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作者:老胡十八      更新:2023-06-24 23:55      字数:5793
  江春仔细回想,他除了被自己猜中要“做大事”,将淳哥儿与万贯家财托孤于她,好像真是未曾说过甚,更遑论细节了。见她一头雾水,高胜男只得再次压低声音:“窦家这次要……呢,但他并非孤军奋战,你莫忧心。”在这种时代行这种事,哪是说不担忧就能不担忧的?江春恨不得叹口气,她不就想平淡安静的过过小日子嘛,怎就让她喜欢上这王八蛋了,跟着他担惊受怕也就罢了,还要她自身难保的替他养儿子!“你莫不信,我未曾诓你。”高胜男语气十分笃定。见江春皱着眉头,她实在不忍,只得顾不上甚“守口如瓶”了,小声道:“你可知这几日为何愈发全城戒严了?连咱们都出不得门去?我哥哥与我大舅舅,这几日怕是早就到东京城外了。”心内想着,反正春妹妹又不是外人,说与她听听,也安安她的心。江春-心内大惊!高烨与威远大将军的长子来到东京城外了?他们一个镇守西北,一个固卫辽东,俱可谓“名将”了,既无官家调令,又无社稷攸关的大事,他们跑回来京城做甚?除非是有人请了他们来!难道……真是窦元芳?高胜男见她先是一惊,觉着不可思议,后又亮晶了双目,双面红粉,知晓她这是明白过来了。遂招招手,又将她唤过来附耳倾听。“你莫怕,我们知晓元芳哥哥的为人,他这次与窦家也是被逼无奈……据说窦皇后才回了宫就被软禁起来了。”江春再次大吃一惊!窦淮娘还怀着身孕呢,皇帝说软禁就软禁?他的这位结发妻子于他又算什么?这位“小皇子”虽来得时机微妙,但始终是他亲骨肉,说“软禁”,不定会遭怎样的苛待呢,窦淮娘又是这般年纪了……若有个闪失,搞不好母子两个都保不住,那可是终生遗憾了!江春想起当日在窦府内见到的窦淮娘,那是个鲜艳明媚的女子,不止模样似邓菊娘,就那爽朗大方的性子、杀伐决断的气势,都与邓菊娘如出一辙。这样的好女子,若出了三长两短……她仿佛又看到了同样爽朗大方的舅母,躺在了被鲜血浸泡变黑的被窝里。为何这时代的女子,好女子们,总要受这般那般的罪?明明男人的贪得无厌才是罪魁祸首,为何要让她们来背负罪孽?她想起来就恨得捏紧了拳头。高胜男见此,忙伸手握住她拳头,小声安慰道:“莫怕莫怕,只消能保住窦皇后与她腹中孩儿,咱们就还有法子。”她想了想,又解释了两句:“本来元芳哥哥他们一待皇后回宫,就要进城了,哪晓得那皇帝却是好本事,将娘娘给软禁了……打鼠怕碎了玉瓶,我哥哥他们只得在城外待命,想着以不变应万变了。”说到此处,她又恨得玩玩牙齿,骂道:“上头那位,真是丧心病狂,甚事都能被他做出来了!哼!等我元芳哥哥进得城来,我第一个就与他们进宫去,砍了他狗头祭旗!”江春正听得好好的,被最后这句吓得头昏脑涨:妹妹啊,你才几岁,就想着要杀人砍头了?这语气与那些莽夫倒是有得一拼……你忘了自己可是侯府千金呐!高胜男似乎还不解恨,又抱着江春手臂摇了摇,嘟囔了句:“春妹妹也是好本事,将我瞒得死死的,哼!待见了元芳哥哥,我可要好生告上一状!”江春微微笑起来,若真能再见元芳就好了。当然,她的愿望不消好久就实现了。冬月二十二这一日,窦皇后在宫中病得起不了身,皇帝却并不许太医去瞧,只说甚宫中刚丧了三位皇子,戾气过重,要将皇后送去帝陵修养。宫外诸人大笑,皇帝这次莫非是疯了不成?三岁小儿都知陵墓乃阴气所聚之地,更是戾气极重,送一个孕妇去那些地方“修养”……莫非是不想要命了?果然,下头满朝文武皆不赞成,纷纷上书劝解。开玩笑,这极有可能是大宋朝唯一的嫡皇子了,若有个闪失,这片大好河山哪个来继承?朝内众臣反对,但皇帝仍是一意孤行,仿佛与窦家人杠上了似的,还说甚“不送窦氏去帝陵也可,只消她不是皇后”……这意思就是要么她去“找死”,要么她不做皇后。第116章 变天且说江春听高胜男一席话,心内既骄傲又担忧。骄傲的是,她喜欢的男子果然不一般,能得了这多英雄好汉襄助。担忧自不必说。窦淮娘被软禁了不说,还要被遣送去帝陵,这与让她去送死有何区别?三岁小儿都懂的道理,她不信皇帝会不知……若他已知自己处境,还这般拼死一作,那就是垂死的困兽,铁了心要鱼死网破。这样的困兽最危险。果然,城外驻扎的元芳几人,也意识到了皇帝鱼死网破的想法,现反倒投鼠忌器了。城外某客栈内,高烨与威远大将军长子刘雄远用过饭食后,商量起来。“窦兄弟,咱们今日可还要进城去?”刘雄远粗着嗓子跺跺脚。“诶,舅父何须如此急躁,此时该让赵阚急,咱们气定神闲等着他服软便是……”高烨边说边拿眼瞧坐主位上的窦元芳,其实他也拿不准元芳意思,按理说他们的人马都已在城外守了五日了,比当日计划的还多了三日……这般守着,又是寒冬腊月,元芳是厚道人,将士每顿鱼肉少不了,里外三层的棉花衣裳与包棉垫的铠甲少不了,热汤热水也充足,就是那马匹粮草,每日也得耗费不少……再这般下去,养这八万人马的军粮,都够在西北花用一月了。“窦兄弟,要不咱们这粮草就紧紧裤腰带,日日热汤肥肉的供着,可莫将他们养成大老爷了!”元芳摆摆手:“高兄切莫如此说,元芳能得你们襄助,实乃三生有幸,承蒙刘叔父不弃,拖家带口的跟着窦某铤而走险……我若不让他们好好过这个冬,心内委实不安。”刘雄远是个急性子,又不知第几次跺了跺脚道:“嗨!元芳莫说这等话语羞杀俺们了,俺们这叫啥,诶,俺爹说这叫啥,好鸟找好树……反正就是跟着你准没错,那赵阚要作死,俺们可不能跟着他一处寻死。”估计他要说的是“良禽择木而栖”。“况且,当年若不是皇后娘娘求情,俺们老刘家哪有今日,皇后娘娘就是俺们刘家再生父母,他这般对不住俺的再生父母,就莫怪俺们对不住他了……反正他每年的军饷银子不是推三阻四,就是冬衣捱到开春了才送到,每年等他冬衣的将士冷死了几十人……若不是皇后娘娘与窦家解囊相助,我刘家军恐怕都冻死完了!”“说句难听的,俺们又不是他养的,凭甚要陪着他作死?!”高烨也跟着点点头。元芳又对着二人深深鞠了一躬,余话未说。不时,窦三进来,道宫里传了消息来,说着递了封信函与元芳。元芳早就摩拳擦掌等着了,也不回避二人,拆了信封就看起来。三人眼巴巴望着他,只见他眼神微动,才片刻功夫就将信函放桌上,重重在桌上拍了一掌,唬得几人心头一跳,难道是……哪想元芳拍过那一掌后,却是又抚掌轻笑两声,道:“刘叔,高兄,咱们好好犒劳将士一顿,天黑就可朝着东京去了。”三人眼睛一亮,齐声道:“果真?这是何故?”元芳亮晶着双眸,眺望着屋外,轻声道:“他好样的,京内被戒严了,负责巡逻守卫的正是禁军,兵马司被调去宫门禁内了……我本就不欲生灵涂炭,这倒是免了一番功夫。”三人听闻此言,哪有不高兴的,本来留了足够的守边兄弟,千里迢迢领了精锐来,虽已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但心内还是觉着愧对众人的,若能以最小的伤亡达成目的,哪有不乐意的?只是,刘雄远是个粗人,粗枝大叶未细想也就罢了,但高烨却是个文武全才的,见窦三也与自己一般不甚乐观,遂迟疑着问出口来:“元芳,咱们这边若真大军压阵了,他可会……京中窦老夫人与宫内的皇后娘娘该如何是好?”元芳笑着道:“高兄不消忧心,家祖母与姑母都有各自准备,祖母还放出话来,绝不拖累咱们男人家脚步,只消按计划行事即可。武功侯府与威远大将军府内众人,窦某也另有安排,定能保他们万一。”高烨听闻窦家母女已有安排,松了口气,反倒不好意思的笑笑:“元芳误会了,我两府倒是不消担心,我那妹子是个激灵的,我……我无意间向她透露过几句,她已有了准备,说不定咱们进宫时她还冲在前头哩……”元芳亦只笑笑,眼里说不出的欣慰与感激,眺望着门口的眼神也分外晶亮,似有两簇小火苗在渐渐燃起,窦家从这一日开始,再不是以前任人鱼肉的窦家了!当夜,几人领着从西北与辽北远道而来的精英儿郎们,吃过行军酒菜,熄了灶火,准备出发。因古代官道只两丈不到的宽度,最多亦只能容七八人挎刀与盾的步兵同行,还不论押解粮草军械的辎重车队与马匹,七八万人所过之处定能连石头都给磨平了……不说引人注目,就是那行军速度,恐怕两日也到不了东京。元芳的“云麾将军”不是白得的,筹划一番,由他先领着三百人的精锐,骑马先到东京城外去部署,若能先进得城去那是最好不过。再由高烨、刘雄远与窦三带领各自兄弟,兵分三路。汴京虽有条汴河,但并非一条独立的内陆河流,而是属于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中的一段——通济渠,自唐以后称“汴河”。这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意义不消多说,可谓是大宋王朝的生命线了!它是分四段来开凿的,从长安至潼关称为“广通渠”,从洛阳西苑经成臬、中牟、开封、陈留、杞县到淮河部分称“通济渠”……剩下才是从镇江至余杭的江南运河,以及直达燕京的“永济渠”。根据汴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汴梁的流向,元芳定下兵分三路的计划来。高烨头脑灵活,善应变,让他领着高家军绕道,从汴河上游的中牟顺流往下,进入东京西北角。刘雄远所率的刘家军因常年驻扎在辽东,水性欠佳,但兵马彪悍,夜里走官道,白日躲山林中修养,兵强马壮,不消两日,定能到东京城外,有元芳开了道,再做他后援再好不过。而窦三则是率了窦家部曲,均是土生土长的东京儿郎,过了杞县、陈留,从汴河下游,逆流而上,直入东京城东南角。三方人马围剿,将皇帝困在城内,紧靠着东北角,退无可退,直打到他心服口服为止。数万人夜以继日向东京城靠拢自不必说,东京城内局势却也是愈发紧张了,可谓剑拔弩张。先是皇帝硬要将窦皇后送帝陵去“养胎”,被一众朝臣劝阻,皇帝大发雷霆不说,还将劝阻最活跃的几人打下天牢,道他们与窦家“贼子一窝”。那几个文臣有些气节在,本就是为着大宋江山社稷才冒死进谏的,被安了这“贼子”的罪名,有位御史心气难平,居然就生生撞死在牢中了。剩下几个有口服心不服的,有真被吓怕了的,俱都不出声了,安静如鸡。皇帝这才晓得以特权下死命令的快-感来,原来这帮文臣都是怕死的,只消他态度强硬,哪有人敢逆着他?似是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似的,他又下令要全城搜捕“窦家余孽”,元芳他拿他无法,但淳哥儿却是个懵懂小儿……他也回过神来了,据从窦家下人处审问出来的口供,那小儿在夺爵抄家前一日都还在府内呢,第二日人就不见了……他一路向西南都设了关卡,一夜之间他个小儿不可能逃得出去,定是还躲在城内某处。想通了这一关节,再想到邓菊娘那老货的万贯家财,他愈发笃定了找到淳哥儿就能顺藤摸瓜挖出宝藏来,第二日就下了死命令,就是掘地三尺,当日也必须找出淳哥儿来。可怜兵马司的人被他捏手里,如提线木偶般摆布在皇城前守着他,只苦了禁军众人,东京城内家家户户都被搜过不下三遍,只消是模样介于五至八岁的男娃,都被他们查了四五遍。每日早出晚归不说,整日间东家窜进西家窜出的,惹得民众敢怒不敢言。禁军中不少儿郎都是成婚生子了的,这般大张旗鼓扰民,尤其是那些小儿,被吓哭吓病了的不在少数,心内就愈发不屑了。其间曾与元芳走得近的禁军副统领,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家中有对双胞胎儿子,见与自己儿子同样年纪的孩子遭罪,他既为没找着淳哥儿而庆幸,又为找不着而发愁……照官家这般“死磕”下去,说不定还会有无辜小儿丧命呢。遂不由的向上司求情,恳请向官家陈情,能否尽量白日间再去查询,夜了小儿俱都睡了,被挎着腰刀身披铠甲的汉子叫起,正是寒冬腊月,冷病了吓病了他也心疼。哪晓得那上司是个贪生怕死的货,正愁着抓不到淳哥儿会被官家开刀呢,听闻自己副手如此言语,眼前一亮,计从心来。副手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进宫,将他言语添油加醋“搬运”一番,好似迟迟找不到淳哥儿全怪他心慈手软似的。那黄帝正拿元芳无法,见个与他“一窝”的副统领送上门来,那懦弱的、疯狂的想法被激到,此时不拿他开刀更待何时?他定要令众人晓得,凡是与窦家元芳扯上干系的,都不得好死!况且,他刚从文臣那儿尝到了强权“独断专行”的甜头,闻得此言,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令禁军统领去副统领家,捉了他一对双胞胎儿子来,逼着那副统领非得在天黑前找到淳哥儿。要么交出淳哥儿,要么等着替他儿子们收尸。可怜三十几岁的汉子了,气得红了眼睛,心内气血不顺,当场就喷出一口热血来。禁军众人听闻此事,也是气得红了眼。那小儿藏得如此深,要找得到早就找到了,现才剩下不到三个时辰的功夫,他们去哪儿找?官家似得了失心疯似的,坚信不止棍棒下能出勇夫,重赏之下亦有勇夫,居然下旨,凡大宋子民,不拘是哪个能找着窦家余孽,都能得个三品大员的封赏。张宪听闻这消息,倒是有些蠢|蠢|欲|动。他自从回了张家,没了国公爷的威风不说,已过不惑的大男人了,还得被那“嫡母”逼着日日晨昏定省……更遑论那“猪狗不如”的吃用伺候了。若他能得了这三品大员的封赏,哪里还消瞧“嫡母”眼色?他就是分房别居都不成问题!以前在安国公府内,他曾听小秦氏嚼过舌头,那迎客楼乃邓菊娘赠与元芳的私产……或许那小孽种就藏在迎客楼内呢?若真如此……他不止可敲迎客楼一笔,还能得了官家封赏,岂不是一箭双雕?一心想着要发财做官的张宪,哪里还能想到,他一心要奉上的“窦家余孽”,其实也是与他血水相承的亲孙子?果然,人要糊涂起来是不分年纪的。他自是大摇大摆去迎客楼寻了叶掌柜,如此这般威胁一番,道只消给他十万银钱,就不将淳哥儿供出去。其实这迎客楼虽是东京城内最大的酒楼,但毕竟吃用入口的生意,成本也不便宜,这三月来生意萧条,叶掌柜去哪里拿十万雪花银给他?他这位趁火打劫,敲诈勒索儿子的亲爹……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叶掌柜心内不屑,只一口咬定了他未见过淳哥儿。张宪好说歹说见他不松口,想要吃口肥肉的计划泡了汤,恼羞成怒之下,直奔宫门去求见,将迎客楼与叶掌柜供出去,好一副“大义灭亲”的样子。官家见元芳父子反目成仇,自是最乐见的一个,喜得当场就赏了张宪纹银百两。余下的禁军自有人去迎客楼抓捕叶掌柜与一众伙计。江春尚不知此事,不然定要捏把冷汗,还好她早有准备,与叶掌柜“划清了界限”,不然淳哥儿还真保不住了。那叶掌柜本就是忠仆,哪是严刑拷打能逼问出话来的。但他手下小二,在生死面前,却没这气节,才两刻钟的功夫就将曾见项掌柜与自家掌柜来往之事供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