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作者:闻檀      更新:2023-06-30 21:43      字数:4540
  薛元珍想嫁给顾珩?当初她身为丹阳县主,京城顶尖的贵女,家世容貌万里挑一,可谓是冠盖满京华,唯她独风采。那顾珩又是怎么样的?还不是当场悔亲,宁可去守城门吃沙子。随后他反杀回京城,跟随靖王灭萧氏一门。她,马上就要和这些人对上了。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回到京城那个地方去。元瑾瞬间有些感叹。那些曾经对不起她,现如今高高在上的人,应该都过得很好吧。她还真是想看看,顾珩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不过……在此之前,她还有件事要去做。元瑾第二日去了寺庙,想去找陈幕僚。一则是告诉他自己弟弟入选的喜讯。二是跟他道别,毕竟她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要去京城了。只是她到寺庙门口时,却看到院子门紧锁着,台阶上落了枯叶,疏落的阳光落在有些陈旧的木门上,似乎是很久没人来了。元瑾有些失望,他……又出去了么?她对陈先生还真的有些依赖,大概是因为他一直帮她,又保护她吧。除了太后外,这样的人再没有第二个了。而他又住在这寺庙中,就像是尊佛像一样。好像来拜拜他,一切的愿望都会实现。元瑾在台阶上坐下来,想等等看他会不会回来。不过她没有等到陈先生回来,却等到了一个小沙弥。小沙弥拾阶而来,他穿着月白袈裟,光脑袋,白色袈裟。是那天曾给她带路的那一个。元瑾看到他过来,就站了起来,正好行了个佛礼问他:“小师父,你可知道住在这里的人去哪儿了?”小沙弥站定,也合十手道了声佛号,说:“先生外出有事,至于什么时候会回来,贫僧不知。”元瑾听到这般话后沉默片刻,他这是不告而别了吗?她本来是来告别的,却不想他竟然不在。也不知道陈先生会去哪里,她这一走,京城路途遥远,恐怕是很久都见不到了。小沙弥看着她的神情片刻,又说:“不过先生临走前,给了贫僧一物。说要是看到你过来便给你。”实际上,他已经等了五天了。元瑾有些疑惑,陈先生能给她留什么东西。就看到小沙弥从袖中拿出一块不起眼的玉佩,这玉佩当真看不出任何异样,淡青色不透明的玉质,镂雕了一个‘慎’字,不过缠的璎珞流苏都是上好的丝线。这难道是他贴身的玉佩?她接了过来打量,青莹莹的玉在她的微透的指尖转动。小沙弥就道:“先生曾说,若姑娘遇到危险,可以带着玉佩去找定国公帮忙。”原是这个用处。怎么的,陈先生身为幕僚,还对定国公有恩不成?拿他的玉佩能怎么样。那还是算了,何必给他添麻烦。不过他也是一片好心,她就收下当做一个念想吧!元瑾收起玉佩,谢过了小沙弥,才离开了寺庙。小沙弥看到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庑廊下,轻轻地叹了口气。她看来……是不认识殿下的贴身玉佩啊。不知道,这块玉佩能有多厉害啊。☆、第29章 第二十九章第29章去京城的准备已经做好了, 各房的物件装车,选了要带走的丫头婆子们,等入了族谱之后便可出发。崔氏尤其喜气洋洋,她长这么大从未去过京城,对于京畿的繁荣十分向往, 已经和姜氏合计好京城时兴的铺子,去了便要逛一逛。元瑾虽自五岁后就长在京城, 不过她没出过紫禁城,用的东西也全是御用织造。对这些并不清楚, 听着崔氏和姜氏如数家珍, 觉得她们比自己更像京城人士。薛青山去拜见了定国公薛让。而薛让觉得薛青山沉稳老实,倒也欣赏他, 准备安排他进工部做个主事。虽然仍只是正六品的官,但这可是有些实权的京官,是极大的提升了。薛青山很激动,发誓日后好生报答定国公。而最近让薛老太太比较头痛的,大概就是薛元珊的事了。薛元珊同卫衡失了清白, 卫衡却不愿意娶她。沈氏跟薛老太太闹了很多次,但薛老太太又能有什么办法,她又不是卫衡。只能拉下这张老脸,几次登门定国公府, 想请老夫人帮忙调解。最后卫家终于勉强松了口, 倘若卫衡两年内没有合适的亲事, 就娶薛元珍做正妻, 否则也只能是贵妾罢了。沈氏还不满意,却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毕竟她也奈何不了卫家。国公府选择了九月初六将他们记入族谱。这天元瑾特地看着闻玉穿戴一新,替他整理了衣襟,问他:“闻玉自此就要是世子了,高兴吗?”薛闻玉想了片刻,坦然道:“……似乎还没觉得。”元瑾笑了笑:“你日后会感觉到的,小姐不同世子,你的身份才是真的,我和薛元珍都算不得什么。”闻玉听后又思索,看着元瑾问她:“那姐姐会一直在我身边吗?”元瑾告诉他:“这是自然的。”她即便有经纬之才,懂谋略争斗,但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普通人家里,女儿家就是应该相夫教子的,她毕竟已经不是县主了。很多事情,她都需要靠闻玉去实现。闻玉露出些许释然的微笑:“这样就好。”只要她一直在他身边,那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他又告诉元瑾:“有件奇怪的事还忘了告诉你。那日国公爷同我谈话,问过我是否知道靖王殿下。”元瑾听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国公爷为何问你这个?”闻玉道:“这却不知了,我答说只是听说过,国公爷便没再问了。”元瑾沉思,定国公这话问得蹊跷。闻玉能和靖王有什么联系?不过已经到了出发的时候,容不得他们在思索这样的事了。薛府去定国公府的马车已经准备好,载着薛家的人一同去了定国公府。姜氏带着一双子女看热闹,周氏带着穿着比往日更显华贵的薛元珍,还有坐在一旁面无表情的薛云海。卫家也来了卫襄和他母亲。“你成了世子,日后可要提携我。”卫襄打趣薛闻玉说,落选世子这件事,似乎对他的心态没什么影响。薛闻玉只是嘴角微扬。他今天穿了件青色菖蒲纹杭绸直裰,衬得他玉树临风,典雅细致的白玉面容,眸如墨点。所谓翩翩佳公子,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元瑾注意到这个,是因为方才递茶给薛闻玉的丫头,因他低声道了一句谢而红了脸。闻玉日后成了世子,又这般容貌,恐怕这些狂蜂浪蝶更是挡不住地向他扑过来。元瑾觉得弟弟有很多人喜欢,自己也颇有功劳,所以很是欣慰。礼开始了,崔氏镇定下心神,先走上前一步。她今天穿着件宝蓝色双喜纹遍地金褙子,头上戴了支纯金点翠的东珠簪子,气度高华,竟有了些世家主母的风范,这点翠金簪是姜氏临时给她救场的。金簪虽然不少见,但点翠的金簪却是价值不菲,崔氏一路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簪子摔着了。崔氏先带着薛闻玉先给老夫人、定国公行礼。再奉茶,改了口称“父亲、祖母”,老夫人和薛让便各自给了他一个封红。薛让更是从自己腰下取了一枚双鱼墨玉佩给了闻玉。随后由薛让带着闻玉祭祖,再寻了旁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见证,把薛闻玉记入了定国公府的族谱。而两个女孩则简单一些,给两位长辈行礼奉茶后,老夫人各送了一个封红,一对手镯,便记入了族谱。这让薛元珍稍有些失望,没想到定国公府小姐入籍却是这样简单,和世子的隆重完全不一样。“自此后,你便是我薛让的儿子了。”薛让拍了拍闻玉的肩,笑着对他说,“不过请封世子,还得回京城之后,上报了礼部,由皇上特批才行。”薛让又吩咐了府内的大小管事,“但至今儿起,闻玉就是国公府的世子爷,与我亲生儿子一般无二。你们可知道了?”大管事就领着诸位管事和婆子给闻玉行礼。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在薛闻玉面前跪下。而一旁无论是周氏还是薛云海,都无一不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薛闻玉嘴角微抿,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很奇特的感觉。他大概明白了,这便是权势的感觉。而这种奇特的感觉,依稀地镌刻在他的骨子里,给他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定国公又当场给了薛闻玉两个管事,二十个随行的护卫,至于伺候的丫头小厮目前还不必,等到了京城之后再添置。闻玉又带上了桐儿、薛维两个小厮,还有徐先生一起。元瑾倒没几个带的,除了柳儿杏儿,她身边就压根没有可用的人,她也不用带别人,这样准备一番,各房都清点了,择了个好天气便出发了。太原府到京城,跑得快些是两天,慢些是三天。一路上捡着平整的官道走,两侧或是待收的成熟玉蜀黍地,一眼万顷,或是山川连绵,树林深处泛起片片深红浅黄。又恰逢秋高气爽,一路上心情倒也怡然。加上定国公家护卫押运,也没有不开眼的山贼来犯。故行程顺畅,在第三日太阳初升的时候,到达了顺天府永定门。定国公派人去递入城的官牒,元瑾则撩开了车帘往外看,初升的太阳照在高大的城楼上,镀着一层淡淡的金色。天高云淡,恢弘的城门伫立在不远的前方。旁边柳儿低声问:“小姐,您看什么呢?”元瑾依旧看着远处,她道:“不过是看天罢了。”她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再次回到了这个地方。人说,土地是有自己的味道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味。元瑾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真的,但是在随着马车进入京城之后,她分明地感觉到了空气中的熟悉。那是这个国家权力至重而森严的气息。这让她稍微沉静片刻,继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涌起。定国公府新的宅院在鸣玉坊,早已派人修整一新,是个五进五出的大宅子,几乎占了整条胡同。由于四房得了老夫人的喜欢,老夫人便将西园给了四房居住,她自己带着两个孙女住在东院,定国公带着薛闻玉住前院。周氏则有些尴尬,她女儿虽选为了小姐,但老夫人却没有邀请她一起住,她只能和薛老太太、姜氏一起住薛家早准备好的院子。周氏还顾不上自己,先随着女儿一起去安顿。薛元珍单独住了个小院,装饰十分华贵大气,布置了豪绅家中才有的黑漆罗汉床,月绡纱的帷帐,博古架上也摆了些贵重的瓷器古玩。周氏才放心了一些,看来老夫人还是没有厚此薄彼的。她叮嘱元珍:“你且记着,万事不要和薛元瑾争高低。要紧的是嫁个好人家,否则这小姐的位置始终也是虚的。”薛元珍便有些不解:“娘,您这如何说。我与薛元瑾现都是定国公府小姐,我还是她姐姐,是您嫡出的,您这说法,怎的我还要让着她不成……”周氏轻叹,她一开始也被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女儿出生更高,才情又好,总还是在薛元瑾之上的。但刚才一行人刚进府的时候,府里的人听说,薛元瑾才是世子爷的亲姐姐,便对薛元瑾十分热情。而对薛元珍这个堂姐,就略显冷淡,虽也没有怠慢,但周氏看到薛元瑾竟还有超过了元珍的待遇,心里何尝不是震惊。她牵着女儿的手坐下来,告诉她:“如今在定国公府,是比不得以前了。你可知道,现在定国公府谁的地位最高?”薛元珍突然听到母亲的慎重,有些茫然:“自然是定国公和老夫人了……”“那在他们之后呢?”“之后是……”薛元珍略停顿了一下,眼眸蓦的一闪,“薛闻玉?”“正是如此,他日后要继承定国公府,所以他仅次于老夫人和定国公。而薛元瑾是他所器重依仗的胞姐,国公府的人自然也不敢怠慢她,但是你呢?”周氏的语气微沉。薛元珍听到这般说法,也有些慌乱,握了周氏的手:“可是……我分明才是……”她分明才是嫡出啊!“你稍安勿躁。”周氏还是头脑极为清醒的,按住了女儿的手继续说,“但有个好的是,只要你讨得老夫人欢心,老夫人自然会庇护于你。且再说,你和薛元瑾对外来说都是收养的,你还是大小姐,年长于她。暂时与魏永侯爷的婚事轮不上她,你得好好珍惜才是。”薛元珍听到这里,才勉强地点点头。但她对未来还是产生了一丝忧虑。崔氏和薛青山却从未住过这样气派豪奢的屋子,携了元瑾、闻玉和锦玉去谢老夫人。老夫人住的听风榭清爽又宽敞,她正靠着迎枕喝茶。笑道:“这有什么好谢的,你们来了,这家里才欢声笑语的。若放着以前,国公爷出外打仗了,屋里就我一个老婆子,好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