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作者:十一碗面      更新:2023-06-28 06:04      字数:7674
  真真国王同样吃一大惊,又听国师也竭尽溢美之词,遂笑着点头儿:“国师都这般说了,料想再看别稿也是味同嚼蜡,不如撤下罢。”刚说完,就有侍从飞快撤了,只留下水黛二人所合写的四篇诗作而已。宰相摩因罗见状,扬了扬眉梢子,带着抑不住飞扬的得色,乘机进言道:“陛下容禀,此作即是前日在瓦宫寺与弘仁禅师辩禅的安公子所书。这位安公子为中原贬谪隐士,自幼师从名家,不仅才华出众,更风度翩然。”也不知到底听了“才华出众”还是“风度翩然”四字,国王一时喜之不尽,忙命人去请:“爱卿将人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还不快快请来。”侍从飞跑出去一会儿,果然引了一位青年进来。那青年立于阶下,躬身先行毕国礼,再口呼道:“草民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千秋,松鹤常青,乃天下苍生之福也。”番语原本发音咬字含混,偏他说的字正腔圆,音色清越而低沉,竟是恁般好听。虽然隔得稍远,那青年也只着了寻常衣饰,并无绫罗绸缎裹身,但见其人清澹秀雅,风姿绝俗,不染铅华,似更在国师之上,真真国主脸庞上的笑纹益深:“泱泱中原大国,真道才人辈出,怨不得宰相提起来就夸不绝口,正是个出类拔萃的孩子。”说着,眼光亮的惊人,意味深长的补充了一句:“中原人有句话说得好,才貌双全,这才是最最难得。”摩因罗人老成精,不比国师的青涩,心知是遂了意,眼中流露刁滑的精芒,在旁一发的助火添油,怂恿道:“陛下慧眼识才,臣下也以为如安公子这等人物,正该早早招入王廷,留于陛下的身边,陪伴左右才好呢。”那国王目不转睛的盯着阶下,视线之炽热几乎要将人洞穿。若不是碍于文武百官、僧侣百姓在场,早命人近前来细细查看,故而尚且克制了几分邪念,假作温文而慈爱的姿态:“不错。本王向来求贤若渴,这般人才更不能错过。来人,看赏!”水澜一味低着头,几不可察的拧眉。他自小于宫廷长大,所经历的人情世故非凡,只言片词便觉出不同寻常的意味。暗忖道:看来所谓的夜里入金塔伺候女妖的说法,极可能是国王编造出的推托之词,想必王后有所察觉但无真凭实据,算有一线索可循。片刻之间,一道熟悉的声音猝然响起,打破了诡异的静默:“不对,不对,这最后一首诗不是你做的!”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母上大人生日,更新也会晚一点。作者君把内容提要都改成一颗颗香芋了,宝宝们不如猜猜到几能出香芋宝宝了,猜中有奖(≧▽≦)/第38章 第三十七回这一声喊得石破天惊, 草棚内顿时寂静无声, 窒闷如死。数千眼光都齐刷刷的聚焦阶上,倘或人稍不镇定一些,只怕在这般严苛的注视下当场晕厥了过去。然而, 俊雅的中原公子坦然自若, 语气更波澜不兴:“国师好利害的一双眼, 独这首‘月’诗,的确非在下所作。”底下不由窃窃私议,响成一片, 国王两边的侍卫则不暇询问, 怒容满面,意欲上前拷住,喝命道:“大胆贼子,居然胆敢欺瞒吾王,实在万死难辞其究!”国王双眼向两侧一扫,两名侍卫忙退回恭立, 神色尴尬。水澜对周遭始终气定神闲, 也不作一声,却听有一清脆的嗓音朗声道:“稍安勿躁,这首诗是我做的。”一言甫毕,人丛中步出了一名瘦小的少年。真真国主初听他的喉音脆嫩和婉,还惊喜于难道又是一美少年,不料出列的人形容平庸,只有一双黑瞳灵动至极, 不禁面露大失所望之意,竖起两道粗短的眉毛,厉声问:“你这乳臭小儿,莫要信口雌黄。”谁知,那少年倒有些见识,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露怯色,咯咯轻笑起来:“不过区区一介书童,专在公子跟前伺候,耳濡目染学得几个字。但闻明伦盛会上人才济济,小童不才便胡乱写了一首应景,谁知你这国师眼睛十分毒辣,反而给我家公子徒惹了议论,实在该死。”此言一出,非但没有折损安公子的颜面分毫,反叫所有人相顾而失色:手下连一个伺候笔墨的小厮都有如此文采,难怪本人有无双风华了,当下对中原青年更为叹服。原来见水澜受到质疑,黛玉心中可不比表面的平静,自然有千般的焦灼、万般的仓猝,垂下的手掌紧握成拳,但转眼一望他正对自己温柔而笑,反增了几分胆量和果敢。堂堂国师给她一顿抢白,只是微微笑了,丝毫没有气性,又问道:“小兄弟随意两三句话,实在叫人难以尽信。不如这样,在下出一偈语,你若能对得上就信,可好?”这话正碰在心坎儿上,黛玉何曾畏惧对偈,便欣然应允。国师站起来,至案边,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一看,不禁大为震动,一时愣在原地。旁人见她不吱声,一味呆呆的站着,大都认定是被拆穿了对不出,是以恶言风语有愈演愈烈之势,神色间甚是鄙夷。在众人讥笑声中,黛玉只管怔怔盯着那偈语看,心境微有触动。当年宝钗及笄宴席上,因史湘云将她比作戏子,后贾宝玉在中间调停反落了两处的数落,故感忿而作乐一偈,说的正是这几句话,填一只《寄生草》,写在偈后。此刻眼见之下,自然惊疑交集,不知天下怎会有如此巧合,因而沉默片刻后,方幽幽的叹一口气,才执笔落墨写道:无立足境,方是干净。此时大棚外围集了数百余人,人人引领企踵,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翘盼能看一眼少年写了什么。写毕呈上,打开和国王、宰相二人同看,竟然相顾失语。六祖慧能和上座神秀之间的语录,他们都是耳熟能详,但参禅论道一事实非论资排辈,本不是修行的年岁愈长,就能完全的解悟,若不是亲眼所见,岂会相信这平平无奇的少年有这方的慧根?其中又以那国师为最,直喜的拍膝摇头,称赞不绝:“小兄弟着实彻悟,比吾辈凡夫俗子的境界又高了一层,在下心服口服了!”说着,国师却遥遥向她一揖到底,因问:“敢问小兄弟高姓大名?”黛玉半生寄人篱下、久困闺阁,客居贾府内又总拿来与宝钗相比,人人都说她所不及,可谓受尽蜚短流长。今日居然在一个藩属国大展才名,少不得喜动颜色,颇有扬眉吐气的畅快,嫣然一笑道:“国师客气了,公子给我取的使唤小名儿是潇湘。”“安公子铁画银钩,潇湘君笔底生花,俱是第一流的高才。”虽然中间有横生枝节,但总算让国师当朝第一才子的美誉蒙了尘,摩因罗很是得意,插嘴承悦道:“恭喜陛下又得两名俊彦之士,收入麾下以供驱策。”真真国主闻得十分受用,眼中亦有自功之色,笑道:“既然如此,传他们二人上阶来,也让本王看看。”绚丽的金纱自两边挑起,水澜和黛玉一前一后的走上玉阶,及至目光向内随意一扫,看清居于下首国师的形容样貌,两人便唬的一跳,不禁对视一眼。原来,那国师同是一位青年公子不提,鬓若刀裁,鼻如悬胆,却跟贾宝玉生得一模一样,连项上也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两者真个分毫不差!黛玉一见他,心下便吃一大惊。不仅与初见宝玉的情景相类,对其人总有一股道不尽的熟稔之感,可要分辨其中缘故又一句说不上来。转念想起贾府中的旧事,恍惚忆起南京也有一个宝玉,也都一般行景,却是江南甄家的孩子。因此又疑惑起来:难道天下的怪事真的这么多,怎么长安有一个宝玉,金陵又一个宝玉,真真还有一个宝玉,竟然当了国师?水澜不明前事渊源,越加骇然。那知还不及细想,这国师突然起身走向黛玉,兀自笑道:“刚才有纱帘相隔还不在意,这位小兄弟我曾见过的。”这一变化实是叫人始料不及,连宰相摩因罗都忍不住连连摇头,问道:“小兄弟自中土来了不过月余,国师何曾见过?”那国师倒也不以为忤,嘴角微微的一提,轻巧的驳道:“容貌虽没见过,却感觉可亲得很,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怎不算见过?”其余人听了,均觉颠三倒四,但瞥见黛玉气色有异,由不得将信将疑。顷刻之间,却见水澜趋近了两步,气度雍容清雅,言语斯文有礼,大显身份:“古语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我这小童儿能得国师以一片赤诚之心待之,也不胜荣幸。”实则,以水澜之观察入微,又对黛玉关切备至,焉能未察觉古怪之处?只不过他虽少时遭遇坎坷,但得遇当世大儒指点,素来待人接物坦然诚恳,对所爱之人更信任已极,平生最厌器量狭小之辈,因而连一丝犹豫也无,全神的出言回护而已。真真国主的目光在三人各逐一扫过,最终定在水澜的脸上:“这一届明伦大会结果已出,看来有两位才俊同获此殊荣了。”手微抬,便有侍从端上一个硕大的金盘,上面放着两顶茉莉等鲜花编成的花冠。要说按国主本人的意思,只瞧得上俊秀优雅的水澜,对这平庸的书童无甚兴趣。但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一味偏袒不给他授花冠,倒显得太过以貌取人了些,再者他本是一国君主,当然是万分的自矜尊贵,爱惜己身。两人一同上前,将头略低了一低,真真国主亲自替戴上了这象征学识渊博的花冠,不免染到了欢欣喜悦之情,俱甜笑如花。众人见国王授冠,大棚内外纷纷都喝起彩来,一时间欢声雷动,震耳欲聋。且说明伦大会一举夺魁,让安公子之名更为响彻,同时潇湘君也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尤其是会上所作的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附庸风雅的人,见是明伦大会上的妙作,命人抄录出来,还有磨石镌字者,各处称颂;再有贵族富贵之家,爱上那中土诗书和风流别致之句,也写在扇头壁上,不时吟哦赏赞,因此时常有人来寻诗觅字,倩画求题。彼时,潇诗安字竟成举国上行下效之风尚,凡豪族贵胄皆以有一副为千古风流雅事。且因所求者众多,安潇二人还要应酬其他宴会等,更无暇做这些外务,便益发珍稀。那日又是一番宴饮完归家,因戴了许久的矫饰,黛玉正在窗下卸妆。水澜走到妆台前,见镜中人晕生双颊,娇艳无双,便伸臂轻轻揽住了她:“这儿的果酒后劲也不小,夫人原不胜酒力,脸红得跟擦了胭脂一样。”一面说,一面替她揭下黏连的胶皮,问道:“说说这几日赴的宴,好玩儿么?”黛玉想了一想,先是颔首,再摇了摇头:“一开始还有新奇,连日欢宴又有些乏了。”转头看到桌上堆着一叠大红禀帖,还有各色奇珍玩器、扇面字画等,又失笑道,“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这一介弱质女流到这儿来,倒成了大文豪。”水澜却不以为然,说道:“夫人的才情本不可限量。就讲当日你与楚尘比诗,并非诗才有所不及,而是他身为男子,在外阅历数载,担风袖月,胸怀山水天地。如今夫人身在异国他乡,经历不同的风土人情,见识也有增长,写出的妙章精句自然更多。”说着,水澜在她身后,黛玉对镜,二人在镜内相视而笑。正在这恬静时分,外面突听几下急促的敲门声,紧接着是冬裳的声音传进来:“王爷、夫人,国师来了。”作者有话要说:前两天欠的债这两天都会补_(:3ゝ∠)_第39章 第三十八回若不是得悉王廷来报, 很难想象这间隐于阡陌的简陋石屋居然会是安潇二君的宿地。随着石屋门缓缓的打开, 出来一个妙龄的女郎,国师唯觉眼前一亮:体态丰腴婀娜,肌肤赛雪欺霜。暗忖这安公子果非寻常之辈, 手下的人一个赛一个的出众。那女郎虽然神情冷冰冰的, 说话却甚客气, 将他引入了主屋后,躬身让道:“国师请小坐片刻,我家主人即刻出来。”她一说完, 就有仆童献上茶果。刚端起茶碗, 就见后屋里步出一人,向坐在西首的国师作了一揖,他的姿态潇洒,举止轻雅:“贵客到访,有失远迎。不知国师夜访鄙宅,有何指教?”国师向来自恃品貌, 见了安公子这等光风霁月的男子, 也不免有些自惭形秽。愣了一愣,方从怀中取出一张请柬,上面的烫金双翼标志,昭示了王廷的身份:“明伦大会上公子才名远播,吾王将在五日后举行庆功宴,特请公子和潇湘君入王廷赴宴。”两个月的布置终于得到了回报,但水澜表面上仍旧不动声色, 不过恭敬的接过了请帖,虚应了一番:“多谢陛下邀约,劳烦国师亲自送达,在下一定准时赴约。”国师稍稍踟躇了一下,片刻后才问道:“怎么不见潇湘君,难道有什么事给耽搁了?”眉目依旧清清冷冷的,水澜随意的掸了掸衣袖,激起一瞬息的微风:“时辰将晚,潇湘连日宴饮身子疲乏,今日便早早歇下了。”水澜素昔是个妙语横生的人,不过面对这张令人生厌的脸,他只想草草送客,并没攀谈的意愿。且现在早过掌灯时分,有这闲暇还不如和夫人相拥同衾,春宵一刻值千金,谁还有空理会这劳什子国师?正待开言,只见那国师目不转瞬的凝视着屋外,呆呆的出神,仿佛全没听见他刚才的话,梦魇一般的突然站起来,就要向屋外冲过去。饶是见多识广,看他这副失魂落魄的模样,水澜也不免涌上诧异,顺着他的视线望去,脸色登时大变。不远的石檐下立着一个少女,手里抱着一叠的衣服,体态袅娜无伦,衣袂飘摇蹁跹,薄淡的月光映在桃腮上,匀着叫人轻怜的柔光。那少女似没料到有人会看见,目瞪口张的怔在原地,再抬头见是肖似宝玉的人,一壁拿衣遮住脸,一壁抽身便走。国师知她看见他躲开了,急得三步并作两步,连忙的赶上去,在背后叫道:“妹妹,是不是你?你且站住!我的好妹妹,天涯海角终是叫我给找到了,那仙子的话我如今才算是信了!我是宝玉,你为什么要走,你怎么能不认我?”水澜听到宝玉的名字,又见他紧追黛玉不舍,伸手就要去抓她的手,顿时怒火大炽。夜色中只见一道银光闪过,一截雪亮的匕首擦着脸飞过,入木之深足有两寸,笔直的钉在墙上,倘或准头稍有偏差,国师的脸只怕就被削了一半。国师刚经历由生到死的瞬间,腿上一软几乎要向前扑倒。与此同时,水澜早已经从屋内跃出,轻捷的停在他的跟前,两根手指捏住了下巴,拇指一用力,宝玉疼得嘶的一声喊出来,被迫与那双森寒的眼睛对视,便听水澜煞气毕露的冷笑:“你敢碰她一下,我要你的小命。”冬裳等人也听到了动静,见王爷将人制住,手举了火把将王妃牵到一边。冬裳看她一脸悚然惊魂,以为是被这登徒子惊吓了,忙安抚道:“夫人受惊了,以王爷的身手,这贼子定是讨不到便宜。”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一颗心犹在砰砰直跳,缓了好一会儿,才呐呐的问:“王爷、王爷他会武?”冬裳不由一愕,大约没料到夫人竟不知道,忍不住笑道:“王爷自然会武,手段极为高明,咱们这些人加一块儿,也万万及不上的。”尽管黛玉与水澜相处大半年,但觉他行动体贴,言语温存,便以为是个文弱内秀的佳公子,谁能想到竟是身怀武技,实在大大出乎了意料。两人对峙少焉,水澜鲜少喜形于色,此番实是动了真怒,手上劲道难免过重。这宝玉又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直疼得全身发抖,咬牙求饶道:“安公子,你先放了手吧……我起个誓,绝不再唐突了叶家妹子。”水澜适才松开手,诧异的重复:“叶家妹子?你原来并不知道她是谁。”冬裳本扶着黛玉待要走开,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看了看地下的人,样子确实和宝玉长得别无二致,眼中的迷惘更甚。宝玉听的同样一愣,怔怔的打量着少女。这近在咫尺的正是日夜出现在梦中的面容,语中盈满着哀怨不尽:“好妹妹,任凭我怎么不好,你打我几下,骂我几句,都使得。谁知你又和从前一样,一生气了就不理我,还在这里装作不认识我,我就是死了也是个屈死鬼,到了十殿阎王跟前,也不得托生呢!”黛玉蹙起秀眉,思忖果然跟宝玉的语气也相像,终于按捺不住,问道:“你既是贾宝玉,怎会不知道我姓什么?”双眼瞪着黛玉瞧了良久,宝玉的脸上现出了茫然之色,少魂失魄的轻喟:“假宝玉?妹妹,你说的我听不明白,我是甄宝玉啊!”冬裳等人还糊里糊涂,水澜却有些明白过来,沉吟了半晌:“想必是同名同姓,样貌相似的两个人。”水澜脸望着宝玉说,却拿眼睛瞟着黛玉,寻思:这天底下的奇闻怪事着实忒多,他一贯不信佛家轮回和俗世因缘一说,但夫人似与叫‘宝玉’的人确实有缘,难道其中另有什么别情?黛玉满心因这真假宝玉所困惑,不曾留心水澜的情状。最终还是冬裳轻咳一声,打了圆场,提议道:“既然是误会一场,不如请国师随我家主人回厅上坐一坐,也好把话说开,才不至于伤了和气。”冬裳与水澜相识已有七八年,还是首次见他发怒的模样,眼见又是为了夫人牵肠挂肚,心中不觉一叹:王爷自是动了真情,却不知会否与将来的大业有碍?几人重又回到座上,因适才一番的剑拔弩张,水澜也懒得虚言假饰,开门见山的说道:“我们所说的宝玉,乃是京城荣国府家的二公子贾宝玉。不知国师是否有所耳闻?”初见黛玉的激荡已然慢慢平复,甄宝玉凝定了心神,点点头道:“荣府与我们江南甄家往来甚密,确实听几个老妈妈说过,京城里有一个宝玉,和我一样的名儿,一样的行径,只是我初时不信而已,以为她们是奉承我家老太太才胡编的。”说着,不自禁又望向了黛玉那边,眼神里流露出十成的温柔:“却不知道原来不止我和他一样,连神仙般的妹妹都有两位,到现在我还有些不敢信。”言下之意,普天下居然还有一位女子能和他的叶妹妹相提并论,也是奇怪之极。水澜不喜他这般看黛玉,眼尾淡淡的一扫,冬裳随即会意,偏转了身子恰好挡住了如影随身的视线。水澜冷声的斥责:“这位是在下的夫人,还请国师积下口德,莫要再说造次的昏话。”甄宝玉无奈之下,只得强迫自己撇开目光,横生胸闷气堵之感,于是耷拉着脑袋,继续说:“安公子从中原而来,大约听过我们甄家获罪革职抄家的事。自那以后甄府人口流散,我得了一场大病险些死去,幸而做了一个如真似幻的梦,梦中的仙子指点营救之法,后又让我远渡重洋,说到了真真国静候五载春秋,自有一场因果。”“今年正好是第五年。”不自在的顿了一顿,甄宝玉吞吐道:“我本也不相信,但幻象里的事均一一应验了,也由不得我不信。且甄家门户凋零。叶妹妹身体渐弱,母亲落落寡欢,我这才不得已跑到这儿来。谁承想……真的遇上了你们……”这番言论听着委实稀奇古怪,但正与水澜刚才的犹豫合上了,便收敛了容色的轻慢,又道出了疑问:“所谓作法祈雨是怎么回事?”那甄宝玉虽不比水澜心机深沉,倒也非愚笨的浑人。若在平时,问一万十句他至多答两三句,可今日乍见到与叶妹妹相似的黛玉,心神大恸之下几乎不能自持,是以把在真真国的诸事都一股脑儿的倒出来,倾吐道:“这也是仙姑指点的,说让我用这块通灵宝玉来祈雨。我本来半信半疑的,谁知开坛后,口中胡乱念了两句,竟真的下了瓢泼大雨,连我自己都琢磨不透,真个奇了!”贾宝玉的那块玉,水澜也曾见过。不过是一块外形殊异,霞光灿烂的玉石,但不见任何通灵之处,不由怀疑问题可能是出在这仙姑的身上。如果说甄宝玉没有撒谎,所谓祈雨的事件,更像是这位仙姑提前设好的一出戏,为的就是让他顺利登上国师之位。想到此处,心底陡然一凛:甄宝玉的因果,因在何处,果难道指的是……展眼见黛玉两靥清愁,神态懵懂,水澜的脸色又柔和下来,转念想道:“任凭他什么僧佛高道的妖法,即使天王老子来了,夫人与我是明媒正娶的姻缘,这缘分也不能断的。”甄宝玉缓了一口气,留意到水澜本来神色大变,陡然间复又泰然自若,暗暗奇怪。再将他们之间的对话串联在一块,依稀领悟出了什么,难以置信的瞠大了一双眼睛,指着黛玉的方向,好像突然失去了言语的能力:“难道……尊夫人就是……她才是潇湘君?”“不错。”水澜承认的很快,语气盈满了骄傲:“在下文采平平,及不上夫人分毫。放眼真真国内外,只怕也罕逢敌手了。”这话说得略有夸张,黛玉还是忍不住娇笑一声,水一样的眸光与水澜相接,隐着一丝含蓄而柔媚的情思,悄声的说:“别听他瞎嚷,我哪有这等本领。只不过,你说还有一名和我一样的女子,此话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