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吴国的决定(下)
作者:帝夜之殇      更新:2023-06-27 14:30      字数:2169
  良久、。吴国皇宫中,上着早朝的大殿之外,聚集了众多的人物,如周瑜、张昭、吕蒙、黄盖、等等。都是吴国的顶梁之臣。一众人来到大殿之外,都是有些疑惑的。他们都是受到传召,却不知道是怎么的一回事,而且询问传令的将士,都不得而知,只是让他们迅速赶往皇宫而已。来到大殿之外。相互问候一番,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小声的议论着,猜测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的事情。而周瑜、张昭、吕蒙、鲁肃、诸葛瑾、黄盖等重要官员,虽然没有议论着,却也都是皱着眉头,明显的是在疑惑着,猜测着孙权突然的传召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的事情。要知道,之前再知道魏国受到匈奴和乌丸的袭击,都是简单的略过而已。毕竟相隔着太远。更何况,还有着汉国将他们和魏国分隔开来,影响不到他们,就算有着什么的想法,都难以实施。并没有过多的讨论、。如今却是让他们聚集起来,就算是还在忙碌着公务,都要先行放下,明显的就不是什么的小事,最大的可能就是有着他们还不知道的事情而已。等了一会。都无法猜测出到底是为了什么的事情。而这时,身穿着金色龙袍的孙权,在太监和宫女的拱卫下,向着大殿走来。“参见陛下”周瑜等人都看到了走过来的孙权,纷纷跪拜行礼。“都起来吧,进去议事”孙权颔首道。步伐却没有停下来,第一个迈开步伐,踏入了大殿之中,向着龙椅之上走去。周瑜等人,也是等孙权走进大殿后,才从地上站起来,一个接着一个,迈开步伐,踏入大殿之中,向着自己该站的位置上走去。不时。孙权便坐在了龙椅之上,扫视着台阶下,分左右两边站好的一众大臣。“之前寿春的探报传来消息,汉帝为了支援着魏国,让驻守在寿春的大军,向着冀州之地开拔而去,只留下一万汉军驻守在寿春城之中,诸位对此可有何看法”孙权直接开口说道、。并没有犹豫,直接将寿春传来的情报全部说了出来,毕竟他本就是想要商讨着这一个事情,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闻言。大殿之中的众人,听到孙权的言语,都是若有所思的。因为他们从孙权的话语中,也都听出了到底是为了什么的事情,才召集着他们的到来。而且,同样清楚着孙权到底是为了什么的目的。毕竟孙权说话的语气就已经表达的非常的清楚,明显就是想要趁着这一个机会,将寿春之地夺回来。“陛下,此事是否属实”周瑜第一个站出来,拱手道。孙权目光一闪,淡淡的说道:“此事已经经过探报多番打探,汉军已经从寿春离开,还押运着足够大军所用的粮草,向着冀州而去,而且冀州边界还有着五万汉军在那驻扎,可否还有疑问”“臣没有了”周瑜说道。他同样听出了孙权语气中的不满,便也不再多说着什么,想要说的话,都收了回去,孙权都这么的肯定了,便不需要多加询问。要不然,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了。看到周瑜这么的识相。孙权也是收回了投向周瑜的目光,从而看向着其余人。“陛下,若是如此,臣认为可以趁机将寿春之地夺回,如今寿春之地只有着一万汉军驻守,只要我军迅速,便能够一举将寿春之地拿下,就算离开的汉军,调头回来,都无法改变”吕蒙站出来,拱手道。闻言。孙权眼中一喜的。要知道,他收到寿春传来的情报,就有着这样的心思,而吕蒙的提议,正符合着他的心思。“臣认为不可”还没有等孙权开口、。周瑜又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汉军既然已经有着五万兵马驻扎在冀州之地,并没有直接支援着魏国,明显的魏国就不同意汉国出兵,驻扎在冀州之地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罢了”“而从寿春之地调兵,实在可疑,若是真的想要支援,又何必从寿春调兵,在运粮给魏国之时,便可从成都直接派兵前往,多此一举的做法,其中恐有诈”他可不相信汉军会这么的老实。怎么看,这其中都有着一股阴谋的味道。“周都督,此言差矣”吕蒙反驳道,“如今魏国的危机,那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以汉帝的为人,就算有着支援魏国的想法,那又有何不妥,更何况,就算这是汉军的计谋,但寿春只有着一万守军,那终归是一个事实”“而这正是我等夺回寿春之地的机会,一旦夺回寿春之地,坚守不出,就算汉军有着什么的计谋,都无处实施,而且汉军也奈何不了我军”说到这里。吕蒙便没有看向周瑜,而是转头看向孙权,拱手道:“陛下,请允许臣领一军,取回寿春之地,如若有失,定提头来见”语气中充满着坚定。“陛下,臣”、周瑜还想要规劝一下,毕竟他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的简单,想要攻取只有着一万守军的寿春,那是容易。主要的是,汉军的目的并不明确。而且,未知的事情,那才是最让畏惧的,不知道会发生着什么的事情。然而。话还没有说完。就已经被制止了。“别说了,朕意已决,即日挥军寿春之地,由吕将军作为主帅,前往攻取寿春,至于公瑾你,便留守庐江之地,防备着汉军会有着其余什么的动作”孙权眼中闪过光芒,说道。脸上也是一片认真之色。“臣领命”吕蒙拱手道。毕竟孙权明显就是偏向他的建议,如今还确认下来,同时作为主帅的人选,他哪里还会有着意见。看着孙权的表情。周瑜也知道无法再劝说着什么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拱手道:“臣领命”都已经说到这样的程度了。就算他心中不想支持着这样的计策,都没有着什么可以劝说的理由,毕竟他都不清楚其中到底存在着什么的问题。无力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