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作者:秋风萧萧      更新:2023-06-25 09:52      字数:3563
  陈卫红和张英来借过两次水,她们用水倒是大方,连着两天李沫用的煤翻了一倍。李沫后来就和她们说热水不够用没了,不是舍不得只是不想惯着她们。第16章 玻璃心的蠢作者有话说作者自己都被文里的人物弄得头昏脑胀的,所以决定把知青们信息列表写出来。知青人物老知青:鲁平男浙省人25岁知青负责人赵爱国男川省人23岁曾庆年男云省人23岁李辉男鲁省人20岁冯青女宁省人22岁孟方女京市人20岁新知青:许言男津市人21岁李卫红女沪市人16岁张英女沪市人16岁刘萍霞女青市人18岁陈丹女湘省人17岁张霞女湘省人19岁邹俞苏省人17岁罗化皖省人18岁姚文柏闽省人19岁贺雷粤省人18岁4.关于文章字数还不知道,想写二十万以上;关于更新蠢作者只能尽可能多的更,因为秋风打字很慢,经常打字速度跟不上思维跳动的速度,一个小时大概才能码一千字;作者会努力练习打字也会努力更新的。5.最后谢谢各位宝宝对我的支持,感谢你们,有了你们我才有勇气把这篇不成熟不完美的作品继续写下去。第17章 新年日常村西边有条河,二十六这天村里组织青壮年撒网捕鱼。全村老小都围在河边,网起来后妇女老少负责分拣。不大的鱼丢回河里继续生长,留着来年再捕。一天下来村里收了一千斤大鱼,会计统计好后,村支书开始按照人头给各家各户分鱼。乡亲们喜气洋洋的拿着竹篓排队分鱼,都在讨论今年可以分多少鱼。鱼很快就分完了成人每人十斤鱼,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每人五斤。知青们共分了一百六十斤,他们决定留下三十二斤,剩下的一百二十八斤做成干鱼平分给每个人邮寄回去。知青们过年没有村民们那么繁杂,自己写了红对联贴上就行了,不像村民要祭灶神、做黏包、打扫房子。年三十一大早知青们就起床简单的吃了一些早餐后开始准备年饭,用分到的鱼做了一条红烧鲤鱼。上次杀猪分的肉做了一大锅猪肉白菜炖粉条,老知青们还贡献出了一只老母鸡和秋天捡的蘑菇炖了一锅老鸡蘑菇汤。吃完饭后每个人凑了一些瓜子、花生、江米条和水果糖,坐在堂屋的炕上聊天。来自大江南北的知青们说着自己的家乡、习俗、美食说着自己的家人。一时间气氛变得低沉,有人建议唱歌。有着一把好嗓子的李卫红当仁不让的给大家唱歌,受到所有人的一致好评,满足了她爱出风头的心理。十二点过后大家互相道了新年好就去睡觉了。初一早上吃过早餐后知青们就去乡亲们家里拜年,回到家后村里的孩子们也来拜年了。过年就是孩子们的天堂,初一的时候背着个小布袋每家每户去拜年,每家每户都会往孩子的袋里抓零食糖果。一天下来孩子们能有满满一布袋的零食。知青们也准备了瓜子奶糖分给孩子们,奶糖难得孩子们高高兴兴的道谢后,一起去下一家了。大年初七快递员来村里送信,知青们都收到了家里的信,条件好点的人家还给寄来了当地特产。李沫也收到了家里的信和包裹。先拆开信封,里面有二十块钱和一些票据。大意是家里打算每个月给她二十块和一些票据,让她在乡下不要太累生病了。拆开包裹牛大婶要的东西家里都准备好了,还给她买了一件呢子外套和一双皮鞋。她把牛大婶要的东西给包好了送过去,牛大婶叫她喝茶,自己拿着东西仔细的瞧着。检查后发现没问题对李沫说“李沫真是多谢你了,东西都挺好的。”牛大婶边说边爱不释手的摸着红被单,一个劲的感谢她。“婶子您满意就好,我就不打扰您了。您下次有事再找我,我先走了。”“你有事就去吧,下次肯定还找你。”收到包裹的知青们大方的拿出一些特产一起分享。李卫红没有收到包裹,信还是她妹妹给她写的。她也不知道是羞是恼,她爸爸是革委会主任的事在知青点小范围传开了,结果她家里居然没给汇包裹。大家在一起聊天吃东西的时候李卫红一个人呆在房里,连午饭也没吃。大家还以为她家里发生了什么事,现在有些伤心。李卫红因为这件事消沉了一段时间,一直持续到元宵节过后才好起来。元宵节过后村里就开始深耕土地、育苗了,这也意味着新来的知青要开始干农活赚工分了。因为新来了十名知青,村里给知青们增加了三亩任务田,又新分了五分自留地给知青们。按照年前会议鲁平制作了劳动任务安排表。第18章 春种日常制作好的任务表被贴在厨房的门上,大家每天都能看到。做饭是八个女生轮着来,从老知青冯青开始轮;劈柴挑水是八个男生轮着来;自留地是4个人一组轮着来。分给知青的田在大青山脚下,这方便了李沫“作案”。知青们拿着春里的犁车犁地,一个人在后面推一个人在前面拉着。新来的知青没有干过农活速度很慢,干了没一会就要休息。一个上午过去了也一共才犁了一拢地。好不容易才挨到下工铃响,回去的时候一群新知青简直不想动弹,女同志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冯青去做饭了,孟方有经验的给李沫他们挑开水泡然后上药。忙碌了一上午大家都非常饿,吃完饭之后居然还感觉到饿。索性大家都有储备粮,没吃饱的人自己回去吃点。李沫回到房间后紧紧的关上房门和窗子,用陶罐煮了一碗挂面,装碗后浇上一层肉酱特别美味。稍稍休息了一会,上工铃声又响了,哪怕他们再不乐意也只能老实的去上工。一直耕作了半个月村里的土地才陆续的犁完,犁完地后开始播种种地。等禾苗长出来之后他们又开始插秧。新来的知青是不会干这个的,秧苗被插的歪歪扭扭,苗子没插稳,一阵风吹过苗子就跟着水流飘走了。老知青虽然无奈但手把手的教着他们,他们也是从这种状态过来的。等到插秧完成了的时时候都成了老手了。分的自留地也被他们陆陆续续的种起来了,一分地种了些蔬菜,剩下的都种上了玉米、红薯和土豆。春种结束后就不是特别忙了,王奶奶家的大孙子刘亮打算结婚了。这是桃花来找李沫玩的时候告诉他的,之前春种累的半死李沫就没心思关注村里的事情。刘亮的婚事定在一个星期之后,知青们决定凑钱给刘亮送一个礼物,所以知青们约着周末去市里逛。周末他们先去了供销社,看了一个暖水壶,一块镜子,一个搪瓷盆,对比之后决定买一对暖水壶送给刘亮。暖水壶一共要14块并四张工业券,李沫和孟青各出两张工业券,剩下的每人拿一块钱。买好了暖水壶后大家打算分开来逛,李沫自己一个人走了。她打算去工厂的职工房附近倒腾粮食。她把背篓里每种物资都放了一点,在职工区遇到一个老奶奶。李沫跑过去假装问路“奶奶您好,请问您知道西塘路24号的范梅家住在哪里么。”“你是不是记错了,这里没有西塘路。也没有一个叫范梅的同志。”“我记得没错啊,我表姨上次在街上遇到我,让我有空上她家玩。这不是村里春种完有时间了,我给她带了些家里的出息来。”“同志,那你肯定是被骗了,咱们镇上没有这个地方。”李沫假装小声嘀咕“那怎么办,我妈妈还让我把东西给送给我表姨呢,难道我又背回去吗?”“小同志反正你也找不到你家亲戚,不如你把东西换给我吧?”李沫假装胆小害怕道:“我妈说不能私下买卖,会被抓的。”老太太劝着李沫:“咱们不是买卖,咱们这叫赠送。你是我乡下的亲戚,来我家看我了。”“那行吧。”“走吧同志去我家比较安全,你叫什么名字,都带了些什么?”“我姓李您就叫我沫沫吧,三十个鸡蛋、两斤富强粉、一斤猪肉、蔬菜五斤了。”“沫沫这些我都要了,五分钱一个,富强粉四毛一斤,猪肉八毛,蔬菜三分一斤可以吗?”“奶奶您这说的可是收购站的价钱,咱们这互相赠送的您看是不是可以高点?”老奶奶也看出来了这个姑娘根本不是来找亲戚的,原本想着占点小便宜。现在地里蔬菜还没长起来,黑市价老高了,晚点转给几个老伙计也能赚点。没想到这姑娘就是出来做买卖的。“同志那你这东西打算换个什么价?”“我比黑市低二层的价卖给您,鸡蛋八分一个,富强粉一块钱一斤,猪肉一块五一斤,蔬菜二毛。您一共是六块五毛您。”“行,给你六块五。姑娘你下次还可以来着找我。”“奶奶我那还有一些细粮和肉,红糖也还有一些,您有需要的可以告诉我,没有的也能帮你弄。”“你那粮还多么?在什么地方?我去叫几个老头老太太来跟你买。”“我家里人在外面等着我,你如果要我就去拿。还有十斤挂面,三斤红糖和五斤蔬菜。卖完了就等下次了。”“那你去拿吧,我去叫几个人来。”李沫也不怕被举报,反正有空间,不对劲就收起来。在外面晃了一圈后又去了老奶奶家,她家来了一圈老头老太太。“各位爷爷奶奶,我这挂面一块二一斤,红糖八毛一斤,蔬菜二毛。就这么多卖完了只能等下次。”几个老头老太太疯狂的在抢购在这又换了十五块四毛钱,李沫就立刻离开这,她打算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来这了。接着她又去了中学附近卖了近五十块钱,李沫看天色不早了,她还要去一趟废品站大妈那里,赶紧离开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