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
作者:木苏里      更新:2023-06-28 10:50      字数:5156
  三张纸同时一抖,发出“哗”地一声响,像是狂风吹搅着战旗发出的拍打之声。紧接着,莲座之下的血圈倏然一亮,原本快要干涸的血迹似乎陡然间变得新鲜起来,甚至还微微流动着。国师转过身来,抬袖一扫,就听一阵风刀之声于圆阵上方扫过,阵中百人左手拇指突然裂开了一道割口,殷红的血顿时从那道割口之中淌流而下,落在地上,又如同被什么吸引了一般,直直朝那石像蜿蜒而去。那是一幅极为骇人的景象,数百条血线如同长蛇一般静静地朝石像爬去,眨眼间便融进了石像底端。一众灰衣人虽然有所准备,乍然看到这一幕依然有些手脚发凉。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些血液将整个莲座染成暗红色,又似乎活了一般,沿着石像由脚往上。似乎要将整座石像染成血色。那究竟得花费多少血,灰衣人不知。他们只知道,这圆阵中人的血最终都是要流干的,一个也活不成。而就在他们愣神之时,国师淡淡扫了他们一眼,抬袖又是一道风刃。灰衣人只觉得自己左手拇指一阵刺痛,还未来得及有所反应,整只左手便被千钧之力猛地压向地面。那力道之大,让人无力反抗。灰衣人各个措手不及,连带着整个人都狼狈地横趴在地,眼睁睁地看着殷红血流从手指之下汩汩流出,也直奔那石像而去。仿佛流的不是血,而是活气。他们懵了片刻,下意识疯狂挣扎起来,然而不论他们使出多大的力道,用出什么方式,左手依然被死死钉在地上,纹丝不动,鲜血也依然汩汩前流。领头那个灰衣人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愕然抬头看向国师,刚巧对上了国师垂下来的目光。那双透黑的眸子里无波无澜,仿佛他所看的根本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世间草木。透过那双平静至极的眸子,灰衣人忽然明白了先前那句话的深意:总有用得上的地方,无须妄自菲薄。他更是明白了国师难得多话缘由,因为在他眼中,这兴许只是自言自语而已,根本没人听见……毕竟,死了便是白骨一副,算不得人了。第89章 江河血(三)鲜活的血液一点点从他身体中流失,似乎将他周身的热气一起带了出去。他开始发冷,视野变得模糊不清,脑中昏昏沉沉,脖颈也越来越无力支撑抬起的头。在近乎茫然的惶恐之中,他忽然想起了许多许多事,零碎而松散。他想起了和他一起在山间长大的人,现如今都同他一样滚倒在这一片血色里。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国师时的情景,那时候他还是小儿年纪,不曾明白事理,更不曾同国师有何牵连,只在瞒着松云溜下山偷看从县城经过的祭天队伍时,瞧见过国师一眼。那时候的人真多啊,却无人敢靠得太近。他在人群之中来回挤着想挑个清楚些的位置,却不慎被人手肘一撞,踉跄着便要扑到祭天队伍里。眼看着就要摔了,他只觉有云雪从眼前一扫而过,就那么轻描淡写地扫起了一道风,将将好把他扶直了身体。小小年纪的他甚至不曾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何事,怎的自己回过神来便已然稳稳地站在了道边,而他愕然抬头时,那队伍已然朝前走了一段,然而他还是一眼就瞧见了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的白衣僧人……这记忆太过久远了,远到连他自己都以为早就忘了,却在这种时刻又重新回想起来。原来在那样小的年纪里,他并非像如今这样畏惧国师,甚至是有些崇敬的,究竟是从何时起,他见到国师就只剩惶恐和忐忑了呢……他领了松云的命,同一帮兄弟在暗中奔走数年,究竟做过多少事,他都已经记不清了。起初看着人命从手中过,他还负罪累累不胜恐慌,也揪根溯源地问过松云。松云说,他们所作一切均是为了更多百姓。那些点滴准备,都是在布一个宏大的阵局,那阵叫做江山埋骨,若是布成,不仅能挡他们算到的大灾,还可保山河百年长安,这些太过高深的东西,松云不曾教过他,这宏大的阵局究竟该如何拿捏,他也一无所知。只记得一句从小便听松云说过无数遍的话:有些大事之所成,总少不了些许牺牲。这话他明白,所以牢牢记了许多年。直到今日,直到他眼睁睁地看着血流汩汩而淌,从活到死仿佛只有眨眼的距离,巨大的恐惧笼罩在头顶,他忽然就变得满心混乱了。他忽而觉得那句话不对,还漏了许多东西,至少……至少该问一问,那些人是不是愿意被牺牲。在又一阵无望的垂死挣扎后,他在迷茫之中又觉得那句话倒也没错,只是……他突然有些不确定,这样漠然的国师,当真是为了百姓身不由己么?躺在这里的百人、江底镇着的枯骨,还有更多被牵连进来的人,当真死得值当么,又当真是不可避免的么……不过他已经没有力气张口问这些了,甚至连再看一眼国师的眼神都做不到,只能在愈渐浓沉的黑暗里,一点点睡过去,然后……大约是不会再醒来了……从这百人指下流出的血,终于顺着莲座,将整个石像尽染成暗红色,连背影也不再出尘,而是显出一股浓重的邪气来。仿佛一场妖异的仪式终于开始,乍然之间,整座江松山连同国师所站的黑石滩都开始震动起来,江面巨浪滔天,接连直扑过来,却又在国师身后堪堪停住,败退回去。乍一看,活似有两方力量在疯狂较劲。国师就地而坐,双掌合十,口中低声念着经文。乍一看仿佛在超度亡灵,然而那经文浑厚古朴之中夹杂着一些怪异的音调,听得人极不舒服。他身后黑石倾倒,身前大浪奔涌,却奇异地在他头顶笼成了一个拱形,没能伤到他分毫。起初还不曾出现什么变化,当他念完一段经文后,合十的两手指端突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血点,看起来可怖异常,那血点少说也有百来枚。他口中经文依然为止,似乎对这些血点毫无所觉。而这些血点仿佛活了一般,在沉厚的经文之中,一点点朝手背推进,只是每推一步都显得格外艰难。国师面带银罩,未曾露出面容,但是眨眼的功夫里,两鬓被面具边缘压着的地方已然渗出了层薄汗,可见他声音虽未见波动,实际却是费了劲的。血点缓缓从手背爬上了小臂,隐在了他宽大的衣袖里。天地之间风浪更加可怖,大有侵天吞地之势,远处江岸边的小楼直接被狂浪扑打得直抖,最终还是没能撑住多会儿,伴着无数脆裂之音,再又一个巨浪滚涌之中,彻底塌倒,栽进了江里。与此同时,一条灿金的丝线,犹如电光一般,在江岸另一端远远游走着,速度快得犹如滚地的风雷,在人们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直窜向东北,途经江中某处之后,发出一阵炸响,而后又直窜向西南,最终直奔向这里。就在它经过洞庭湖、万石山,终于奔向大泽寺的时候。国师身下开始隐隐涌现出一丝金光。而那一片血点,则已然顺着手臂爬过脖颈,出现在了脖颈上。那一幕其实甚为骇人,一个看起来颇为出尘的僧人,脖颈上满是血点,而这血点还在他经文的催动之下,奋力朝面上爬。就在那血点漫上下巴的瞬间,黑石滩地上骤然多了一道血圈。圈中血光一闪,冷不丁多了两个人。其中一人身着白麻僧袍,昭然出尘,好看极了,却也冷极了。冷得简直叫人心悸,仿佛在百年冰雪之下压着万丈深渊。而他手中还毫不客气地捏着另一个人的衣领。那人周身是血,原本灰蓝长袍滚了一身尘泥,四处是破口,露出的手臂、脖颈甚至于脸上,都是各种抓挠的印记,仿佛经受过万蚁噬心,在疯狂的痒意中将自己弄成了血人。这血人不是旁人,正是被围困山谷之中的松云术士。而捏着他衣领的人则是玄悯。他面容依旧冰冷,只是漆黑的眸子里隐隐多了一些旁的东西,似乎风雨欲来,让人看了莫名生出一股惧意来。那松云术士落地的瞬间便瞧见了双手合十的国师,当即面露茫然,而后倏地一惊。“你不是,你——”松云猛地一跳,下意识想从玄悯手中挣脱开来,却见玄悯面无表情地动了手,原本捏住其衣领手指直接钳在了他脖子上。“你——”松云本就在百虫洞中受了磨难,要不然多少能抵抗个一时半刻,不至于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他被玄悯钳住脖子,吐字便含糊又艰难,“你是另一——啊——”他话未说完,玄悯的手又是一紧,却并非因为他所说的话,而是因为玄悯看清了黑石滩上的圆阵,以及诵经的国师脖颈上的血点。先前在山谷之中,第四枚铜钱禁制解开,玄悯的一部分记忆也随之恢复。那些零碎的记忆太过纷杂,恍如隔世,并非寻常人能立刻消化完全。在这些记忆恢复之前,玄悯其实就已经隐隐有所觉,觉得自己同薛闲的瓜葛并不简单,他甚至觉得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似乎就是薛闲。然而直觉终究只是直觉,总会让人依旧心存一丝侥幸。可当他真的在记忆中看到自己在测算真龙劫期的瞬间,整个人仿若直坠于深渊之下,坚壁万丈,不见天光。抽骨之仇横亘在那里,岂是言语能得以原谅的。是以薛闲头也不回地离开,他却追不得,只能抬眸看着那道长影倏然隐于层云之中,而后杳然无踪,再也不见。兴许此生都再也难见了。然而不管薛闲还愿不愿意再见他,他都是要还债的。所以他捉了那松云术士,直接划地为阵,来到了龙骨所埋之地。不论他当初是何用意,他都会完完全全地将亏欠偿还清楚。一骨换一骨。引起劫难,他来镇,牵连人命,他来还。然而当真落到黑石滩上时,他却发现眼前所见与他料想相差甚大。眼前这个双掌合十戴着银制面具的僧人,他在记忆中见过。他幼年时候,曾经被这僧人罚着在漫天大雪之中抄经诵佛,也曾经被这僧人领进屋里,看着对方用铜质烘炉仔仔细细地将被褥暖上一遍,同他讲些芸芸道理,看着他钻进被褥,走时还会替他将屋门关严。很久以前他称这僧人“师父”,只是这称呼已经数十年不曾再叫过了。此间种种,他依然有所缺漏,记忆不清,只记得许多许多年前,久到他头一次叫这僧人师父时,对方曾经愣了许久,而后冷冷淡淡地摆手道:“故人相见,不敢当这一声师父。”他有很多年都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再后便也不曾再想过了。现今,他想起的事情其实不少,却甚少有同眼前这人相关的。在看见他的瞬间,甚至他心里先一步涌出了一股极为复杂的情绪,说不清来由何处,但绝不是一个徒弟见到师父应有的情绪。有那么一瞬间他蹙起了眉心,然而转瞬他就忽然明白了一些——因为这同他打扮如出一辙的“师父”身边正布着一个明晃晃的大阵,并非什么救人救世,而是以换命之法谋取福禄功德。第90章 百年安(一)玄悯手指间一个用力, 松云术士两眼直翻, 倏然晕了过去。他反手将垂下头来的人丢在黑石滩上,抬袖便是一掀。狂浪滔天,风刃猛烈地撞击在那圆阵之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那圆阵上头挡风遮雨的无形之罩当即金光迸溅。玄悯所用力道之大, 连稍有擦边的坚硬峰石都乍然碎成齑粉, 于是那无形之罩在这一道重击之下, 缓缓出现了数道丝线般的金色裂纹。裂纹飞速扩散开, 整个罩盖几欲炸开,却又在那一瞬间被另一股力道给抑制住了。就见端坐在黑石滩上的国师口中所念经文稍一停顿, 合十的手掌翻转一番,朝圆阵方向推了一掌, 又倏然收回。在他经文停下的间隙里, 那片正由脖颈朝下巴爬蔓的血点也跟着停了下来,直到他重新开始诵经,才又继续朝面具之下隐去。这过程快极了,不过更快的是,那罩盖之上的不断击打的罡风当即拐了一道,直冲国师而去。当——原本一身素衣无遮无挡的国师身周出现了一个金色的钟罩,将迎面而来的罡风硬是弹了回去。巨大的力道被直推向江浪,原本兜头而来的巨大浪潮被撞得直接调转了方向,带着万马奔腾之势,直冲向遥远的江对岸。玄悯一盘铜钱,而后抬手一拽。狂浪奔涌的力道瞬间全部加诸于他单手之上,巨大的拖拽力几乎要将整条手臂撕扯下来,痛得惊心。玄悯却面色一无所变,只用力收紧了手指,背手一拽。那奔涌向对岸的滔天大浪便硬生生被他以一己之力拉了回来。而与此同时,他另一面的力道却只增不减,一道接着一道的罡风猛击着那个圆阵,带出的气流将四周围数道石峰都轰撞得四分五裂,直碎在地。随着攻击越来越重,圆阵的防御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国师的钟罩也随之淡化,贯于其上的风刃隐约要割出一道切口来。然而当圆阵真正快被动到根基之时,后头的江松山连带着数百里一望无际的山群都跟着惴惴不安起来,似乎这小小圆阵还捆系着更大的阵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玄悯眉心一皱,两厢对峙带来的狂风吹得他僧袍翻飞,而外界的风浪和泼天大雨却始终落不到这一片黑石滩上来。他盘着铜钱的手指正要再叩,钟罩之中的国师却突然停下经文,轻描淡写地开了口:“莫要再做无谓尝试,这血阵牵连着山河大阵,再妄为下去,这山河之下的枯骨可就白费了。”前一刻群山俱动之时,玄悯看见了一条隐于山影的细丝,同当初在连江山看见的三面而来的“蛛丝”一样,那是阵与阵之间的牵连。仅是扫了一眼那细丝走向,玄悯便明白了——江山埋骨。身后那个贯穿山河的巨大阵局当真是江山埋骨,这个阵局的细节玄悯仍未记起,但走势和讲求方位是有印象的。这样横跨南北东西贯穿山河的大阵,同普通小阵一样,都需要一样压阵的灵物。这世间灵物诸多,但能压住这种大阵的灵物,则屈指可数,不超过两样。国师选择了哪个,一目了然。玄悯眸光掠过群山,山中一闪而过的最亮眼的细丝,便来自于这巨大阵局的根本——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