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更新:2023-06-26 10:55      字数:4081
  皇帝还道:“皇后,你有什么跟老二说的吗?”一直坐在边上的贾琰这才开口,道:“老二,你打算如何治理虾夷国又打算如何对待东瀛诸多领主割据的现状呢?”新出炉的福王立刻躬身道:“儿子必定待下以宽……”贾琰立刻咳嗽了起来。“母后娘娘,儿臣说得不对吗?”贾琰道:“老二,你要记住,在过去的四百年里面,东瀛三岛一直混乱不堪,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决定这些势力更替的,是什么,你知道吗?”福王道:“是,军权?”“应该说,是拳头,是手里的军队,而不是军权。老二,记住,四百年的战乱让胜者为王这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了东瀛人的骨髓之中。你跟他们讲仁义,他们只会觉得你软弱可欺。所以,仁义,将是你踏上那片土地之后第一时间要抛诸身后的。你可以对你的妻儿讲仁义,可以对你的士兵讲仁义。但是,对那些东瀛人、虾夷人讲仁义,那大可不必。更直白地说,我不怕你在外头暴虐之名名满天下,我只担心你因为仁慈而被人欺负。”福王心中一动,连忙对着贾琰长拜在地:“儿臣多谢母后。儿臣思虑有欠妥当,让母后娘娘费心了。”贾琰道:“你若是牢牢记住本宫的话,那本宫就放心了。回头让你媳妇得了闲儿进宫来瞧瞧你母亲。”“是,母后娘娘。”@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贾琰这才转头对皇帝道:“陛下,既然福王有意为陛下解忧,陛下也应该为福王多多准备些卫士才是。”皇帝立刻道:“那特许让福王开府,领上府。”贾琰就道:“陛下,一府怎么够?东瀛的那些大名尚且有三千人马呢!上府就是加恩也不过一千五百人,够什么使的。要我说,怎么也应该是四府。才能够确保福王的安全。”领上府,这里说的府是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一般情况下为一千两百人,加恩则可以扩张到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领四府的意思,就是允许福王拥有四千八百人马。如果加恩,就是六千人马。这么多的人,只要不是中了埋伏,就是遇到那些大名,福王也能够全身而退。对于一个藩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数字了。而且府兵乃是职业军人,跟厢军又不同,战斗力和军备,都是杠杠的。福王都傻眼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有能够开府的这一天。反而是皇帝,他迟疑了一下,最后很干脆地应了下来:“皇后说的不错。东瀛好战,强者为王,若是不多给你一些兵马,朕也不放心。就这样定了。许你开四府。”“是,儿臣谢过父皇,儿臣谢过母后。”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贾琰却道:“好了,福王。人马给你了,以后呢,冲锋陷阵,有那些将士们去,你只要坐镇后方就可以了。不过,有一点。”“母后尽管吩咐。”贾琰道:“我不管你远赴东瀛,身边带几个女人,也不管日后,你身边会不会多出几个东瀛女人、虾夷女人出来。但是,有一点,绝对不允许东瀛女子和虾夷女子诞下你的血脉。”@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母后?”“各国风情不同。我也不确定那东瀛女子和虾夷女子内心深处有多少向着她们的娘家、母族。我只知道,大晋,绝对不能白忙一场。”福王一凛,道:“那,母后的意思,儿臣明白了。只是这样一来,那儿子岂不是要把钰儿一起带上。”“这个,要问你父皇。”福王连忙去看皇帝。皇帝咳嗽一声,道:“你要带,就带上。如果舍不得,过两年为父送他跟你团聚也是可以的。”“是。儿臣领命。”作者有话要说:母后和母后娘娘用来区别亲疏,关系亲近,直接叫母后就可以,关系略远一点,就叫母后娘娘。有书友问了,特别说明。第243章贾琰这里才说了, 禁止福王跟东瀛乃至是虾夷之地的女人生孩子, 这里, 濑户尚隆就带着他的妹妹跪在了宫门口。濑户尚隆带着妹妹跪在这里,自然是想要把自己的妹妹濑户江献给皇帝做侧室。当时贾琰正在太上皇后跟前, 太上皇后抱着宁国公主, 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 第一时间就是去看贾琰的脸色。果然,贾琰面色铁青。太上皇后便道:“皇后,身为国母,理应大度。”贾琰道:“母后娘娘,如果您要我为陛下从大晋名媛之中广选后宫、拣择妃嫔, 儿臣绝无二话。但是, 一个蛮夷女人,绝对不行!事关大晋正统!”“皇后!”“这涉及汉家衣钵,母后娘娘,您责骂儿臣偏激也好狭隘也罢, 在这上头,儿臣绝对不会退让。除非东瀛上上下下全部换上我汉家衣冠, 上至东瀛藩王下至黎民百姓,都说汉语写汉字,认定自己亦是华夏的一份子。否则,儿臣绝对不会点头。”太上皇后都傻眼了。她抱着小孙女儿说不出话来。立刻就有内侍在边上小心的报告说, 那濑户尚隆跟他妹子,都是东瀛服饰。太上皇后也没有办法:“罢了, 既然皇后如此坚持,那本宫就不多说什么了。不过,这对兄妹跪在宫门口也不是办法。皇后,你且去看看罢。”“是。儿臣多谢母后娘娘体恤。儿臣先告退。”“你去罢。”太上皇后点了点头,目送贾琰离开。无论是竺贵人还是周德妃、赵敬妃,都是聪明人,很清楚什么是能说的,什么是不能说的。欽晖殿很快又热闹了起来。远在欽晖殿的太上皇后都得了消息,更不要说,就在福宁殿了。这个时候,正是皇帝在福宁殿内举行小朝会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诸位大臣都愣了一下。黄元美就道:“陛下,臣恭喜陛下又得一美人。”顾之章则道:“等一下,黄大人,本官倒是好奇,那濑户兄妹跪在这宫门口,身上穿的,到底是他东瀛的服饰,还是我大晋衣冠啊?”黄元美一愣,边上的内侍得到高顺的暗示,已经先一步躬身道:“回大人的话,这濑户兄妹依旧是倭人打扮。”“那濑户尚隆是,他妹子也是?”“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这内侍没有说的是,因为濑户江有一头光可鉴人的好头发,因此十分引人注目。如果不是大晋禁律森严,如果不是华夏自古以来就严禁平民百姓靠近宫门口,只怕这会儿早就有一大群百姓围着宫门口指指点点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果然是蛮夷,不通礼数。”黄元美道:“顾尚书言重了。那濑户藩本来就是东瀛蛮夷不是吗?教化他们,乃是我等职责所在。”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女人忽然插了进来:“教化子民的确是朝廷和文武百官的责任,但是,前提必须是,此人是我大晋的子民。”福宁殿内的群臣立刻转身,可不是头戴二凤翊龙冠身披大衫手持玉圭摆开全部执事的当朝皇后贾琰,又是哪个?看见皇后如此正装打扮,群臣纷纷跪拜在地。进了福宁殿,贾琰先对皇帝行礼,然后道:“陛下,虽然说濑户有投靠我大晋之向。但是,东瀛对于我大晋,实乃蛮荒之地,而且距离我大晋甚远。濑户藩在东瀛诸多大名之中,亦非实力靠前者。东瀛战乱四百余年,强者为尊之念早已深入骨髓。若是东瀛此刻出现一方豪强,而大晋又不能及时驰援,就怕到时候濑户藩就不一定全心全意向着我大晋了。”下面的臣子们立刻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贾琰继续道:“陛下,那濑户女毕竟是蛮夷女子,又有父兄在。若是有人以濑户藩为要挟,借其父兄之名,要求其暗中行事。陛下,我大晋能第一时间察觉吗?”如果她用的是剧毒,而且还是赌上赔上自己性命的决心,在国宴上下毒,那大晋上至君王,下至百官,只怕一个都跑不掉。这句话,贾琰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每一个大臣显然都想到了。皇帝就道:“那皇后的意思是……”“拒绝他。臣妾乃六宫之主,为万岁广选妃嫔,本是臣妾职责所在。臣妾认为此女不能进宫,大晋后宫就禁止此女进入!”别人开这个口,肯定要忌讳许多事情,但是贾琰是皇后,她来开这个口,理所当然。角落里,有人道:“皇后娘娘要大度啊。”不想贾琰耳尖,听了个正着:“等这濑户藩离开之后,本宫十分乐意为万岁广选后宫、拣择妃嫔。若是诸位大人舍得自家的女儿、孙女儿,本宫也不介意多几个姐妹。不过,条件还是那一条:嫡出。想做本宫的姐妹,要么,必须是家中嫡女,要么,就先接受至少五年的妃教育。”皇帝立刻道:“皇后,朕的年纪不小了,正应该修身养性才是。选妃之事,还是算了吧。”在有嫡子,而且嫡子还不止一个的情况下,哪个正常的皇帝愿意三宫六院的?且不说御史台的口水,就说自己的身体,也要自己爱惜啊。“那么臣妾请问陛下,这濑户女……”“交给皇后便是。”“是。臣妾领命。”贾琰本来还想数落那些大臣几句,可是话到了嘴边,贾琰还是咽了回去。她是皇后不假,但是她终究只是皇后,那些大臣可不是她可以随意呵斥的。虽然说濑户兄妹跪在了宫门口,但是,皇后不可能跑到宫门口去见这对兄妹。实际上,最后贾琰接见这对兄妹的地方却是在交泰殿。交泰殿是皇后接受外命妇的朝拜的地方。每年皇后的生日千秋节,也在这里庆祝。而且每年亲蚕礼的前一天,皇后也会在这里检阅亲蚕的用具。可以说,这是一座意义非凡的宫殿。濑户兄妹被内侍一路引到这座宫殿的时候,心中正赞叹着这座宫殿的富丽堂皇,却不知道他们兄妹的模样,让无数的人惊呆了!尤其是妹妹濑户江。其实,濑户江也不过是做了正装打扮。也就是说,穿着整整齐齐的十二单。手里拿着桧扇,脸上扑着厚厚的粉,刷得跟白墙一样,点着樱桃唇妆,眉毛剃光,在眉毛的上方各有一团黑黑的墨点。如果她张开嘴巴的话,还可以看到她的牙齿被染成了黑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好吧,如果熟悉唐史的人就会知道,濑户江真的很用心打扮了。比方说,她的眉妆,就是盛唐时期风靡一时的蛾眉妆。两块灰黑色的墨团停留在眉毛的上方,就好似飞蛾的翅膀一样,因此而得名。白居易在长恨歌里面写的“宛转蛾眉马前死”,里面就是用蛾眉妆指代杨贵妃。还有樱桃唇妆,也是盛唐贵女们喜欢的妆容。问题是,这是六七百年前的大唐女子喜欢的装束,可不是大晋朝的审美。至少,濑户江一路走来,被她的妆容吓到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也亏得贾琰早就跟身边的人打了招呼,因此何尚宫等人没有失仪,但是,反应不良却是真真的。唯有贾琰,早就在心里描绘过这个时期的东瀛女子正装是如何打扮,因此,并不觉得意外,甚至觉得,熟悉了之后,反而觉得这濑户江这样装扮起来,还有点意思。不过,如果能够换上大唐的高腰襦裙就更好了。贾琰是真心这么认为的。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