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更新:2023-06-26 10:54      字数:4847
  贾琰道:“宝玉跟秦钟一起犯下的错,秦钟最后以命偿还,还搭上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的一条命。这已经足够了。可是宝玉这边……”皇帝道:“皇后,朕记得,那位卫史氏乃是皇后的表妹?”“卫史氏?陛下说的,可是云妹妹?”“果然是皇后的表妹。”“这一表三千里的,如果不是老太太,我与云妹妹未必会认识,就是认识,也不会有什么姐妹情分,更别说其他了。说起来,虽然贾史王薛并称四大家族,可是打我懂事以来,史家跟我娘家的关系就不亲近。”“哦?这是为什么?”“大约是因为保龄侯和忠靖侯两位侯爷看不上我们家吧。因为他们都是明眼人,而我们家,当初却是长幼失序、一团浆糊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家已现败亡之兆。偏生我父亲愚孝,老太太听不得劝又一意孤行……史家远着我们走,不想自家的孩子被这表面浮华给迷了心,这是人之常情。也因为清楚史家的盘算,老太太这才时常邀云妹妹过来小住。云妹妹襁褓之中就没了父母,保龄侯夫妇和忠靖侯夫妇又不是她的亲爹娘,因此很不敢管她,加上她小孩子心性,重情重义固然是好事,可是有的时候行事全凭义气,……就是我,也曾经被她气得不轻。”行事全凭义气。这六个字就足够了。“朕明白了。怪道呢。朕之前还在奇怪,当年跟着皇后一起长大的闺中姐妹,这卫史氏便是其中之一,怎么她结婚,皇后就不曾为她添妆,原来如此。”贾琰道:“既然云妹妹的事儿都传到万岁的耳朵里面了,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卫若兰在宫里住了三四个月了,都没有回家。”@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没……”贾琰立刻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了。“虽然这话,本不是臣妾该说的。但是旧年云妹妹就差一点被卫家退亲。据说是卫若兰以为她跟臣妾的那个堂弟有私情……”“果然有这样的事情?”贾琰道:“云妹妹跟臣妾的堂弟只有兄妹之情。只不过,她是孤儿,没有父母兄弟,因此在这种事情上霸道些。老太太虽然对孙子孙女教养上不大上心,别的却是极好的,加上老太太不止一次说过,云妹妹就跟她的亲孙女一样。我想着,那个时候,云妹妹怕是当真了,她把老太太当成自己的亲祖母,把宝玉当成自己的亲哥哥,绝对不允许有第二个人抢了她在老太太和宝玉心里的地位。就跟有些人家的那些难缠又磨人的小姑子一般。只是,若是她是宝玉的亲妹妹也就罢了,偏偏不是,甚至连一个姓都不是,因此容易让外头误会。若是卫若兰愿意沉下心了解她,自然能够发现她的可贵之处。”皇帝道:“原来如此。朕听说,贾州判出宗之后,她时常过去拜访,原来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贾琰道:“是。”“皇后果然心善。换了别人,未必会这么想。”薛宝钗的第二桩婚事既然是皇帝做的媒,那皇帝就不可能不事先了解一下薛宝钗。皇帝也知道,当初薛宝钗会名声扫地,跟史湘云关系不小。总之,皇帝是不怎么喜欢史湘云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史湘云给皇帝的第一印象不好,要改过来,可不那么容易。皇后给史湘云说好话、相信史湘云跟贾宝玉没有私情,在皇帝看来,那是皇后心地好、纯善温厚,不会把史湘云往坏里面想,这是皇后的好,不是史湘云自己没问题。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不久之后,皇帝就把卫若兰调到了商丘那边做了正五品的守备。就跟皇帝料想的那样,卫若兰最后并没有带上史湘云,而是借口需要父母需要人照顾,把史湘云留在了京里,自己独自上任去了。不只如此,大约三四年之后,卫若兰就找了个借口,纳了继母娘家侄女儿做了妾跟这个妾前前后后生了四个孩子。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作者有话要说:行事全凭义气,就是说史湘云在明辨是非上不行,很容易被人利用。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第231章就在皇帝跟贾琰说起史湘云的时候, 薛宝钗也在仆妇的护送下进了京——她是为了薛宝琴的婚事回京的。当然, 回京之后, 提交面见皇后的申请、把商丘如今的情况跟贾琰报告,也是她请求入宫的原因之一。哪怕是已经知道了贾政出宗一事, 可是从薛姨妈口中听说了事情的始末经过之后, 薛宝钗还是忍不住道:“妈还说呢。多亏了我当初执意求去, 要不然,被牵扯进去的,就是我们家了!”薛姨妈道:“是是是,还是你机灵!都说,这胳膊折在袖子里, 谁会想到, 娘娘竟然……”薛宝钗知道,她母亲肯定会说贾琰早就厌弃了贾政贾宝玉的话来,连忙拦了去:“妈!你又糊涂了。这世上的人哪里会想到,有人啊, 会在人家的白事上做这种事儿?这是再预料不到的事儿!跟娘娘有什么关系?!”“看你说的。我的意思是说,到底是娘娘, 早就把这个贾宝玉看得透透的了。可惜,云丫头却是个看不透的。”“妈是说,云妹妹?她又怎么了?”当初因为史湘云,连累得薛宝钗也被坏了名声, 薛姨妈对史湘云的意见大着呢,连忙如此如此地跟薛宝钗说了。薛宝钗便道:“妈。这事儿跟我们不相干。横竖云妹妹求仁得仁, 那是她的事儿。她既然已经落到了这等地步,我们再说她,就是我们不厚道了。妈,过两日,我们去庆荣侯府里拜会一下侯夫人,然后见见林妹妹。也不知道这些年未见,她长高了没。”薛姨妈连忙道:“很是很是。你也得到消息了吧?林郡君啊,她就要嫁给沂王世子了!听说,也是万岁做的媒。”“文德公为国为民做了多少事儿,把整个林家都搭上了!万岁加恩林妹妹,又有什么稀奇的?要我说,背靠着娘娘,我们有多少好处都享用不尽。”薛姨妈连连点头,又道:“不过宝丫头,你说,我们要不要去给老太太磕个头?”薛宝钗先是一愣,然后道:“妈,连侯夫人每个月隔三差五地都要去给老太太磕头呢?更何况你我?!别人是怕被那个贾宝玉缠上的,可我却是不怕的。我若是对那贾宝玉有意,当初就不会自请下堂。就是我跟着妈去了那边,也不怕人说闲话。妈,既然那边搬出来也快一年了,我们也很该过去一趟。就当是个礼数。”薛姨妈立刻迟疑了:“宝丫头,我不是不担心对老太太失了礼数,到底,到底老太太也是娘娘的亲祖母,这面子情分肯定是要给的。可是,我就怕,那位又缠上来!”薛姨妈说的自然就是王夫人。就是薛姨妈都知道,他们薛家可是被王夫人给坑苦了,她差一点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女儿也差一点被害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以前薛姨妈是不觉得,这两年回过味儿来,可是后悔死了。薛宝钗连忙道:“妈,以前是我们不敢得罪了姨娘,可是现在呢?却是姨娘不敢来得罪我们了。她现在有什么本钱跟我们争?我们只管大大方方地去,大大方方地回,外头能说我们的坏话么?若是妈不放心,我们打探了侯夫人去那边的日子,跟侯夫人一起行事便是。”薛姨妈听说,这才罢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不过,薛姨妈也没有直接跟贾家的奴才打探邢夫人的行程,而是在过府拜访邢夫人的时候,直接提出了这个请求。邢夫人一听,果然很高兴:“到底是宝丫头,行事就是比别人周到。”薛宝钗连忙站起来,道:“哪里当得夫人的夸赞。不过是在园子里的那几年,得了娘娘跟前的尚宫的指点,因此比过去出息了许多罢了。”“那也是很了不得了。不像某人,至今还是个榆木脑袋呢。”薛宝钗连忙道:“夫人说的可是云妹妹?她跟宝兄弟一样,都是不愿意长大的孩子。偏生又没个正经的长辈细细地教着,这才如此。”薛宝钗这话可有些不走心。@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邢夫人当即就摇了摇头,道:“云丫头是个爽利的性子,可惜,就是吃亏在太爽利了,有些听不进去。宝丫头,你大概还不知道吧?云丫头的夫婿,卫若兰已经好几个月住在宫里的侍卫房了!”“什么?那云妹妹?”薛宝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史湘云能够把她算计成那个样子,应该不会这么蠢吧?邢夫人道:“明儿个,我就要去给老太太请安。你到时候见了就知道。”作者有话要说:抱歉,今天只有这么一些。明天会加油第232章薛宝钗会去拜访贾母, 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王夫人。有道是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当年王夫人算计他们薛家、算计薛宝钗, 差一点害死薛蟠又忽悠薛姨妈,想让薛宝钗给贾宝玉做妾, 薛宝钗现在想起来, 心里都恨呢。是, 她这次进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进宫把商丘的事情告诉贾琰。不过,这进宫的申请不是没有批下来吗?她一点都不介意去看看王夫人的笑话。为了这一天,薛宝钗特地穿了新衣裳,带了朝阳五凤挂珠钗, 她本来就是端庄大气型的美女, 最是适合正装打扮,如今这么一收拾,比当年恍若神仙妃子的王熙凤少了几分张扬多了几分雍容,更不要说, 她如今乃是堂堂正正的正四品官夫人,底气足足的, 完全不是当年打肿脸面充胖子的模样。@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这样的薛宝钗,自然是极美的,而且远胜当年。贾宝玉一见了她,就移不开眼。对于大多数男人来说, 得不到的,才是最稀罕的, 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贾宝玉也一样。当年从嫁到贾家的第一天起,薛宝钗就下定了决心,绝对不让贾宝玉近身。甚至在不久之后就果断地自请下堂。薛宝钗做过贾宝玉的妻子,在贾宝玉的意识里面,薛宝钗本来就应该是他的女人,结果,最终,薛宝钗就好似脱了锁链的雄鹰,毫不眷恋地离去,反而成了他心口的那枚朱砂痣。这些年,贾宝玉身边来来去去的男男女女,可是薛宝钗却刻入了他的骨髓之中。所以,今天听说薛宝钗来拜访贾母,他破天荒地出现了,然后,在看到薛宝钗的第一眼,他就呆了。万千思绪翻涌,却吐不出一个字。王夫人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儿子的变化。她对贾宝玉失望透顶,可贾宝玉终究是她的儿子,做娘的,哪里会厌恶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王夫人的怒火全部冲着薛宝钗去了。在薛宝钗进屋给贾母行礼的时候,王夫人就忍不住道:“宝丫头如今越来越像凤丫头当年了。”薛姨妈立刻变了脸色。王熙凤是什么结果,她们会不知道?把她女儿比作王熙凤,这不是咒薛宝钗吗?反而是薛宝钗,听王夫人这样说,也不恼,只是笑眯眯地道:“姨娘怎么忘记了?我跟凤姐姐原本就是嫡嫡亲的姑舅表姐妹,自然是像的。只是我比凤姐姐幸运多了,年少之时有父亲专门请了先生教导,父亲故去之后又有母亲护着。进京之后,虽然遇到了几件糟心事儿,却有幸进了娘娘的青眼。也亏得娘娘性子好!换了别人,看见我当初年少不懂事还喜欢显摆的模样,只怕早就厌弃了我了。可娘娘温厚纯善,虽然恼我不懂事儿,却还是耐着性子细细地教我。我能有今天,全是托赖了娘娘恩典呢。饮水思源,我能够进娘娘的眼还是姨娘帮忙牵的线。我很该谢谢姨娘才是。”说着,就站起来,再度给王夫人行礼。王夫人几乎气歪了眼。薛宝钗说自己当年年少不懂事儿,还说贾琰性子好,反过来,不是说王夫人不但连当初还是个孩子的她都不如,而且还蠢得把他们贾家的皇后娘娘往死里得罪,这才落到今天的地步吗?王夫人当即就冷了眼。这个宝丫头,说话行事更加滴水不漏了。可恼自己是长辈,不能跟着丫头辩驳。反而是贾宝玉,等薛宝钗落座之后,忍不住上来给薛宝钗作揖:“宝姐姐。”薛宝钗大大方方地道:“宝兄弟,好久不见。”“是,好久不见。这些年,宝姐姐可好?他,待你可好?”薛宝钗笑吟吟地道:“宝兄弟也该叫一声姐夫才对。宝兄弟请放心,我家相公待我自然是极好的。”薛宝钗知道自己的择偶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让她穿上凤冠霞帔。是人都有虚荣心,而薛宝钗比当初大观园里的其他女孩子还多了几分不甘心:她不甘心自己将来嫁个普普通通的人,更不甘心自己以后还要向远不如自己的探春史湘云之流低头。所以,薛宝钗格外感激贾琰。因为她知道,换了别人,绝对不会帮她这种自请下堂的前弟媳妇说亲的,更不要说,这种方方面面都让她称心如意的婚事。薛宝钗此生最庆幸的,就是当初进了京,遇到了跟她同龄的贾琰。贾母笑吟吟地道:“宝丫头跟从前大不一样了。”薛宝钗笑道:“老太太,老话不是这样说的吗?婚姻之于女人,就好比是第二次投胎。我啊,也完全托赖了皇后娘娘。要不然,哪里有我今天!”贾母道:“宝丫头,这些年,你们在商丘那边怎么样,可都顺利。”@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