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
作者:千叶绿      更新:2023-06-26 23:52      字数:2122
  “她嘴上那么说,不见得她就不喜欢。”宇文珲解释道,“古忠本不该那么做,在生死面前,人的选择是最真实的,她当时没有多少犹豫,就是因为喜欢,不然不会当场答应。”“好吧,算你说的对。”穆钰兰靠在宇文珲肩头,微眯着眼,“六年啊!可以做很多事!”宇文珲侧头轻声道,“做我的皇后,你可以恣意一些。”恣意么?她现在已经够恣意的了。现在玄正帝才驾崩没几天,他们也不能太过分,最多再半年,整个皇宫都会被改得“面目全非”。到那时候,各家女眷得恨死她,可那又如何?谁让她是宇文珲的皇后呢!五个月后,宇文珲下了一道圣旨,昭告天下,广集全国学子,不管出身如何,参加统一选拔考试,与以前的科考不同,这一次,不是要为考状元当官,而是凌国将要建立统一的学府。以前的学院,目的也是最终科考,如今是为了选拔人才。同时,穆钰兰在后宫的规划也做好了。在这之前,众人都不明白皇帝皇后为什么把皇宫给隔开,现在算是恍然大悟。一夜之间,原本属于后宫的地方,各宫殿齐齐换了牌匾,充满了书生卷气。第二天一早早朝前,御史和众朝臣就准备了请柬的折子,然而,今儿主持早朝的,是刚学会跑,说话还算是有点清楚的皇子,宇文钊!以及被宇文珲经常抓壮丁的三位王爷!“皇上呢?”三位王爷并没有回答朝臣的问话,其实他们也想问宇文珲带着穆钰兰去哪儿了,但是他们要是也问,就该乱了。“诸位都是我凌国的肱股之臣。”宁王开口道,“那么诸位以为,什么才是我凌国的根本?如今凌国无强劲对手,却也无法达到甚至超越历史上凌国最强盛的时候,诸位以为如何?”“……”一番话,把众朝臣都问懵了,殿上沉默了片刻,才开始纷纷议论。宇文钊,也就是子淼小朋友坐在龙椅上,好奇了看了一会儿,便抓过笔涂涂画画,父皇母后跟他说了,要他乖乖听话,等他们回来就答应他,晚上可以和母后一起睡。自从宇文钊会说话思考开始,就越发的粘着穆钰兰,然而,宇文珲哪里肯?若是姑娘就算了,可惜是个儿子,他多多少少会吃醋。过了得有两刻钟,宇文钊都累了,在廉王的帮助下靠在软垫上。众朝臣的讨论也终于结束,纷纷上前道,“臣以为,国之根本,在百姓。”“微臣复议!”“老臣以为,原秦清国和原北燕国归于我凌国时间尚短,凌国的鼎盛才算刚开始,假以时日,终究会超越先祖。”“臣复议!”“……”宁王又道,“你们说的有理,皇兄也这么说过,然而皇兄又说了……”故意顿了顿,众朝臣都抬头望着他,想赶紧知道,宇文珲这个比先皇还任性的顺贤帝又说什么了?“皇兄说,要凌国更强盛,不能只靠等。”“……”不靠等?难道现在立刻就能实现?“还请三位王爷解惑。”廉王三皇子默默转过头看宇文钊,等着宁王七皇子继续忽悠。显王十皇子也撇过头,他怕自己不小心暴露了宇文珲不在宫里的事实。于是,宁王七皇子只得继续上,“大家以为,如果现在什么都不做,凌国何时能强盛得起来?更别说超越先祖了,所以,国之事,无小事!想要国家更强大更好,需要从自己做起!”“宁王所言甚是!臣等自愧不如!”宁王七皇子抽了抽嘴角,继续按剧本来,“你们自愧不如的,不是对本王,而是该对皇嫂,也就是皇后娘娘。”“……”拿着请柬折子的人,手都不由的抖了三抖,这关皇后娘娘什么事儿?他们这儿还有参奏的折子呢,就是对皇后没管理好后宫的事儿。在他们看来,后宫是说改就能改的么?此时,他们才想起来自己今儿的目的,全被宁王给打乱了。“本王知道,你们今儿手里拿着的都是什么。”宁王最后道,“为了国家着想,为百姓办实事,你们永远都不能和皇后娘娘相提并论!皇嫂与皇兄彻夜构思强国的宏伟蓝图,那时候你们在做什么?!听曲儿,看戏,去花楼,喝大酒,贪污,受贿,互相勾结!”宁王一巴掌拍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吓得众朝臣跪地高呼,“臣等不敢!王爷息怒!”只有距离他最近的廉王和显王,看到他有些隐忍的面容,想必那一巴掌拍狠了,桌案都出现了裂缝儿,手疼了吧!“哼!”宁王疼的说不出话来,十分不自然的收回手,哼了一遍后又道,“若是没有重要的事儿,就退朝,你们回去也好好想想,自己该做什么!”“是!”正文 第446章 兄弟要齐心众朝臣纷纷退了出去,心里都在琢磨,皇上皇后做什么了,他们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看三位王爷很神秘的样子,这一次,他们实在是猜不着了,只知道,如今顺贤帝当皇帝,他们越发的不适应了。此事穆钰兰和宇文珲早已离开了长京,不过这次他们并没有离开得太远,毕竟身份不一样了,他们也知道不能任性得太过。马车停在长京郊外的避暑山脚下,登上避暑山的山顶,向下看去,长京四周尽收眼底。“那里,便是今年的试验点。”穆钰兰指了指南侧的那片土地,“等今年的秋收,就能知道结果了。”穆钰兰所会的,其实不算多,但有了点子,宇文珲便会去找这个年代的“专家”,让他们自己研究去,一年没结果,就两年,三年……总会有进步的。眼下,穆钰兰和宇文珲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提高粮食的产量,并且在今年的入冬前,再选出一批天气相对暖和的地方,作为暖棚的试点。因为若是在寒冷的地方,造价太高,即便以后推广,在这个年代也是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