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作者:君骁      更新:2023-06-27 14:27      字数:5582
  而虽然很多争斗王岳都没有插手,可是却如一尊大佛般稳稳地镇在司礼监,因此只要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林庆一般也不会为这里担心。与林庆共事王岳也很满意,主要不但是他自己有眼色,而且林庆也识趣,因此两人一直和平地共同分享着司礼监这块权利的肥肉,可是现在一些人的动作让他也不得不着急了。林庆安慰王岳道:“公公,林贤的想法没那么容易,而且他就算成功了但就是给他多几个人他能从咱们的碗里抢肉吃吗?而且咱们这里负责处理的哪一件不是国家大事,若随意地让一个人插进来,先不说咱们有没有阻止,就是给了他权利,但这里的事是能随意地说懂就懂的吗?一个不慎就可能引发朝政动荡。再说了,林相虽然老糊涂了,可是咱们的陛下可不糊涂。”林庆弹了弹他的指尖轻轻地微笑道,王岳立马精神了起来,不由地附合道:“对啊!他要真想这么做还要问问陛下的意思!还有满朝文武的意思!我就不信他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林庆也跟着称是,与王岳又聊了一会儿,然后便出了司礼监,但脸色在踏出了司礼监门槛之后却瞬间黑了下来,身后跟着的小莲子等人则立刻被周围瞬间冻结下来的空气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林庆冷笑,林贤,林相,好一个贤惠的辅国之相啊!可是他是不是老到脑袋都不好使了,忘了他这个丞相的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了,想要往司礼监里面塞人,问过他了吗?日子久了,他难道还以为内阁真就是他一个人的了!第113章 增阁之议林相林贤,本朝最高行政之机构如果司礼监除外的话,那么按制应该以六部和内阁为最,但为何偏偏就莫名其妙地多出了一个丞相呢?无他,因为原本是三人制的内阁现在只有一人了,而那个人就是林贤,并且这个称谓还是景惠帝给的,虽然没有明宗定典但既然是景惠帝亲口说出的谁敢不认?并且如果连内阁的两位大学士都下台了的话,那么有谁还会对林贤的这个名头有异议呢?至于内阁的两位大学士是怎么下得谁还会管呢?而且苦于无法找到德高望重并有才识的人,各部官员上奏请求增设内阁大学士的折子便被驳了回来,而在景惠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内阁的职位便一直空下去了。其实,景惠帝会这么安排也情有可原,内阁大学士什么人?那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与直接干预皇帝决策的人。当年三位内阁大学士之中只有一位也就是景惠帝的妻舅林贤支持他,二人合力之后千辛万苦才将另外两人斗垮,别说林贤不愿意将到了手中的权利分享给别人,就是景惠帝也不愿多出两个极有可能威胁自己掣肘自己的人了。而且只要是做上了那个位子的人就没有人会不担心自己被觊觎,在享受着万人膜拜无上荣耀的同时,又深怕自己身下的椅子被人抢了去。因此,内阁就算只有一个人又如何,更何况他还有司礼监,他们是天子的家奴,只要是皇帝的命令他们任何事都可以干,比那些所谓忠心的大臣更加可以信任。如此可心的人放着不用他要内阁干什么,因此即使林贤自己成为了林相景惠帝也无所谓。但现在不同了,多年过去之后景惠帝的权利已经渐渐地巩固了下来,朝中已经没有人再会质疑他的皇威,因此如果此时在提出增设内阁的话景惠帝说不定不会反对,并且还会赞同。无他,内阁不能只有一个人,景惠帝现在需要的是制衡。而且如果认真计较的话,林贤现在的权利也实在有点大了点,而帝王都是自私而且多疑的生物,这么大的权利无论是哪个皇帝看了恐怕都会觉得扎眼了。更何况还有皇储的问题,也或许是景惠帝年轻时所造的杀业太大了吧,兄弟子侄没有几个,人也一日显得比一日更加的虚弱了,沉迷酒色更是掏空了他的身体,精神也一日不如一日了。恐怕不止大臣们看出来了,景惠帝自己也知道,所以他能不担心么?朝中势力如果再这么下去,一旦景惠帝哪天去了,那么凭着林贤的身份朝堂中还有什么人可以制衡他?太子真的可以镇得住朝中的整个文武吗?林庆相信景惠帝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些,因此林庆相信如果他此时提出给内阁增加人员,景惠帝绝对会很愿意看到这种景象,甚至他就是正在等着某个识趣的大臣站出来,主动提出这件事。而如果这个人是林庆就更好了,说白了林庆或者司礼监就是景惠帝手中的一把刀,而这把刀不但要顺手好用而且还要识趣,在他需要的时候主动的站出来,为他扫清所有一切不顺眼的障碍,否则他要他何用?而林贤这一次的提议恰好成为了一根引线,一根成功让这一切矛盾爆发并解决的引线,从司礼监出来的晚上林庆便向景惠帝提出了这个建议,请求景惠帝增设内阁成员,可以没有一柄刀比林庆更好用了。说实在的,能有这么快的动作全赖于林庆现在一直在宫里居住,几乎又恢复到了还是一个小太监的时候,而这也可能只是因为千岁府里现在已经没有他想的人了吧。景惠帝很满意林庆的动作,不过这一切还得等早朝时才能定夺,毕竟如此重大的国事必须要有重大臣与皇帝商议决断。而第二天的时候,还没等景惠帝将准备增设内阁的事情提出来,林贤便首先将请求给司礼监增设秉笔太监的事提了出来,然后便又许多的文武也跟着请求景惠地准奏。如此事情林庆必然不能眼睁睁地光看着,即使心中计谋千百,但此时也不能放任林贤踩到了他的头上来,否则他会让别人都当他是软柿子捏的。哼了一声,林庆阴声阴气地道:“陛下仁慈圣明,因信赖于奴才,所以便将司礼监交给了我们这些内臣打理,而全赖圣上洪福,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整个司礼监的人都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为圣上办了许多的实事,更从不曾让陛下替我们操心过,陛下对我们也很满意,而林相此时提出这个问题难道是我们司礼监的人有得罪过你吗?或者说你不相信我们,又或者你怀疑陛下?!林贤,你胆敢质疑圣上?你可知这可是大罪。”景惠帝的眉眼一横,同样目光锋利地看着他,似乎打算将他看个透。难道自己的这个重臣心思真的已经这么重了。林贤连忙道:“陛下息怒,臣绝无此意,平陛下明鉴!”身后跟着他的一般大臣们也做出了同样的姿态。没办法,林贤身份特殊,就算是犯了什么错景惠帝也不会轻易地降罪与他,可是他们不一样,景惠帝如果一个不小心拿他们来出气的话,他们可是万万承受不了的。而林庆也趁着此时向景惠帝进言道:“陛下,依臣看,林相可能是太过于为国着想了才会说出这种话,陛下一定要体谅林相啊!否则我们大梁可就少了一个忠臣啊!”林庆声情并茂地道,只是景惠帝的脸却更黑了,而林庆好像没有发现似的又继续接着道:“陛下,林贤如此为国操劳,臣担心相爷吃不消,不如给内阁多设几个阁臣吧!既分担了林相的压力又能更好地为陛下办事,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内阁大臣的空位已经空置很久了,如此也不太合适,陛下当早日另设阁臣才是。”此言一出,满堂寂静,所有的声音都安静了下来,所有想要说话的人也纷纷瞪大了目光,喉咙好像被什么卡住了一样,目光诡异地扫向了林庆,却最终落在了林贤的身上。林庆虽然无法光明正大的干政,但他每次都是以为了景惠帝而说两句的借口而生生地插入朝政的讨论中,景惠帝不怪罪他,而朝臣们拿他也没有办法,因此时间久了以后这几乎都被朝臣们默默地认同了,因此现在林庆的发言几乎有了点顺理成章的味道,也没有人能拿这个定罪于他。而这也为林庆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比如说现在,在重要的场合,重要的时刻插自己的敌人一刀,而偏偏他还不能拿自己怎么办。在朝中大臣众多目光的汇集下,林贤的脑门上渐渐地冒出了许多的热汗,心中急切。林贤自然知道林庆的这些话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于是连忙向景惠帝下跪道:“陛下,兹事体大,一不小心就可能引起国政动荡,此事我们还是应仔细地讨论一番才下结论的好。”这话真是好笑了,十几年之前两位内阁大学士说下就下也没见林相为大梁,为他的同僚想一想啊,而且才刚提出了一个矛头有人便迫不及待地出来要向景惠帝陈清厉害关系了。朝臣们看着林贤的目光也是异样们,当官的谁不想更进一步,有几人不是时刻想着往上爬的,九品的盯着七品,七品的想要成为三四品的大员,一些重要的职位虽然品级地但手里握着实权也让人垂涎欲滴,可以说只要走上了当官的这条路,便几乎都成了只会专营着怎么往上爬,怎么赢取名利的蝇营狗苟之辈。内阁乃景惠帝最高的权利机构,多少人都盯着里面的那几个位子啊。而正所谓升官发财,当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林贤独自占着内阁的位置这是多少年了啊,恐怕如果不是他的积威太甚朝中的大臣们早就红着眼眶把他给吃了!林贤既然把注意打到了司礼监那么他就要看看,这回朝中的大臣们还能不能跟他一条心,还是他真的这么大公无私,愿意为了大梁的发展,朝政的稳定,同意增设内阁成员。“大梁开过几百年,每一代的太平盛世都是由陛下与和朝中重大臣通力合作的成果,而无论什么时候,我大梁帮助每一任陛下处理军国大事的机要机构内阁更是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朝中要事,内外邦交,朝中人员的每一次变动甚至有关于皇族威仪的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没有内阁的插手?可见其职之重!然,到了我们这一朝,一向三员学士制的内阁人员配置怎么会变成一个人了呢?就算多么才华横溢,通惠贤达的人恐怕也难以更好地辅助陛下治国理政吧?而朝廷中枢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岂能儿戏?臣斗胆请求陛下为我大梁,我大梁的万千黎民百姓,增设内阁成员!”第114章 国库没有,他们有!其实林贤若不是为了鼓励遭受了林庆打击的司徒耀华,也不会轻易对林庆出手,屹立朝堂这么多年,他又怎么不知道林庆这块几乎是用精铁打造的骨头不好啃呢?林庆这次能够归来真的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无论如何的不肯相信但他却是真真正正地逃脱了匈奴人的掌控,平安无事地活着回来了。而如果此时再想对归程中的林庆动手那么无疑是自找死路了。不仅如此,在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朝中文武相继被司徒耀华和司徒文瑞斗得大换血的这种紧要又敏感的时刻,林庆回来的真是太不对时候了,至少对司徒耀华等人来说是的。朝中如此多的空位纰漏司徒耀华和司徒文瑞能即使补救得过来吗?一些机要的位置肯定会落在林庆的手中,林庆回来的这个时间真的可谓是恰到好处,分毫不差。这种来自于敌人的打击无论是对哪个人来说都是巨大,司徒耀华也同样,这些日子一直在东宫称病不出,除了真被气到之后恐怕也是为了掩饰自己快要失控的心态吧。而身为司徒耀华的舅舅和当朝宰相林贤真的有点着急了,才会正面地对林庆下手,林贤心中也是无奈啊。朝中那么多的人事变动,那么多的机要职位都等着他们去填补,只要林庆没有回来这一切便都是他们的,到时候后六部六科五寺便都有了他们一大半的人,如此权利何愁不能成大事!可是!哎,如今眼看到手的权利几乎都成了泡影,别说是司徒耀华,无论是东宫一脉的人还是林贤这个舅舅都有些接受不了,也正因此才昏了头的做出这种不智的举动。而令林贤更担心的是,既然林庆回来了那么他会不会接着帮助司徒文瑞呢?但不管会不会这些都不是他眼下要面对的,大殿之内王直的声音仿佛依旧在耳边回荡。很快,在王直开了一个头之后,十三道的御史陆陆续续都有人站了出来,附和王直提议。而林贤一党自然也不干示弱都站出来声援林贤,但若仔细看每个人的目光却都带着几分意味不明的闪烁。他们是林贤的羽翼,但没有哪一片羽翼甘愿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很快朝中的各皇子一脉的人也纷纷搅和了进来,整个朝堂开始乱成了一锅粥,各人各派纷纷争得不可开交,而这次的朝会也终于在所有朝臣都耷拉着脑袋与景惠帝阴沉的脸色下结束。而林庆很满意现在的效果,这次回来无论是哪方面的收获都很大,朝中争得越乱对他来说越好,不乱他怎么安插自己的人,不乱他怎么扶持自己的势利。从西北回来之后林庆脑中便有了些想法,赵子慕为了他不惜以性命为赌注卷入西北的战场之中,他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为自己拼命。虽然与别人不同可他同样是个男人,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女人为了自己陷入险境。赵子慕的决定他虽然改不了,可他可以在朝堂之上扫清一切会妨碍他们在一起的存在,为此他决定做出一些之前不曾有改变。林庆的这种变化很快便会让整个朝堂在今后的日子里发现,而现在他们却是发现不了的。…………而遥远的西北,临近秋天的草原又开始隐隐地不安骚动起来了。穆珂自从吃了一个大亏之后,便始终憋着气想要把这个场子找回来,而现在秋天将近他们等待的时机也快到了。所有部落的首领接到了穆珂命令之后便迅速地将自己的兵马都往王庭调了过来,一时间草原上人喊马嘶,声如雷霆。而陈敬也在迅速地为即将发生的战争做着准备,请求朝廷增调粮草的折子也快速地递了上去。兵部的人愁眉苦脸地接了折子之后便快速地又将折子递到了内阁,嗯,在几次激烈的朝争之后内阁已经多加了两个人了,只不过与林贤不一样的是这两人的地位有点水。林贤虽然以内阁乃朝廷中枢,增设人员应慎重为由将增设阁员的提议挡了回来,但内阁还是被景惠帝安排了两个辅助林贤处理政事的人插了进来。虽然没有将两人升为大学士,身份也有点尴尬,但内阁毕竟也可以称为内阁了。在西北的折子递送上来之后,两人看过之后便一同将奏疏递给了林贤,请他定夺。这二人一个是翰林院的学士曾书,一个是便是国子监的老祭酒钱傅,二人的资历都不浅,而能让这两人进来已经是林贤最大的让步了。因为这两人在朝中哪边的人都不是。曾书和钱傅二人也识趣,奏疏呈上来之后大多数都交由了林贤定夺,几人都是在朝堂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子,有谁是不清楚对方的,因此二人不会去摸林贤的虎须,更何况这老虎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比如现在……林贤盯着自己手中曾书和钱傅给他递过来的折子,脸色渐渐发苦。有是钱,又是粮,兵部那些人递上来的东西大都奏的不是好事,而现在请求曾派粮草的折子又送上来了,这东西他们内阁同意司礼监能同意吗?要知道今年春末已经进行过一次大战了,现在再来一次大梁的国库还有差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