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更新:2023-06-26 10:53      字数:4685
  竺老爷子道:“你妹妹反正已经是这样了。男人么, 喜新厌旧都是常事,更别说, 那是当今万岁。只要万岁高兴, 五湖四海的美女任由万岁挑选。这本是极其自然的事儿。皇后娘娘年轻貌美, 万岁又盼着嫡皇子,你妹妹失宠一点儿都不稀奇。横竖万岁的宫中十分干净,你妹妹委屈也委屈不到哪里去。倒是老二啊,你有没有决定好自己的继室人选呢?我们竺家的宗嗣还要指望你呢!”竺家五兄弟,如今就剩下了竺明诚和竺明辉两个。竺明诚又是哥哥, 这宗祧之事, 可不是压在他的肩膀上?竺明诚为难了:“父亲……”他能够拒绝得了母亲,却无法拒绝父亲。“你真的那么喜欢那个薛氏,非要她不可?还是看中了她们薛家钱财,抑或是, 看中了她们背后站着皇后娘娘?”竺明诚傻眼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这么想。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如果没有当着母亲和弟弟的面说破, 就说明他父亲并不介意他娶薛宝钗。可现在,他父亲偏偏在这个时候提起了薛宝钗,可见老爷子的态度。竺明诚立刻跪了下去,在母亲发作之前:“父亲, 儿子发誓,儿子并不是真心要娶这个薛氏, 只不过看在这个薛氏颇有几分胆色,外加娘家没几个人,不会给儿子拖后腿……儿子发誓,儿子这么做,也是有几分试探上头的意思。”“只是这个薛氏看破了你的打算,这才引起了你的好奇心?”“是的,父亲。”“我明白了。”竺老老太爷道,“老二啊,你要记住。这样的事情,偶尔做个一次两次就完了,别天天做。要不然,只会惹了忌讳。至于你的继室人选……”老爷子道:“你要的,是一个性子烈一点,厉害一点,能够把家支撑起来,又家世不那么出彩,不会给你找麻烦也不需要你花费多少心思照拂的人家的女儿。是这样吗?”“是的,父亲。”竺老太爷迟疑了一下,道:“我这里倒是有个人选。”“还请父亲明示。”竺老太爷道:“桂花夏家,听说过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竺明诚摇了摇头。他还真没听说过。“没听说过也不要紧。这桂花夏家呢,跟当年的薛家一样,都是皇商,宫里的桂花,都是他们家的。京里的桂花局也是他们家的。这夏家呢,没有儿子,只有一个独养女儿。今年二十岁。”竺明诚愣了一下,道:“二十岁?”“对,跟那个薛氏同岁。”竺老太爷道,“有人说这姑娘的脾气不大好,太烈。不过,这话是夏氏一族传出来的,据说是夏家太太想让女儿招赘,结果夏氏一族不乐意,想夺他们母女俩的家业。”“母女俩?”“对,这个夏氏的父亲很早就没了。她们家就母女俩,还跟族里不大和谐。这样的人,那个把家业牢牢地把握在手里。应该满足你要的能干的要求了吧?”脾气不好,有可能是夏氏一族传出来的,而能干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没有大舅子小舅子,就是结婚之后,这个夏氏想养着自己的母亲,竺明诚不介意,竺老太爷也不介意。横竖就是家里添一双筷子的事儿。竺老太爷在意的是儿子的态度。不是他说,这些日子,他看着儿子拒绝了太多的人家了,很多姑娘出身不凡,也有的很有诚意,在竺老太爷看来,这些女孩子们很多不但家世好,年纪也正好,就是给他们家的外孙六皇子做侧妃都绰绰有余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结果,竺明诚全部都回绝掉了。竺老太爷琢磨着,也许儿子是真的不想要那种官宦小姐、贵族千金,所以他才帮忙打听了。竺老太爷一开口,他的妻子竺太夫人就尖叫起来:“我才不要这个夏金桂!出身太低了!”竺老太爷道:“你胡说什么!你现在这凤冠霞帔穿着,就以为自己跟脚好了?我告诉你,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始终是边关军户!若是放在二十年前,我们家的人就是进京来,想上人家的门庭,都不够在人家的大门口停留的!”竺老太爷不说则已,他一开口,竺太夫人就更加大声了:“我们家怎么了?我们家怎么了?我们家是根基浅,那当今皇后的娘家,不也是军伍上来的?我们有什么不如人的?”“这能一样吗?他们贾家就是没显达以前,就是金陵的高门大户……”“还高门大户呢!连起码的衔玉而生的忌讳都不知道!”“我们是军户!什么是军户知道吗?下九流!刺配到边关的罪人之后!”不止是竺老太爷的母亲是罪人之女,就是竺家的祖上,说起来也没多少光彩!看见父母如此,竺明诚不得不阻拦道:“父亲,母亲只是想让儿子娶一个门第高一点的媳妇,也只有高门大户的媳妇,才能够应付得了这内宅的应酬。母亲也是为了儿子考虑。而且,儿子的两个女儿,将来的婚姻大事也需要她来打算。如果出身低了,只怕儿子的两个女儿都嫁不好。”又对竺太夫人道:“母亲,父亲为儿子选的这个夏氏,也许出身是低了一点。但是,好歹也是皇商之家,应付宫里的诸般事务都是做惯了的。这样的人,是见过大世面的,就是不能帮到儿子,也不会给儿子拖后腿……”竺家老爷子跟太夫人夫妇两个立刻转过脸来,道:“那你说,我跟你爹(你娘),谁对?”“两位都对……”“屁话!”“滑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好吧,竺明诚很成功地制止了父母的争吵,只是接下来,他不得不承受着来自于父母的“混合双打”。至于竺明辉,已经成功地被遗忘在了角落里。第204章因为贾琰的肚子慢慢的鼓起来了, 所以博陵公主又被养在了勤政殿, 养在了皇帝的跟前, 好让皇后专心养胎。@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事实也是,虽然掖庭府和宣徽府名义上都向皇帝皇后负责, 可实际上, 无论在哪个王朝, 只要是有能力一点的君王,都会把这两个部门牢牢地抓在手里。更别说如今宫里还有个太上皇!换而言之,无论是先皇后孟氏,还是贾琰,都不过顶了个名头而已。实际上, 她们什么都做不了。她们没法往这两个衙门安插人手, 也没办法通过掌握这两个部门遏制那些宠妃。而那些妃子呢,只要得皇帝的心,她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皇帝的手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日常的供给, 还是给家人谋求官位。不过,贾琰比孟氏幸运, 至少贾琰年轻,又接连怀孕。更重要的是,贾琰一步一步地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就是皇帝有宠妃, 都无法影响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因此她的日子过得还算顺心。唯一的问题, 就是消息比较闭塞,也比较滞后。比方说,这日宫人急匆匆地来报:“娘娘,娘娘,不好了,贵人不好了。”正摸着肚子坐在那里看书的贾琰当时就愣住了:“贵人不好了?是什么缘故?之前太医不是说贵人只是忧思过度,好好地养着就没有问题了吗?怎么忽然不好了?是谁给贵人气受了?太医怎么说?可报给万岁知晓?”那宫人道:“启禀娘娘,太医还在给贵人诊脉。已经有人报于万岁了,万岁只说了一句知道了,还说让娘娘处理。”贾琰愣住了。实际上,贾琰是从来不敢招惹竺贵人的,实在是因为竺贵人给她的印象太过深刻,尤其是当初元皇后被竺贵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样子,一直都刻在贾琰的内心深处。要贾琰自己来说,她不如先头的孟皇后,无论是心性,还是行事手段,她都差了孟皇后不止一筹。若是易地而处,把她放在当年的孟皇后的位置上,只怕她早就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了。她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她年轻,会生养,除此之外,她样样不如孟皇后。别的不说,就说这心性和意志上。有的时候,她也会不自觉地依赖身边的人,这也使得在私底下,她身边的人也会不那么讲规矩,会说出不符合他们的身份的话、在她面前讨论他们本不应该过问的事儿。当年孟皇后身边何尝有这样的事儿?她身边的人又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敢说这些?要贾琰自己说,如果让她跟孟皇后交换,那种丈夫偏向妾侍自己还不能跟人交流宛如囚徒一样的日子,换成她来过,只怕不用一个月,她就疯了。这也是为什么进宫三年来,每每遇到竺贵人的事儿,贾琰就万分警惕,而需要她做决断的时候,她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直接报告皇帝知道让皇帝自己去处理。也许这样的行事真的很怂,可是贾琰真的是不敢冒险,她输不起,她不能冒着让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好感度降低的风险。在她的心中,在对待竺贵人和争夺丈夫的心这两年事情上,她已经用尽了一切手段,就是皇帝偏向于她,也不是因为皇帝喜爱她,而是因为她是皇后。但是,竺贵人病了,皇帝直接叫她处理。这,处理得让皇帝满意,那是她的本分,处理得不好,给皇帝留下了坏印象,就是她失宠的前兆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贾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道:“万岁真的是这么说的吗?”不是贾琰多心,皇帝让她来处理竺贵人的事儿,这句话本来就有好几层含义。“回娘娘的话,是的。”贾琰道:“那么,竺贵人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儿病情反复?可是有人在她的耳边说了些什么?”“回娘娘的话,是,是竺平章事又被人拒婚了。”啊?“谁?哪家的姑娘?”贾琰都有些端不住礼仪,甚至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哪位姑娘这么牛啊?薛宝钗敢拒绝竺明诚,还能说因为她这个皇后的原因,这位姑娘又是为了什么拒婚的呢?回话的宫人也带着不可思议的神色,道:“回娘娘的话,是负责宫里供奉的桂花夏家。”桂花夏家?夏金桂?可是,现在的夏家能跟薛家相比吗?不是贾琰说,如果说是原著里,原著里薛家已经因为薛蟠的案子丢掉了皇商的招牌,到了薛蟠和夏金桂结婚的时候,薛家已经跟普通商人无异了。而原著里的夏家,依旧是宫里的供奉,依旧是皇商。除开姻亲之类的背后势力不谈,原著里,从表面上看,薛家还不如夏家。可是这里呢?薛蟠混了个从八品的军爵,虽然品级低了一点,薛宝钗也进入了勋爵贵胄这个阶层,也能被尊为贵族千金。更别说,薛宝钗的背后站着她这个皇后,所以薛宝钗有这个底气拒绝跟副宰相一个级别的竺明诚。可夏家又有什么底气拒绝竺明诚?贾琰想不透。那宫人道:“回娘娘的话,那夏家说,他们家的姑娘要招赘的,所以,不外嫁。”这绝对不是真话。贾琰把目光移向自己的心腹。温尚宫出列,向皇后行了一礼,然后道:“启禀娘娘,这夏家原是内廷总管夏公公的本家。夏公公乃是太上皇后身边得用的人,因此夏家本与寻常皇商不同。至于这位夏姑娘……”温尚宫迟疑了一下,才道:“奴婢听说,那夏姑娘拒绝了平章事的求娶之后,转脸就对其母道:‘……这种刚起来的人家最是可恶,求婚的时候,想要人家姑娘门第好、家世好行事周全能够把他们家上上下下打理得整整齐齐带出去还体面,还要有钱,最好陪嫁上金山银海供他们全家花销。等姑娘过了门就开始嫌人家姑娘性子傲手段好有城府!真当我不知道他们家的打算吗?拒绝了那么多人来求我,不就是因为我们家跟夏爷爷的关系吗?如果我嫁过去了,他们家的贵人娘娘复宠了,跟当年一样压着皇后娘娘了,说不得还能得个好脸色!若是夏爷爷不肯沾手,或者他们家的贵人娘娘还是那样子,他们还不把所有的过错都推我身上?与其这样,我还不如招个上门女婿!……’”好吧,这个夏金桂也许是个泼辣货,有王熙凤的厉害、行事却跟市井泼妇无异,但是,这不等于说她没有脑子。事实上,原著里她就知道要挟制住丈夫,然后想办法把婆家的权力掌握在手里。只不过行事不够周到、不够八面玲珑,加上有王熙凤薛宝钗一干人作对比,因此落人口舌而已。但是,能够在丧父之后,母女俩把自己的家撑起来,她们母女俩,有的不仅仅是钱和脑子,还有关系,还有背后的势力!也就是说,夏金桂傲、厉害,是因为她跟宫里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这里她才拒绝了竺平章事的求婚,那头宫里,连贾琰身边的人都听说她这些私底下的话了。而这个夏金桂能把这些话传到宫里来,也难怪竺贵人会气得病情反复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作者有话要说:写到这一段的时候,本人就忍不住会想,原著里,薛蟠会娶夏金桂,是不是也有为了贾元春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