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作者:柳寄江      更新:2023-06-30 04:54      字数:4806
  公主恭敬道,“今日之案,关系着胞姐丹阳公主亲女身世之事,我也悬心。想在一旁听审。不知三位司官可否允准。”“玉真公主您客气了,”大理寺正白城恭敬拱手道,“您与丹阳公主姐妹情深,关心昭国郡主也是该当的。臣等在公堂上设了客座,公主请入席。”吩咐衙役道,“带公主入内。”长安一轮红日初初升起。晋昌坊顾宅中,顾鸣一早起身,换上了一件玄色衣裳,端坐在书房中,神情肃然。今日是三司会堂共审真假郡主案的日子,自己作为郡主的生身父亲,公审的时候,自然会出席。留娘遭受此无妄之灾,百口莫辩,丹阳公主若泉下有灵,知道今日之事,是否会伤心?他并非不顾念与顾令月父女之情。只是杠杆两侧,一侧是苏妍母子三人,含着自己唯一的子息,另一侧仅有留娘一人。最后的选择也就不言而喻了。叹了口气,起身前行。行至大理寺官衙前的一处街道转角处,一名小厮上前禀道,“顾郎君,我家主子请您往那边醉仙楼酒楼一叙。”顾鸣犹豫片刻,随着小厮前行。酒楼二楼雅间之中,顾令月当窗而坐,面色如水饮着茶水。顾鸣为人引入雅间之中,见着屏风后的嫡女,面上神情急剧抽动,叹息道,“为父猜着是三娘你,进来见了,果然是你。”顾令月将手中茶盏放在一旁,“我今儿一早便来了醉仙楼,命人在路口等着,若是看见阿爷,便请到这儿来。我在这个窗口处坐了一个多时辰,看见一共有二百三十二人从这条路上走过去,其中一百九十七人是男人,另外三十二人是女子,还有三个孩子。我不知道是盼着阿爷经过,还是盼着您不出现;也不知道若是来人拦到阿爷您请您过来,您是愿意过来,还是不愿意过来。”“如今瞧着阿爷你过来了,可见的,您的心中,还是稍稍念着我这个女儿的。”顾鸣听着顾令月的话语,心中酸楚难忍。顾令月转过头来,望向顾鸣,“关于这个案子,阿爷就没有什么说法么?”顾鸣道,“对于此事,我实际上并不清楚。三司乃朝廷重臣,想来定会审理清楚。”顾令月面上露出一个似哭似笑的神情,“你是我嫡亲的阿爷,难道究竟谁是你的嫡亲女儿,你这个做阿爷的,竟是不知道么?”顾鸣只觉心中又酸又涩,咬了咬牙,“留娘丢的早,过了十年,早就不知道是什么模样。你阿娘既认了你,我也就当你是我女儿。但如今此案一出,我竟也不知道真假了。”顾令月闻言呵呵笑出声,这话听着四平八稳抓不住错处,可是对于一个女儿而言,是多么残酷的话语。这场官司若是若判下来她当真是假,便算是犯下了欺君之罪,多半会治罪,再无生理。她和父亲毎多龃龉,感情不睦。但她也着实想不到,这个父亲竟愿意眼睁睁的瞧着她去死。忍不住问道,“我是你的女儿,你是要看我眼睁睁的去死么?”“不会的,”顾鸣脱口而出,“我明白了!”她收了面上泪滴,一字字道,“阿爷既不肯为我说话,这一战,我便自己去打。我和母亲的情谊,我会自己去维护。你我父女之情,今日今地,就此断绝。”若上天注定瞧不得我安好,判下来我不过是个假冒货。我前半生生涯都就此颠覆,甘愿赴死,不必你为我求半点情;若我能昭白此事,也不会再容你凭着我父亲的身份向我讨要半分好处。”“你我父女,从此之后,恩断义绝!”顾鸣立在门前,听闻此语,身子震了一震,想要回过头去说些什么。然而右手握着门扇,凝了片刻,终究叹了口气,一语不发,大踏步的走了!顾令月留在屋中,泪流满面。碧桐瞧着顾令月这般伤怀,气愤不已,“郡主,您别伤心难过。”顾令月道,“我不伤心。”声音极轻道,“本来就没有抱多少希望,又谈何失望?我只是,”顿了顿,“想给自己一个了断。”泣泪道,“从今以后,我就彻彻底底的是个没有父亲的人了!”一轮圆日升到了高空处,到了申时。三司会审时间已到。御驾到了大理寺。三司长官闻得御驾到来,连忙从大堂上下来参拜,“臣等拜见圣人。”姬泽道,“几位爱卿免礼。”“丹阳皇姑对朕有养育恩情,今日此案,涉及皇姑唯一爱女。朕感念皇姑情谊,故此亲自来听。今日主审此案的是几位爱卿,朕只是作为涉案相关人员,只是过来旁听罢了!”大理正等官员谢了恩,方重新回主审席上。姬泽则是入了大堂东侧早已经备下的天子坐席,与侯坐在坐席侧后的宁王、玉真公主等人点头打了个招呼,方回过头来,准备听审。主审席上三位官员瞧着时辰已到,向着东侧坐席上的皇帝和一众宗室贵戚拱手行礼,方道,“今日我等奉圣人之命,公开审理真假郡主一案。”长安百姓对此案极有兴趣,今日瞧着大理寺三司会审这等架势,心中都十分激动,大声喊道,“诸位大人快些审吧!我等都想知道,这谁才是真正的郡主呢!”白城肃然道,“宣原告顾婉娘晋见。”顾婉娘一身素服入内,见堂上并排坐着三位主审官,而在公堂东侧一架屏风后,隐隐绰绰坐着数位贵人,架势十分严重,知道今日这堂公审比诸从前两堂公审重要的多,心中越发审慎,跪在地上,朗声道,“民女顾婉娘参见各位大人,”对着东侧屏风点头致礼,“参见各位贵人。”白城点了点头,问道,“顾婉娘,你状告何人?”顾婉娘道,“民女顾婉娘,乃先丹阳公主女。状告如今这位昭国郡主顾氏假冒公主之女,冒认皇亲。”白城道,向着姬泽拱手道,“一应案情相关人员如今已经到堂,该当宣请昭国郡主上堂了!”姬泽点了点头,“可。”3、门槛事件大理寺正白城吁了口气,此案过了两堂,时值今日,终于请了这位状告正主昭国郡主第一次到公堂之上,正式审理此案。他掣了根签,正要吩咐衙役前去延请昭国郡主。忽听得东侧姬泽开口道,“朕观大理寺公堂门槛颇高,昭国郡主日常乘坐轮舆,进出公堂不便。着人暂且拆了大理公堂门槛,好让郡主直接进来。待到此案审结之后,再命人重装回去。”此语即出,观审长安百姓登时发出“哗”的声音。跪坐在大理寺中的顾婉娘面色亦陡然变的苍白起来。真假郡主一案,案情尚未判定,如今究竟谁是真正的郡主,皇帝货真价实的表妹还没有定数。圣人却这般体贴昭国郡主,为了方便郡主出入公堂,竟命人将大理寺代表官威森严的门槛拆除,可见得实偏向于这位昭国郡主。如今此案尚未开审,圣人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他更维护昭国郡主,若郡主并非真正的丹阳公主之女,他又何须这般不给顾婉娘面子,当众维护昭国郡主呢?顾婉娘亦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身子微微颤抖,面上变了颜色。玉真公主闻了此言,也是忍不住瞧了姬泽一眼,淡淡笑道,“圣人对阿顾倒是贴心。”姬泽淡淡道,“丹阳皇姑当年临终之时托付我照顾阿顾,阿顾今日上堂着实委屈,朕总要照顾一点。”说话间,几位大理寺衙役匆匆上前,将高过人小腿肚的大堂门槛拆除。昔日高高门槛的大理寺衙登时变的一片通途。在众人翘首以盼中,昭国郡主坐着轮舆缓缓出现。昭国郡主一身按品郡主大妆礼服,坐在轮舆之上,庄严清秀,背脊挺直如同风中杨柳,犹如随时摇摆,但始终挺立在当处,绝不曲折。作者有话要说: 我对不起乃们。字数估计错误。明天才是终审!躺平,遁走!ps:玉真小姨近期表现,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反弹呀?笑,其实玉真是个很爱憎分明的人,且目前因着嗯,身孕缘故,小情绪,牛角尖,胡搅蛮缠的情绪或多或少有一点。大家关爱体谅下孕妇,真相揭开后她会反省的!第四十一章昭国郡主的轮舆顺顺利利的进了公堂之中。百姓观望昭国郡主的风采,方记起这位郡主的风采。“瞧着郡主风采, 着实更像郡主啊!顾婉娘与这位郡主相比, 提鞋子都比不上, 如何可能是金枝玉叶?”“风范与身世又不能相提并论。”另一人反驳道,“昭国郡主自幼被接回,在宫中长大, 富贵繁华中生长了十几年, 自然蕴养了一片贵族风采;那顾婉娘却是在渔家长大,当然上不了台面。可这也不能证明谁才是真正的郡主啊。假使顾婉娘当初被宫中接回, 说不得现在也是一等一的贵女呢!”大理寺正白城与另两位三司堂官拱手道,“臣等拜见昭国郡主。”顾令月淡淡垂首,“免礼。”“臣等为了查明当年旧事真相, 若审案之中有什么得罪之处, 还请郡主见谅。臣等日后再向郡主赔罪。”顾令月唇角泛起一丝淡淡讽刺笑容, 道, “我明白的。”坐在东厅之中观审的皇帝开口言道,“今日之事因影响颇大, 方开堂三司会审。丹阳公主乃是朕嫡亲姑母, 昭国郡主亦是大周贵女, 此前曾为国立功, 身份尊贵。三司该当好生审问,还昭国郡主一个公道。”刑部尚书刘昆,京兆尹贺翔,大理寺正白城三人闻言起身, 恭敬应道,“臣等遵旨。”方重新坐下,一一召见证人审案。白城待到众证人一一陈述完毕后,方拱手问顾令月,“当年之事,臣有几件事要问,请您回答?”顾令月颔首,“白寺正请说。”“当年身世之事,郡主可有记忆?”顾令月冷笑一声,“大人这话问的奇怪。”她道。“我被养父抱着送到顾家门前之时,不过半岁多,其后九岁被梁内侍接回东都。这等年纪能记得什么?”顾氏婉娘听闻昭国郡主此言,微笑起来,心中舒了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顾令月道,“顾三娘子,您如今虽是郡主,我却因身份之故,不好给您行礼。当年之事不过是错认,您本身并无错处。我若能认祖归宗,也感激你前些年承欢在母亲膝下,让母亲欢乐的恩情,绝不会怪你多年擅居之罪。若你一步错,步步错,擅自说了不该说的话语,日后我可就救不得你了!”顾令月听闻顾婉娘问语,抬头瞟了顾婉娘一眼,目光之中充满了蔑视,冷笑一声,“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和本郡主搭话。”顾婉娘面色登时涨的通红。不意顾令月在这般不利的情景之下,竟还敢这般与自己说话,瞧了顾令月一眼,心中充满恶念。待到今日堂审之后,顾氏无法证明自己郡主身份,且瞧瞧可如何摆这个郡主架子。白城一噎,“郡主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只是郡主当日所言,长命锁为恶仆索当,如今这真品长命锁偏生在顾婉娘手中。可作何解释?”顾令月闻言仔细瞧了白城一眼,“白寺正”这个渔女质疑我身边的是假锁,我还觉得是他们不知道从何处寻得这长命锁下落,编了一个故事来讹诈呢。”白城噎住。顾婉娘闻言涨红了脸,“郡主,”陡然断喝,忍耐道,“我知你不愿意承认,可你也不能这样污蔑人。”顾令月冷笑一声,只当做面前没有这个人,根本不搭理。顾婉娘涨红了脸,愈发羞愤不已。刑部尚书刘昆拱手道,“不知郡主可有旁的证据证明自己身世?”顾令月闻言仔细望了刘昆一眼,方应答道,“听闻此事,本郡主前些日子命人前往洛阳,请了一个人证,一样物证。”刘昆闻言精神一震,“何物?”一名中年女子上前拜见,“微臣乐平拜见诸位大人,”朝东厅贵人拜见,“拜见诸位贵人。”玉真公主坐在东座之上听审,见到此人,陡然开口问道,“堂下来人是乐平女史官么?”乐平道,“正是。”玉真公主眸中闪过一丝喜悦之色,“乐平乃是宫中记史之人,出身史学世家,治学严谨,母后在生之时曾说,乐平有为史官的操守,若为男子,定可为一代着史大家。”眸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你怎么会来这儿?”乐平道,“当初丹阳公主与郡主乃是在太初宫同心堂相认,微臣奉命旁观,记录彤史。如今听闻大理寺有民女状告昭国郡主,郡主特意遣公主当年女官前来东都,请微臣携当初记录彤史一同前来,呈堂作证。”当初昭国郡主认亲,查证其湖州乃是前段,东都与丹阳公主母女相认乃是后段。既然前段夹杂不清,双方各执一词,没有有效证据证明谁正谁误,索性撇开前段,针对后段查证。顾婉娘为言愀然变色。堂下百姓蓊郁议论,刘昆眼睛一亮,“原来当初既是有史官彤史为证的,可真是好?”乐平娓娓道,“此册宫史乃是微臣当日记录,存在太初宫女官处。听闻昭国郡主调用,臣请禀了太初宫两位尚宫,三人共同前往彤史处,一同调出这册宫史记。”取出一道文书,“这份调阅文书上有微臣和韩荀两名尚宫共同出具的签名,还请三位审官验证。”衙役上前接过,接过乐平递上来的文卷,交由三位主审官。几位主审官员共同查验了一应手续,方朗声道,“确实手续完备,验证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