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作者:腿毛略粗      更新:2023-06-28 12:40      字数:1555
  国师府?他都已经去过好几次了。那边的守卫又不森严。仗着两名武功马马虎虎的侍卫,张曦云放松了太多的警惕。被抓?不存在的。林唯衍将东西丢给她,宋问道:“很好很好。你再帮我做件事情。”林唯衍皱眉:“又?”他总觉得有股不详的预感。一个时辰后。宋问站在大理寺旁的街头,林唯衍举着一张写着“冤”字的白纸,立在她身后,宋问抱拳朗声道:“不知诸位乡亲邻里,可还记得前户部尚书王粲?”宋问:“在下从不敢忘。时刻梦中惊醒,以为使君尤在人世。常为他的浩气坦荡所感动,也为他的艰苦波折所痛惜。”众人熙熙攘攘,只有少数几人,驻足旁听。清晨起来的,大多是忙碌着要去摆摊叫卖的。整条街上,杂音不断。宋问铿锵有力,更大声的喊道:“当年,宣州大旱,使君被调往宣州查探灾情。与百姓同吃同住,不离不弃。家财尽数捐出,以安民心。贪官恶吏,严惩不贷。在宣州不过两年,便被刺杀过三次!直至户部尚书,在任期间,未收受过一枚铜板,一分贿赂。路人终于肯停下脚步,听她说道。“一身常服,补补贴贴,穿了六年。每日早饭,只喝一碗粥,一碟小菜。于己苛刻,于人宽厚。清正廉洁,铁骨铮铮,世人皆知!却忽染重疾,不幸辞世。死因为何,至今不明。”宋问拍手,煞为心痛道:“一代清官啊,却死的如此不明不白!如何不叫人唏嘘?”众人受其感染,情绪有些上扬。像户部尚书这样的正三品,他们一向是接触不到的。可一旦想到,这样的父母官,却是这样的结局,心中的悲戚,如何也抑制不住。宋问:“使君的学生,郑会,饱读诗书,品性贤良。谦恭有礼,不矜不伐。凡认识的,应当都明白!”围观群众中一个弱弱道:“我的确见过,郑会嘛,原本人看着是不错的。可……不是那个什么了吗?”“什么什么?这都什么和什么!”“就是一衣冠禽兽!”“你莫要胡说了。”宋问道:“这位大哥,其实说的不错,郑会的确被控有罪,且已画押。”现场一片哗然,闹不懂她要说什么。宋问继续道:“郑会初次提审当日,在场的人,有眼皆知。此案毫无证据,毫无情理,衙门根本难以定罪。试问,此种情形,他又为何要画押?衙门又为何,连家属探视都不予准许?断案为何要如此匆忙?”群众一阵骚动。知情者开始作证,添油加醋,说的夸张至极。郑会瞬间博得群众同情。“如今!大理寺竟还要控告郑会谋害使君!在下实在无法从旁视之!”宋问道:“英魂陨落,我心亦甚痛。可更叫我心痛的,不分黑白,徇私枉法!使君若知道,自己的爱徒,因自己连累而无辜受死,怕是九泉之下,也难得安息!”宋问从怀中掏出一则信封:“如今,我手上有一证据,能证郑会清白。法不阿贵。请大理寺,勿畏强权,明察秋毫!”群众振臂附和。大理寺丞终于忍受不住,出来喝声道:“何人喧哗!”“何人?”宋问道,“都是路见不平的义士。”她将手中的信封递过去:“请将此物,上呈大理寺卿。”大理寺丞手下:“都且散去!大理寺自会秉公办理。谁若继续,在此扰乱民心,通通严惩!”宋问抬手朝他一拜。干脆的转身离去。林唯衍继续举着他的“冤”,跟在后面。宋问回头道:“快丢了快丢了!”“这便好了?”林唯衍将纸揉成一团,“你是为了郑会来的?”“自然。”宋问道,“大理寺只受命监察王尚书一案,可郑会最大的罪证,却是jianyin,与此案无关。大理寺卿纵然想替他翻案,也没有理由。何况为了让郑会提审,奏状的来历推到了他的身上。没有合理的解释,若是有心,硬将王粲的死因往他身上扯,也不是不可以的。”这种可判可不判。有证据却又不够明确。偏偏涉案事件过于重大的情况下,郑会还是比较危险的。“哦……”林唯衍挠挠脖子道,“还有个郑会啊。”宋问:“……”国师府内,半个时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