山谷里碰见的,苏页把他们和西瓜种泡在了一起。做完这些,半天时间就过去了,苏页沾着一身的泥土瘫坐在竹席上,看着墙角的一排竹筐,脸上满是成就感。苏芽儿看着他,神情有些恍惚,下意识地说道:“爷、不,小页,你好像、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苏页勾了勾唇,“是吗?哪里不一样了?”苏芽儿被他的笑晃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低着头怯怯地说道:“变得……不怕脏,也爱笑了。”苏页笑容加深,从容地说道:“这是好事。”苏芽儿认真地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放松的笑,“嗯,是好事。”他注意到墙角的竹筐,见上面挂着木牌,不由问道:“小页,那上面写的是什么?”“是蔬菜的名字,葱、韭、百合、晚菘,还有两个没有下种的,是北瓜和寒瓜。”“唔……”苏芽儿眨了眨眼,不好意思地说道,“葱、韭我知道,其余的听都没听说过。”“百合算是药材,也可以煮粥或打汤,寒瓜是水果,其余都是蔬菜,这些种子是一位长辈从南方或西域收集来的。”苏页耐心地解释道。“小页懂得真多!”苏芽儿露出崇拜的神情。苏页笑笑,起身去洗手。苏芽儿看着几个竹筐,笑着说道:“我觉得晚菘应该最好吃,一听名字就好!”苏页笑笑,不置可否。“菘”在古代指的是一种产自南方的小白菜,外形和油菜类似,只是比油菜梗要细薄些,味道也更加清甜。作为北方人,他更喜欢大白菜,卷心的那种,搭配着粉条、肉、腐竹、冻豆腐、干豆角,各种炖,吃上一冬天都不会腻。如果没记错的话,大白菜似乎就是菘和芜菁杂交而来的——芜菁就是辣菜头,家里正好有,是不是可以试试?一切可以动手操作的事对苏页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尝试的机会。他当即取来一小把辣菜头种子,和小白菜种到同一个筐里,坐等它们自然杂交。——豆曲需要发十天,为了不让柴禾白白浪费,苏页一早便决定蒸些馒头。这个时代没有馒头,北方人的主食除了面条就是窝窝,还有硬梆梆的饼子——比手掌还大还厚的那种。苏页猜测,大概是还没有人发现发面的方法,想来也缺少可食用碱。幸运的是,这些苏页都会做,他平时最爱搜索这些杂七杂八的小知识。发面需要“酵子”,酵子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把小麦粉和成一个拳头大小的面团,用湿麻布盖好,放在暖和的地方,差不多一夜就能发好。发好的酵子几乎能胀大一倍,松软多孔,略微泛酸,倘若太过酸涩、板实就说明发面失败。面团他昨天晚上就和好了,此时正和黄豆一起在火墙边放着。苏页掀开陶盆上的盖子,瞅了一眼,还好,略为发黄,松松软软,应该是成功了。不得不说,他心里还是有些小得意的,第一次尝试就这么顺利。要做成馒头的话还需要碱。当然,现代人蒸馒头大多都用酵母,是不需要碱的,如果像以前一样用酵子发面,不加碱馒头会发酸,也不够松软。苏页知道一个古老的制碱方法,据说是从关中流传出来的,叫作“草木灰熬煮法”。步骤很简单,从灶膛底下掏些草木灰,最好是烧完茅草、麦秸剩下的那种,碾磨成粉,越细越好,然后加水搅拌,充分溶解。溶解后的草木灰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去掉浮沫,将上层清液倒入锅中,大火煮沸,直至结晶。光是制碱就花去小半天时间,苏页看着依旧带着灰渍的结晶,有些不太满意。苏芽儿眼睛瞪得圆圆的,一脸惊叹。如果不是他亲眼看到苏页从灶膛里刨出一簸箕草木灰,他真的无法相信那一坨晶晶亮亮的东西竟然是用灰做成的!“小、小页,这是啥?”苏芽儿看着苏页的目光,满含敬畏。“碱,可以用来蒸馒头。”苏页皱了皱眉,他自己也不太确定,“这玩意儿吃了会不会死?”苏芽儿咽了咽口水,虽然紧张,却十分坚定地答道:“这么好看,死也值了!”苏页不由失笑,没看出来,这家伙还是个外貌协会来着!第45章 【就这样也不错】无论如何, 都要试试。苏页将酵子用水泡开,掺上磨细的面粉,和(huo2)成了大半盆面团。面团刚和好还不能用,需得放在暖和的地方,再发上一到两个时辰才行。等待的工夫,苏页拿刀背砸下一些碱,撵成细粉用水泡上,放在案上备用。他原本还想把蒸屉和麻布拿出来洗涮干净,再给种子们浇些水, 然而刚一动手就被苏芽儿抢过去。苏芽儿一边手脚麻利地洗洗涮涮,一边说道:“小页你歇歇, 这些我来做就成!”别看苏芽儿平时脾气好, 在这些事情上却十分坚持。苏页无奈,只得去院子里喂牛犊和大马。虞峰把原本的牛棚加高加宽,可以让两只动物在里面活动自如。好在, 两只并没有发生抢地盘的现象,一大一小相处得十分和谐。有趣的是, 小牛犊似乎把大马当成了它妈妈,时不时就往它腹下拱。大马脾气也好, 被惹烦了, 挺多往旁边躲一躲,或者跑到小牛犊够不着的地方。苏页往大马腹下瞅了瞅, 不厚道地笑了——竟然是个公的!兴许是屋里暖和, 将将过了半个时辰, 面团就已经膨大到把上面盖着的麻布顶开了。苏芽儿有些紧张,小心地问道:“这、这是不是坏了?闻着有点酸。”苏页笑笑,满意地说:“有酸味正常,掺些碱水就好。”苏芽儿往案上瞒了一眼,充满敬畏,“就是那些灰么?”苏页把面盆搬到案上,忍不住笑,“对,就是灰。”说着,他便把碱水倒进盆里,又掺了些干面,用力和了起来。和面是个力气活,尤其是这么一大盆。没一会儿,苏页额上就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平日里看着虞峰做起来轻轻松松,没想到这么累人。”苏页的喘息有些粗重,心情却十分不错。苏芽儿原本想帮忙,又怕自己做不好,只得默默地记下,争取下次能替下苏页。面和好之后要醒一会儿,之后便可以取出一部分,擀成粗细均匀的条状,然后揪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剂子。在此之前苏页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没有合适的案板!原本用来切菜的那个是一个圆圆的木墩,用来揪挤子的话太憋屈了。苏页在屋里扫了一圈,看到放粮食的架子,上面那层刚好空着。唔……平平整整,又宽又长,倒是十分合适。没办法了,先卸下来充数好了。苏芽儿眼睁睁地瞅着苏页暴力拆木架,又吃惊又好笑——他家爷真的不一样了。折腾了半天,大元朝历史上第一锅馒头终于顺(艰)利(难)面世。蒸笼是虞峰比着锅的大小做的,拳头大的剂子,一笼能放下三十来个,蒸熟之后,全都胀大一圈。蒸腾的热气中,一个个胖乎乎的家伙挨挨挤挤,看上去松松软软,十分喜人。苏芽儿连连惊叹,“变大了,竟然变大了!”那又惊又喜的模样,就像捡了什么大便宜似的。苏页多少有些失望,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说,这锅馒头并不算成功——有的破着皮,有的裂着口,颜色黄黄的,一点都没有馒头房里那种光滑饱满的样子。苏芽儿却是异常激动,他一把抓住苏页的手,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爷,您真的不是神仙座下的小仙童吗?”苏芽儿神情十分认真,看上去没有一丝玩笑的成分。苏页忍不住笑了,兴许是受了苏芽儿的影响,再次看向那锅馒头时,觉得顺眼了许多。虽然苏芽儿跃跃欲试,苏页还是十分冷静地拦住了他。他怕自己制的碱会出问题。“芽儿,大娘家是不是养着鸡?”苏芽儿眼睛努力从馒头上挪开,愣愣地点了点头,“两只母鸡,一只鹅,大白鹅很凶。”苏页从屉上揭下一个馒头,放到他手里,谨慎地说道:“先去喂鸡,若是鸡吃了无碍,咱们再吃。”苏芽儿虽然有些舍不得,还是顺从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