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作者:金波滟滟      更新:2023-06-27 22:14      字数:3386
  没想到徐叔父摇头道:“我当然不去。”“什么?”素波急了,在这个时代,出门是非常难的事,先前她与徐叔父从江阴到京城就走了几个月,现在胶东王出藩,她和许衍随着同去,想再回来至少要好几年,甚至还可能一辈子再回不来了,叔父身体并不好,她哪里能放心呢?“我不能把叔父一个人留在京城!”“傻孩子,你嫁到许家,就是许家妇了,我是徐家人,怎么能跟你们一起走呢。”“什么徐家许家的,要是结亲了就是一家了,你是我的叔父,自然也是许衍的叔父!”素波一急,便将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前世的时候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自然会对双方的父母都一样的。“素波,你怎么能这样想呢!”徐叔父也急了起来,“女子成亲又称归家,就是因为夫家才是你真正的家,而娘家只是你未嫁前所居之处……”素波见徐叔父长篇大论地讲下去,想到他连印刷术都不能接受,便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向他讲通男女平等的道理,而且,在这个农耕的冷兵器时代,讲什么男女平等也确定不合时宜,便一嘟嘴、一跺脚道:“我不管,反正我就是要和叔父在一起!”平时叔父见素波撒娇时总会心软,可是今天他却叹起了气,“都是我的错啊,平日没有好好地教导你。好在还有些时间,我给你讲一讲女德……”一着急又咳嗽起来。素波便不敢再与他争了,叔父请了名医又吃了许久的药,咳疾也不过略缓,依旧没有痊愈,是生不得气的,因此只得闭嘴听着他苦口婆心的劝导。但是,她想着,自己可以去劝许衍,只要许衍同意了,帮着自己劝叔父,或者为叔父在胶东王身边谋得一个小小的职位,大家一起离开京城不就行了吗?反正自己一定不离开叔父的!既然有了打算,素波便不住地点头,“叔父,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你果真明白了?”“果真明白!”素波肯定地答应着,又笑道,“我刚刚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叔父,现在想通道理自然就懂了。”徐宁点了点头,转身回了房,独自坐在桌前落下了泪。他其实也一样不舍素波,这几年他们相依为命,一日不曾分开,素波若是要嫁了,比剜了他的心头肉还痛。但是,他还是要将素波亲手嫁出去,为她安排好前路,让她有一个永久的依靠。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子,恐怕撑不了太久了。素波便盼着许衍再来看自己,好在如今住在精舍中来往方便,没几日他就又来了,素波将茶递过去便急着问道:“我们既然要跟着胶东王就藩,那就只剩下叔父一人在京城了,他身子不好,我实在不放心,你能不能想办法劝他与我们一起去呢?”许衍瞧瞧素波却问:“你愿意离开京城吗?”素波到了这里之后就是从江阴逃到京城的,一路上经过所有的州郡比起京城都差得多了,以她一个初来者的眼光都看得出京城之外各处不论城市、道路、人口、环境、经济等种种方面皆非常落后贫穷,且新朝初定,四处尚且不够平稳,反叛、民乱还时有发生,她当然不愿意离开富足而安全的京城。“不想。”不素波老老实实地说:“不过,你既然要去,我自然也跟你一起去了。”许衍笑了,素波的回答的其实一点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她是个心思纯正的姑娘,虽然留连京城的繁华但还是会陪着自己出京,就如在自己重病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嫌弃,反倒每日为自己精心打点饮食一般。这样的人,是能与自己同甘苦共患难的,正堪为妻室。只是素波还是太小了,心性又太过直接简单,有很多事情看不懂,就比如现在,她根本没有听懂自己的意思。不料素波却沉下脸,原来她见许衍颇有些不以为然,便以为他不愿意带着叔父,急切地问:“你是不愿意吗?”当初许衍说起买了宅子的时候说过我们一起去住,在素波的心中,就认为包括了叔父的,难道是自己领会错了吗?如果许衍不能接受叔父,素波便不愿意嫁他了。她出嫁,根本不是想嫁,而是因为不愿意违逆叔父的心意。许衍本意真没想将他们一同接出,毕竟没有那个道理,娶了妻子还要把对方的长辈带过来。但是如果徐家叔侄都愿意,倒也没有什么,家里不过多一个人而已,又不是供养不起。再看素波将一张俏丽的小脸绷了起来,整个人都紧张不已,便觉得好笑,“这算什么,只要你们都愿意就行。”素波松了一口气,许衍性子平和,倒不是十分难以相处的人,又与叔父相得,果然答应了。却又嘟了嘴道:“就是叔父不肯,我才要你想办法。”许衍便被她如此可爱的神情弄得心痒痒的,本想说恐怕素波是一厢情愿了,徐先生这样的一个人,再固执迂腐,坚守礼节不过的,怎么也不会住到侄女婿的家中。但是话到口边,却变成了,“好,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他不忍心让素波难过。素波便开心地笑了,“谢谢你!”第26章 淑女薛清许衍也笑了,眼中满是暖意,他从见了素波第一面就喜欢上了她,美丽可爱的世家女,懂事聪明,却又善良天真,宜室宜家,知道徐先生要将侄女许人便请何老先生帮忙提亲。在等待回音的时侯,许衍每一想到自己居无定所、身无长物就觉得根本没有希望,素波这样的女子只凭着她的美貌便能嫁入高门过上奢华的生活,怎么能嫁给一个穷小子呢?但是没想到的是徐先生竟很快就应允了。好像真是素波带给自己的运气呢,从定亲不久,自己的境遇就慢慢变好了,而且还借着素波弄出的竹简想到了印书的主意,得到了陆相的青睐。有人看出自己前途不错,又觉得徐家已经没落了,劝自己重新与家势正好的女子定亲,许衍心动过,但最后还是全部拒绝了。特别是在素波探病的那一瞬间,他彻底下了决心,他不会放弃素波的。现在看着笑得似一朵鲜花般的素波,他的笑意越来越大,终于哈哈大笑起来。素波便觉出些什么,歪着脑袋问:“怎么了?”许衍很久才收了笑,“我们根本不用着急,因为几年之内,胶东王都不可能离京。”素波大吃一惊,“皇上都已经答应了,胶东王怎么能不走呢?”胶东王怎么能离京?那样丞相和自己,还有许多人的心思都白费了。但是许衍自然不会告诉素波,只道:“你想,皇后所出的河间王、江都王都比胶东王年长,便是赵美人所出的长沙王亦与胶东王年相若,他们都没有出京,胶东王自然也不能走。”事实上,现在朝中已经如丞相所预料的,很多人在最初被陆丞相坚持要送胶东王出藩感动后,又想到了河间王、江都王和长沙王还留在京城,比起病弱的胶东王,他们更应该率先出藩。可是皇子们就没有愿意就藩的。是以这些天,丞相府上表面大张旗鼓地准备行装,但是许衍这个胶东王的陪读却不动如山。丞相和他早算好了的,所谓上书要求就藩其实不过是做出个姿态给天下人看的,他们将胶东王自宫里接出来,并不是为了送他到藩地去,那样对陆家有什么好处?结果,胶东王自然没有出藩。在议定胶东王出藩后,又有朝臣们上书谏言河间王、江都王和长沙王出藩,这两位王爷也毫无疑问地被决定离开京城,然后出藩的准备一直在进行,却一直没有完成,最后哪一个藩王也没走。这时素波早适应了文澜阁东边的精舍。有过先前的经历,眼下的日子实在好得太多了,她慢慢地与薛大儒的孙女薛清熟识,又与拨给她的两个小丫头福儿和寿儿打成了一片——当然这两个俗气无比的名字也是她取的,毕竟一时间让从没有给人取过名的素波定下两个名子来,她还真是很为难,可是又不想露怯,就指了白胖些的那个叫福儿,黑瘦些的叫寿儿,随口起了两个名字。叔父和许衍第一次听了这两个名子都笑了,虽然他们没有说什么,但是素波完全品出他们的意思,便立即反驳道:“你们笑什么,我倒觉得这两个名字很好呢!若是想要雅致的,我也不是不能,像晴雯、麝月之类的又有什么用?不如实实在丰的福寿双全!”其实当初起名的时候,素波仓促间哪里想到了红楼,眼下便拿这里的名字来表示自己不是不读书没才华的,果然将叔父和许衍都被唬住了,“晴雯、麝月,果然不错!”又都笑道:“原来素波不是不能,而是不屑!”素波见了福儿和寿儿也有些心虚,毕竟薛清的丫头叫青砚、玉书,要高大上得多,便背了悄悄问她们,“若是嫌这个名不好,想改名也不难,想叫什么只管告诉我,我都答应。”不想福儿和寿儿倒都笑嘻嘻的,“这名字怎么不好?我们俩一个有福有一个有寿,一辈子跟着小姐,小姐就又有福又有寿了.”素波就笑了,“瞧你们嘴巧得的!”福儿寿儿都不大,也就刚过十岁,都是这两年相府从外面买来的丫头,教导了几年,一等的自然都挑到内院了,但她们也不过是仅次一等的,嘴上手上都来得,一向将素波照顾得十人舒服,因此她便真心保证,“只要你们以诚心待我,我不会亏待你们的!”“那我们就跟定小姐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