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作者:闻檀      更新:2023-06-30 21:43      字数:4397
  元瑾问:“裴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随口说说罢了。”裴子清也将手里的鱼食撒在池子里,继续问她,“你在这里喂鱼却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可是发生什么事了?”他果然是喝多了……神志不清。元瑾就说:“我在这里喂鱼,自然是怡然自得了,哪里烦闷?”裴子清正想继续说,却听到外面传来丫头的交谈声。“夫人让我们来找小姐回去,却不知道小姐去哪儿了……”那声音又一顿,接着说:“姐姐可看到方才那崔氏了?可当真是个没见识的妇人。咱们夫人就算真的看上了二小姐,也会因她算了。”因这泉眼周围苍柏掩映,若不是熟悉的人,是不知道里头还有个泉眼的。所以那两个丫头并不知道这里有人。反而开始肆无忌惮地说起刚才席间的事来。她说了这话后,另一个声音有些不屑说:“那二小姐长得虽美,原出生却太差。咱们二少爷出身世家,满腹经纶,她怎么配得上咱们二少爷!”两个丫头说了这几句后,见这里没人,就去前面寻找她们家小姐了。不难听出,这两个是宋家的丫头。而且,还是说宋夫人没看上她的事。元瑾的脸色变得有点不好看,她虽然知道是这么回事,也并不在乎,但是在裴子清面前被听到,还是实在丢人。裴子清却笑了笑,他笑起来的时候,如书卷展开,有种格外舒服的感觉。驱散了他周身的阴郁。“这就是你不高兴的原因罢?”他问她。“她们看不起你?”元瑾却抿了嘴唇,不想说话。“说的是哪家公子?”裴子清又笑,“不用不好意思,我不会说出去的。”元瑾忍了又忍,才勉强按捺着声音道:“裴大人虽然有闲心,这样女儿家的事也要过问,但是出于我的名声,便不能告知您一二了。我却是还有事,不能奉陪了。”她一刻也不想留下去,说罢屈了身就走人。裴子清笑着看她。小姑娘各种和丹阳像,性格甚至一模一样,生气的时候都是这般娇气。他看着便觉得舒服,仿佛丹阳就在他面前。他如何能不喜欢。元瑾房中的丫头紫苏却留了一下,怕二小姐就这般走了,裴大人会不高兴,屈身向他解释道:“裴大人莫怪我们小姐,今日宋家夫人只是过来做客,亦不是真的谈婚论嫁,那两个丫头说的也非真的。只是我们小姐听了难免生气,没有别的意思。”裴子清道:“我亦不怪她。”紫苏含笑:“如此奴婢便退下了。”随后才退下了。裴子清却看着元瑾远去的背影怔了怔。他不是没见过小姑娘对旁人的样子,一向是温和有礼,唯独对他总是一副凶巴巴,又不想理会他的样子。但他却偏偏总是一见着她就心情舒畅,和当年跟丹阳在一起的时候一模一样。所谓宋家夫人,应当指的就是住在鸣玉坊的国子监祭酒宋家吧。那宋二公子虽然也不错,但也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小姑娘这般空灵脱俗,性子又有趣,配这二公子却是浪费了,配他还差不多。裴子清把玩着桌上留下来的,一个用来装鱼食的豆青釉小碗。心中突然有了个念头。配他,怎的突然想到这个。不过要是……他娶了她呢?这个想法刚一浮上心头,裴子清的心就猛地跳动起来。他娶她……这怎的不是一个好主意呢!他因为在丹阳身边,一直到如今都没有成亲。拖到现在已经是二十六了。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想嫁给他的人自然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母亲催促他,媒人踏破了他家的门槛,但他一直没有兴趣。但是薛四娘子这般像她,或许是上天见他失去了丹阳,所以才让一个和丹阳如此相似的人,出现在他面前。并且和丹阳不一样的是,她现在很弱小,需要他的保护。好像是,丹阳出事的时候,他没有来得及保护她。但是现在,他可以弥补在她身上。而他的确也需要成家立业了,娶她多好。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是比什么宋家二少爷强数倍。能给她一辈子的锦绣荣华,让她不必受任何风雨的惊扰。还能够扬眉吐气,高嫁一回。裴子清越想此事,心中便越发的肯定。他当真是想要娶她的。他手指微动,既然想做,那就应该赶紧做了!应该先回去同母亲商量,看是不是应该找个人来提亲才是。☆、第37章 第三十七章第37章而元瑾却未察觉到此事,她正想着明日去见陈慎, 是不是应该给他带点什么。毕竟是要请人家做闻玉的先生的。眼下已经知道他并不穷困了, 自然不能和以前一般送银子。文房四宝什么的又太过常见, 于是最后元瑾决定亲自下厨,给陈慎做几道精巧的点心。但是听说她要下厨后, 对她的厨艺极为了解的柳儿杏儿却吓了一跳。然后很是含蓄地劝她:“小姐想吃什么, 叫我们去张罗就是了。何必自己下厨呢!”元瑾看一眼她们忐忑的神色,就知道她们在想什么。她道:“你们别担心,我来京城之前,跟着灶上的媳妇学过几道做点心的手艺。眼下做的应当还是好吃的。“她挽了袖子, 准备洗手作羹汤了。杏儿低声问:“柳儿姐, 咱们怎么办?”柳儿就低声回道:“见机行事。”于是等元瑾在厨房里时, 准备和个面,柳儿便很勤快地从她手里接了过去:“小姐您调馅儿就行了,这个费力,奴婢来。”她想炸个果子酥, 杏儿把锅铲从她手里拿走, 笑着说:“油太烫了,二小姐给我帮您炸就是了。”元瑾顿了顿,觉得整个小厨房都挺忙碌的……除了说要亲自下厨的她。到最后,她基本只做了些包馅儿摆盘这样的工作。可能因为大部分都不是她做的, 竟然尝起来还挺好吃的。元瑾尝了后很满意, 让柳儿她们包起来了。“我说了, 我做的味道还可以吧。”元瑾有了些厨艺上的自信, 决定以后要多下厨。柳儿她们只是笑着应是,将东西包好。元瑾又拿了两支老夫人赏的十年参,才和崔氏一起出门了。崔氏今日要去薛家探望薛老太太,元瑾正好同她一起,只是在十字路口就要分开了。崔氏还纳闷:“你不是跟我一起回去看你祖母吗?这是要去哪儿?”看了看她手里的人参,“这不是给你祖母的?”这怎么可能给薛老太太。元瑾道:“女儿是听说这附近的灵云寺求姻缘很灵,所以才想去拜拜。您放心就是,这不是还有柳儿跟着吗。”崔氏一听说女儿是去求姻缘的,立刻就不反对了,面上还出现几分欣慰。“你现在可算知道重视自己的亲事了吧!以前娘跟你说你还不耐烦,娘也是为你好,这什么好都不如嫁得好。”然后还问她:“要不要我同你一起去?”元瑾以母亲去了就不灵为由拒绝了崔氏,很快就上了另一辆马车走了。崔氏的马车跑了一会儿,她才反应过来不对,皱眉道:“怪了,她说是去拜佛的,怎的还提那些东西!”她身侧的婆子还低声说:“再者太太,小姐的马车跑的是去西照坊的路,灵云寺不在那个方向……”崔氏拍了拍大腿,道:“这鬼丫头又骗我!”撩开帘子,朝着后面望了几眼,却已不见马车的影子,嘟囔道,“又不知道干什么去了……”但是朱槙这时候并不在西照坊。淑太后说这两日身子不舒服,让他进宫瞧瞧。朱槙想着她生了病,就带了些补品,和稀罕玩意儿进宫探望。坤宁宫仍然陈设着佛像,地龙烧得暖暖的。淑太后被人扶起靠着迎枕喝汤药,她面色红润,未瞧出病得严重。朱槙坐在太师椅上,让人将他带的匣子打开:“母后虽然在宫中,但这样上百年份的人参也不是能寻常得到的。我亦用不上,便给您拿了过来。”宫人打开的匣子里头铺着红绸,一株老参正躺在上头,端看芦头就有手掌长,参须也极长,果真是年头极深的人参。就是贡品也罕有这样的好参。但淑太后只是看了一眼,就叫人收了起来,然后问他:“我听说,你最近抓了几个朝中大臣。竟把神机营指挥使,兵部侍郎都下狱了?”朱槙沉默后一笑道:“母后既然身子不适,就不必过问朝中之事了。这些儿子自有分寸。”他似乎不大想说这个话题,又叫人拿了个盒子上来,打开后却是个五彩琉璃的玲珑球。“这样的琉璃球极难烧制,一共有五层,里头是颗鸽蛋大的夜明珠。夜中便可透过五彩琉璃,看起来极漂亮。您一贯喜欢五彩琉璃,故我在珍宝阁看到,便给您买了回来。”朱槙说了之后,就把这五彩琉璃的如意球递给淑太后看。淑太后却完全没有要接的意思,而是坐直了身体。语气也更重了一些:“槙儿,你究竟要做什么!你明明知道这些人都是肱股之臣,于朝廷有益。就算犯了一些小错,何至于要下狱这样严重!你哥哥现在身体染恙,你便这般作乱朝野,可对得起他,对得起先皇!”朱槙收回了手,淡淡道:“儿子做事,自有儿子的道理。这些人是留不得的。”“什么叫做留不得!”淑太后越发生气,“他们是抢了你的功劳,还是占了你的勋荣了?”朱槙一开始还算勉强忍耐,听到这里眼眸却迅速冰冷起来:“母亲觉得我抓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功绩?”“不然还能是为了什么?难不成是为了江山社稷!”朱槙因为忍耐,手捏得极紧,手中那五彩琉璃球竟发出咯咯的声音,刹那间,琉璃球竟被他生生捏碎,五彩斑斓的碎片落了一地。他的手还未放松,锋利的碎片扎进了手掌之中。他却不知道疼痛一般,冷笑道:“原来在您心中,我便是这种自私自利,只为自己名利的人。若我说,我抓他们是因为他们刺杀了我,恐怕您就更不信了吧?”淑太后自然是不信的:“他们在京城,你在山西,山西又是你的地界,更何况你身边随时都有亲兵围绕,他们怎么刺杀得了你!”她似乎越说越生气,“你杀他们,莫不过因为他们是当年直谏过你的人。不是为了名利,还是为了什么!”朱槙的心里一片冷冰,他略俯下身冷笑道,“母亲,若是我当真如此重名利,在宫变那天,我就应该把皇兄和萧太后一起铲除,自己称帝了!我没这么做,只是因我不想而已!”淑太后知道朱槙的性子看似和气,其实极其冷漠残忍,异常强势。只是他之前从不曾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你……”她嘴唇微抖,“你这是什么态度!你那话又是什么意思,你还想夺你皇兄的皇位不成!你何时这般自私自利了?”朱槙随即冷笑:“自私自利?当初需要靠我铲除萧家势力的时候,怎么不觉得儿子自私自利。现在不需要我了,便觉得我自私自利了?”淑太后一拍桌子,气得手指都在抖:“你这是对母亲说话的语气吗!母亲还不是怕旁人诟病你无故害人,你可知道旁人私底下都怎么说你……”朱槙嘴角又扯出一丝冷笑:“我没兴趣知道。”他冷漠说,“今日就告辞了,您好生休息吧。”他拂袖离开,大批亲兵顷刻退去。淑太后在他之后厉声喊他站住,他也置若罔闻。淑太后气得发抖。朱槙的马车疾驰在回西照坊的路上时,已是近黄昏时分。他神情冷漠的闭目休息。手摊开往上放在膝盖上,他的掌心扎进琉璃碎片,还一直在渗血。近身侍卫李凌将碎片一一小心取了,将血擦净:“殿下且忍片刻,这车上没有备金疮药,回府了小的再给您包扎……”朱槙嗯了一声,闭目不言。李凌是他从战场上救下来的,对他极为忠心。见殿下神色疲惫而冷漠,是不大想说话的样子,便不再出声。太后娘娘一贯是偏听则信的性子,难免会受旁人挑唆。而殿下只有太后娘娘和皇上两个血亲,他如何会不在意。那琉璃如意球,还是殿下特意买来给太后的,结果却遭了这样的待遇。今日之事,恐怕是让殿下对太后娘娘更为失望了。马车刚到西照坊外,就有人跪地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