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作者:王辰予弈      更新:2023-06-27 12:16      字数:5610
  萧悟顿时一脸狐疑,还有些莫名其妙道:“把长安城的这些事情都告诉六娘有什么不好,等到哪天她突然回来了,也好知道最近的情况,难不成还等回来后,听着别人说话都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萧恒突然想起来,自己好像从来没和萧悟说过,自家妹妹这次非要和祖父一起回老家,看那势头,当真不像是略住三五个月就回来的模样。不过,平时和萧燕绥互相多写几封信也好,毕竟,离得远了,时间长了,兄妹之间免不了会生疏,这样一直互相交换一些不好当着阿耶阿娘的面八卦的小秘密,反而会显得亲近一些。等到萧悟走后,萧恒自己琢磨了片刻,很快,干脆也写了一封家书,打算回头和萧悟那封信一起送回兰陵萧氏的老家了。翌日一早,萧恒依旧是动手前往翰林院当值。自今年的科举之后,这些同榜的进士们,如萧嵩、杜二郎等,自然是被直接留在长安城中入翰林院,自然也有人被下放至地方,从一方父母官的副手开始做起,等待吏部的考评。萧恒走进来的时候,赵君卓已经在了。听到动静,赵君卓下意识的抬头,两个人对视一眼,自然而然的笑着打了个招呼。赵君卓很快便收回目光,萧恒却是微笑着敛眉垂下眼睛。都是年龄相仿的世家子弟,各个文采风流,而且还先是进士同榜而后又是在翰林院的图书馆中一起共事,再加上中间还有一个杜二郎,这段时间里,赵君卓和萧恒之间自然也走得颇为亲近,只不过,因着早先赵君卓过于关注萧燕绥的缘故,萧恒看赵君卓时,总会免不了的带有一丝微妙的审视。同样的,赵君卓面对萧恒,也免不了的暗藏着一种,通过他去了解和揣摩如今的萧燕绥的意思。萧燕绥同祖父萧嵩一起回老家折腾去了,她的突然离开,便是萧恒、萧悟兄弟两个都有些反应不过来,就更别说是赵君卓了。早年的骤然永别和变故,早就让他的思念和在意刻入骨髓。越是在意,越是渴求,如今便越是折磨。本以为是失而复得,面对现在的距离,赵君卓的心中自然就更是介怀不已……杜二郎看了一眼萧恒,又仔细的瞄了两眼赵君卓。察觉到好友的目光,赵君卓也不由得抬起头来,眉梢微拧的看向他。杜二郎手里的折扇一扬,略微挡住一侧,然后压低了声音问道:“怎么了?”“什么怎么了?”赵君卓不解。杜二郎手里绘着山水花鸟画的折扇略微压了压,他和赵君卓对视了片刻之后,察觉到萧恒饶有兴致的目光也投了过来,杜二郎果断的闭嘴,直接冲着自己和赵君卓两个人扇了扇风,表面上却是笑了笑,并不继续追问刚刚的问题,而是摆了摆手,示意无事。一直等到萧恒有事暂且离开的时候,杜二郎才一把扯过赵君卓,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道:“我刚刚过来时,便看你脸色不对,你还问我怎么回事,你和萧三郎是怎么了?”赵君卓听了,还有些哑然,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无碍的。”杜二郎的折扇敲在自己的手心里,两下清脆的声响,依旧是很轻的声音,却转而道:“那咱们不说萧三郎了,还是来说说萧六娘吧!”赵君卓原本轻缓的呼吸声似有一瞬间的停滞。杜二郎也就是仗着自己和赵君卓关系好,才敢追问这种赵君卓明显不欲多谈的事情。毕竟,赵君卓早先可是一直在洛阳城长大了,按照常理来看,他本就不应该认识萧燕绥,最初,他对萧家六娘的关注,实在是有些来得莫名其妙了。赵君卓微微垂下眼睛,这个秘密藏了许久,于他而言,其实也十分难捱。只不过,子不语乱离怪神,这件事中,又涉及到了萧燕绥的身份,赵君卓沉默许久,终于还是在至交好友的追问下,轻声回答道:“萧六娘的一些小动作,和我早逝的阿姊特别像。”杜二郎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手中的折扇“啪”一下就挡住赵君卓的嘴了,忙不迭的小声提醒道:“君卓,这话可不能随便说。”毕竟,说人家一个小姑娘和一个已经早逝的女孩相似,这话放到什么地方都称不上好听。关于赵君卓的龙凤胎阿姊赵妧娘的事情,杜二郎也是略有所闻的,可是,这种事情,见到萧燕绥时,赵君卓的心中有所触动,和他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若是这话被萧恒或是其他萧家人听见,和直接咒人家萧家的女儿也没多大区别了,那还了得……赵君卓轻轻的推开杜二郎的折扇,低声苦笑道:“你别着急,此事,我自然是知道轻重的。”杜二郎这才作罢,展开扇子冲着自己使劲扇了扇风,方才轻轻舒了口气。刚巧这个时候,从书架上又取了一摞书的萧恒也回来了,看到杜二郎和赵君卓两个人凑在一起,双方的目光相触,杜二郎立刻笑了笑,萧恒便也笑着摇了摇头,并未说其他。冷汗差点都下来了的杜二郎继续给自己扇着风,为了缓解他自己心里的尴尬,还故意拉着赵君卓一起,凑到萧恒身边,小声说道:“三郎,你听说了柳潭和东宫李文宁的事情吗?”就好像他和赵君卓刚刚在讨论的其实是东宫的事情一样。萧恒不由得微微一怔,柳潭和李文宁,他自然都是认识的,可是,之前还真不知道,他们两人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杜二郎这话一出,稍微转念一想,萧恒的心中便有了主意,轻声道:“你的意思是说,河东柳氏和李文宁郡主……”杜二郎微微颔首,简单解释了一句这消息的来源,道:“昨日杨府的夜宴上,据说是秦国夫人和柳澄说话的时候,随口打趣了两句柳潭,问他是不是有了心上人,那柳潭一开始都没吭声,看样子应该是心里没谱,所以才藏着掖着的……”在他的印象里,李文宁和柳潭确实是不熟,也难怪柳潭不说了,萧恒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数日之后,远在萧家老宅的萧燕绥又收到了来自萧悟的一封长长的用来八卦的家书。倒是在祖父萧嵩手中,还有一封来自萧恒的信,简单说了河东柳氏似乎有意和东宫联姻的事情。在老家这边颇得萧嵩纵容的萧燕绥根本就是明目张胆的手里拿着两封信和萧嵩一起琢磨,和徐国公府上给妹妹写封内容比较丰富的家信还得躲着萧华、裴氏的萧悟全然不同……同样是和东宫有关的两件事情,而且还都是姻亲关系,只不过,萧悟那封比较侧重于和妹妹分享八卦,萧恒这封信的,重点,却是在于杨家此举,是否能够代表膝下无子的杨贵妃的态度了……第106章萧燕绥靠坐在那里, 目光落在信纸上萧恒明显有意着重强调的几个字处,半晌, 冷不防的开口, 向祖父萧嵩问道:“阿翁,当初的寿王妃和寿王之间,也无子嗣?”萧嵩并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尤为婉转的找了个理由,帮忙解释了一句道:“当初……前寿王妃和寿王李瑁虽成婚五载,不过,两人的年龄都不太大,子嗣来得晚些, 也是正常的……”“懂了。”萧燕绥点点头。甭管什么理由,反正, 当初这俩人的确就是没生孩子。再然后, 武惠妃逝世,寿王妃出家为女道士,然后她就摇身一变成了杨贵妃,和寿王没什么关系了……“……”忍不住的瞅了两眼萧燕绥, 其实萧嵩很想问自家孙女一句,你到底明白什么了。可是, 这个话题多少有点微妙, 自家孙女就是个还没出嫁的小姑娘,萧嵩又觉得,甭管她想什么了, 似乎,自己还是别问的好……萧燕绥则是拿着手里那张信纸,又瞥了一眼,忍不住的开始琢磨寿王李瑁、杨贵妃、以及玄宗三人的年龄。这其中,玄宗的年纪说实话着实也不轻了,能不能生有点不好说,不过,参考后世一些上过各类家庭调解节目的纠纷案例来看,“老来得子”似乎也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情,就姑且认为玄宗本人没问题吧……至于寿王李瑁,他和曾经的寿王妃一直无子,有没有惹人诟病不好说,不过,新的寿王妃似乎也迎娶进门有段时间了,而且,寿王现在的年龄要个孩子其实也差不多了,过段时间再看看寿王府有没有小孩子出生就知道情况了。同理杨贵妃,只不过,依照萧燕绥那颇为片面的历史知识来说,她还是倾向于,杨贵妃不管是和寿王李瑁、还是如今的玄宗,应该都无子嗣才对。——毕竟是在后世被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女人,说句红颜祸水也不为过,单纯只是形容她的美貌的意思,而且,每当提起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人提到过她们谁有过孩子……或许是因为,有了孩子的女人不太容易被世俗认定为是绝世美人?萧燕绥越琢磨越觉得心里有些纳闷,漂亮的眼梢都随之微微挑了挑,以前,她都没太注意过这些,还是今天说起杨贵妃的时候,她才突然想到这一点的。真是奇了怪了……眼看着萧燕绥明显又不知道联想到什么事情上去了,萧嵩也不在意,暂且收拢之前才被自家孙女给打断的思绪,顺着萧恒的原意,开始琢磨起最近长安城之中的动静来。圣人有意为太子重新挑选一位有身份的女子为太子良娣,此举显然是对东宫的安抚,可见虽然此前变故频发,可是,太子李亨并未因此而失了玄宗的信任。河东柳氏所出的柳家二郎柳潭,似乎心仪太子之女李文宁,依照秦国夫人的反应,显然,不管是柳家还是杨家,都对这门亲事乐见其成。若是杨贵妃始终膝下无子的话,此举,完全可以看做是她对东宫的亲近之意,只是,还不知晓东宫那边又会是何种应对了。果然,长安城的这池水是真的越来越浑了……萧嵩还在心生感慨,便突然听到,萧燕绥又开口问了一句,“阿翁,你说,若是李文宁真的和柳潭在一起了,这辈分要怎么算呀?”“什么?”萧嵩下意识的愣了一下,差点没反应过来。另一边,萧燕绥还在掰着手指头比划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秦国夫人是柳潭的嫂子,是杨贵妃的亲姐姐。若是李文宁和柳潭在一起了,秦国夫人便也是李文宁的嫂子了——”说着说着,萧燕绥自己都震惊了。她原本还以为,如果没有玄宗和杨贵妃这档子事,杨贵妃还是寿王妃的话,辈分是没问题的,可是,念着念着,萧燕绥才突然反应过哦来,喔豁,李文宁是太子李亨的女儿,寿王李瑁和太子李亨是兄弟,再加上河东柳氏的兄弟两个,从这里就已经差着辈分了。再把寿王妃和寿王李瑁换成杨贵妃和玄宗,也只不过是把差了一辈变成差了两辈而已,反正差都差了,估计也就不在乎差了多少的问题了……萧嵩:“……”祖孙两个面面相觑了一会儿,萧燕绥眨了一下眼睛,那张脸上,完全写满了无辜。·河西大营中,看着陇右近日传来的几份战报,王忠嗣眉头紧锁。王思礼坐在旁边,同样是敛眉收目,颇为凝肃的模样。“陇右战局不虞?”见王忠嗣始终难以释怀,王思礼轻声开口道。王忠嗣深深的拧着眉,“石堡城久攻不下,圣人震怒,已有诏书,责令强攻……”王思礼轻轻一嗤,“不知所谓。”王忠嗣登时一巴掌排在他的脑袋上,呵斥道:“胡闹!这话是你能说的?”王思礼顿时安静闭嘴。韦坚一案中,皇甫惟明被贬,难得回长安城一趟的王忠嗣倒是成了最大的赢家。只不过,担任了陇右、河西、河东三处节度使后不久,因为和吐蕃之间战局的变动,玄宗便再度下诏,将王忠嗣麾下一员大将哥舒翰任命为陇右节度使,并开启了和吐蕃之间围绕着石堡城一带的一系列攻坚战。王忠嗣看着被自己拍了一巴掌之后也不记仇,甚至还露出了一脸吊儿郎当的模样、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的王思礼,越发觉得头痛,眉心皱纹压得很深,却又忍不住的向他说道:“石堡城的战局,怕是不妙……”王思礼瞥了一眼地图,轻声道:“石堡城周围地势险要,仅有一条险恶山道可以同行,本就易守难攻。唐与吐蕃之间,围绕此城的战争从来不少,一直都是屡得屡失之状。”顿了顿,王思礼又道:“当年萧相公计谋频出,在河西将吐蕃王城一并拖入困局,陇右这边才顺势而下,夺下石堡城。后来,吐蕃内部的争端和冲突已经解决,骤然反扑,陇右再失石堡城——”王忠嗣听得有些莫名所以,索性开口打断王思礼讲古,直言道:“这些事情我当然清楚,我问你石堡城的战局呢,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王思礼哼笑一声,还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才继续淡道:“吐蕃夺下石堡城才多久?本就是挟怨报复,且士气正盛,哥舒翰如今只能从湟水一带出兵,免不了要吃这地势的亏。石堡城内只需守住那一条险要山道,陇右大军便莫可奈何,吐蕃军如今正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河西、朔方、河东,想要打哪个战场不能打,何必在这个时候非得去用人命往里瞎填的石堡城山道和他们互别苗头?”王忠嗣一时语塞。其实不只是王思礼,身为大将,王忠嗣和哥舒翰的心里,自然也对石堡城如今的战局有数。奈何,圣人诏令既下,且是让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领了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及突厥阿布思部数万大军进宫,务必要拿下石堡城,说白了,直接负责这场战争的哥舒翰如今也是被架在了火架子上烤。王思礼还在冷笑,“石堡城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假,可是,纵观此地百年间的数次易主,几乎全都是顺势而为,有几次是携重兵强攻拿下的?便是强攻真的奏效了,这期间填进去的人命,怕是将整个石堡城塞满了也放不下!”王忠嗣面露艰难之色,对此也是无言以对。若是战局千钧一发之际,自然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可是,石堡城一战,却是玄宗一早就下令调度周围兵马进攻的,哥舒翰根本无从拒绝。许久,发泄完的王思礼眼神锐利而沉暗,只是自己低声喃喃道:“简直疯了……”只注重一隅之胜败,却忽视了大局,这是真正的兵家大忌。如今,河西、河东尽在大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石堡城相对孤立无援,作为吐蕃进攻河湟等地的据点,虽然重要,却远没有重要到应该让唐军不惜代价的地步……·长安西市,街道宽广逾百步,周围各式商行近千家,四方珍奇,皆所积集,素有“金市”之称。便是平日里,也时有经丝绸之路远道而来、容貌各异的西域商人出现在此地经商,可见其繁华热闹景象。陪着阿姊李文宁一同出来的李倓,正不紧不慢的走过,目光扫过一家西域商人经营的珠玉宝石行时,脚步也随之微微一顿。顺着他的目光,李文宁的视线也飞快的扫过那处,见是镶嵌了几块极有棱角的西域宝石的簪子,不由得有些诧异,好奇的问李倓道:“看这作甚?”这个簪子虽然称得上漂亮,可是,这些在外面坊市中出手的货物,又如何能与那些使者亲自进献到兴庆宫圣人面前的奇珍异宝相提并论?圣人赏赐给东宫的物事里,自然也都是精品奇珍,要让李文宁说,顶多是因为,三弟李倓尚未娶妻,这种女子饰物自然不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所以,难道是今日他突然感到好奇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