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吴国争议(下)
作者:帝夜之殇      更新:2023-06-27 14:29      字数:2148
  “不知吕将军何以见得”周瑜平淡的说道。他同样十分清楚着吕蒙的想法,但却是没有着相争的意思而已,而且吕蒙摆明着态度,光明正大的向他发起着挑战,并没有使用什么的阴谋诡计。这样的行为,就算是他,都不能说着什么。更何况,吕蒙是孙权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同样有着相应的本事。他不能做出着什么的过线的行为,不然会让人认为他不能容忍新人的崛起,那样还会有着什么的人,敢来齐国为将。严重点还可能会引起别的大臣联手打压。这可不是他想要的。最为主要的是,他清楚着吕蒙为何如此,心知肚明的,只是没有摆开来说而已。“周将军”吕蒙对着周瑜拱手,以示自己对于周瑜并没有什么不敬的意思,继续道:“按照周将军所言,是能够保证我国之安危,能够安稳一时,可以休养生息,恢复着元气”“可周将军别忘了,在我军休养生息之时,汉军同样能够休养生息,更何况,如今齐国已经被汉国吞并,实力更甚,要是将寿春之地拱手相让,等到那时,汉军便能够直接威逼帝都,两处同时出兵,又如何抵挡”“更为重要的,一战未打,便将寿春之地拱手相让,会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军将领是不如汉将还是”“而且我军新败,本就军心不稳,再将寿春之地拱手相让,麾下将士又如何的看待”“属下认为可以分兵而行,留下大半兵马镇守庐江之地,防备着江夏,再率一军前往寿春之地,只需要坚守不出便可,不出多久,汉军必然会知难而退,毕竟魏国虽然退兵,但兵力充足,只是无粮才退去,要是有着机会,必定会重新挥兵”“汉帝若是不想出现变故,必定会将兵马抽回,防守各处”说到这里。吕蒙看向孙权,拱手坚定的说道:“臣愿提一军,为陛下镇守寿春,绝不让汉军再往前踏足一步,只需要五万将士便可”不得不说。吕蒙的话语,也是让那些新生的将领,心中升起了怒气。就算他们真的比不上赵云等汉军大将,但要是被当面说出来的话,心中难免还是有着诸多的不服,而且攻城略地,并不是凭借一人之勇就可以的。要是一人就能够夺下城池,还要那么多的兵马做什么更何况,他们也跟吕蒙一样,属于新生派,血气方刚的,没真正的交战过,他们可不认为自己会差到那里去。“臣等认为吕将军所言甚是,愿为陛下镇守寿春,不让汉军染指寿春,再如此猖獗下去”这些新生派的将领,都站出来请命。至于那些吴国的老将,却是老神自在的,并不为所动。当然,黄盖并不在其中,更没有来皇宫大殿之中,才受的伤,还在府邸之中养伤。而那些文臣,更不会理会军中的事情,如同旁观者一般,站在一旁,目不斜视的。看到站出来的一群将领。、坐在龙椅上的孙权目光一闪,但也没有立刻下决定,看向静静的站在那里的周瑜,开口道:“公瑾觉得如何”“臣坚持着己见,但还是要由陛下决断”周瑜回答道。同样的将皮球提回给孙权,他并不认为自己所提的计策有着什么的问题,而且还是如今状况,最为妥当的建议,当然他并不会直接反驳着吕蒙的说法。那样没有着意义。其中的事情,心里清楚就好。由孙权自己决定,也才是最好的。他可不想背上一个拥兵自重的说法,加上他本身还是上一位君主孙策的臣子,毕竟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并不在少数。闻言。孙权目光一闪,若有所思的看着周瑜,但并没有多说着什么。扭头看向文臣的阵型,道:“子布觉得应该如何”文臣阵营之中,为首的老臣,正是张昭张子布。听到孙权的问话。张昭也不能再继续保持着无所事事的姿态,便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认为两位将军所言,都有着一定的道理,并不会有着什么的偏差。”“但,臣认为按照如今的局势,我军难以再继续折腾下去,以守代攻,才是最为妥当的办法”他也是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虽然周瑜和吕蒙两人相争,跟他并没有着什么的关系,但他却还是关心着吴国的,对于吴国有利的建议,他都会考虑,并不会偏袒着何人。更何况,军中的事情,他并不想去接触。只是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已。“臣等认为张丞相所言甚是”鲁肃、诸葛瑾等人也是站了出来。他们本就是坚定的站在周瑜这一边的,而且周瑜所给出的建议,并没有着什么的问题,但他们与周瑜相熟,直接站出来,很有可能会引起什么的事情。所以,再吕蒙站出来反驳,他们都没有发表着任何的意见。如今有着张昭表达着看法,站在周瑜的一边,那么他们这时站出来,支持着张昭,那也没有着什么的事情了。吕蒙原本听到张昭的话语,心中也没有着什么,但听到最后,也就明白,张昭并没有支持着他,心中虽然有些不爽,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脸色有着些许的变化而已。“如此,便按照公瑾所言行事,派人骑快马赶到寿春,让寿春的兵马撤回,放弃驻守寿春之地,但寿春的粮草,能够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便烧毁”孙权也是做出了决定。听到孙权的决定。周瑜张了张嘴,想要说着什么。毕竟孙权最后的话语,他却是不怎么想要,不能带走的粮草,可以分发给寿春的百姓,那样以后做出反攻的时候,百姓还可能会感恩戴德的。但想了想,便没有反驳孙权的决定。“诺”大殿中的众人拱手道。“那么便退下去安排吧”孙权挥了挥手道。“诺”大殿中的众人,拱手行礼,便纷纷离去。毕竟已经有所决定,也没有什么的必要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