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作者:金波滟滟      更新:2023-06-27 22:17      字数:4048
  素波却着实领情,她最初是很怕皇上的,但到了皇家后却受到皇上的几次庇护,就躬身道:“谢父皇!”又将食盒送了上去,“父皇,你尝尝咸蛋黄馅的,我刚正吃呢,觉得醇香的蛋黄与清香的艾蒿味最相得益彰。”皇上就依言吃了一个,“不错,不错!”河间王便拱手道:“我也时常为弟媳鸣不平,明明秀外慧中,就连御史大夫也称赞她竟然懂得审案,怎么外面竟有乱七八糟的传言?我每每听了都会生气地驳斥,胶东王夫妻两人都龙姿凤章,才智非凡,在皇家中是最出类拔萃的!”这就有些过誉了,但毕竟是帮自己的,素波赶紧再上前谢过,却见太子的脸色更黑了,突然醒悟过来,皇家中最出类拔萃的只能是太子啊!胶东王和自己担了这个名声肯定招太子的嫉恨!让一国储君恨上胶东王和自己,那可是非常之错误。于是她就赶紧又转向皇上道:“太子才最英明呢,我就听人说前些时候……”她很想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太子很英明,但却没找到,她平时根本不关心这些好不好?但是素波一定要称赞的,于是她就道:“我记不大清了,反正就是英明!”皇上一向很喜欢出身江阴徐家的这个儿媳妇,漂亮可爱,更主要的是生性豁达整日笑容满面,又没有什么大志向,特别适合青云,此时就又帮她,“是说太子前些时候治理冀中的功劳吧。”素波接了这个台阶赶紧小鸡啄米般地点头,“是的,是的。”其实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治理冀中的大事。皇上岂能看不出来,忍不住就笑了。然后他又收了笑意,若有所思地看看面前的几个儿子。江都王生性愚钝,自己懒得多管他,也就罢了;倒是河间王只比太子小一岁,又聪敏过于太子,不知什么时候起便对储君之位生了觊觎之意,平日总挑拨太子与诸皇子间的关系,刚刚这几句成功地让太子又恨上了胶东王,怎么教导也改不了;但是太子,果真缺乏储君应有雅量,只要有一点点小事不如意就生气,与几个弟弟都面和心不和,自己一定要教导他拥有帝王的胸怀!然后皇上的目光就落在胶东王身上,这是静妃最小的儿子,当时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自己南征,仿佛在他三四岁时才回京第一次见了面,白白胖胖眉清目秀的很可爱,比年纪相仿的江都王和长沙王都要聪慧得多,能背许多的诗词歌赋,自己是着实喜欢的,也曾将他抱在怀里。但后来,皇上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他一直生病,每每自己出征回京他都在养病,偶尔见了面也生疏得很,似乎连话也很少说了。现在他已经长大了,俊美的脸上还依稀带着少时的痕迹,与静妃极为相似,尤其那双眼睛,似一泓秋水一般,但又比静妃的深遂,怎么也看不到底。看不到就看不到吧,皇上并没有将太多的心思放在胶东王身上,政务太忙了,教导太子又占据了他太多的时间。只要保全胶东王,自己也就对得起静妃了,而皇后和太子一定要明白。第74章 欢天喜地原本欢快的气氛因为江都王和河间王的插言突然变得尴尬了, 皇上负手站在正中若有所思,大家都屏气侍立, 只听得一旁的河水哗啦啦无忧无虑地流过。身为帝王, 最容易起的就是猜疑之心, 方才太子阻止自己吃胶东王府的点心时皇上还没有放在心上, 但经过刚刚的不快他却想得多了些——为什么太子会疑心胶东王府的东西?要知道静妃也曾向自己哭诉过, 然后她和她的两个儿子都死了, 而胶东王当初在宫里时也差一点病死,尤其是太子勉强吃一块点心的样子,其实也一样不差地落在皇上的眼睛里了。如果真是那样,胶东王出了宫里不但活了下来,而且不再病弱, 身子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般一下子就长了起来,就是这个原因了。但是,皇上又在心里否定,不可能, 自己太多心了,皇后虽然一心护着自己的儿子, 但总归也是贤良的女子,赵美人就是她送给自己的,生下了长沙王也养大了。静妃就是身子不好,所以孩子也不够健壮,夭折也没什么想不通的。就算先前的事有些蹊跷,现在又能如何呢?皇上想了一回还是不会改变自己过去的决定, 皇后、太子之位早已经诏告天下,当初就是静妃的父亲陆相也是赞同的,根本不可能轻易动摇。只是自己一定不会再让胶东王出事了,静妃死的时候因为这个小儿子都闭不上眼睛。皇上觉得自己有必要点一点自己的几个儿子和朝臣们,胶东王虽然是庶子,但他的母妃出身高贵,本是自己的结发之妻,只是事出无奈才屈居于侧室之位,自己希望他能一生平安喜乐,想了想就问:“胶东王府的厨师是犯了什么错?”素波只得上前道:“当时府里的用度不够,我便想俭省些,不料他却不肯听吩咐,当众便与我吵了起来,才令人教训了他。”“原来如此,”皇上意味深长地道了一声,目光自太子的脸上一直扫到了河间王和江都王,“你们在宫里哪个内侍宫女敢无礼?更不必说御膳坊的内侍御厨们了,唯独胶东王妃连个厨师都吩咐不动。身为兄长们,你们不觉得不够友爱?”反而一个担心有毒,一个讥讽,另一个更是心思深沉想挑拨离间。太子赶紧垂首答:“儿子果然想得差了,又因为近来政务忙,对于诸位弟弟皆有所疏忽,今天回去后便吩咐宗正寺帮忙整顿胶东王府,对于这样对主人不敬的奴仆直接打死了事。”河间王亦道:“我先前只当胶东王府有弟弟和弟妹两个人管着定然铜墙铁壁一般,不想竟然还能有此事?太子哥既然忙,明日我去王府帮着弟弟和弟妹们教训那伙子刁奴!”江都王又拿了个清明果吃了,“这厨子手艺不错,别打死了,不如调到我的府里,我就从没见过有人敢跟我顶嘴的。”素波可不想请哪位大神到自己家里,赶紧就反对,“现在府里已经没事了,犯事的郑典膳也老实了。”皇上也就罢了,却又奇道:“胶东王府的用度不够?你们有什么花销?”提起此事素波倒有不少的苦可诉,“王爷的俸禄不少,可是早已经花用光了,只靠着父皇和母后赏赐的东西度日呢,因此才要郑典膳节俭些的。”皇上可是自平民起兵的,虽然现在身居皇宫之内,但对于外面的情形却并非一无所知,立即就觉出不对了,“青云的俸禄都用在何处了?你报出来我听听。”虽然是皇家祭祀,但朝中的高官大臣们自然也会随行,方才皇上带着皇子们走过来时,便有十几位大臣们跟在后面,只是天家父子兄弟们说话他们自是不敢插言的,现在便从其间出来一个人跪在地上回禀道:“皇上,此皆宗正寺之错,王妃未必知道。如今下官自皇陵回来正在整顿,原本打算寒食节后拜访胶东王府送回王爷的俸禄,再请王爷和王妃责罚!”皇上早想到实情,便哼一声道:“如果不是朕问了出来,吴卿便打算蒙混过去了吗?”吴望叩头如捣蒜,“臣知犯下大错,只想一力弥补,断不会蒙蔽天听!”素波早知道这里面一定有问题的,但她一向不是争强好胜的人,只要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就知足了,再者留福一再交待胶东王府要低调,现在又看在吴望毕竟给自己送过许多上好食材的面子上便道:“父皇,宗正寺卿前些时候给我们送了许多财物、下人。”前些时候江都王的岳家被判了流刑,如今吴望是河间王的岳父,皇上衡权一下,毕竟吴望就是错了也有限,而且他也想保住河间王的面子,便挥了挥手道:“你前些时日在皇陵监工,着实辛苦了,宗正寺有些事情便有些疏忽,朕便给你一个机会,将事情查清报上来!”然后便向胶东王道:“青云,你为何不向父皇说呢?”胶东王便跪下了,垂着头一言不发。他什么不懂的,素波便担心起来,赶紧道:“父皇,王爷一向专心读书,并不管府里事务,都是臣媳在打理。”皇上却从儿子的脸上看到了静妃的神情,自从自己拒绝了静妃出宫,不论再说什么,她就一直这样跪在地上垂着头一声不吭,而青云那时就一直跟在她身边,小小的人儿跪在母亲身旁,动作一模一样,神情也一模一样,心里蓦然痛了一下,伸出手来拉起儿子,“青云……”他想告诉儿子有什么只管对父皇说,因此父皇现在拥有四海,什么都能满足他了,但不知为什么他怎么也说不出来,停了一停道:“我再赏你们一千两金零用。”“谢谢父皇!”素波欢天喜地跪在在胶东王身边,轻轻地推了他一下,希望他能与自己一同道谢,宗正寺要还回俸禄,皇上又赏了这么多,胶东王府这次可是发财了呀!见胶东王无动于衷,她就赶紧掩饰地笑道:“父皇可真大方!”皇帝看着儿子垂下的双眸和紧抿的嘴唇,知道他根本没有被打动,心里叹了一声,可在众人面前他依旧是威仪出众的天子,不会再说更多的了,却向胶东王妃笑道:“如果再不够用,就来找父皇,父皇就是省了自己的用度也不会让你们钱不够用的。”素波两只眼睛亮晶晶的,“这些钱足够我们花好几年了的,父皇只管放心吧!”这孩子心性可真不错,皇上点点头,刚刚他过来时还见到青云递给他的王妃一块点心,可见他也是喜欢自己给他指定的王妃。要知道这几年青云在自己面前一向沉默,仿佛木头一般,外人因此说他痴傻,但其实他一点也不傻,只是心里恨自己,但愿这个可爱的小王妃能帮他将性子扭过来。皇上就顺口道:“胶东王妃,你还想要什么,只管说出来,父皇都赏你。”素波想也没想地说:“不用了父皇,我们不缺别的了。”其实皇上问出之后就立即想到胶东王妃定然会这样说的,他原不必问的,可是他已经习惯了,每每高兴的时候就会赏赐,而除了赏赐他又能怎么样呢?于是他还是想赏胶东王妃些什么,“你叔父只做个散秩大臣未免有点屈才,不如再加封一个右军将军吧。”其实右军将军也是散官,但素波并不知道,只当让叔父真去做什么将军去打仗,马上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地十分反对,“我叔父可不会带兵,他是文人,身子也不大好……”大家就笑了起来,尤其是江都王笑的声音最响,“胶东王和王妃都是傻子!”太子便狠狠瞪了他一眼,“你胡说什么!胶东王是你的亲弟弟!”皇上也笑了,然后就和蔼地说:“右军将军不用带兵,只是个官职……”素波觉得好丢脸,其实朝中的官职叔父曾经讲过的,但是自己觉得关系不大就没用多少心思,只记了些重要的官位,至于散官什么的也就忽略了。但是就算右军将军不必带兵打仗,也还是算了,叔父做个散秩大臣就很好了。才要回绝,忽听一个人坚决地道:“皇上,不可!右军将军虽无实职,但毕竟是朝中官位,只宜封赏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胶东王之岳家先前已经因成为皇亲而得封散秩大臣,足以酬劳,不宜再行封赏!”原来是严正,走出朝臣之列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