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作者:鹊上心头      更新:2023-06-29 13:59      字数:3987
  汉阳关内外堆满了阵亡的士兵,他们安静的躺在那,不分国家,也不分服色,闭上眼的那一刻,便一了百了,什么都不剩了。战场上的厮杀声刺得人耳朵痛,苗浩宇眼看副将领着最后一队骑兵冲出汉阳关,使劲闭了闭眼睛。耗了这么多年,双方都死伤惨重,可骑兵到底比步兵要强许多,两方每次阵前交手,陈军只能以人数抗衡,能有抵抗之力,却无法反攻回去。泱泱大国,被拖垮至今日这模样,实在可悲可叹。天命如此,天命如此啊!就在苗浩宇愣神的片刻功夫,一道震天巨响自城门处传来,伤痕累累却依旧坚持经年的汉阳关外城门,终于破了。不过一瞬间,如潮水一般的鲜卑骑兵便高声喊着冲进汉阳关,不管不顾直奔内城门而去。他们仿佛不要命的疯子,无论城墙上士兵如何射箭,都无所畏惧。内城门也几经战火,这一刻,却终于坚持不住了。苗浩宇领着剩下的士兵下了城楼,他集结所有尚存战力的士兵们,组成最后一道“汉阳关”。落日余晖洒落大地,士兵们肃穆而立,苗浩宇抬头忘了眼天,蓦地朗声笑道:“儿郎们,明日便是端午,想想家中妻儿老小都能吃上粽子,便也不枉此行!”年轻的小兵偷偷擦了眼睛,却跟着打趣一句:“没来得及娶上媳妇,只望月老再给她牵个好姻缘,不用等我了。”说到最后,他也控制不住哽咽起来。虽然悲凉,却不胆怯。军人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是一生的荣耀。事到临头,他们没什么好怕的,只要能多杀一个敌人,便是赚了。忽然一阵风吹过,送来了内城门轰然倒地的声音,那风里有着浓重的血腥味,一丝丝钻进每个人鼻中。苗浩宇看着前方如鬼魅一般的赤红骑兵,高高举起手中的长刀:“弟兄们,随我杀!”“杀!”两方人马一下子便纠缠在一起,直至黄土染红,金乌垂落,都未能分出胜负。银色的月光洋洋洒洒照亮了大地,却无法照亮这个最黑暗的角落。这一夜,就连星星都醒着。次日清晨,当金乌钻出云朵被窝,正要开开心心散发热力,低头一瞧,却被那惨烈的修罗场惊呆。一夜战火未歇,汉阳关内外是遍地烽火。原本壮丽璀璨的边塞明珠,也被血水浸染,已是明珠蒙尘,再也不复往日荣光。天色将明,偶尔有还残存一口气的士兵从人堆里爬出来,茫然地站在那,不知归处。而闯入汉阳关的鲜卑铁骑,却已直奔南方,往溪岭境内进发。吓成缩头乌龟的陈国已经不足为惧,在鲜卑人眼中,新立起来的越国才是他们下一个目标,他们盘踞在中原最肥沃的土地上,那里,将会成为鲜卑人的新家园。而残破不堪的汉阳关,已经被他们遗忘,远远甩在身后。越国,琅琊越王府。颜青画沉着脸坐在椅子上,她认真听着侯儒的话。侯儒一扫往日冷静,嗓子竟也有些抖了,只听他说:“王妃,刚接到汉阳关暗探消息,言说十日前汉阳关已破,边关一万陈军死伤殆尽,冲破汉阳关的鲜卑骑兵未曾停留,一路往咱们越国境内袭来。”叶向北正好也在,他一听就站起身来,走到侯儒身边探身去看那封信。“十日……”颜青画呢喃道,“十日……他们现如今应当已经踏入溪岭境内了。”鲜卑各部现在还剩多少骑兵不好说,暗探凑不了太近,只能大概看个人数。经年战争,他们哪怕再强横,也不是铜身铁胆,必定有不少的伤亡。在汉阳关最后这一战里,陈军几乎是拼死抵抗,是以鲜卑骑兵遭逢的打击也不小。便是如此,他们依旧还有一万骑兵,正整装待发,虎视眈眈盯着溪岭。叶向北说道:“与溧水接壤的是金沙城,一旦他们攻破金沙城,下一个……”下一个便是琅琊府了。颜青画抿了抿嘴唇,事到如今,她竟异常冷静。如果不是鲜卑连年征战,便是遇到天灾,百姓也不至于一家骨肉分离,死难无数。“同鲜卑,早晚要打,”颜青画一字一顿说道,“只是我们留守骑兵,加上新训练的也不足五千,最精锐的前锋都跟着王上出征,至今未归。”虽然荣桀只带了一千人,可那毕竟是跟了他们几年的老兵,战场经验极为丰富。侯儒和叶向北就站在那听她说,也都渐渐冷静下来。该来的总会来,他们已经准备了这么多年,也不怕这一遭了。“根据王上新发回的军报,不过几日雷将军会先行归朝,而王上的大军也不过就错后十日。”颜青画边说边起身。她缓步而行,走到放在茶室条案上的堪舆图前,莹润的手指在上面轻轻点了几下。“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侯相,即刻起便交由您调拨粮草,我希望大军出征之日,粮草已经备好。”侯儒冲她行礼:“诺,臣领命。”颜青画把目光放到叶向北身上:“叶相,大军调拨便由你操办,云州与宁河距离琅琊最远,你即刻便与两省都指挥使去信,务必要在半月之内,每省调集一到两个营的士兵,北上抗敌。”叶向北沉声回禀:“诺,臣领命。”颜青画冲他们二人点了点头,转身叫来内侍:“去把邹将军请来,要快!”第109章 回朝邹凯来的很快, 他路上已经听说了情况,因此一进书房,来不及行礼便说道:“回禀王妃,如今溪岭中尚有四千骑兵与四千步兵, 只是分散在溪岭各城,需要些许时日调集。”颜青画点了点头, 道:“只调骑兵和两千步兵, 剩下的步兵还是留各城府守卫, 以免鲜卑兵行险招, 分兵进发。”“诺, 属下领命。”颜青画回过神来,认真看着这位大将军, 不由叹了口气:“邹将军,鲜卑率一万骑兵入侵越国, 我们只有四千人, 你是否……”她想问邹凯他们有几分成算,可话到嘴边, 却有些犹豫了。他们心中都很清楚, 哪怕杀到最后只剩一人, 他们也不能退缩,一旦他们守不住琅琊府, 叫鲜卑骑兵四处作乱, 那中原便完了。邹凯冲她笑笑, 果断说:“王妃, 你把鲜卑想的太、太凶恶了。”颜青画一愣,不解地看向他。为了能说得利落些,邹凯反复想了好久,这才开口道:“边关毕竟连年战乱,鲜卑的骑兵、骑兵也是人,便是再勇猛,也会累的。他们刚同陈军大战,又要赶路奔赴溪岭,难道还能跟刚上战场时、时一样?”“你说的倒是在理,只是这样一乱,百姓们就又要遭殃了。”鲜卑手里肯定没有军粮,一路行军赶路,上哪里弄粮食?不还得靠抢!光抢粮食还好说,若是危急百姓性命,便十分糟糕了。邹凯顿了顿,难得没有结巴:“只要早早打服他们,就能天下太平了。”“是的……一定要把他们赶回雁门,”颜青画沉声道,“如今军中能主事的唯有邹将军,在王上归朝之前,辛苦你了。”邹凯冲她行了个礼,匆匆退了出去。颜青画坐回书桌前,这才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乱世之下,短暂的平静好似偷来的幸福,不过转瞬,便成泡影。这一次,他们是否还能延续之前的好运呢?颜青画抿了抿嘴唇,就连她自己都没有答案了。业康,平康府。陆氏宗族世代居于状元巷中,荣桀刚一到平康府,还来不及休息,就被带病出来拜见他的陆安舟迎回家中。如今陆氏族长虽然还是他父亲,但族中若有大事,还是要陆安舟定夺。陆宅正堂,此时不过坐了五人,荣桀自然坐在主位上,垂眸喝茶。他跟颜青画相处久了,也学会了她那一手泡茶喝茶功夫,做起来自是行云流水,儒雅端方。陆安舟略有些诧异,面上却十分平静,他面色还略有些苍白,说话也是有气无力的,却已经开始着手操持业康朝中之事,毕竟政事是耽搁不了的。“臣多谢王上搭救,大恩大德,无以为报。”陆安舟轻声开口。荣桀抬眼冲他笑笑,轻轻把茶杯放回桌上,这才沉声说道:“本王一路从北往南,途中多经村镇,如今业康的情势显然不是太好。”说起这个,陆安舟苍白的脸上难得飞上一抹浅红,朝廷动乱,御下不严,才会导致新旧两政杂乱,百姓生活困苦,说到底还是他的错。“臣,难辞其咎。”荣桀摆了摆手,只看陆安舟一面,他就能看出他身上那股清贵气,他确实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且又一心为民,可他到底不够狠,不能称王,若能遇明主,却可为盛世能臣。“陆大人不必内疚,若无你早先告知,如今衡原百姓还不知如何,你是个好官,这一点毋庸置疑。”陆安舟苦笑出声:“若不是当年我贪恋权势,鬼迷心窍同吴正合作,这两年业康百姓也不至于……不过,所幸事情已经过去,从此以后业康归顺越国,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短暂的交谈中,不光荣桀在观察他,他也在小心翼翼观察荣桀。看得出来荣桀不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且爽朗大方,客气有礼,虽是平民出身,却又有种浑然天成的尊贵之气,举手投足之间利落干脆,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他能走到今天,在中原异军突起,不是没道理的。把业康交给他,陆安舟是放心的。荣桀安静听他说完,便笑道:“陆大人也不用妄自菲薄,虽说业康新政无法推行,这里面的原因你我都很清楚,但新政确实是好的,也能为百姓谋得福祉,这一点就足够了。我观业康朝廷上下,文臣大多勤勉清廉,都是难得的能臣,这也说明你用人有度,看人极准。”陆安舟这几日确实是有些苦闷的,被抓走后囚禁那么多日,救出来以后他又病了,躺在病床上反复思索这几年的对与错,他甚至对未来都有些茫然。业康归顺越国后,自有荣桀派遣新的布政使做父母官,他又要何去何从呢?只是没想到,荣桀到了业康,不是先去朝中,也不是体察民情,反而亲自来了陆家,坐下来与他深谈。这一席话说下来,陆安舟心中是又忐忑又感慨,甚至还有些感动在里面,倒也是五味杂陈。荣桀见他愣在那里不言不语,不由笑道:“以陆大人之才能,屈居一省实在是大材小用,不知大人是否愿意随本王去琅琊府,入上书房,参议朝中大事?”这一席话,直接把发呆的陆安舟拉回现实之中。他猛地起身,不可置信地看向荣桀:“王上,臣何德何能?”陆安舟嗓子都有些哑了,他一双眼眸渐渐泛起红色,却还是定定看向荣桀。荣桀冲他摆摆手,态度越发温和起来:“实不相瞒,朝中原是设立左右丞相的,只政事繁多,两位相爷夙兴夜寐,也经常无法处理完所有政事,因此侯相提议新设立上书房参议一职,有几位大臣共同商议政事。”前朝也有先例,例如魏晋时的尚书台或宋时中书省,便是多臣并行辅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