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作者:乌龙雪      更新:2023-06-30 23:01      字数:2529
  明华月便咳嗽了一声:“弟妹,有什么话回府再说罢。”荀南衡直接起身,向承恩公拱手告辞。朱家众人自然连忙起身还礼相送,只是出门时朱二公子本能地又看了看茶几上的茶水,几乎大部分人都不过象征地抿了抿,在这前后不过两刻的过程里,连一盏茶也没有喝完。荀家人来这一趟,便如风雷一般,送礼、问话、接人,前后一气呵成,比他们在家里预备时间还短。婚事不谈也就罢了,连什么代为保守此事、请勿外传之类的话也没有说。当然此时说不外传也是空话了,可连场面话都没说,荀家人这是彻底破罐破摔了么?很快,荀家众人与同行的宾客各自上车,荀滟也有一架单独预备的马车,字号装饰都是她以前在京中惯用的,荀二太太爱女心切,还是看着丫鬟们扶了荀滟上车之后,才抹了眼角犹存的泪花,登车预备回府不提。于是在午时刚过不久,文安侯府以及几位见证人的车马便又一齐缓缓返回了荀府。这样的顺畅与速度,让早上闻信、满心兴奋想要听说新闻的人家不由失望了一阵子。不过,这失望也不过就是很短的而已。因为随后此事的变化,居然迅速转向了一个完全没有人料到的方向。而生变之时,就在小半个时辰之后,当车马长队到达文安侯府二门之时,文安侯夫妇、荀二老爷夫妇、世子荀澈以及英国公世子等见证之人都已下车之后,荀滟的马车还是迟迟没有动静。或者是因为始终记不起旧事,她便害怕到达这个陌生的环境、不想下车?众人面面相觑,随即荀二夫人便亲自过去打了车帘,呼唤荀滟:“滟儿,到家了,你……”一句未绝,荀二夫人忽然尖叫起来:“啊!滟儿你怎么了!”那装点华美,锦帏绣帐的车马之中,智谋美貌皆高人一等,失忆之事不知真假的绿衣少女,整个人已经瘫倒在车厢之中,头歪在一侧,面色看似如常,整个人却不似还有气息。“滟儿!滟儿!”荀二夫人这一番的惊慌可就真的非同小可了,比当初在赏梅宴上听闻荀滟翻车落江还要惊慌十倍,整个人尖叫呼唤的都走了音,几乎是手脚并用一样要爬上车去查看荀滟的情形。幸好身边的丫鬟从人手快,一把拦住荀二夫人,这时文安侯夫妇、荀澈、荀二老爷等人都也都围拢过来,震惊之下自然就都转向了小郗太医。小郗太医此时也没有什么男女之防可以忌讳了。撩了袍子前襟一撑车板,直接跳上车去查看荀滟的情形。片刻之后便探头出来,面上亦全是惊愕:“府上的大姑娘,断气了。”“滟儿——”荀二夫人一声哭嚎之后,两眼一翻,直接晕了过去。第92章 史册留名此事传遍京中之时,已经是转日了。但此事骇人听闻的程度, 却并不因为这时间上的稍稍耽延而失色半分。因为消息是从大理寺传出来的。腊月初六, 在京城沸沸扬扬的流言之中, 文安侯府备了重礼, 请了贵客, 到承恩公府接回了传说中生死不知、失踪一个月有余的大姑娘荀滟。然而刚回到文安侯府, 还没能落地踏进家门, 荀滟却身死车中?哪怕荀滟再晚出事一个时辰甚至半个时辰,此事都只有一种可能, 就是荀家内部处决了荀滟,虽然已经是对荀家名声于事无补。但是,荀滟不是死在了文安侯府之中,而是死在了从承恩公府回到文安侯府的这短短一路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谁也没有想到, 几乎就是在朱家众人还在查点荀家所送的贵重谢礼、商议着要不要过几日主动到荀家再提一提朱二公子与荀滟婚事的时候, 大理寺的人就登门了。因为荀家在发现荀滟身死车中之后, 直接连人带车就送到了大理寺,英国公世子、忠勇将军夫妇、聂尚书以及小郗太医,这几位从荀家内务的见证人, 直接再次变成了大理寺公堂上的见证人。人人都看着荀滟好端端的从朱家出来,然后登车回府,不到半个时辰就直接身亡,若没有在车上遇刺, 就只能是在朱家的时候出了什么事情, 譬如, 中毒。朱家自然叫起撞天屈,说法也很合理。他们为什么要害荀滟呢?若真是对她有什么不良的心思,何必救她,又何必找人辨认、交还荀家,费了这样大的周折,总不能是专门给自己找麻烦的罢?但这样的话放在亲戚或世交之间撕扯是可以,在大理寺的公堂上,却不能拿着反问和假若的话来应对。荀澈直接上堂质问:“贵府上不必说什么‘若是有意、若是无意’,心意如何,都在贵府的一念之间,旁人并不得知。如今舍妹的尸身已经交托刑部总堂与大理寺的积年仵作查验。现在还请贵府二公子将到底何时何地何处救起舍妹、过去这一个月里到底在哪里、如何诊治、如何抓药、有什么人证物证,一一拿出来罢!”这一下,承恩公府上下脸色都变了。朱二公子还在试图分说,自己绝对没有杀害荀滟的原因和必要,但两步之后的承恩公脸色却渐渐惨白起来。为什么要请那样身份的见证之人?为什么明明带了太医,却没有在朱家当场给荀滟诊脉?为什么荀世子唯一提出过的问题就是有关相救荀滟的过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刻,荀家根本不是要追究荀滟是怎么死的,而是要追究在过去的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内,荀滟到底在哪里,那整番的说辞之中,到底有多少漏洞!想到这里,年过半百的承恩公竟感到背脊上阵阵寒意,目光重新落到那位年轻的文安侯世子身上。一身海水纹藏蓝世子锦袍,头戴金冠,长身玉立,站在那里静静看着面前之人完全不着重点的辩解,俊秀的面孔上神气十分浅淡,并没有表露出任何明显的讥诮或不尊重,整个人的气势沉稳如山。片刻之后,荀澈的目光也环视过来,薄唇边竟有一丝似笑非笑,承恩公心里更是猛地一沉——此事,怕是连壮士断腕的机会都未必有了……顺风顺水大半生的承恩公这回倒是料事如神了一次,从腊月初七此事进入大理寺开始,荀滟之死便开始成为大盛史书当中记载最为详细的案件,不止是影响了后来大盛世家对于子女的教育,甚至给所有的公卿世家都带来了一次严重的警告。因为最终荀家对承恩公府提出的状告与参奏,不只是有关荀滟的身亡,还有对荀滟的拐带、囚禁、毒害、以及针对文安侯世子散布谣言、危及文安侯府爵位爵位等等。这样一条条地说出来的同时,文安侯府自然也拿出了各样的细则的证据,譬如京兆衙门协同京策军严守京城、内外盘查那些日子的出入记录,朱二公子的行踪与行程,从京城经冀州到柳州所有官道驿站之人的口供,所谓翻江落水的残破车驾地点,沿江上游三十里,下游一百里内所有的码头船家渔夫水运,周遭省府州县的药铺郎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