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
作者:淼仔      更新:2023-06-25 05:02      字数:3957
  “凭什么!”乔大姑奶奶愤怒了,眸子寒箭般射向对面的母子四人。顷刻,她明白:“原来是你们!”明达沉下脸:“这里不是你放肆的地方,说话当心。”并没有解释。乔大姑奶奶怕婆婆阻拦,这会儿家家都安置也离不开人手,她一个人出来。独自对上长公主母子,外带虽不全也还具备的仪仗,势单力孤而不敢再说。眼睁睁看着母子们往宫中的方向去,乔大姑奶奶换条路,急急忙忙也去宫门,准备对公公和丈夫说说。等她赶到宫门上,只看到万安长公主母子进去的身影,齐大人父子早就进去。乔大姑奶奶进不去,只能在外面着急。明逸没有往宫门外面看,就不知道乔大姑奶奶已撵上来。但他还是退后两步,和明达走在一起,方便对他说说刚才遇到乔大姑奶奶的话。“二哥,乔家的事和你没关系,和家里也没有关系,你为什么不解释?怕她以后不添嫌隙?”明达嘿嘿一声笑过,严肃的反问:“小弟,你怕她夫家还是怕她娘家?”明逸嗤笑:“我,怕她?”“既然不怕,那就帮个忙吧。”明达低声中有些讨好:“乔家已没有别的人,余下的爷们姑娘窝里反争家产还来不及。这位大姑奶奶要来闹,不是正好,和他家断了往来,我成亲也成的安心。”距离乔氏的死,三年早过去。明达这一回的亲事由万安长公主相中,在北边营地时,虽东西不全,也放过大定。明达见过姑娘几回,明乔氏身上成亲前的妩媚她都没有,总是羞涩地垂下面容,站上一站就离开,明达很是满意,不想成亲时再和乔家有任何瓜葛。这种法子不是二爷想出来,齐乔氏自己寻上门,明达才动了这个心思。他一天也不想再和乔家有往来。“三弟,大嫂在家里能主中馈,逃难的时候也颇能孝敬母亲体贴大哥。三弟妹呢,救助十数万的难民。”明逸听的满意,轻轻一笑:“远远不止。”十数万难民是指拿下汪家以前,拿下汪家时文大帅旗帜飘扬,整个江南的难民都应算在无忧头上。明逸有些眉飞色舞:“二哥,这本是细账,等哪天闲了,我好好的算给你听。”明达带着艳羡:“三弟你看,你是个有福气的,二哥我有一时没有福气,好不容易重有福气,不想让乔家接着搅和。你想想看,不和乔家大闹一回,能撕破这脸吗?能从此不往来吗?”说的挺可怜,明逸自然答应。兄弟俩个边说,边追上万安长公主。三殿下这皇帝上朝时,看上去气色恢复不少,皇帝的威严已摆的出来。先论罪名,乔大人在头一批里,是通郭村的细作。好似晴空一个霹雳打在齐家父子身上,他们脑海里都闪过“连坐”的字样,以至于推敲可不可能也忘记,声嘶力竭的为乔大人辩解。但刑部拿出铁证。早在京乱以前,伤到腿脚的乔夫人让人抬着,出入南关侯府。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不少,偏偏在外省的齐大人他不知道。齐大人从外省北上,等到和三殿下等人相见,京中的门生故旧沦为难民,知道的人没有心情说这件事情。有心情说话的人不一定知道。或者想到,也有些人因当时羡慕郭村的权势,也去过吴家,他自己不肯把自己说进去。乔夫人自己一定不会说。伤的不能走路也要和南关侯走动,成了不能推翻的第一件证据。没有好处,一个女眷犯不着带伤乱跑。第二件,是乔家逃往江南。经由吴家的俘兵指证,乔家因认识南关侯,打着说服齐大人投诚的名义,在吴家防线上离开。说到这里,齐大人心头冰凉,同时他也想了起来。亲家乔大人刚到江南,确实对他说过皇帝不知生死,郭村和杨家看上去势力更大,新朝说不定要出来:“亲家,咱们要把风向看好。”齐大人坚决摇头,说皇帝和三殿下不在了,也要找到别的皇嗣。一行人北上,本打算成为勤王有功之人。乔大人手里没人马,只能跟着亲家走,乔大人又要见到明家找回女儿。齐大人眼前一黑,后面的证据他不听也猜得出来。乔大人到北方以后,见到草场上还算安宁。他们来到的前后,恰好是数万重金收买的马贼和鞑子强盗围杀三殿下。也恰好是顾氏父女出现的那一天,以五千人拖住数万人脚步,直到三殿下顺利北迁,关城守军出迎。齐大人很眼红,乔大人心思活动,一致认为三殿下有这样能耐的将军,郭村不一定笑到最后。明乔氏的死,乔夫人发疯,随后死的没了清白,成为推动乔大人联络郭村的又一根导火索。此后,三殿下数次受到袭击,都有乔大人通风报信的身影。这些事情的证据在宫里,来自郭公公自焚而没有烧干净的往来信笺之中。三殿下进宫没多久,乔大人也只能失踪,让刑部的人暗中逮捕。一个又一个证据当殿说出来,好似砸向齐家父子们头上的无数滚雷。连绵不断,而又震耳欲聋。齐大人准备宇文家的证据跟这个比起来,一阵小风都不算——宇文家与郭村不对,早有准备也应当。齐大人自己都没指望当殿扳得倒勤王有功的宇文靖、文天、夫人顾氏、邱宗盛、赵氏兄妹,还有小姑娘大帅文无忧。他要添的是嫌疑,但这会儿亮出来,好似他伤心亲家让识破,刻意的污蔑宇文家。齐大人往前一倒,晕了过去。他让扶下去以后,殿下继续宣读可能漏网的郭党,云家整个都在内。京里公认,云家是最早投靠郭村,并且举家投靠。原因也大街小巷一打听就有,云家举家和宇文家不对,他家前一位中举奇才云祜,让宇文家的大公子宇文天伤到命根子,从此不举,人也不振。文天在心头叹息。他虽不想原谅云浩然,但却看着他长大,对他寄予多年的期望。云刘氏是个懵懂妇人,云祝能当家,文天从没有把亲家母放在心上。这亲事从眼前看,退的大错特错。文天知道的云祝已纳妾,夫妻早离心。想来母子间,也不会再跟以前那样亲近。这个妇人,以后也可以不放在心上。云祝呢,他及时的赔罪,文天与他又相处多年,对他还有旧情。再说云祝实实在在的没有投靠郭村,云祝甚至是提前知道郭村可能会反的人,文天让他出京先把退路寻好,他出了京不在家,才出了退亲的事情。可见老天有眼,女儿不应该许云家,冥冥中自有天意。如果云刘氏不听从云严氏,没有退亲这件出来。郭村造反,云祝顺利带着小夫妻南下,说不好,他也会带上整个云家。而无忧能收留十几万难民,也会主动提出带上整个云家。花不凡接到他们以后,径直送给燕南威。在文天原本的计策里,勤王会用到燕南威的兵马。自然而然的,会为女婿和亲家谋些前程。云家父子不会打仗,这有什么关系?燕南威手指缝里随便放点儿出来,就足够云家父子使用。天意。云家是不配的人,所以云严氏苦苦记着旧仇,云刘氏听她挑唆。但云祝他无辜,他曾多次和文天把酒,不是在文家,就是在云祝家里,私下里谈论郭村的错处。文天走出一步,为云祝进言:“回皇上,京里云家罪证确凿。云祝那年以前,一直是外官,他没有参与为郭村效力。”三殿下不无诧异,这是为羞辱过文大帅的人说话?“这个人曾是你的亲家吧?”三殿下忍无可忍问出来。文天如实说出来:“曾与他背后骂过郭党多年,才把女儿托付。”三殿下想想也是,文尚书带着他的兄弟们,在外省蓄谋不止一年。他不会把女儿许给投靠郭村的人。只能是这云祝是云家的奇葩一枝。对正在宣读的有司道:“把云祝摘出去。”宣过罪名以后,再论的就是功劳。凌甫还不到二十岁已是三品,再加不合适。就给小郡主进了公主。小郡主是三殿下表妹,一跃而成长公主。周家事先商议过好些回,以进为退,周知辞去赏赐,只求为父亲免罪。三殿下以周英虎献宝有功,又几回御敌受伤颇重为由,免去周英虎的罪名——刚才宣的人也没有周大人在内。周英虎太能生钱,反而升了官职,成为户部尚书。周知升为四品将军。论到文家,三殿下毫不犹豫地坚持他原本所想:“以王爵赐封。”殿上还是有人出来阻拦,太师一言不发。这阻拦不起效用,因为三殿下心中另有一本账目,文天不封王,他就没有办法封三表弟。他想的还有一件,文大帅随父亲的爵位走,应该是郡主。但大帅以一个小姑娘而成就名声,还庇护了玉成郡主。三殿下把她和玉成郡主同例,也成了长公主。见议论声下去,正要把这件事情落实,文天再次走了出来。他是辞官来的。早在北方营地上,大家对太师发难,文天在三殿下这皇帝面前打了周英虎,留下桀骜的一笔,他就想好。他更愿意效仿赵家,带着妻女和岳父母隐居山林。他不愁钱,宇文家也解除困境,他此后只要日子悠游。“臣十数年闲散已惯,朝中能人甚多,勤王有功的人也甚多,臣不堪为王,请皇上容臣归于山野。”三殿下不由得糊涂,这是为什么?还没有明白什么,明逸走出来,没说话时眼睛先瞪起来。休想!带走我妻子怎么可能。宇文靖眯起眼一笑。早就看出文天要玩这一手儿,太师都懒得说他。还有三爷呢,你要带走无忧试试,三爷不会答应。------题外话------错字再改。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章 ,赠银明逸深知道一件事情,在成亲以前,他的岳父不再有些举动,就不是他的岳父。辞官归于山野?明逸倒真没有想过。一时间气怒攻心,明逸也没有和岳父废话的心思。先请求三殿下:“金殿下不能随意说话,但有一句话再也忍不下去,请皇上允许臣说出来。”对着文天闪闪眼睫。三殿下心想京都虽收,江南已定,但还没有和几位王爷清算旧帐。和太师私下商谈国事,每一回太师都明里暗里的说过,他当权时确实有错,不如引咎告老的好。那谁辅佐三殿下这新皇呢?太师举荐的人里免不了有明家,也有文天。三殿下回想他和姑母——如今称为大长公主的万安公主多年以来怀疑太师,但关键时候,还是宇文家起到大作用。往北的容身处是宇文家所供。在江南是文大帅一个不会打仗的小姑娘大展威风。文大帅以其不忍心而收留难民,口碑四处流传。又给粮草丰厚,广纳四方,而在攻城掠地时得到诸多帮助。来自父亲文天的诸多支持,也因为这对是宇文家的父女。文天的诸多筹划在外省,为太师的成分居多。从全国真正的安宁,和朝堂上需要用人,三殿下都不愿意文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