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废太子,除李党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2023-06-25 07:50      字数:3266
  翰林院草诏,御前会议通过,宰相用中书门下之印,承乾立即签名用玺通过,门下省审核。全套程序走完,当天诏书就正式宣告天下。大唐贵族院和议会成立。所有拥有大唐爵位之贵族,自动获得贵族院议员资格,而天下各地有名望之商人、地主、工坊主等,也将获得议会资格。各道州县,也将设立地方议会,议会获得议政监督之权。北宫。李世民今天又在读资治通鉴,这本史书不同于其它的史书,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这本书有许多李超的个人论点,是有侧重的一本史书。读这本书,李世民觉得能明白李超的许多想法。比如李超在写到汉武帝的时候,就写到“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里面就说到汉武有亡秦之失而没亡秦之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晚而改过,顾托得人。秦朝灭亡,有秦始皇所托非人,二世和赵高不知改过之因。而汉武在晚年过而改之,并且选择了霍光这样可靠的顾命大臣有关。卫太子还在位的时候,曾经劝谏武帝不要兴兵伐匈奴,而贻害百姓,武帝说,坏事都让我来做完好了,我死之后你好好休养生息就行,好人你做。“顾托得人。”李世民喃喃念诵着。“陛下”王承恩一脸焦急进来。“何事”李世民合上书。王承恩急忙将刚刚结束的御前会议结果告诉皇帝。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太子居然用这种强硬的手段,直接通过了议会诏令甚至根本不请示自己太子要干吗他要上天吗李世民胸口起伏,此时他心里有一句脏话很想讲“孽畜”“放肆”“他眼里还有朕吗他这样做是想干嘛,要防着谁”李世民气的拍了桌子,承乾搞这套动作,这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吗“立即传太子入见,让他滚来见朕”李世民怒气冲冲的对王承恩道。他已经气的都要打人。王承恩匆匆而去。李世民感觉一阵晕炫,差点没站稳。他缓缓坐下,心里一阵疲惫。他原以为太子已经长大成熟了,可现在看来,太子幼稚无比。甚至已经开始故意跟他对着干了,上一次,那个领主增兵案,太子也是不顾他的意见,强行通过。事后,他也没有半点知错悔改之意。而这一次,更是大胆,居然敢在他面前玩这种手段。“不成器啊”“太子已经被李超、马周他们给教坏了,他更信李超更信马周他们,却不相信自己的父亲,难道朕还会害他这大唐江山,将来朕还不是要交给他。”长吁短叹。许久之后,王承恩回来。“陛下,殿下来了。”“让他进来。”承乾进殿,平静的向皇帝请安。李世民盯着这个已经长的跟他一样高的儿子,看着他那脸上淡然的神情,心里刺痛。离心离德。“跪下”李世民冷声道。承乾站在那里,却没有跪。“父皇,儿臣犯了何错”“今天的御前会议是怎么回事,那诏令又是怎么回事”承乾站在那里,神色自若的答道,“儿臣奉陛下之旨,监国摄政,正常处置国事而已。那诏令,是经过御前会议,与三院宰辅商议过后,得到绝大多数宰辅支持后,由翰林院草诏,门下省审核,并经三院宰辅同意用意后,方颁告天下。所有程序,并没有一处违制。”“你可奏报于朕”“不曾。”“为何不奏报经朕同意先”承乾答,“陛下当初让孤监国摄政,是代掌国事,并没有说要事事请奏陛下。且孤以往欲求见陛下一面都不可得,上呈的奏章也无一得到回复,既然如此,上奏又有何用”李世民紧咬着牙关,怒视儿子。“你还不知错吗”“儿臣何错之有”李世民怒极而笑。“承乾,你别忘了,你是朕的太子,就算你是监国,那也是朕让你监国的。朕能让你监国,也可以不让你监国,甚至朕可以不让你再做这个太子”承乾目光直视皇帝。“陛下是要废了儿臣”“朕在考虑”李世民冷冷的道。承乾摇头,“儿臣并未有错,错的是父皇。如何父亲要废了儿臣,儿臣无话可说,但父皇早晚有一天要后悔的。”李世民大怒。他叫承乾来,是想看到儿子认错。可现在承乾不但不肯低头认错,还这样跟他硬顶,还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让李世民真的怒极。“你真当朕不敢废你吗”承乾闭嘴,不再答复。“滚,滚回去。”“立即宣诏中书令长孙无忌、侍中房玄龄、尚书令马周、翰林院承旨学士魏征、岑文本、枢密使李靖、御史大夫杜淹入见”“马上”王承恩小声道,“陛下请息怒,三思啊。”“朕,要废了承乾”李世民怒吼。“陛下,太子乃是储君,国本啊。被立为太子已经十三年,未曾有过差错。”李世民怒瞪王承恩一眼,“你也要违逆朕命吗”“老臣不敢,只是请陛下三思,莫愤怒冲动之下做出决定,导致不可挽回。”“滚”汉京城、梁国公府。房玄龄正在看书,管家匆匆进来禀报,宫里来人,宣他立即入宫。“太子相召”“是陛下召见。”房玄龄眉头一皱,意识到可能有大事发生了。回房换上官袍,房玄龄立即乘坐马车入宫。宫门前,房玄龄看到匆匆赶到的长孙无忌等六人,一看到他们,他心里更是咯噔一下。连他在内,七个宰辅,全是中枢重臣,三省的令,还有翰林院两位院长,御史台的台官,还有枢密使。王承恩过来,“几位相国随某入宫。”“王公公,发生什么事”王承恩叹息一声,“发生什么事,几位相国明白,今日御前会议颁出的那道诏书,可是犯了大错了。刚刚陛下召太子入宫,陛下和太子大吵了一顿。陛下已经说出要废太子,现在召几位相国,就是为此事。”“废太子”长孙无忌大惊。怎么就到这一步了。“陛下正在盛怒之下,而殿下却又很执拗,现在事情正僵着,一会可全靠几位相国了。”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步入宫中。废太子,这可是惊天大事。十三年的太子啊。七位宰相入宫,拜见皇帝。“诸卿平身,朕召你们入宫,只有一事,朕要废掉承乾,你们草诏。”“陛下,万万不可啊”房玄龄大声劝道。长孙无忌更是高声为外甥求情。李世民却不为所动,“朕的江山,绝不可能交到那个逆子的手里。”“陛下,太子还年幼,就算有错,也还能改过。”七位宰相苦苦哀求。这要废了太子,那大唐朝局真是大地震了,这好不容易才有的今日局面,就完了。马周上前。“陛下,臣身为宰辅,未能辅佐好太子殿下,自知有过,请求贬谪外放。但太子还年幼,请陛下莫怪罪于太子。”马周这是要舍已保太子了。李世民冷眼打量着马周,“太子有今日,你们也难逃其咎。马周,朕很信任你,你一介白衣,朕用为卿相,可你却辜负了朕。明日,你出京去吧,贬为西域道西州刺史”“陛下”长孙无忌大惊,皇帝这时贬了马周出京,这可大大不好。马周跪接旨意,“臣领旨,明日即出京往西州赴任,只求陛下给太子一个机会。”说完,马周辞退。他已经不再是尚书令,也不再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了,没有了继续留在这里的资格。为了保住太子,平息皇帝的怒火,房玄龄也主动请辞。苦劝半天,最后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但岑文本、褚遂良、王珪、虞世南、李守素五位宰辅被贬,加上马周,一下子六位宰相被贬出朝廷。这简直就是场大地震。出宫之时,褚遂良几人站在宫门前长叹。谁也不知道,这次地震会怎么收场。他们都明白,这次皇帝虽没直接废了太子,但挥下的刀一样狠。被贬的六位宰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文相,二则都是与李超关系较好,曾经被称做为李党的人。“天要变了”褚遂良叹一声道。“暴风雨要来了。”岑文本也叹一声。他们和马周一样,都被贬出京城,贬任边州刺史。马周是西域道西州刺史,岑文本是湖南道永州刺史,褚遂良则是广南道棠州刺史,王珪原本是广东宣抚使刚入朝为相两年,这次被贬为广东道琼州刺史。虞士南贬黔中、李守素贬辽东。李靖出宫后,也一路忧心忡忡。回到家,李靖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坐在书案前开始写辞表。他已经六十四岁了,身体倒还很好,可他知道这一次他应当请辞。自己辞职,总好比如马周他们一样被贬出京的好,一把年纪了,也不想再折腾了。辞职后回关中三原老家,倒也省心。t17062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