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蔡邕淌浑水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更新:2023-06-29 02:33      字数:3043
  蔡府。蔡邕正在翻阅着一卷古籍。自从董卓被杀,他被王允下令逮捕入狱,后被刘成放了出来,他就没有再进入朝堂,而是专心负责太学,专心做学问,朝堂的纷争他很少再理会了。如今他一边负责太学事务,一边在修史,这个事情让他很有充实感。“老爷,孔少府求见”一个家丁走到门口禀报道。蔡邕抬头问道:“孔融请他进来吧”“诺”蔡邕放下木牍,起身向前堂走去。蔡邕比孔融足足大了二十岁,以他的名望和地位其实根本不用前往迎接,不过他在董卓事件之中名节有亏,很是需要得到孔融这位孔子二十世孙的支持。孔融走上台阶向蔡邕拱手行礼道:“后学末进孔融拜见蔡公”蔡邕笑着伸手虚扶道:“孔少府客气了,请入内堂奉茶”“多谢蔡公,蔡公叫我表字即可,蔡公先请”孔融把姿态放得很低。两人礼让谦虚一番,最后还是一起走进内堂。在靠窗一张矮几边,两人面对面跪坐。一个小姑娘端着碳炉和水壶走过来放在旁边,碳炉内烧着炭火,上面放着水壶,旁边的托盘内放着茶具和茶叶。蔡邕向孔融介绍道:“此乃小女蔡媛,小字贞姬贞姬啊,快快见过孔少府”蔡媛向孔融做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蔡媛见过孔少府”孔融打量着蔡媛,说道:“小姐天生丽质,知书达理,内秀外中,有贵人之福啊”蔡邕笑道:“哈哈,那就承文举的吉言了”汉末流行煮茶,在水要开未开之际,蔡媛揭开水壶盖子,把一小撮茶叶放进水壶内,等茶水一开,就提起茶壶往两个茶碗内倒入茶水,先把茶碗冲洗干净,此时茶碗内还残留着茶香,再次倒入茶水,香味更加浓郁。“孔少府、爹爹,请用茶”蔡媛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孔融拿起茶碗慢慢喝了一口,赞道:“好茶,小姐好手艺”“孔少府谬赞了”蔡媛娇声说了一句。这时蔡邕喝了一口茶,问道:“文举啊,你来长安上任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感觉怎样如今朝廷的气氛大不比从前了吧”孔融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却是不言语。蔡邕诧异,问道:“文举这是莫不是这官儿做得舒心”孔融向蔡邕拱手:“蔡公,恕我直言,如今这朝廷各官署衙门似乎多了一些冰冷,少了许多人情味啊”蔡邕一听,笑了,说道:“文举观察细致,的确是如此不过文举说得也不全对,与其说多了一些冰冷,不如说是对典章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规矩更多了一些,朝廷对大臣和官员们的约束和考核更多了如今朝廷每年年底都要对官吏们进行政绩考核,达不到标准的,朝廷要进行严厉的警告和问责,若下一年度考核再如此,就会剥夺官籍,剥夺官籍之后可以重新参加科举考试,但只有一次机会。另外呢,朝廷对于政绩突出的官吏的奖赏还是很丰厚的”“从前的施政还是以人治为主,如今嘛,已经有向法治靠拢的迹象,但又不完全是法治,二者兼有。采用如今这种二者兼有的治国之法,老夫还是比较赞同的纯粹的人治完全取决于官员本身和人脉关系,结果你也看到了,大汉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与纯粹的人治其实也不无关系”孔融却是紧皱眉头道:“蔡公,如果按照如今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我儒家就会逐渐势微,百家就会有抬头之势啊,一旦他们再蹦跶起来,再想把他们打压下去就难了。您看看现在什么情况,就连工匠、医者这些人都能做官了,这不是乱套了吗难道大汉的官就如此不值钱了”蔡邕沉默了一下说道:“你说的这个情况的确有,朝廷的确有扶持百家之意,但却没有打压儒家的想法文举啊,老夫是这么想的,朝廷既然没有打压儒家,只是扶持百家,这就说明朝廷并非是排斥儒家,我们儒家并不怕竞争,难道文举害怕与诸子百家竞争”孔融眼睛一瞪:“我害怕就算朝廷要扶持诸子百家,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再度崛起的,当今天下依然是我儒家一家独大”蔡邕笑道:“这就对了嘛朝堂之上几乎都是我儒家的人,再怎么着,他们也不会帮其他诸子百家吧”孔融依然是愤愤不平:“话是这么说,但是朝廷搞的那个什么科举考试,不看出身,只论才学品行,从此往后,我士族再就在朝堂上说不上话了。”蔡邕叹道:“文举啊,你的担忧我知道,但这是朝廷的施政方略和既定国策,是大势所趋,改变不了咱们与其在这里抱怨和长吁短叹,还不如多用心教导一些有用的人才出来,说到底士族子弟比寒门子弟其实是更具有优势的,只要用心培养,再加上他们自己争气,士族之中更容易出人才”孔融也知道在这种事情上已经没什么好说的,朝廷既然已经定下了规矩,想要再改变很难,特别这还是刘成定下的,他们这些人就更难改变了。“好,这事暂且不说了,但朝廷对待官员也太苛刻了吧我去拜访朝中同僚和友人,却都要受到监视,日夜不停,从不间断,我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朝廷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什么还有这事”蔡邕吃惊道。孔融叫道:“当然现如今,但凡跟我有过接触的友人和朝廷大臣官员都害怕受到牵连,不敢再跟我来往,他们这是要干什么还有,我上任的前几日,属下官吏们都还挺配合的,这近日那些官吏个个都对我阳奉阴违,我说的话他们表面上答应,转身却又抛之脑后,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指使,我这个少府就是有名无实的傀儡明日我便辞官不做,回乡下老家专心做我的学问”蔡邕皱起了眉头道:“这么做的确有些过分了不过你说辞官就有些意气用事了,你得为大局着想啊这样把,明日我去找人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先别着急,着急解决不了问题啊来来来,先喝茶”次日,蔡邕坐着马车来到了荀彧的家门口,却又不进去,一直等着,直到把荀彧等到才从马车上走出来喊道:“贾大人”荀彧扭头一看,见是蔡邕,连忙上前拱手道:“原来是蔡夫子,下官有礼了夫子找下官有事”蔡邕道:“老夫的确有点事情向荀令君请教”“那快请夫子入府奉茶”蔡邕摆手道:“奉茶就不必了,我就是想问问荀令君,朝廷既然把孔融从北海征调到朝廷任少府,为何要派人日夜监视、跟踪还弄得少府下属的官吏们都对他阳奉阴违,让他被架空朝廷既然如此不信任他,为何要把他调来长安直接派人拿着锁链把他下狱就是了老夫想问问,这到底是朝廷的意思,还是某个人的意思”荀彧诧异道:“竟然有此事这事下官的确不知情,不过下官可以去查一查夫子可知是哪个衙门的人对孔少府进行跟踪监视”蔡邕摇头道:“老夫不清楚,如果老夫清楚,老夫就不会找到你这里来了,直接去他们的上官去讲理去”荀彧道:“好吧,此事既然夫子出面了,下官就派人去查一查明日给您回复,您看如何”蔡邕道:“不行,老夫今日就要得到答复没有答复,老夫就赖在你家门口不走了”荀彧不由苦笑,这老头年纪越大,脾气越来越像小孩,他只得说道:“那好吧,下官现在就派人去查,还请夫子入府休息片刻”“不必了,老夫就在这里等着”作为一个守礼的人,荀彧还不想得罪蔡邕,虽然他女儿是护国公的夫人,这个身份并不能让他忌惮,他之所以尊重蔡邕,只是因为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有这蔡邕老头在这儿,荀彧又不能一走了之,只能立马派人去调查这件事情。被派去的官员很快就回来了,此人在荀彧身边附耳低声道:“是铜镜司的人”这个结果让荀彧吃了一惊,铜镜司盯上了孔融这似乎的确有些不妥,怎么说少府也是九卿之一,铜镜司再怀疑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这样做,可是转念一想,孔融毕竟是从北海相调任少府,几年前这位孔少府可是讨董的主要诸侯之一,讨董之战结束之后,孔融又在北海待了数年,铜镜司对此人介入调查也在情理之中。荀彧想了想问道:“铜镜司为何要调查孔少府仅仅是因为他当任过北海相,曾参与过讨董之战”“据说孔文举刚上任没几天就四处联络朝中大臣,拜访故旧,甚至还与军方将领有过接触,行为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