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作者:淡蓝墨绿      更新:2023-06-27 15:20      字数:6405
  因着这些前人的产物,当卫明沅提出想要建一座琉璃屋子的时候,宁王也没有觉得惊世骇俗。只不过,待她提出了一些关于广泛制作无色琉璃的建议时,他神色便变得严肃重视起来。这些建议其实还是卫明沅翻了空间里的前世藏书——一些穿越种田小说,归纳总结而后得来的。她没有实践能力,只能提出来让宁王派人去试验。宁王有的是人,这件事被他吩咐宁一安排下去悄悄进行,若真的试验成功了,那可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届时恐怕宁王府又会处在风头浪尖,他不得不防着点。此事暂且不急,宁王如今担心的是京城里的局势。太子和几位皇子还在暗斗,争取着朝中大臣的支持,待朝中大臣站位结束,恐怕新一轮的争斗便会展开,兴许还会摆到明面上来,到那时,他们的顾忌恐怕会少上许多,一些从前不敢的,仗着背后势力,说不准也就敢了。其实,只要他们不把手伸到他宁王府,以及卫明沅关心的卫家人身上,他们便是斗个你死我活,他也不会管,可偏偏,因着他的关系,因着卫国公府的关系,太子等人轻易不会放手。在翰林院的卫明彦的亲事时常被人挂在嘴边,在羽林军的卫明哲也常常被太子的人邀请去喝酒,便是卫清朗,与同僚间的走动也变得多了起来……何必呢,他们虽然不接受拉拢,可也没有支持旁的人,不是吗?因着局势不明,卫明彦的亲事竟就这样耽搁下来了,赵氏是既着急又无奈。十九岁连个定亲的对象也无,的确是有些晚了。从前是想等着一举高中再说,如今金榜题名,虽然登门说媒的人不少,可她却不敢轻举妄动了,便是那些亲戚家的孩子,也不敢要,就怕再出现一个萧婉茹。对此,卫明沅也只能写信多加安慰,这事不急,大哥那么好,即便再过个两年,也还是香饽饽。顺带捎去的还有慧然大师的批命,说是卫明彦命里的姻缘来得会迟一些,而且来自远方。得了这些,赵氏的心才稍感安慰,不是孤寡命就好!慧然大师的话也被她当做金玉良言——挡箭牌来推拒那些上门说媒的,倒是解决了一桩麻烦。卫明哲的城府不深,卫清朗也不可能真让他两点一线没有一点交际,于是教他装醉,若再有人请他出去喝酒应酬,便寻机喝趴下,让随身伺候的阿大盯着送回来。至于卫清朗自个,他一个庶子,当初能靠自个的能力考中进士,自力更生,自然不是庸人,虽然朝廷里的试探拉拢防不胜防,却也还能守得住——背地里,他有了个新的绰号,木人石心!目前看来,卫府中人还能守得住本心,不被诱惑或是不小心掉坑里去,这是值得欣慰的事。两月以后,宁王派人试验玻璃一事终于有了成效,虽然不若卫明沅前世所见的那样透薄,却已经和她熟悉的玻璃相差无几。有了玻璃,接下来自然便有了玻璃房和玻璃窗,这项工程动静不小,京中诸人的目光又从未离开过宁王府,因而稍有动静,便都察觉了。宁王虽然有着不小的顾忌,可没道理因为一些不相干的人而败了卫明沅的兴致,他在选择满足她愿望的时候,便已想好了应对的法子。他扬言在一个域外商人那里买来的方子,因着卫明沅即将及笈,所以准备了这么一份礼物。腊月初十,是卫明沅的十五岁生辰,也是她的及笈之日,因着已经嫁为人妇,她没有打算大操大办,可耐不住宁王重视,而皇上对宁王的玻璃屋也上了心——他一直捂着藏着要在卫明沅成亲之日才揭晓,而昭武帝的人也寻不到缝隙飞进宁王府里去,只好借此机会一探究竟,于是卫明沅的及笄礼因为各方因素,变得犹为热闹。因为避嫌,正宾没有选择出嫁时为她开脸的太傅夫人姜氏,也就是陈皇后的生母陈老夫人,而是请了宁王的姐姐静和长公主,赞者是好友张慧仪,其余观礼的宾客,皆是没有利益冲突的人家才发的请帖。及笈这日,京城,宁王府开门迎客,众人终于有幸得见那间传说中的琉璃屋,冬日里即便不点火盆也温暖的室内,阳光下晶莹剔透,花房中花卉妍丽飘香,看得人心神向往,妇人小姐们对宁王待卫明沅的爱重皆艳羡不已。古人有金屋藏娇,而今有宁王给宁王妃造琉璃屋子,一时竟成了佳话,甚至隐隐有了恩爱典范的趋势——一个可以为他在佛前下跪祈祷,一个可以为她费尽心思。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当下,最为紧要的却是卫明沅的及笈礼。采衣、初加、再加、三加,卫明沅从色泽纯丽的童子服,到素雅的襦裙,再到端庄的深衣,最后是隆重的大袖礼衣,展示着她不同的魅力,或烂漫的,或清新的,或明丽的,或典雅的。观礼者看下来,不禁感叹,宁王真是好眼光,若非他下手快,如此品貌的卫明沅此时应该会成为多家争抢的对象吧!可惜没有如果。宁王在了解到这些妇人的心思以后,暗戳戳地庆幸自个当初下手果断!要是真等到阿沅及笈之后再来讨,他恐怕得先把上卫府说亲的媒人们清除干净!礼成以后,宫里皇后和太后的懿旨也掐着时候到了,不外乎嘉勉几句,称赞她蕙质兰心等等,而后赐下贺礼。卫明沅看着太后赐下的金鸾图案的簪子,非常敬重地将之供奉起来——她是不可能为了太后而换下她头上赵氏精心准备的钗冠的。一旁的静和长公主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只是,似乎她为她取的字——柔嘉,有些不够恰当,温顺善良不假,却并非没有见地和想法的攀树之花。宾客散去,卫明沅听完了赵氏的教诲,又送走了静和长公主和好友父母兄长,这才有机会歇息。花房当中,卫明沅身上的大袖礼衣还未褪去,坐在花丛当中,如同画中仙,端庄妍丽得让人想要剥下那层层束缚,让她蜕茧成蝶,在花海中翩飞。宣逸看得移不开眼,做了一个手势,宁一和冰影雪影便把人都领下去,不久之后,透明的屋子里,便响起她赧然娇怯的求饶……“别,别在这里好不好?这周围都是玻璃,叫人看见了,不,额,不好……”“放心,没人。”“嗯……”宁王看着因为情动而肌肤透着粉意的小妻子,因为害羞而咬着唇不肯发出一声嘤咛的她,差点让他想要不管不顾地将她就地□□。可是还不行,不过几月,他还等得!届时,他一定要在这花房里看她真正地为他绽放。美人如玉,激荡翩飞的花海,当是终身难忘的盛景。翌日,按着礼数,卫明沅作为宗亲,要进宫礼谢皇后和太后,接受“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的教导。太后看她不顺眼,陈皇后和太子妃的有意拉拢,其他几位皇子生母也不会袖手旁观,卫明沅独自应付怕是有些艰难。而为何是独自应付,则是因为宁王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因着改进了的玻璃,已经引起了昭武帝的注意。马车上,宁王紧握着她的手,言道,“别怕,本王很快便来。”她对当下的状况明了,知道自个即将面临的是什么,心中难免紧张,却也不至于怕了。“总归有这一日的,一直躲着也不是个办法,王爷不可能时时在我身侧,我也该学着自个面对的。你且放心,总归我还有你这个后盾,她们也不会将我如何的。”宁王闻言也没反对,只是握着她的手更紧了。作者有话要说:困啊(」゜ロ゜)」第74章 应对寿康宫中, 卫明沅按着礼仪向陈皇后与太后三叩首, 礼谢她们的同时也请教她们的申戒。太后坐在上首,颇为威严地看着下方俯首的卫明沅, 严肃地开口道,“既已成人, 当弃尔幼志, 淑慎尔德, 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孝、悌、忠、顺之行立, 方可为人,慕圣贤之道。”都是些老生常谈, 卫明沅乖乖聆训, 待太后申戒完毕以后, 叩首答,“柔嘉虽不敏, 敢不祗承。”太后满意地颔首,言道“宁王妃辛苦了, 起来吧!来人,赐座。”各自落座,陈皇后看着穿着隆重正式礼衣的卫明沅,感叹道,“许是行了笄礼,本宫看着宁王妃,便觉她越发亭亭玉立,是个大人了。”卫明沅浅笑, 未待她回答,太子妃便顺着陈皇后的话言道,“母后说的是,往常儿臣只觉宁王妃比儿臣还要年小一些,要多加看顾,如今一看,才恍惚记起来,宁王妃是儿臣的皇婶呢,可得敬之重之。”婆媳俩一唱一和地企图拉近与卫明沅的关系,太后看着不发话,其余在场的皇子生母却不能无动于衷。淑妃闻言,开口道,“这倒是太子妃的不是了,长幼有序,可不是行了笄礼才记起来的,本宫可是一直把宁王妃当做弟媳,以礼相待的。”话落,陈皇后的脸色有些不愉,惠妃乘胜追击,捂着嘴笑道,“可不是?本宫可是打从一开始便觉得宁王妃亲切,看着像佛祖座下侍奉的金童一般可亲,听闻原来是佛缘深厚的,本宫日后可得让晋王和晋王妃与宁王妃好生亲近才好,不知宁王妃可还欢迎?”卫明沅不急着回答,浅笑着,因为会有其他人为她挡着。果不其然,惠妃的话才落下,陈皇后便开口道,“宁王妃潜心礼佛,为宁王祈祷,培育奇药,可不得斋戒沐浴,免得世间污秽碍了佛祖的眼,这可是大事,惠妃可不能让晋王和晋王妃的俗事叨扰了宁王妃的清净。”瞧,这理由给得多么的充分,让人无言以对之时,还不忘暗自诋毁她晋王夫妇乃世间污秽,真真的夹枪带棍。这是因了晋王最近在朝堂上出了些风头,又娶了刑部尚书的孙女,也就是萧婉茹为侧妃,陈皇后看着他晋王春风得意的模样不顺眼,有意打压了。惠妃暗自恼恨,面上却仍旧笑着,“宁王妃毕竟不是方外之人,岂能真的断了红尘之事?如今晋王侧妃萧氏,与宁王妃有亲,亲戚间可不得多走动些?宁王妃说是也不是?”昭武帝有子的四妃当中,淑妃心细如发,三两言便能挑出旁人的错漏之处,将局面偏向自个这边,而惠妃则一直是张扬的,目的性很强,至于齐妃,一向少言,其实对现下的状况再当心不过,如同暗处的渔翁,企图暗中得利。玉妃荣秀玉不管是她还是六皇子都尚且年轻,寻常时候并不参与这样的争斗中来。卫明沅私以为,惠妃并不是最难对付的,淑妃和惠妃才是,因为你看不清楚她们的心思。与之相比,陈皇后要磊落一些,但也不好应付。临渊而立,稍有差池,便是地狱。卫明沅淡笑着回应,“既已出阁,便应以夫为先,辈分也应按着夫家的关系来排。论资排辈,萧氏乃晋王吾侄的侧室,像今日这般,倒是不能见面的,可惜了。”她说着可惜,实则神情一丝可惜之意也无,说的话,似在贬低萧婉茹一个侄子的妾室难登大雅之堂,令人恨极却又找不出错处来。卫明沅也是无法,她娘赵氏已经因着萧婉茹的关系和襄阳侯府少了往来,而萧婉茹的亲祖父刑部尚书萧统也业已表明君臣父子,他以君为先亲为后,剩下的人里头,也就她来头比较大,可不能让惠妃一派有机可乘,攀扯上来。否则,害己害人。萧婉茹虽可怜,但也不至于举目无亲,只要她心放宽一些,凭着她的能耐,也并非不能谋个好前程,端看她如何做了。若她执意卷进晋王与太子等人的争斗中去,那么谁也救不了她。淑妃听了忍不住拿帕子印了印翘起的嘴角,开口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宁王妃按着宁王的辈分来算,倒也符合常理。若按着亲缘来算,萧氏乃宁王妃的表姐,这样一来,宁王岂不成了萧氏的妹夫,晋王成了宁王的姐夫?这可就乱了,还是按着宁王这边来算的好。何况,萧氏总归只是一个侧室,惠妃可不能重视太过,让她失了分寸。”若说卫明沅先前的话还算隐晦,那么淑妃这话便是明晃晃的打脸了,以一个妾室来攀扯宁王,也不嫌丢脸!惠妃气得脸色如猪肝,此时齐妃出言当起了和事佬,“惠妃姐姐也不过是想和宁王妃亲近一些,虽然错用了法子,可也是情真意切,宁王妃莫怪。”齐妃的几句话,似为惠妃解围,却毫不讳言她的错漏,顺道还向卫明沅示了个好,一举几得,在场之人心中却未必对她感激。卫明沅但笑不语,似是认同。惠妃一时尴尬,如今这般,最好的法子便是顺着齐妃的话来认个错表达歉意,争取卫明沅的“谅解”,可她并不甘,因她并不认为自个有错。太后在上首看够了戏,看卫明沅从容应对,不慌不忙,倒是有几分刮目相看。于她而言,并不希望宁王过多地掺和进国事中来,令皇上忌惮,甚至兄弟反目,卫明沅持身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应了宁王对此事的态度,宁王对那个位子没有想法,对哪个子侄坐上那个位置也没有偏颇,这是好事。她开口道,“都是一家子人,也谈不上得罪和怪罪,你们和乐,便是皇家之幸,哀家之福,莫要因了小事而伤了感情。宁王妃当务之急,乃专心侍奉佛祖,照料宁王,心诚方能灵验,得佛眷顾,你们,莫要扰了她的诚心。”这几句是赞同了陈皇后一开始的话,不希望几位皇子惦记宁王的意思,不得不令在座的几位皇子生母变了脸色,当下却不得不从。卫明沅与众人一道恭顺地应是,心中却感叹,论揣摩心思,拿捏分寸,其实当属陈皇后最佳。另一边,崇政殿,昭武帝毫不掩饰对那琉璃屋的兴趣,或者说那玻璃的兴趣。若是其他东西倒也罢了,宁王或许也就大方地给了,可这无色透薄的玻璃,他却不能也不愿给。皆因这是卫明沅给的建议和方子提炼出来的,这里头有着她的一份功劳,这是阿沅的东西,他不想给出去。此外,他如今有了生的机会,日后还要与阿沅组建一个新的家,可不能像从前那样对许多物事不在乎,例如钱财,例如权力,该他的,别人别想拿去!“不过些许微末技艺,难登大雅之堂,皇上的工部能人巧匠诸多,相信稍加时日,也能炼制出来,皇上莫急。若皇上实在等不及了,臣命人打造一些送来便是。”谁急了!昭武帝想要的是那制造玻璃的方子和工坊,乃至匠人,而不是区区几片玻璃,哪里能让宁王推诿了去?可实实在在地开口向他要,他又拉不下这个脸,偏偏宁王这般不配合,一时竟然有些语塞。“听闻宁王是从域外来京行商的商人那里得来的方子?异域与咱们夏国的风俗殊异,这玻璃怕是不好熔炼?工部自然不缺少能工巧匠,可毕竟不是异域之人,怕是一时难以琢磨出来,这可如何是好?”昭武帝的言外之意明显不过,宁王却再次装作听不懂,不过既然他问他的意见,那他便也给他一个意见好了。“皇上可派人到域外去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必待他们归来之时,定能更好地为皇上效力。”昭武帝语塞,“离乡别井,难以顾及,且水土风情殊异,麻烦了些。”宁王见招拆招,“来年皇上寿诞,诸国使者来贺,亦可互通有无。”宁王滑不溜秋的,就是不接他的茬,昭武帝好生郁闷,却做不出开口讨要又或是逼迫他的举动。昭武帝爱面子,从他喜欢在外表露对宁王的爱护以及兄友弟恭一事可以看出点端倪来,旁人倒也罢了,以皇权压下去,莫有不从的,可宁王又岂能和其他人相提并论?那是当年做了他挡箭牌的人,若没有宁王,现在坐在轮椅上郁郁不得志的可能便是他自个!这事旁人不知道,可他知道,太后知道,宁王知道,慧然方丈也知道,兴许宁王妃也知道,他不想成为忘恩负义之辈,却因着皇家暗卫,因着当年慧然大师的话,因着先帝曾对宁王倚重以及从小带在身边教导,而忌惮着……他这位皇兄的性情如何,宁王早已琢磨透,他的矛盾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因而应对起来并不如何费力。有时候,装傻充愣的确是个好法子。当然,该有的分寸还是要有,不能做得太过了,让忌惮再增一分,若有一天皇上对他的忌惮超过其他,后果……他后退了一步,言道,“这是臣为阿沅打造的屋子,仅此一间。”昭武帝听着放心了一些,只要他不拿来谋暴利而后危及他的座下龙椅就好。宁王看着他的神色,心中暗叹,他不拿着玻璃去造屋子谋利,可玻璃的衍生物,例如放大镜,例如望远镜,却是能够有的,这些用在暗卫身上,真是如虎添翼!阿沅当真是个妙人!宁王再次庆幸自个当初下手快狠准。作者有话要说:七夕和狗粮更配,然而这章没有(?◇?)第75章 宫宴同芳宫中, 惠妃接连砸了几个花瓶, 这才咬牙切齿地说道,“好, 很好,你们都看不起本宫, 终有一日, 本宫要让你们好看!”与陈皇后、淑妃、齐妃以及被贬冷宫的杨妃不同, 她们是太后在皇上还是太子时为他挑选的良娣良媛, 家世上乘,可堪助力。而出身只是一般的惠妃, 当年却是自个贴上去的, 无他, 她长相艳丽,不甘人后, 便使计进了东宫,上了太子的床榻。因她出身不高, 上位的手段见不得光,长相艳丽妩媚如狐,太后一直对她不喜,奈何她肚子争气,竟是一次便怀上了,这才在太子东宫占据一席之地,后来又凭着手段在后宫中占了个妃位。可即便如此,她还是觉得太后和陈皇后等人看不起她, 于是一心想要晋王上位,将来她位至太后,一国之母,看谁还能看瞧不起她!其实,她的不甘心,还是自卑在作祟,她比谁都在意自个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