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作者:乌龙雪      更新:2023-06-30 23:01      字数:3138
  俞老太太毕竟是长辈,面上还是很从容,含笑寒暄的时候便又问了问程家安好等等。那位程将军也十分谦和,说笑了两句。而让俞伯晟最为畏惧的晏司马此刻亦是神情轻松,在旁帮腔:“这日子虽近了些,还望俞大人不要见怪才是。荀老弟一家子,也是在是盼着娶长媳盼得很了。”晏司马一开口,俞伯晟刚刚放松些的背脊就又紧了紧,连连陪笑道不敢,低头看那纳彩礼单上列出的活雁、蒲苇、香草、合欢铃、鸳鸯锦以及金玉玩器等等足足数十样,又是惊叹又是满意,同时心里也隐约冒出了另一个念头:这么多东西这么多人?荀家小子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打我闺女主意的!第97章 折腾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天旭十四年的正月,整个京城的格局都十分微妙,无论是皇城中的三宫六院, 还是京东京西的群臣公卿,都在波澜起伏之中或大喜或大忧。便是有少数几家做惯纯臣、立场居中的, 也不免听着外头一条一条的消息,暗暗惊心。譬如,正月十四那日, 在外人看来毫无预兆的情况下, 文安侯府居然无声无息地请了晋国公世子明云冀,中书右司马晏珉以及镇北将军程广陵三位, 登门拜访已经沉寂数年的俞尚书府,为那位可算是风口浪尖上的文安侯世子荀澈正式提亲。虽说在十月里荀老夫人寿宴上, 满堂宾客, 尤其是高门女眷们都看见了那位美貌过人的俞家姑娘,跟随着文安侯夫人明华月往来走动,但想着俞家如今的地位与格局, 大部分人都以为那是明华月为幼子荀淙看中的姑娘。然而到了上元佳节便传出消息,那居然是未来的文安侯世子夫人?登时便引发了议论无数,持中如英国公府者,便会想着文安侯世子此举, 是否为了推拒皇后先前隐约露出的与文家联姻之意?毕竟文若琼文若瑶姐妹在京中也是很走动了一阵子, 等到十月底皇后的兄长沂阳侯夫妇入京, 更是又带了两位更加美貌的文家庶女和族女, 其中的用意简直昭然若揭。而在皇后着意笼络,最为想要联姻的家族,首当其冲的便是文安侯府与晋国公府。若是荀澈拒绝文家姑娘,转而迎娶其他立场微妙的高门贵女,当中难免便有在政事上改弦更张的意味。但如今荀家选择了一位这样出身较低的世子夫人,那么就给与中宫以及秦王殿下多留了几分余地。与此同时,对这件婚事大为不满的人当然也是有的。想要将侄女嫁给荀澈的文皇后,与其兄嫂沂阳侯夫妇自不必说,身为俞菱心外家的昌德伯府也是十分怨念。只是昌德伯夫人对外却不好说想要给自家女儿齐珮跟荀澈牵线不成,便只能抱怨俞家不曾找自己家这个正经的舅父舅母保媒、反倒绕个大圈子去巴结镇北将军府程家。随即又强行透出个意思,因为荀滟出事,疼爱孙女荀老太太受了好大的打击,腊月里一下病倒。延医用药直到如今也没好利落。所以文安侯夫妇这是急着给长子随便定个亲事,哪怕差一些,一则是快,二来也有些冲喜的意思在当中。齐家放出这个话来,倒也有些合理,主要是俞家如今地位确实不算太高,荀澈却仕途大好,再者这纳采问名大礼行的也实在是有点突然。但不信的人也不少,荀老太太是在腊月里病倒的,可人家俞姑娘从八月开始就在玲珑文社露脸,十月里还帮着操持荀老太太的寿宴,这应该是早相看了的才是。不过这些闲言碎语的议论并没有给荀家与俞家造成太多的困扰,因为很快随着正月十五之后重开廷议,大理寺再继续审理荀家与朱家这件载入史册的案子,京中的风起云涌越发激烈,与其他消息相比,荀澈订亲这件事便算不得什么了。正月十七,长春宫朱贵妃病倒,据说一时情况极为危急,宣帝关心情切之下为此当日不朝,后来朱贵妃情况稍微稳定些许,宣帝又下旨赏赐长春宫并承恩公府药材金银若干,似有安抚之意。然而此举在正月十八引发内阁与言官的极大不满,连相对中立的阁臣都当廷提出,皇上即便有意看在慈惠太后面上施恩于朱氏一族,也不当因此不朝。更何况朱家行事不检,有负圣恩,更当严办严查,甚至这原本就是因着太后而破例延续的承恩公爵位也当重新议过。于是随后几日之内,随着大理寺追索审查的越发严峻,宣帝赏赐给朱家的药材也真的发挥了作用,承恩公府甚至还多请了几回太医,给府中受惊以及心塞的长辈们看诊。正月二十,镇北将军夫妇程广陵夫妇启程返回郴州,但留下了已经寡居四年的长女程雁翎在京中,并直言程雁翎不再继续为亡夫祁烽守寡,而是要大归回到母家,留在京中,到祖母昭宁大长公主府居住。宣帝念及程家世代忠烈,又兼姑母的面子,便赐了一个端仪县主的封号。此事引发的议论就更多了,程将军的意思,是希望女儿留京再嫁?那位百骑破千军,铁血镇三关的小祁夫人,如今要大归再嫁?一时之间,京城上下的将门甚至宗亲公卿之家,都很是认真地审视了一下自家子弟的身材与体格。正月二十四,另一件婚事悄无声息的下定,再次推动了京中微妙的格局——镇国将军府三姑娘陆氏,与远在常州的平阳侯府定亲。那位曾经一再收到宫中、尤其是景宁宫诸多赏赐礼物,人人皆以为是准秦王妃的陆氏女,终于在赐婚旨意下来之前另寻姻缘。换言之,就是镇国将军府正式表示了不再参与中宫皇后与长春宫朱贵妃的角力与斗争,重新回到了中立的立场。这也再度证明了宫中的形势并非一定是此消彼长,因为长春宫的卧病,以及朱家在大理寺追索之下的狼狈不堪,并没有让身居中宫的文皇后重新得到多少圣眷,反而是那位膝下无子的聂昭仪近来伴驾频繁。吴王魏王沉寂的同时,秦王殿下也没有得到皇上的重新喜爱,甚至与荀家明家的重新和好也没有什么进展。可以说到了现在,中宫与长春宫两败俱伤,重新建立了一种新的微妙平衡,甚至有人还会觉的,宣帝如今未过半百,又素来康健,焉知不会有年轻妃嫔再生育皇子?若真是那样,这大盛天下究竟如何,可就真的不好说了。总而言之,整个京城的正月就是在一波又一波的消息中震荡不已,每一个家族甚至每一个人,都在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变化,同时也在各尽其能地预备着。或进,或退,或折腾,都是在命运的洪流里试图抓住点什么。只不过有的人想要顺势而起,也自然有人试图再挡一挡,就像是二月初一,俞菱心收到的荀家帖子一样。不是明锦柔,也不是荀滢,而是荀家二房现在仅剩的姑娘荀湘叫人递了过来,请俞家姑娘们到文安侯府吃茶。名头上说的是,得了一批新茶,所以请家中姐妹的同时,也想跟未来的二堂嫂亲近一下,这也是老太太的意思。说起来这也算是十分光明正大的邀请了,意思上与先前荀滢邀她过府、实际上是给文安侯荀南衡相看大概是一个意思,荀老太太就是想再看看她这个未来的孙媳妇。只不过这差别在于,文安侯的相看是在定下婚事前的最后斟酌,如今六礼中的纳采问名二礼已毕,而俞伯晟因为被明云冀两次突袭吓怕,明确要求下一次的纳吉请期至少要排到三月才算郑重,所以现在虽然没有正式下聘,但三位媒人共证,婚事已经算是开始筹办,荀老太太再相看又是为了什么?放在旁人家,可能只是老祖宗想要提前见一见未来孙媳妇,但在荀家么......顾虑归顾虑,俞菱心的沉吟也不过一刻,便回帖子应允了。反正荀家二房众人她也不是没见过,如今因为荀滟的案子还在撕扯,荀家更不好做出内部翻脸的样子,分家之事可能也不会很快发生。既然如此,那么迟早都要在同一个屋檐下,她有什么可回避的。再说,荀湘的邀约是在荀家,有荀澈和明华月呢,更没有什么可怕的。很快她的想法便被证实了,因为车马到达荀家的那一刻,荀澈居然亲自陪着荀滢过来迎她。又是数日不曾相见,他俊秀的面孔上满是笑意与温柔:“你来了。”俞菱心也想到了会在荀家遇到荀澈,但没想到掀开马车帘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他,纵然这样熟悉,她心里还是热热地跳了跳:“嗯。”此时此刻唯一庆幸的,大约便是同在一处的荀滢并不如明锦柔那样会随口取笑,但荀滢好像也学坏了一点点,看着哥哥和俞菱心各自的神情,也抿着嘴微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