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作者:老胡十八      更新:2023-06-24 23:49      字数:6918
  因她是晓得被老师为难的学生有多难混的,前世自己小学时就是被数学老师不喜的。要问理由,她课上表现良好,遇到他也有礼,作业按时完成,甚至还考了几次全班第一,但一个人不喜欢你就是最大的理由了……以至于小小的她那两年都觉着不如意,直到后来升上六年级,换了个数学老师才得以好转。这辈子一切都还来得及,她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接下来十七这一日,她都是在纠结里煎熬的。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到底是被动等消息,还是主动出击……外头却是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因着自己现住二楼,青砖墙又厚实,一开始倒是没听见有声响。院里的文哥儿却是早听到了声响,忙去开了门。却见门口站了个魁梧的黑衣汉子,比自家爹老倌还高呢,小小的他不自在地往后缩了缩。倒是后首有人喊了声“窦三”,前头的男子忙侧了身子,于是文哥儿就见着了那长眉入鬓的青年,同样是微黄的肤色,只两颊的干纹较上次有所好转。难道是天气转凉的缘故?气温低了水分蒸发减少,所以没那么干燥了?江春|心里暗道,终于不用强迫症想要给他抹点儿润肤膏了。那青年自是见着了江春,轻颔了下首,对着江春道:“小姑娘几日未见,倒是长高了些,家里盖新房啦?”江春没答他,只内心嘀咕:真的长高了吗?怎别人都没看出来,只他发觉了?边想边下意识地仰着头,从自己头顶的方向平视过去,倒是正对着他的腰际……嗯,他的腰挺细的,隔着衣服都能感觉出应该挺有力量的。记得大学室友曾说过,一般这种穿衣显瘦但又能感觉腰部有力量的男人,脱了衣服后腰际的人鱼线会特别性感……反正这性感也不是她乱说的,达芬奇都将其作为美与性感的指标呢!当然,腰好的话,肾也好,从医学的角度上讲,那啥也强。想到自己一个三十岁的老女人居然觊觎个十八九岁“少年”的人鱼线……江春红透了脸,无地自容。眼见着她雪嫩的娃娃脸一下子变成了红樱桃,窦元芳心道:这小丫头莫非是害羞了?堂屋里王氏见着门口的人,忙边走边往围腰上擦手,道:“窦公子怎来了?快屋里来坐。”将元芳迎进屋里,又去灶房煮了一壶苦茶来。文哥儿也跟着进到堂屋里,元芳倒是从容,自顾自地就拉了把雕花靠背椅坐了。江春为刚才自己的失态而自责:好你个江春啊,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在现代什么样的帅哥什么样的鲜肉没见过?况且他还不是什么鲜肉呢,顶多就是鲜肉的年纪,腊肉的皮,还是一块儿没油没水分欠滋润的老腊肉!摔!这“老腊肉”倒是不晓得小江春内心的腹诽,只是见她一副低着头做错事的鹌鹑样子,想着自己此行的目的,倒是正合适了。遂轻咳了一声,道:“你过来。”江春:你叫我过去我就过去啊?在现代你就是我远房大侄子的年纪!我就低头望着我家新房子的青砖……额,江家能盖得起这房子,还是得感谢人家呢。好吧,我拿人手软,我不止手软,我连腿都软。估计是窦元芳身上自带的气场吧,江春还是不情不愿一步一挪地来到他面前,在三四步距离的地方停下,抬头看他有什么要说的。“明日到弘文馆去找教管司的陈之道夫子,道是汴梁窦十三引荐的,他自会带你去见馆长,能否入学就看你表现了。”江春:嗯?就这般?害我纠结了两天的事,你一句话就搞定了……上面有人就是好办事儿!特权阶级就是讨厌!见她还一副呆愣的样子,窦元芳揉了揉太阳穴,觉着自己不会是介绍了个傻学生给老陈了吧?这副样子,又是不识字的,进了学堂可咋整啊?还不得被同窗欺负得没地儿哭?不过想起第一次见她在迎客楼与掌柜的讨价还价,那精明的样子,倒是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儿……于是两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各有心事的样子,谁也不说话。旁边的文哥儿倒是急了:“姐,你能上学了,还不感谢一下公子?”江春这才反应过来:“多谢窦公子相助,小女无以为报。”窦元芳也倒不是为了要她什么回报的,就这份一眼能看到底的家底儿,还不如自己身边的窦三呢……要不是淳哥儿回去就病了,病得糊糊涂涂的也不忘“儿想娘”“儿想娘”的哭,自己问了窦三才知道那日的原委,倒是委屈她个小姑娘了。那女子虽并非真心情义与自己在一起,但淳哥儿却是无辜的,自己不该迁怒于他个小儿,且老岳母对他自来都是无话可说的……此中纠葛暂且不提。且说窦元芳简短地说了这么几句后,就眉头微皱,不发一语。江春很想劝他小小年纪莫这么苦大仇深的,眉头皱久了,眉心的皱纹就消不下去了,到时候更显老成。王氏煮来苦茶,窦元芳和窦三各饮了一碗,就道尚有事务,告辞而去。这一夜,想着明日要做的事,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虽有窦元芳的加持,但江春还是些微紧张的。迷迷糊糊才将睡着似的,就听到敲门声,高氏在门外压低了声音喊她:“春儿起了,今日要去弘文馆哩,睡不够等回来再补……阿嬷给你煮着两个红糖蛋,快起来热乎乎地吃一碗。”直到洗了脸,手里端着烫呼呼的红糖鸡蛋,她才彻底清醒过来,今日要去入学面试了。平日自己最多能得一个吃的鸡蛋,今日为了有个好兆头,居然得了俩。就连王氏也给她塞了三十文钱,道:“春丫头走这远路到县里,俩鸡蛋不顶事儿,到时候饿了就去吃碗米线,多加两勺焖肉,银钱管够。可别饿肚,到时候人家夫子问你姓甚名谁都说不出来嘞!”众人被逗得一笑,二婶也难得未唱反调:“阿嬷可就多虑咯,我相信咱们春儿定是能,能,那啥,对答如流,反正春丫头聪明着呢!”江春说不感动是假的,王氏这个老太太活了半辈子了,恐怕还从未花钱吃过街市上一碗米线呢,别说米线了,就是葱油饼都舍不得吃一个呢!此次一定会成功入学的,自己在后世整整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可不是吹的,再加上有老腊肉窦元芳的加持,嗯,一定能面试上的!她边走边给自己打气,一路上有爹老倌陪着,天虽还为亮,倒也不怕。待二人到得县城里头,已是天光四亮,申时过了一半的样子(大概八点钟),街面上采买的妇人婆子、吃早点的男男女女,开始热闹起来,与那寂静的王家箐自是不一样的。两人也未再吃米线,只问了路人,往弘文馆而去。父女两个穿过热闹的南街,沿着干净整洁的北街青石板路,走到尽头,见江边有一青山,虽是深冬了,但一眼望去树木仍是葱葱绿绿的,也不晓得植的是些什么树。书院倒是很显眼,就在那青山脚下,依山而立,傍水而建,朱红的半人高墙,上盖了青灰的老瓦,与那周围的民屋比起来倒是鹤立鸡群。江春整了整身上那身过年新做的衣裳,上下看了一圈无甚不妥,才走到书院门前,见那朱红的大门未开,只在右侧开了道小门。她往小门那儿敲了敲,见一总角少年伸出头来,她忙道:“小哥哥好,敢问教管司陈夫子可在?”那少年打量她两眼道:“教管司有两位陈夫子哩,只不晓得你要找的是哪一位?”“我们找的是陈之道夫子,不知他今日可当值?”“今日自是不当值的,馆里还未开学哩……”那少年慢吞吞道。眼见着小丫头露出懊恼神色来,他才道:“今日是不消当值,但他老人家早来了一刻钟哩,这几日报道造册的学子多着呢,让他多歇会儿,晚些太阳出了再来,他都不肯哩……倒是你个小丫头,这早就来找他,可是有什么事?”江春自是不会与他多说道的,只抿着嘴笑了笑,道:“我们是受他人之托来的。”那少年虽有两分话唠,却也是个心底有数的,未再追问下去,只点了点头道:“喏,陈夫子就在那呢,你们顺着这路走到那桃林尽头,有幢红瓦楼,底下正中那间就是教管司所在了。”还伸出白嫩的手指指了个大致方向。江春看了看他那手指,白皙纤长,不似贫家门童该长的,估计也不是什么正经门童,再观他对馆内人事熟悉,场所亦是了若指掌的,恐怕也是馆内的学生?或是教职工家属?江春边想边领着爹老倌往前去,走了约摸两三分钟,才见到那红瓦房。她先停下,再次整顿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倒不是她多爱美甚的,而是这身衣裳实在有些大了,稍微走动两步就会有褶皱,本就宽大的衣裳,若再高低不平整的,确实不太雅观。她走到开了一缝的门前,轻轻敲了敲,只闻里头“进”的一声,江春就推门而入。里头只对门坐了位五十来岁的老者,须发花白,面色红润,双目有神的。她先打了声招呼:“老先生安好,敢问老先生可是教管司的陈之道陈夫子?”那老者见是一六七岁的小丫头,不是那死皮赖脸求着要混进来的县城子弟,就和蔼地笑了笑。道:“正是老朽,不知小丫头找我可是有事?”江春方定了定神道:“陈夫子,小女乃金江县下王家箐村人,姓江,单名一个‘春’字。此番贸然前来,乃因汴梁窦十三爷让小女来寻您老人家……”那老者方认真起来,“哦?果真是那窦十三引荐来的?但他与我说的分明是十岁的女公子,怎……”江春内心也很无奈啊!是,我是个子矮,我是显小,总让人有种还是孩童的错觉,但我真的已经是个半大姑娘了啊!我真的好想长高啊!那老者也不待她回答,道:“既是十三引荐来的,我自是信他眼力的。我且问你,至今读了些什么书了?可习了什么技艺?”江春老老实实道:“回夫子,小女还未读过书,字也识得不多,但略微有两分医术上的志趣。”第42章 入学“哦?未读过书可怎识得字?”陈夫子好奇道。“小女也不知是何缘故,只见过一次的字,若隔段时间再见,仍能在脑中认出来。”对不住了,为了尽量“暴露”自己的长处,为了能有学上,江春也只能硬着头皮编了。陈夫子听得半信半疑,越是上年纪的人越不相信还有此等记忆非凡、天赋绝佳的人事。古往今来,无论是科举、医途,还是音律、书画之艺,平淡无奇者总是占了绝大多数的,有天赋者本就凤毛麟角,有的人穷极一生也未必能遇着一例。而陈老夫子倾尽一生精力行传教授业之事,也只遇着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例,况大多已是年代久远的旧人旧事了,最近的还是八年前的窦十三了……果然是“近朱者赤”吗?天才只与天才玩儿?所以他现今又给自己找来了一个同类?“哦?既是你自个儿说的,那老夫自是要看上一看。”说罢站起从左侧书架底层抽|出一本素蓝封皮儿的书册来,小江春现在的眼力,一眼就看到是《论语》。只见陈夫子翻开扉页,又翻了两页,指着首篇《学而》的第一个字问:“此字可识?”江春见那“學”是明显的繁体字,自是识得的,道:“这是学习的‘学’,我在表弟的《三字经》上见过‘子不学,非所宜’。”“哦?那此字又当如何?”老夫子指着左侧“其为人也孝弟”的“孝弟”二字,与现今简体倒是无甚差别,只是竖排版,有些微的费神。“这是孝弟,《三字经》里‘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我见过。”此时的江春,无限感谢大学的语文老师,当时逼着全班同学背《三字经》,那一千多个字对于背诵了十年课文的江春来说倒也不是难事儿。只是苦了班上不惯背书的几个男生,整日间念叨着“王应麟啊王应麟,你就不能少写几个字吗”。不对,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王应麟是南宋人。但在这时代,《三字经》早已成了小儿启蒙书目……它的提前出现,要么就是穿越者赵德芳的功劳,要么就是王应麟提前“上线”了。只见陈夫子捋着他那保养得油光水亮的胡子道:“伯厚先师果真名不虚传,这人生之道莫大于孝弟,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弟。其次该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方能识古今圣贤之事,故我馆较之私塾,尚多开了九章一科,年试须得‘中’等才可结业,只不知小姑娘你可学得走?”九章科就是数学了,对于学了近二十年的人来说,只要不到高等数学的难度,应该也还是能应对的。故她答应道:“小女平日可助爷奶算账料理,只要有这受业释惑的机会,定当努力领受夫子的教导。”陈夫子满意地点点头,道:“自是如此,那就与老朽来罢。”说着站起身,领着江春父女二人,踩着咯吱作响的木楼梯,行至楼上左首第一间。里头的中年男子约摸四十来岁,望见是陈老夫子前来,忙站起身来,双手合拱作了个揖,从容又不乏敬意地道:“说过数次了,陈老何必拨冗前来,有甚只管使个小儿唤弟子前去就可。这可是折煞弟子了。”光看形容的话,这馆长仿若与江老大同龄似的,但江春估摸着能做到县学之长的他,年纪该是与江老伯不差的。只观其衣着饰物、周身气度、待人之道,二人却是云泥之别。父女俩穿着自认为最好的衣裳,忐忑不安地立在门外头,尤其江老大手足无措,终其一生也从未见过如此气度的人了罢!阶级的差距在这个贫穷的农家显得尤为突出与苍白。江春更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读书,而且还要努力读出个样子来!二人等了片刻,里头你来我往说了不多几句,就听陈老唤江春进去。她忙整了整衣裳,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开门扉走进去,还有意将脚步控制得不急不慢,将将四息的功夫,来到二人桌前。陈老自是安坐于桌后的,那中年馆长虽挑着学馆事务,但在陈老面前也只有垂手而立的份。待江春先打了招呼行了礼,陈老含笑道:“就是这小姑娘了,你窦师弟推荐来的,连我这老东西都不得不卖他两分面子。今年麻烦事甚多,前几日胡太医才往我这里塞了五个进来……只指着这几个别把老夫五六十年的老脸给丢光咯!”那馆长忙应和道:“陈老过谦了,既是窦师弟推荐的,那自是不会差的。”又笑着问了江春一些“家住何处”“家中人丁几何”“可读过书,识字几何”等基本问题。待闻得江春还对医术有两分志趣,便沉吟片刻,温声道:“医者易也,必不离阴阳,你且给我们释一下何为‘阴阳’”江春松了一口气,还好不算太“超纲”,对于曾学过《中医基础理论》的人来说,这算是最初级的概念了。“《素问》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由此可见,阴阳为世界万物之根源:天为阳,地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阴阳之说初看觉着是对立矛盾的,如水火不容,左右背道;但细思之下,又觉出二者的统一来,火无水则炎,水无火则寒。此外,昼属阳,夜属阴,若无昼之属阳,就无所谓夜之属阴;没有夜之属阴,也就没有昼之属阳。阳依赖于阴,阴依赖于阳,每一方都以其对立的另一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平阳秘谓之‘和’,只有阴阳双方的协调平衡方能维持万物的和态,正如《易经》之‘一阴一阳谓之道’。”因着爹老倌在外头,也听不到自己说了啥,她自是放开了发挥的,也不怕二人惊诧,只有他们惊诧了觉出自己的“天分”来,进学之事才会稳操胜券。小江春话音刚落,那馆长已是“啪啪”抚起掌来,陈老亦是道:“妙哉妙哉!世人皆道阴阳就是矛与盾,只将其视作天生不对头的死敌一般,却还不如小姑娘看得清楚哩!”“念章你且看这小姑娘,思虑透彻又周全的,我那案头虽摆了夫子的《论语》,私心却是更喜老庄的。这小姑娘倒是对我胃口,你定要收下她!”陈老又加了把火。那名“念章”的馆长垂首道:“陈老且安心,这是自然的。弟子只想着,该将她安置到哪个班去。这甲级均是要参加会试(非科举的“会试”)的,少说也是总角之年了,她去恐有后|进之难。只去乙级亦是奥理难通的,不如就去丙级吧,初进就定在“黄”字班罢,待她将该补的补上,过了月试,再往上升罢?我猜着师弟的意思亦是不要太过显山露水的,正好与胡太医后头那五个一班,倒也说得过去……”这学籍造册的事,陈老最是清楚不过的,自也无话可说。眼见进不了甲级、乙级,只能在最低的丙级,那就无所谓好坏了,反正“天地玄黄”四字班的弟子俱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自愿,每月一试自有升降,待满一年过了年试,方能升入乙级。以此类推,只有从甲级结业的学子方可参加会试入太学、太医局招考,而县学每届在明面上又是定额二百人的,若有损落,下一级亦不得补上,若无意外,她这个“高中”是要读满三年的了。只要有学可上,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故江春内心惟有对窦元芳、陈老、念章馆长等人的感激。几人说定,馆长予了她一把“丙黄”的木牌子,类似于后世的校牌,使她去楼下教管司寻人置办入学事宜,他则与陈老转至隔壁煮茶谈棋了。江春谢过,领着大喜过望的江老大往楼下去,于右首第一间屋里寻到专司新生事务的夫子,递上名牌,自有那专人与他们细细道来。原来,这弘文馆虽是县里官学,类似于后世的“县一中”,但束脩银子却只消五两,与那苏家塘的私塾也贵不了几文。且这馆里的奖助机智丰厚,每月班里月试,四门功课全优的,可算“甲”,可获学里一两银的补贴,每月食宿费亦只消三百文,而苏家塘光伙食费就得缴一百五十文。更别论馆里师资力量、教学硬件的投入了,自是那村里私塾无法比的。江春感慨,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公立学校就是要比私学便宜哪!而在休假制度上,弘文馆也更为灵活,每月逢三、八的几日放休,学生头一日下午学后即可家去,不拘何时归馆,只消赶上收学后第一日晨课即可。当然,若有那家远不愿回的,亦可待学寝里,到时辰了自去领饭食便可。如此算来,一月至少有六日可休,而若轮到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过年等节假日,则另有一番说法。至于月试,则是定于每月二十七那一日,考后二十八那日休自是该学生们耍的,江春倒是觉着很合理。而细致的课程、书册等问题,那人则是让她正月二十三那日再来,缴束脩领了院服,去了学寝,自有专人再与她细说。父女两个心满意足地出了学馆,顺着北街南下,小江春紧绷了数日的心情终于得以放松,见着那有卖糖人的,也有兴致细看两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