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作者:金波滟滟      更新:2023-06-27 22:15      字数:4381
  既然皇家如此,徐家跟着学样倒是没错的。进了屋子,素波最担心的就是胶东王被叔父和何老先生看出问题,因此便坐在他身边守着。不想她是白担心了,胶东王皮相好,只坐在那里就有模有样的,他身份又高贵,谁也不敢上前说笑,因此先入为主就生了敬畏之心。而且他虽然很少开口,但却能在叔父和何老先生说起学问中偶尔插上一句圣贤之语什么的,更让人无端地景仰了。没一会儿,叔父便将他一向宝贝得紧的几部藏书捧了出来,这原是他自江阴带出来的,一路不论逃难怎么艰难都没丢下一点儿,平日也不许素波乱动的。可是他却舍得给胶东王看!也不怪叔父和何老先生被骗了,胶东王今天真是特别的乖,他坐得端端正正,英俊的脸庞带着一丝微笑,沉静而恬淡,乌黑黑的眼睛一直落在书本上,多么聪明谦和好学的一个皇子呀!素波听着叔父十分感念地道:“皇上真是圣明,将徐家故宅还回,又加封老夫为散佚大夫,如今老夫唯尽心竭力以报皇恩。”何老先生亦道:“如今本朝已经过了草创之时蒙昧混乱之时,特别是前些时候皇上抄斩了抢占徐家旧宅的那伙子贪赃枉法之徒,同时又有上百家追回了被侵占的田舍房产,京城肃然清明;而朝中在丞相、太尉之外又曾设了御史大夫,可以风闻奏事,亦能纠查百官,政务日渐有序。天下安宁,百姓休养生息,再不复先前筚路蓝缕、万里无鸡鸣的惨状了。”胶东王便微微颌首,十分高端大气,他看起来真是好有欺骗性啊!素波悄悄摇了摇头,便转身出了屋子,胶东王虽然有问题,但是他在这方面是神童。这里又有留福照料,自己不如与何老太太说说话。何老太太正在厨房,素波见她带着一个婢女正在整治酒菜就奇怪地问:“厨娘呢?怎么你们亲自做菜?”说起此事,何老太太便很生气,“我将厨娘赶走了!”第45章 储香保味徐家人口简单, 当日搬到徐宅时加上何老先生和何老太太也不过四个人,因此老太太作主买下人时只要了一个厨娘, 但平日却完全够用了。而且那厨娘, 的确挑得好, 做菜的手段相当不错, 素波在家里时就很喜欢吃她的做的菜, 只是因为出嫁在即老太太一直盯着她备嫁, 倒没有时间多来往,此时就可惜道:“她手艺很好的,我吃着她做的菜,倒比相府精舍的厨师都不差。”何老太太性子一向温和,但是她毕竟是世家出身, 年轻时管过上百人的何家,因此也是有脾气的,不道:“手艺再好,也要遵从家里的规矩, 她那样的人,我是不敢用的, 且我把话放在这里,这个厨娘早晚是要出事的!”素波就赶紧问:“什么事这样严重?”婢女就陪着笑说:“先前我们都说胶东王未必随着王妃回门,可老太太说王爷必回来的,因此昨日就带着我们在各处铺子里订了许多山珍海味,又将所有的酱味调料皆买了新的,只说王爷王妃千金贵体, 家里的宴席必要洁净。不想炖汤时厨娘不知从哪里悄悄拿了一包调味料想悄悄加进去,被老太太看到了,一气之下便将人赶走了,连那炖了一夜的老汤都扔了!”何老太太还在生气,就道:“我原说了,要用什么,我们一同去买了新的,她明明答应了,却暗地里拿旧的哄我,我岂是容易被人骗了的!”原来是这么一点儿小事儿,素波就道:“也许那调味料是厨娘的家传绝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因此才偷偷拿出来的。”好像她曾听过有个名厨就是自己配了调料,就是上央视的美食节目也不肯说明配料。婢女就小声说:“厨娘也后悔了的,又再三说那调料其实没什么,只是家里有规矩,传媳不传女,不能告诉外人,才悄悄拿出来用的。”“难道我冀州何家的人还会贪她家传的食料?”何老太太固执起来是谁也劝不动的,“没了厨娘难不成就不办席了?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不会做菜?其实我们冀州何家有许多家传菜谱的,今天我自己来做酒席,绝不会差!”素波瞧着何老太太鼓着嘴的样子十分可爱,知她是为了自己好。还在自己没嫁的时候,她就再三告诉自己到了王府所有的一切都要特别谨慎,如今自己带了胶东王回门,她更是小心到了极点,只怕胶东王有点点的意外。其实素波觉得她有些过了,就像叔父和何家老夫妻给自己行礼一样,他们太把皇权当成一回事了,其实呢,皇家的人也是人呀!但是,这样的实话是不能说的,他们从来不认为人人平等,因此素波就顺着老太太的话说:“可不是,我吃过老太太炖的汤,特别的鲜!”“只是现在时间有些晚了,来不及再炖一锅汤了。”素波也蛮可惜扔掉的一锅汤,老太太一定是夜里都没怎么睡的看火候,要么怎么厨娘加点调料都能被她发现呢?何老太太看出她对自己如此的严厉不以为然,就说:“你们都小,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当年我们家乡那边一个世家,女婿回门,家里摆宴,主人忙着招呼娇客,便在厨房那处疏忽了,偏家里的老厨子病了,换了新人,弄得不洁净,结果新姑父用了酒菜就开始拉肚子,病势越来越严重,没两天竟过世了!两家从此成了仇家,最可怜的就是新嫁娘,想守节婆家不许她留下,回娘家也难堪,后来竟自尽了结。”事情虽然是真的,但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少见了。素波就见婢女正向福儿和寿儿吐舌头便知道她一定听老太太唠叨几回了,只得点头道:“老太太说的原本一点也不错。”可是,老太太虽然发出了豪言壮语,但其实厨房的活她没真正干过,对着这许多的食材颇有些力不从心,那婢女也没做过厨房的事,手生得很。素波转了一圈,看看案上的山珍海味,再看看地上一排绍兴老酒,灵机一动,自己倒可以做一样特别的菜!从被封为胶东王妃后,素波就很少有机会到厨房,更没做过什么菜了,因为叔父和老太太不许呀!今天她手痒得不成,又正能解了娘家的急,就道:“只你们两人定然来不及了,我带福儿和寿儿帮忙吧。”何老太太竟然一口答应了,“好。”她虽然觉得王妃喜欢做菜有失身份,但是偶一为之却没什么,尤其眼见着今天中午酒宴未必能及时,她眼下心里已经急了,而她又知道素波是真会做的。素波一声欢呼,“看我的吧!”让何老太太帮着她捆了袖子就做了起来。虽说是要做菜,但素波却先把墙边的几大坛绍酒都打开了,将酒另盛在别处,空出坛子里面只留了一点点的酒,又将猪排骨、鹿筋、羊肘、鸡脯、鸭珍、鲍鱼、鱼翅、干贝、鱼唇、鱼肚、鳖裙、瑶柱、花胶、香菇、冬笋、猴头、鸽子蛋……总之家里几十样山珍海味分别处理后按着一定的次序加了进去,用荷叶盖住坛子口,上面再倒扣一个碗放在火上煨了起来。四个坛子就并排在灶上,让婢女看着火,素波就又蒸了馒头,这时候的馒头里面是要放肉馅的,但她什么也没有放,只简简单单地做了馒头,若说有些不同,主是馒头做得大些,这样会特别有面味儿。接着就是几道小菜:拌银芽,将绿豆芽去了头尾掐成一寸长,开水略焯加上盐醋糖一拌就好;拌黑木耳,也是水焯加调料;黄瓜切丝再一拌;量后一道更简单,她出嫁前吃不下饭弄了些蓑衣萝卜配饭吃,现在还有两小坛,打开直接摆在盘子里就好。何老太太就咂了咂嘴,“就这样?”虽然王妃已经将差多所有的好料都加到了几个大坛子中,但外面还是留有许多东西的。素波就神秘地一笑,“这才是今天宴席的妙处——好菜都在坛子里,配的主食和菜就要越简单越好,否则就是喧宾夺主了。”何老太太却半信不信的,“怎么一点香气也没有?”她一向长于熬汤,每次汤熬到了一定的时辰,香气四溢,远远地飘了出去。“还没到闻香气的时候呢!”素波笃定地说。佛跳墙,就是佛闻也会跳墙而来,怎么能没有香气呢?但是真正的佛跳墙做的过程讲究的是储香保味,所以选绍兴老酒的坛子一是为了借酒的香味儿,另外就是要用这种大肚小口的容器将香气蓄住,而且还要用荷叶严严蒙在坛口。是以在做的过程中,几乎就没有香气泄露出来。有的饭店宣传本店的佛跳墙香气如何扑鼻引人,懂行的人一听就是噱头,要知道佛跳墙是含蓄的,就像顶级的美女,不到了最后的时候是不会摘去面纱,艳惊四座的。素波看着时辰,吩咐摆了酒席,外面两席是王府的随从、车夫和府里的下人,里面也是两席,婢女们一处,主家一处。四坛子佛跳墙大致相同,但在食材上却有细微的差别,毕竟不是哪一种食料都刚刚好,便会有所增减,但佛跳墙本也没有固定的食材限制,最多的可以用几十样,最少的□□种东西也能做出个简易版的。素波先世曾吃过一次名店名厨出品,齿颊留香,余味不绝数日,心心念念不能忘记。后来她在家里做就选的简易版,用的是小坛,也很好吃。今天这几坛可是用了顶级食材做成,她有信心压倒名店名厨出品!先上的自然是四碟小菜,何老太太在徐宁和自家老先生的目光下颇觉得有些无地自容,是有些太寒酸了,就是家里来个打秋风的也不好如此简陋。正想再解释几句,素波已经笑吟吟地让两个大汉抬上大酒坛了,“这就是今天的主菜!”佛跳墙就在叔父、何老先生、何老太太、留福以及胶东王惊奇的目光之下撩开神秘的面纱——素波很确切地看到胶东王的目光里带了惊奇,他其实并不是什么也不懂,否则怎么会背那么多古籍呢?因此当他看到一个大坛子被端到桌子有些吃惊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吧。自己的菜能将问题儿童唬住,素波还是很得意的,她便轻轻地拿下扣紧坛口的盖碗,然后将包着的荷叶轻轻打开一道细缝。香气蓦地弥散开来,让人猝不及防,先是酒香,接着就是不知多少层次多少滋味混杂在一起的浓香,直入心脾。这气味简直就是一种诱惑,素波看着大家都露出恨不得立即上前打开坛子尝一尝时,才将荷叶完全揭下,拿出木勺分盛出来,只见汤浓色厚,名品荟萃,这就是“福寿全,我们江阴徐家的家传名菜!”徐家哪里有这道菜,但是叔父早已经习惯于素波的精灵古怪,她不知又别出心裁做了新菜然后安到了徐家的食谱上,也不揭破,笑着请胶东王,“福寿双全,正是极好的喻意,王爷请!”其实这个菜名还真不是素波自己杜撰的,佛跳墙本名就叫福寿全,这么多上等的食材,福寿当然都全了。第46章 忍辱负重佛跳墙这道菜一经出现就引起轰动, 很快声誉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华名肴, 每每出现于名宴之上, 自然有道理的。眼下素波将几十种食材煨于一坛所做出的大菜香而不腻, 各种材料的味道既相互渗透, 味中有味, 又有各自的特点, 因为煨得久,十分软嫩可口。胶东王到徐家的目的之一就是吃一顿饱饭,先前看到几碟子素菜时他是很伤心,冒着那么大的危险到了徐家,结果徐宁与何老夫子虽然有些才华, 但也不至于惊才艳绝,而盼望的大餐却只有萝卜、豆芽、木耳、黄瓜,还个个清汤寡水的,让他后悔不迭, 已经决定再不来徐家了。当然这顿饭还是要吃了再走的。然后就见到了一个大坛子抬了上来,胶东王着实被吓了一跳, 接着他继续吃惊,因为从没闻过如此的香气,没吃过如此的美味。他竭力控制着自己要慢些,但还是忍不住一样样地把各种的好东西不停地送到嘴里:鸽子蛋真好吃;鲍鱼真好吃;就连他平时最讨厌的鹿筋也溶入了那么多的鲜味,变得好吃极了……这时候送来的一盘大馒头便也恰到好处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菜最适合配的就是最简单的馒头, 质朴的面香将醇厚的菜肴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无以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