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
作者:肥猫不吃草      更新:2023-06-27 03:57      字数:7160
  对于自觉已经长大,却还没到政府招工的十八岁年龄的半大孩子,以及超过六十岁,却还想补贴家用的老人来说,宁家农场就是他们唯一能额外赚钱的希望。而且宁家还是个厚道人家,就算是跟着大人过来上工的七八岁的孩子,除了能帮着做饭的阿姨削削土豆皮,洗洗碗,什么也干不了,宁启言也让他们跟着一起吃免费的大锅饭。对于宁启言一家来说,满打满算不到十个干不了太多活的小孩,就算撑破肚皮,又能吃掉几碗饭。他们不扶贫,却也不是不近人情。带孩子过来的这几家,都是些实在找不到可靠的人帮忙照看孩子的人家,这年头大家过的都不容易,要是为了干活,再给孩子弄丢了,这几家还活不活了。所以他们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刚开始这几个孩子的家人还单独给孩子带饭,不让自家孩子蹭大锅饭吃。对于他们这么自觉的,不愿意占便宜的做法,不管是出于怕丢了工作,还是其他原因,宁启言都愿意让一步。让的这一小步,对于宁启言他们来说,多消耗的粮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却换来大家口口相传,都说宁家厚道,宁启言觉得简直太划算了!他们家的农场这么大,不可能只为了自家自给自足,将来肯定要对外销售大部分的出产。就算只卖粮食蔬菜,也能算是个小商家,对于商家来说,能被大部分人扣上“厚道”二字,远比花大钱打广告效果好得多。这也算是误打误撞,就算是做什么事都先算计一遍得失的宁启言也没想到只是随手而为的一件小事,就能得到这么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道宁家农场不限制年龄招工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宁启言他们还想着八月份之前,能开出多少地,今年就先种多少粮食,但半个多月后,苍云山上的第一季玉米还没收获,宁家农场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种下第一波种子了。而计划中的二百亩地的大棚也已经全部建成,就等着墙面干透,就能开始进行蔬菜的种植。在此期间,白诚毅他们两个月的重建工作也干完了,除了董文安,其他人全部收拾东西,离开了依旧还在建设中的新城。曲东带着柯成伟和王志翔回到苍云山,眼看着玉米就要收了,紧接着又是炎热的酷夏,山上的地需要人力收割和浇水。现在山上只有张平国和杨宇两个男人在,根本忙不过来。而白诚毅和张伟,还有汪洋,三人没回山里,直接来到农场帮忙。灌溉系统的铺设早在刚开始招工的时候,何俊就带着各个驻地出的工程兵过来帮忙建好了,如今已经能够正常使用。不光是何俊所在的第七驻地,其他驻地也都按照宁启言共享的灌溉设计图修建了灌溉系统,实用性非常好,一下子就减轻了各家驻地在农耕上需要的人力消耗,空出来大量的士兵投入到其他任务中。这也让各家驻地对于宁家这个蹭着部队的顺风车,承包了这么大一片土地的人家好感度蹭蹭往上涨。要不是看着宁家每天参加耕种劳作的雇员那么多,这些驻地都想帮着把宁家直接把农场建设起来。对于来自军队的好意,宁启言想都没想就推拒了。好感度的累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若非之前误打误撞的帮了军队的忙,就算他绞尽脑汁想要拉近军队的关系,都难如登天。所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指不定以后就会有需要军队出面帮忙的事,可不能随便就消费了这些好感度,就算以后没有大事需要寻求军队的助力,也可以细水长流,慢慢增加来往。而且现在的农场不管是耕地、大棚、灌溉还是猪圈养鸡场等,都已经建好了,实在是没什么需要部队出人手帮忙的事。人声鼎沸,热热闹闹了大半个月的农场,随着最后一处房屋建成,可以说是彻底建成了,至少三五年内,不需要大范围动工改建。最后一天,宁启言他们召集了所有雇佣的人,不只结了最后一次薪酬,顺带还每人给了一个鸡蛋外加最多十点,最少三点的信用点当额外奖金,算是宁启言他们对于这段时间大家辛苦劳作的感谢。宁启言是真的很感谢大家的帮助,虽然是出信用点,出粮食雇佣的,但他的腰伤还没好利索,整个农场就全建成了,完全出乎他的预计。等所有人离开以后,宁启言长出了一口气。虽然后续要忙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对他来说,农场建成,就意味着他们家正式步入正轨,未来……啪!宁启言:“……”面无表情的揉了揉被白诚毅拍的隐隐作痛的肩膀,刚刚升起的满足感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还不等成型,就被这一巴掌拍散了。“哈哈哈!哥哥我也是有房子的人了!”丝毫没发现宁启言眼底直冒的暗火,白诚毅拍完宁启言,大笑着说。宁启言:“呵呵!”胡子抽着嘴角,看着宁启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一把拉住白诚毅的胳膊,“走,我还没好好看过你盖的房子。”说着,直接把白诚毅拉了出去。大白个没有眼力见的,再留下去,就要对上宁启言阴森森的怒火了。虽然胡子不知道宁启言为什么突然心情不爽,但他太了解宁启言发火的恐怖了。除了对杜程,宁启言生气的话会直接表现在言语和表情上,要是对着别人,宁启言就算生气也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但那坑人的手段……眼看胡子拉着白诚毅头也不回的往外跑,被拍痛而且还被打断思绪的宁启言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刚升起的不爽不由得一下子消散了。到是旁边的宁晓文还有些不高兴,“大白真是的,都说了你腰伤没好,还拍的那么狠,要是扯到腰伤怎么办!”边说着,宁晓文伸手按了按宁启言的腰,“扯到没?”宁启言摇摇头,“没事,我这伤也快好了。”宁晓文不赞同的看着他,“哪有这么快,你可别以为不疼就是好了,怎么也得再好好养几个月,要不就烙下毛病了。腰伤跟其他地方受伤不一样,一点差错,就是一辈子的事儿。我当年就是有一次拎东西抻着了,也没怎么疼,就没当回事儿,一点点发展成腰间盘突出,太遭罪了!”眼看宁晓文有了开始说教的苗头,宁启言连忙点头表明立场,他一定会按照宁晓文说的好好养伤。宁晓文瞪了宁启言一眼,“你呀!”当他看不出来宁启言纯粹是怕了他的念叨?!第100章 宁农场(一)白诚毅说的房子就在宁家农场的小山坡上。山坡最高处是宁启言他们自己住的小院子,大小格局按照空间的房子建的,坐北朝南。最中间是客厅,考虑到搬过来后,来蹭饭的人不少,所以客厅建的稍微大一些,至少能放下两个大饭桌还有空余。宁启言和杜程住在东屋,宁晓文和胡子住西屋。东西屋两边各有一个储藏室。除了东屋边的储藏室预计堆放一些平时用不上的东西,其他房间都打了火炕,特别是西屋边的储藏室,保温做的最好,将来再孵小鸡小鸭,就不用养在卧室里了。宁启言家的院子将整个小山坡最顶端全部占用了,院子里还有专门用来制作酱料和暂时储存的房子。站在院子边缘,能看清整座农场的情况。再往下,一左一右两个小院子分别是白诚毅一家和汪洋一家的。当初建房的时候,宁启言直接让两人选位置,两家的院子占地也不小。虽然按照新城的建设情况来看,政府会给所有市民分配住处,但应该只是暂住,总不能不用一分钱就免费分得一处房子。而且白诚毅他们直接参加了居民楼的建设,知道虽然每家都有六十多平,但按照d市幸存的几百万人口和新城规划出来的居民楼数量来看,搬迁回来以后,很可能是几家人挤在一套房子里。这样的话,还不如干脆住在农场里,至少不用跟不认识的人住在一起。而且建房的时候,白诚毅和王洋两家直接按照人头数分的房间。每人都能有自己的一间卧室。小山坡的半山腰也建了一圈房子,没有院子,格局也不大,宁启言打算给将来农场雇的员工做宿舍。每个房间都打了火炕,直接连在屋内的小土灶,等冬天每家可以根据情况自己烧炕取暖。而猪圈、羊圈和养鸡场、养鸭场就在山坡下,周围还预留出不少地方,可以在将来扩大饲养数量的时候扩建。新建的房子需要通风,散去湿气才能入住,所以宁启言他们暂时还住在帐篷里。雇来建设农场的人都离开以后,整个农场一下子安静下来,而宁启言他们每天要做的事也更多了。灌溉上不用太操心,但大棚里的蔬菜却要他们自己种植。种子主要是从换购点换来的,大棚面积太大,就宁启言自家存着的种子不过杯水车薪。前期宁启言家主要种植生菜、小白菜和菠菜等一个多月就能成熟采摘的生长周期短的蔬菜。掐着时间,正好等苍云山第一季粮食收割完,新粮食下种后,就能收获。那时农忙算是过去一波了,又能招到不少人帮忙采收。还有两个大棚被他们空出来,专门用来培养栽种水果,今年的时间来不及,西瓜和草莓等地里采摘的水果只能等到明年。这两个大棚种下的是这两年空间里吃完留下的桃子、樱桃、苹果等果核。这种通过果核自己种植果树的成活率非常低,但能活一棵是一棵。地震后政府保存下来的果园,大部分果树都因为极端的气候要么晒死,要么冻死了。相比同样紧缺,但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蔬菜,整个d市的水果缺乏程度更严重。空间里的果树宁启言根本不敢往外移植,生怕移植后无法成活,还不如留在气候环境很好的空间里,还能每年不断的提供果核给他们拿出来种植。虽然忙碌,但农场的工作步入正轨以后,胡子、白诚毅他们又赶回苍云山,帮着张平国他们抢收玉米,春耕时那么辛苦的播种耕种,还有张平国每天不间断的打理照顾,这要是因为抢收不及时,浪费了,别说是张平国,就是宁启言、胡子他们也得心疼死。比起农场这么广阔的田地,他们三家在苍云山里的农田面积连零头都不到,但毕竟耕作了这么久,哪里舍得随便放弃。不过董文安带来的政府打算在今年冬天前,将市民全部迁回新城过冬的消息让宁启言有些犹豫。有了这么大面积的农场,随便种种地,收获的也比山里多,还有半自动的灌溉系统,到了夏天也不用累死累活的亲自打水,一天两遍的浇地。这样的话,他们在苍云山的土地就有些鸡肋了。就d市整座城市来讲,不管是重生前的经历,还是如今的情况,就算市民都迁回新城过冬,明天开春以后,肯定还得回到苍云山耕种。现在不像地震前,无论d市发展的再快,粮食蔬菜等东西,近几年还得靠自家城市自给自足,除非是曾经的那些农业大省重新高产量对外输出粮食,否则苍云山那边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绝对不能丢。但宁启言他们有了靠近新城的农场做依靠,就不存在需要靠山上的田地来养活自己这些人。宁启言动过心思,干脆将山上的地租出去,也省的他们两头兼顾的麻烦了。不过最后还是杜程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只要d市还需要苍云山的土地耕种,就意味着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市民从春耕到秋收,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要住在山里,这样汪洋他们的苍顶商店就不能停业。商店不停业,就不能只留刘佳、王媛媛两个女生在,不管是汪洋他们也好,还是白诚毅他们也罢,山上至少要有两三个男人在,这样虽然不能再种植两季的作物,也能把三家的地全种上土豆、地瓜等一年一收的粮食,再把整个山坳的田地铺上小面积的灌溉管道,两三个人就能忙得过来,没必要放弃山上那些田地。说起苍顶商店,还不等宁启言提议,汪洋他们就打算分成两部分。眼瞅着新城越来越热闹,等到市民迁回来以后,整个冬天,d市所有人都会居住在新城里,苍顶商店肯定要在新城开一个店面。就算明年春天大家再回山里耕种,新城这边不管是参加重建还是留在这边居住、发展的人也不会少,所以新城的店要开,苍云山的店也不能丢。宁启言想的也一样,就等最后汪洋他们自己好好合计一下,两家店同时营业的话,人员怎么分配了。胡子他们回山抢收后,农场就剩宁启言、杜程和宁晓文三人在。宁启言的腰伤虽然不痛了,但杜程他们还是不敢放他到处走动,最后宁启言只好留在还没晾干的院子里,帮宁晓文看顾酱料。酱料的订单一直没断,就连之前昏天暗地的忙着建设农场,宁晓文还每天抽出时间制作酱料。给那些雇工每日一结的信用点都是从订单的收益里来的,否则宁启言把全部身家都投到承包农场上,仅剩的那点信用点连铺设灌溉系统的材料配件都买不下来。而杜程和宁晓文则每天早早起来,先打开灌溉的阀门,将农场所有需要浇水的土地浇一遍水,然后就一头扎进大棚里,照料那些蔬菜。自从开始招工,他们家的信用点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每次收到订单结账的信用点,都得小心节省,才能勉勉强强坚持到下一次结账的日子。所以不只是宁启言,就连一贯不怎么管家事的胡子都着急存些信用点。这么大一个农场摆在这,说赚钱肯定赚钱,但万一有点什么需要,花费的金额怕是也不可能小了。所以家里怎么也得存着点信用点做备用资金。就目前来说,和换购点的订单是一方面,但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指着大棚里这些蔬菜了。至于销路,没人担心。d市这么多市民,就是散卖,都不愁卖不出去,更何况要想省事,还可以直接像酱料一样跟换购点合作,直接签订单出货,或者成批跟军队交易。所以宁启言他们商量着,等这一批蔬菜成熟,继续种植这种周期短的蔬菜,至少一两年内,d市是不可能再出现像他们家农场这样大规模种植蔬菜的商家。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成熟的时候这么多菜没办法全卖出去,还能制成菜干,等冬天一到,就算是平时舍不得花信用点买蔬菜,拿野菜对付的人也肯定要买些菜干回去吃。整个冬天冰天雪地的,别说野菜,连跟野草都看不见,不吃菜干,难道还像最惨的时候那样干啃杂粮饭?而蔬菜的销路也确实不用愁,没过几天,胡子他们还没回来,何俊就厚着脸皮蹭过来了,连带着,还有第一驻地的后勤负责人郝艺兴。不用两人开口,宁启言就知道他们是冲着大棚里那些还没长到半个巴掌大的蔬菜来的。何俊和宁启言已经相当熟悉了,直接开门见山的想要一口气全包下宁家农场大棚里现有的所有蔬菜。宁启言抽了抽嘴角,有些惊叹的说:“没想到你一米八的个头,竟然长了张两米八的脸。”何俊:“?”看着满脸问号的何俊,郝艺兴好心解释:“说你脸大。”何俊:“……”怒视郝艺兴,你是哪一边的?!郝艺兴懒得搭理他,连收购价格都不提,张嘴就要所有的蔬菜,别说宁启言,就是他都觉得何俊的脸也太大了。第101章 宁农场(二)“我们确实有心想购买你们家的蔬菜,价格好说。”面对表情言语都挺郑重的郝艺兴,宁启言收起打趣何俊的惊叹表情,想了想,才道:“我们家一直和政府的换购点有合作,这批蔬菜成熟后,如果他们想要下单订购的话,我们也不好一点也不卖给他们,再加上提供给我们这边的苍顶商店,所以肯定不能像何俊说的,让你们全买走。最多三分之一,我们能供给军队。”郝艺兴和何俊对视一眼,点点头。比他们来之前预计的还要多一些。之前何俊之所以狮子大开口,也是想试探一下,万一能成呢?反正也就张张嘴的事。不过其实何俊自己也没报太大希望,相比郝艺兴,何俊更了解宁启言,恐怕在这批蔬菜下种之前,他就已经想好具体的销路了。“价格?”郝艺兴紧接着问。相比总量的分配,价格宁启言还真没想好怎么定。定低了,自家吃亏。定高了,军队吃亏。毕竟宁启言要做的是长久买卖,总不能凭着感觉随便要价。想来想去,宁启言干脆实打实的说:“价格上我也没想好,虽说不管定价多高,只要不太离谱,就肯定不愁卖。但总归以后我们还要一直生活在这,肯定要考虑d市的市场行情。所以我想,要不价格先不定,等我们和换购点那边谈妥以后,也按照同样的价格给你们。换购点那边毕竟属于政府部门,他们来定价的话,应该能考虑到现今d市的消费力。”宁启言说的实在,无论郝艺兴还是何俊,都很赞同。而且也正因为宁启言的犹豫,反而让两人更高看他一眼。说好听的是考虑d市的市场行情,其实他们都知道,不过是顾及到d市现在刚刚开始重建,整个市场一片空白,如果定价不合适,很容易让看似各行各业都一片新兴的希望,实际上不过是如履薄冰的发展遭到冲击,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如今从政府到民众,都在推进粮食耕种,宁家农场可以说是最早进行大面积蔬菜种植的商家。面对一片空白的市场,宁启言完全可以大展拳脚,累计资本,只要中间没有意外,宁家扩大耕种面积,就算d市将来重建稳定以后,他们也能占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对宁家是机遇,但对d市来说,宁家先政府一步引领这方面的发展,一旦市场不稳定,很容易波及到d市新兴的其他行业市场,所以宁家的行事方向很关键。而宁启言的犹豫,以及已经明说了,想要按照换购点的定价来走,都明摆着在顾及d市的整体规划发展,就算先一步占领市场,他们也会全力配合政府的重建走向,这样虽然会让宁家的前期利益减少,但对政府来说,却可以避免很多不可控的麻烦。对于这样的宁家,即便是军队,也很愿意保持长期合作。而宁启言,他的想法没有何俊和郝艺兴想的那么高尚。空白的市场是那么好占领的吗?他们能承包下这么大的农场,只能说是好几件事阴差阳错促成的,就他们家本身的背景和能力而言,根本不可能承包下这座农场。宁启言很有自知之明,就算现在他们家已经和军队拉上关系,但这关系并不足以让军队成为他们的靠山,不是宁启言非要用利益来衡量彼此的关系,而是军队没义务帮他。d市幸存下来的市民几百万,就算军队真圣母玛丽苏一把,凭什么非得选择他而不是别人?没有靠山,没有背景,凭着现在这座农场,他们确实能占领这片空白市场,但以后呢?等到那些有靠山,有背景的人或势力崛起,他们根本保不住抢占到的市场份额。宁启言确实没有太大的野心,没想过在整个社会洗牌重来的时候创建多么大的家业。但经历过仿佛老天爷亲儿子般好运的重生,又白得了个神奇的空间,要是过几年被人挤走市场份额,再次变得碌碌无为,每天为了生存、生活而奔波,不只对不起这份重生的幸运,也对不起身边这么多信任他,支持他的朋友们。所以宁启言选择成为一个“识大体”,有“觉悟”的人。只为了能安安稳稳的在d市站稳脚跟,让政府和军队的人知道,他,或者说这座农场,紧跟着政府发展的脚步,不会成为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在这么一个一切零起点的社会环境中,d市政府和军方能够掌控的行业太少,而城市想要发展,就必须有无数行业的崛起来推动。那么到时候,宁启言这种“识大体”的人自然会出现在政府觉得可以扶持的人物清单之中。只要能出现在清单上,宁启言就能各方运作,绞尽脑汁,让自家成为政府扶持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