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作者:瑟嫣      更新:2023-06-25 20:52      字数:6939
  朱慈燐说得那叫一个好,但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惋惜还没在兜里捂热乎的银两。杨太后倒是明白这点,但这爱钱的臭小子好歹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所以杨太后也就没那个心拆台,反而符合道。“皇帝说得对,既然招募西兵,那这钱就不得不花,但也不可乱花。要知道延绥一带可又遭了灾,要筹备粮草赈济。”泰昌四年一开春,延绥一带依然久旱无雨,即使有大型风车以及深井使用,但河床萎缩,仅靠井水依然只够人畜使用,所以开粮赈灾那是必然的结果……赈灾之事,在首辅位置上已经坐了四年的施凤来那是处理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因此杨太后只交代了施凤来几句,便没有在过问,而是让施凤来全权处理。如今杨太后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顺嘴一提,让徐光启明白钱财来之不易,需谨慎处理、不得铺张浪费,而不是担忧赈灾一事,毕竟自推广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以来,如今百姓家中已有过节余粮,根本就不像往些年还要烦忧从哪抠出口粮来赈灾的问题!杨太后顿了顿,待徐光启表示一定尽心尽力办妥招募西兵之事后,又道。“徐卿做事哀家是放心的,至于孙卿,即使短时间内不能研制出更胜红夷大炮的火炮,那么就别在京师耽误了,需尽快赶往辽东,协助魏卿防守关边才是!”“臣谨遵圣言!”徐光启、孙元化二人同时拱手,退出了养心殿。两位在后世鼎鼎有名的西学专家走了后,杨太后看向朱慈燐,本想询问他的功课的,却发现朱慈燐小皇帝一脸深思,不由好奇的问:“怎么了!”“母后,像蛮夷购买火器花费不菲吗!”杨太后点点头,回答道:“的确不菲,欧洲一些国家就是靠贩卖军火富国的。”“既然这样,那咱们能不能贩卖武器呢!”像是看到了金山银山,朱慈燐小皇帝的眼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那些蛮夷可以靠贩卖军火富国,为何我堂堂大明不能同样贩卖军火来富国!”“当然可以。只是皇儿啊,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最新最强的始终紧握在手中,卖的无外乎都是次品!就好比徐卿曾从葡萄牙手中买的二十门红夷大炮,红毛夷说是最新技术,欧洲海军大部分也是用这防卫御敌的,只是皇儿你相信吗……”朱慈燐摇摇头:“儿臣不相信,这话不止儿臣不信,就连儿臣亲手养的那条狼狗估计都不会相信!”这话说得……连狗也不信吗……杨太后噗嗤一笑,用涂满红色丹蔻的指甲饶了饶朱慈燐的小脸,惹得他不满的嘟起嘴巴时,方才笑着道:“想靠卖火器发财可以,但不是现在。”“那依母后之见什么时候合适?”朱慈燐瞪大了眼睛,好奇的问。“最少也要等彻底解决鞑子才行!就算是次货,哀家也不想落在鞑子的手中,让鞑子反过头用它们来打咱们。”“母后所言甚是。”朱慈燐认真的点了点头,转而却是重提了反间计一事。“也不知鞑子们是怎么想的,居然将主意打在了舅舅身上,真是……”“不好吗?”杨太后笑着反问:“你瞧瞧他们忙碌了一通,结果什么好没捞着,反而将一直潜伏的暗探给暴露了。这叫什么,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瞧着吧,等不了多久,后金那边会变得比现在更加的热闹。哀家可是很小气的,鞑酋来了一出反间计,哀家总要回敬点什么,方才解气。”皇太极以及范文臣唱了一出反间计,杨太后觉得自己不能厚此薄彼,就让厂卫中身手矫健之人一起秘密出差去了盛京一趟,给皇太极送一份血淋漓的大礼。熟知历史的杨令月知道,历史上皇太极就是在泰昌(崇祯?)四年铸造了红衣大炮。后金原无火器,铸炮自此开始。这个时空,因为坐镇辽东的明达并没有如历史上袁崇焕那样提出‘进攻远交’,为拉拢蒙古各部而慷慨借粮,无法从中分一杯羹的皇太极为了维持满蒙关系,只能借粮给蒙古各部落。后金八旗兵洗劫了高丽,也抢来了大量粮草,但一分薄给蒙古各部落,也显得杯水车薪。再加之后金缺乏人手,炼制铁方面落后,即使有大批掠夺而来的汉人工匠,但也无法同时铸造红衣大炮和农具,只得二舍一。皇太极为了治下民生稳定,只能先发展农业,暂缓铸造红衣大炮。而这就恰好给了熟知历史进程的穿越女杨令月的机会……杨令月不想后金拥有火器,至少在大明军方不具备更高层次的火炮的这时候拥有火器。所以杨令月抓住了这次机会,派出大量身手矫健的厂卫潜入后金,杀尽为后金政权卖命的工匠。诚然他们中很大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帮后金做事,只为了活命,但心狠的杨令月为了扼杀、拖延后金拥有火器的时间,还是下了这个冷酷的命令。而这也是杨太后料定过段时间、盛京会比现在变得更加热闹的原因。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第七十六章果不其然, 随着潜伏在盛京、那群身手矫健的厂卫纷纷以宁可错杀一千, 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将后金政府豢养的那批汉人工匠一夜之间全部斩杀后,整个盛京弥漫着一股名为恐慌的诡异气氛。“兄汗, 这些贼子当真太猖狂了。臣弟建议当封锁盛京,将这些贼子全部追拿归案!”多尔衮瞪着虎目,以万夫莫开之势,向皇太极请命道。皇太极看着这与他有着同一个父亲的异母兄弟那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心中忌惮更深,面上却丝毫不露的道。“多尔衮,你认为这些贼子得手后还会停留在盛京,等着咱们的人来抓吗。而且他们不杀八旗权贵, 不杀归降汉人, 独独杀了朕花费大量精力搜罗而来的汉人工匠,这是要绝了八旗铸造红衣大炮之心啊!能想出如此计谋之人可真是心狠手辣, 不愧为最毒妇人心!”“兄汗的意思是幕后策划之人乃是大明那慈禧太后?”多尔衮装作吃惊的模样,毕恭毕敬的说道。“听说那女人不过小门小户出身,最后能登上太后之位垂帘听政不过是因为生了大明天启帝的唯一子嗣, 所以才母凭子贵。可听兄汗的意思, 却是这女人心计颇深, 乃是后金的大敌!”“大敌算不上。即使心狠手辣,不过是一介妇女。这女人认为除了工匠就能绝八旗铸造红衣大炮之心,那也太小看我皇太极了。暂缓三五年,朕一定能八旗铸造数量更多的红衣大炮, 以报父汗当初宁远之战之仇!”说起来即使接连在杨太后手中吃亏,皇太极这一代枭雄也没将杨太后放在眼里,认定之所以能胜了自己不过是因为大明朝廷那一群酒囊饭袋撑着罢了。就好比这次,贼子之所以得手,不过是因为他们疏于防备,没料到他们不刺杀八旗贵胄、反而刺杀牲口一样存在的奴隶。所以相较于多尔衮的‘义愤填膺’,连连请战斩杀贼子不同,皇太极有的只是被下面子的愤怒和不以为然。“奴才料定贼子得手后已经溜出了盛京,所以盛京戒严与否已经不太重要了,目前当务之急是安抚八旗贵胄以及再搜罗一批工匠。”像条狗一样跪在地上,范文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侃侃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奴性甚重的范文臣,多尔衮一向是看不过上的,不过因为他甚得皇太极看重,说他有大才,多尔衮也就懒得跟狗奴才计较,只面子上过得去就成!范文臣这一说,身怀傲气的多尔衮当场一声冷哼:“如此简单放过,不是长贼子威风,灭八旗儿郎志气吗!就算汉奴不重要,但咱八旗儿郎没了面子是真,决计不能就此放过!”“你不用再说了,朕知道你的意思。”皇太极这个枭雄故意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多尔衮,像是欣慰他在自己面前的言行举止,又像是不满他拿八旗儿郎面子做借口。总之,如此的皇太极,是现在年轻还未独当一面的多尔衮不能看透的。“范爱卿说得没错,为今重要的是安抚八旗贵胄以及再搜罗一批能够铸造红衣大炮的工匠,至于追绞贼子之事,就由十四弟你全权处理。”皇太极心知追绞之事多半没有结果,索性就丢给多尔衮处理。而多尔衮呢,也猜到皇太极几分心思,也不以为意,反而表现出一副受到重用的感动表情。“臣弟一定竭尽全力将贼子捉拿归案,以雪其耻。”不提后金那一票表面上兄友弟恭的家伙们暗地里是怎么争锋相对,争权夺利,咱们接着说回大明之事。这场血腥风波,在厂卫们干完坏事连夜出了盛京后几天,成功和厂卫们接了头的明达有些遗憾的表示:“怎么不趁机将满洲鞑酋也一并刺杀了。”此次任务的统领袁侯山拱手笑道:“魏大人,咱们也想趁机解决了鞑酋,只是鞑酋所住的皇宫守备森严,咱们并没有一击命中的把握,因此只得选择完成任务。好在鞑子们虽说要靠那些工匠帮他们铸造红夷大炮,却并没有多看重他们,甚至仍将其豢在牛棚马圈里,所以咱们才能如此轻巧的完成任务。此一下,至少能够拖延后金暂缓三五年铸造红夷大炮。”“三五年吗。”明达叹了一口气,转而回望正蹲在一旁检查火炮的孙元化。“孙兄来的时候说,太后娘娘已经准了徐阁老(徐光启)的提议决定招募红夷炮手。不知此事何时能成?”“徐师精通西学,早在先帝爷还在时,就已经跟红毛夷打上了交道。由他出面,应该很快就有结果,魏兄不必太担忧!”“如此,下官到算松了一口气。”明达笑了笑,却又是对着袁侯山道。“小弟知道袁大哥忙着回京复命,也就不留你了,等大哥下次来辽东之时,咱们哥俩再好好的喝一杯。”“好说好说!”袁侯山不以为拱拱手,并哥俩好的互报了一下,就带着稍作修整,恢复了体力的厂卫们骑着高头骏马,浩浩荡荡、不遮不掩的出了辽东地界,赶往京师。快马加鞭,昼夜兼程,等袁侯山一行人回到京师时已是五天后,而这时杨太后正在为皇太极一封侮辱意味浓重的求娶信件而大动肝火。“求娶哀家,他皇太极够格吗。”杨太后面色阴冷、带着凛然煞气的说道。“别以为现在披着人皮哀家就不知道鞑子是什么货色。哀家虽说出身小门小户,但总觉比他那个父不详的老子高贵到哪儿去了,当初还在李成梁脚边舔靴子的奴儿生出的货居然也敢来一封愿结两姓之好的信,呵呵,是欺哀家孤儿寡母,无人撑腰吗!”满头大汗的施首辅已经想哭了。他妈的到底是谁手贱,将这玩意儿夹杂在奏折里,给杨太后看的,本来杨太后因为湖广武陵、澧州两地地震之事,有点气不顺,想找茬骂人。如今闹出这一出,呵呵哒,他绝逼没好日子过了。已经哭了的施首辅一抹眼泪,扑通一声跪附在地,锤着地板嚎嚎大哭道。“太后娘娘是臣等没用,让娘娘遭此侮辱,这事决不能善了,当命辽东守军主动出击,为娘娘雪此大辱才对!”施首辅这一跪,其他的文武大臣也跟着霹雳巴拉跪了一圈,并抹着眼泪嚷嚷“君辱臣死”决心跟后金鞑子血拼一回,以鲜血洗刷此耻辱!杨太后……看到这一幕的杨太后突然不那么气了,她现在严重怀疑皇太极之所以来这么一封、露骨、调戏意味浓厚的求娶信,就是为的大明官员的这个反应……主子受辱,满朝文臣闹着出战,远在辽东的守军自然不可能避战。可一旦出战,说不定反而会落入算计中……失了怒意的杨太后有些头疼的揉揉太阳穴。她不太看得上皇太极以及范文臣这对君臣,也因为成功算计了两人几次而沾沾自喜,没曾想一封不伤筋动骨的求娶信,就搅得风起云涌。打吧,肯定有陷阱等着,不打吧,皇太极也没啥损失,反而占了便宜……想到此处,杨太后磨了磨牙,皮笑肉不笑的道。“打,为什么要打。咱们不是讲究礼尚往来吗。既然鞑酋敢写一封书信求娶哀家这位先帝爷的未亡人,为何哀家不能回写一封书信,让鞑酋将膝下女儿送来,给皇帝充盈后宫。哀家仁慈,只要他敢将人送来,哀家和皇帝定不会吝啬区区贵人之位的。”满朝文臣瞬间懵逼了。娘娘,你这反应不对啊!明明上一刻气得要死,恨不得亲身上阵抓花皇太极的脸,怎么下一刻就笑得这般凉飕飕的……满朝文臣望着笑靥如花的杨太后,齐齐打了个寒颤。这样千百年难出一位的主儿,也只有咱们先帝爷能放在心上宠。哎,先帝爷,你真厉害!就在满朝文臣一起怀念朱由校时,朱慈燐左看右看,突然笑得灿烂的来了一句:“听说鞑子们长年不洗澡,即使女儿家也有狐臭,朕才不要纳小鞑子呢,就算只给贵人位也不成!”好吧!朱慈燐这张嘴里所说的话,很奇异的让杨太后心情舒畅了。杨太后抿嘴笑了起来,如同暖日里盛开的娇花一样儿,笑语盈盈的道。“皇帝说得没错,区区蛮夷岂是配得上一国之君。施卿,哀家记得你写得一手好字,怎么回信哀家就交给你了,哀家也没什么别的要求,只要你将鞑酋气得吐血就成……”有些懵逼的施首辅眨了眨眼,见杨太后笑得越发花枝招展,不免连打几个寒颤,有些哆哆嗦嗦的道。“臣…臣领命,臣一定竭尽所能,好好的发挥才智为太后娘娘出这个气!”作者有话要说:二更o(* ̄︶ ̄*)o☆、第七十七章其实汉时, 刘邦嗝屁后、吕雉扶持幼子登上皇位, 遭遇匈奴围城时也发生过这种事儿,不过那时的匈奴过于强大,即使如吕雉那般女子、气急败坏之下, 也不得不婉言拒绝,以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匈奴王为由将求娶事情糊弄过去。杨太后生气自然是生气的,不过那气在看到满朝文武的反应后,又很快的去了。杨太后心知打是不可能的,但要让她学吕雉那样婉言拒绝,杨太后也做不出,索性就让文采风流的施首辅写一封言辞激烈、恶毒的回信, 能气死皇太极最好, 不能气死、而是气得吐血的话也好,杨太后相信以明达为首的辽东将士正磨刀霍霍、等着鞑子兵打上来呢!哼, 你诱我大明主动出击、有陷阱等着,为何我大明不能设下陷阱、等着你送上门来呢,所谓礼尚往来便是如此……至于皇太极会不会被气, 那是显而易见的, 要知道就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来讲, 要说最毒的,除了不通人~伦礼仪的蛮夷之辈,便是读书人了。读书人的那张嘴啊,有时可真是杀人不偿命!这不, 被杨太后授与重任,施首辅只熬了一个通宵,就写出一篇用词华丽、没有一个脏字却让看的人无不气血上涌、面红耳赤,只想挽袖子跟始作俑者拼命的回信。施首辅写完后,先是摇头晃脑感叹了一番自己的好文采,然后才挺着大肚腩,如慷慨就义的勇士一般、兴冲冲的进宫面圣。“很好,哀家就知道施爱卿一定不负哀家的所托!”杨太后满意一笑,然后暗搓搓的开始期待皇太极这凑不要脸的大叔收到回信的反应,是气得吐血呢,还是气得吐血!皇太极现在刚满四十,相比二十岁就守寡做了寡妇的杨太后大了一轮,的确当等大叔这个称号。不过杨太后料错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太极收到讽刺意味十足的回信,根本就没有气得吐血,反而哈哈大笑……“这慈禧当不得吕后,性子也太刚烈了。”好吧,听皇太极这意思,他自比匈奴那时的王者冒顿单于,兴起写了一封意思与冒顿单于写给吕雉意思相近的求娶信,本以为杨太后最多学吕后那般婉言谢绝,却不曾想杨太后盛怒过后,没有说兴兵相对,而是回了一封通篇看不到骂人的字眼、却句句就在骂人的信来。让被人明讽暗刺、骂禽兽不如的皇太极都忍不住对写信之人的风采大为叹服!皇太极生气吗?肯定是生气的,但却没有到气得吐血的程度。皇太极到底是一代枭雄,眼界自然与常人不一样,至少在一代狗腿子范文臣的眼里,皇太极如此当得明君楷模!“慈禧原为皇贵妃,因子登高位,因有气度魄力,却比不得历经风雨、在众藩王环视中扶幼子登上高位的吕后。”范文臣恭声说道,话虽婉转,可那轻视之意还是显而易见,至少皇太极是听明白了的。“杨氏当不得吕后,却不容小视。”皇太极将手中信笺丢入火盆中,红焰一哄而起时,他勾唇冷笑道。“既然不上当,那么就主动出击好了,八旗儿郎悍不畏死,又岂是区区大明边军能够抵挡的。”范文臣极力符合时,皇太极突然又问:“朕让你联系起义军高层联系得怎么样?”“托主子爷洪福,起义军高层都已然被收买,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主子爷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狠狠的为主子啃下一块肉。”“如此甚好。”皇太极突然笑了起来。“听说这杨氏是个绝色,不然也不会被天启小儿捧在手心里。朕观三国演义时,对曹~操所修葺的铜雀台甚感兴趣。朕想着,等攻占山海关、直取京师后,也修葺一间铜雀台作为杨氏未来的居所怎么样。”这……范文臣眼皮子一跳,口中却恭维道:“主子爷仁慈,真到那时,杨氏必感念主子爷的好。”这凑不要脸的一对主仆!能不能攻进山海关还是个问号呢,就在那意~淫攻占京师后,将杨令月当金丝雀喂养起来。先不说会不会有这么一天,就算会有这么一天,杨令月怕是宁愿学崇祯帝自挂煤山,也不愿成为肉禁被□□……不提皇太极誓要消灭大明,将一国之太后圈养成肉禁的雄心壮志。京师方面,因为求娶信后续、不得了了下倒也慢慢的恢复了平静。泰昌四年这一年,除了延绥一带爆发饥荒,仍然需要政府大规模赈济外,就只有湖广武陵、澧州两地地震让人颇感烦忧。当然就大明目前的国力而言,应对这些天灾引发的后续,也不怎么感到吃力,所以相对全国大范围,也算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孙元化赶往辽东不久,便被明达推荐受命为登莱巡抚。与之同时,徐光启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筹划招募西兵300,正在赴京途中。这三百名西兵大多是葡萄牙人,少数则是西班牙人,大多都是政府海军退役,熟知火炮操作的炮火。一行被国人称为红毛夷的西兵到达京师后,杨太后领着朱慈燐小皇帝在西苑接待了他们。通过徐光启同这些西兵简单的交流后,杨太后一锤定音,全部调往登莱,在孙元化手中任职。有了这些精通火炮的西兵加入,大明火器算是开启了新的篇章,杨太后相信由她和朱慈燐小皇帝的全力配合,这个时空的大明一定不会如历史上的大明一样,火炮数量越打越少,到了最后,后金方面足足有数百门红衣大炮,而大明方却萎缩到了十几门的地步。泰昌四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可一到泰昌五年,所以大小麻烦接连而至,让垂帘听政的杨太后和中枢朝廷的一干官员全都忙得叫焦头烂额。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大明上下官员齐心协力处理政务时,黄河于孟津决口的消息让杨太后当场砸了案桌上的龙头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