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
作者:乌龙雪      更新:2023-06-30 23:05      字数:4154
  不管对秦王有多少不喜与不满, 秦王以皇子之尊行此大礼, 明云冀还是有些惶恐,连老晋国公目光中亦有震惊之色。而秦王下跪三拜之后, 言语亦是十分果断坚决:“锦柔今日起便是我妻, 国公爷与世子便是我的长辈。祖父与岳父既然将锦柔托付许嫁,我自当待她尊重爱护,还请长辈放心。”言罢再次欠身, 明云冀便亲自上前去扶秦王,原本因着嫁出爱女的感伤与向着秦王的复杂心情混杂在一处,此刻又加了几分感动。其实不管为了联姻还是联盟,郡王妃这个正妻之位真的是已经有足够的分量。说穿了, 将来若是秦王真有身登九五的那一日, 明家就又出了一位皇后, 背后的荣耀与分量是任何一个家族都不能小看的。明锦柔既然嫁给秦王, 明家哪怕只是为了明锦柔的安全与前程, 也会不遗余力地支持秦王。而对于今日大婚迎亲的隆重与煊赫,明家人已经是满意的。此刻再添上秦王的一跪三拜,政治联姻的意味登时就被削弱了不少, 明云冀甚至有一瞬间的恍惚,觉得眼前高大英俊的青年真的是普通的女婿,而非身后牵涉无数利益的皇子秦王。“小女年少,亦有顽劣之性, 还望……”明云冀咬了咬牙, 躬身道, “还望殿下怜悯宽待。”秦王亦欠身应道:“岳父放心。”这时司仪再度唱礼,外头的礼乐也再次奏响,拜别长辈的部分全了,明锦柔就要到晋国公府外登上花轿了。郡王妃仪仗的鸾轿是十六抬,比寻常花轿更加宽大许多。但这上轿的礼节还是一样,由新娘子的兄弟背负新娘出门上轿。头戴金冠,身穿锦袍的明锦城已经早早过来相候,矮身去背明锦柔的时候便低低笑了一句:“臭丫头,要出门了。有事只管与哥哥说,哥哥的腰再不好,也会护你一辈子。”明锦柔的肩头再度一颤,伏在哥哥背上的时候,明锦城便察觉出自己脖颈后面又湿又热,他想笑话这臭丫头两句,然而一开口声音也哑了。连忙干咳了两下,强压着将她送上了鸾轿,才在转身离去之前带着根本没压下去的哭音道:“好好……好好照顾自己。”这时秦王以及其他迎亲同行之人已经上了马,明锦城转身回府,也要稍作整顿之后就跟随祖父和父亲一起到秦.王府参宴。回身之时首先看见的就是站在门内的程雁翎,他满心的情绪正十分复杂,本能就想要过去找她,然而明锦城刚踏出一步,程雁翎忽然侧头与身边的侍女说了两句话,竟先大步往回去了。这一幕被同样在门口的俞菱心看了个满眼,心里登时莫名一跳,便有些隐约的不安涌上心头。明锦城倒是没留意到别人,见程雁翎先走,脸上也有些错愕,但此刻晋国公府里还有许多送嫁的亲眷宾客,以及老国公爷、老太太也要预备出门,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他稍稍按了按心头的起伏,便先去安排料理了。俞菱心这边倒是在疑惑之余也在查看是否需要帮忙,然而荀滢领着四个丫鬟将她守得紧紧的:“嫂子,爹娘和二哥都吩咐了,咱们这就直接上车到秦.王府去参宴就好了,晋国公府这边的事情你完全不用费心了。”俞菱心笑笑,捏了捏荀滢的小脸:“那也好吧,你一直陪着我就行。”她稍微看看今日的阵仗,便知一切皆稳,而荀澈昨日也叮嘱了,今日她唯一可以操心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时刻与荀滢在一处。不管是为了她休息,还是荀滢的安全,总之两人不要分开就好。俞菱心明白荀澈的意思,今日秦王大婚,宗亲重臣到贺者极多,除了沂阳侯府和抚远将军府两家侧妃的娘家应该是没什么颜面出席之外,吴王魏王、安顺伯府朱家、右江王府以及消停了许久的瑞阳郡主都会到。届时所有人的关注都会在秦王大婚的过程和饮宴,以及群臣百官态度与风向。那些自然是要紧的,荀澈与明锦城等人也会自行留意。但与此同时,荀澈更挂心的就是荀滢。前世里就是当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秦王与吴王魏王的争斗争端时,荀滢就在距离荀澈等人数丈外的昭阳殿范围里出了事。所以今生不论荀滢到什么地方去,哪怕是秦.王府这个按道理来说不会出事的地方,荀澈也要在暗中安插护卫的同时,叮嘱俞菱心仔细看好荀滢。当然,荀滢自己大约是没有察觉的,此刻的她只是笑眯眯地去挽了俞菱心的手:“那是一定的,我一定时时都陪着嫂子。嫂子,你听说最近外头有本竹节诗集了吗……”姑嫂二人一路说笑闲谈着,便一齐先去二门登车。很快到了新落成的秦.王府,果然已经高朋满堂,附近从三条街道之外便开始有京兆衙门与羽林营协同守卫,宾客的车马要经过层层盘查,才能到王府饮宴,连宗亲女眷也不能免。大概礼部和宗景司、尚务司那边除了记得仁舜太子朱伞事件的教训之外,当初朱家大办百花宴混进江洋大盗的事情也被很是放在了心头。等到进了秦.王府,俞菱心又是微微讶异,同时也有些好笑——明锦柔虽然在青虹轩里满了上战场的“悲壮”,然而秦王殿下这位心眼儿实在的新郎官,这才是真真切切地做出了上战场的阵仗。郡王府按照规制本来就有数十名护卫,总数不能过百,主要是为了防止私兵蓄武之类的变故。但在护卫之外,王府里其他的下人甚至护院之类的人数就要灵活很多,只要不是借着护院教头之类的名义真的招个几百兵勇,多那么十几个甚至二三十个人,其实也没有人追究。而秦王殿下在诸皇子中一直是以武艺兵法见长,所以这大婚典仪的过程中,整个秦.王府内部的布置和防务简直是针插不进、水泼不通,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护卫与借调来的羽林卫混编,所有的出入路口上都至少有两人侍立,秦.王府内的小湖周围更是密密麻麻地三步一人,显然是怕有人再来个落水姻缘。而宾客们近了正堂或是花厅落座之后,来来往往端茶送菜的丫鬟仆从虽然衣衫看似青布短打,中规中矩是寻常模样,然而出出入入哪怕就是一壶热水也是两人一组,而且连男带女个个都腰杆挺直,目光锐利,仿佛随时有人摔杯为号,所有的下人都能立刻跳起来就飞檐走壁、拔剑作战。按照这样的谨慎程度而言,别说是郡王大婚了,就算是宣帝出巡祭天,大概也能平安顺利、滴水不漏地完成典礼。只不过,作为大喜之日,这样的阵势真是有点……俞菱心想想又笑了,她现在越发明白为什么秦王自以为表明了心迹,明锦柔却还是一脸“他这个坏人既然一点不喜欢我只想政治联姻那就随他政治联姻只谈合作好了哼!”很快宾客们落座入席完毕,秦王与明锦柔到了正堂拜天地,在拜高堂的部分便是向着皇宫方向北面而拜,随后夫妻交拜,便在礼官喜娘等人簇拥下进入正院洞房,坐床牵红撒帐等等,完成诸般礼仪,秦王便再度出来到前堂,与所有的新郎一样,敬酒谢客。而这时王府中搭好的戏台上,丝竹声开始响起,这场大婚典仪便到了对宾客而言最热闹说笑的饮宴时刻,佳肴美酒皆流水一样送到席间,而所有让席间想要通风透气、单独散步说话、甚至想要去净房方便或是有人更衣的需要,都有人守在外头接应服侍。或者说,都有两个以上的护卫随行护送到事先预备好的地方,真是一丁点儿搞出什么酒后偶遇、更衣遇见、落水相救之类花样的机会也没有。而厅堂中的宾客们也不知道是原本就没带着花样的心思,还是见到了秦.王府如此阵仗就按下了别的念头,总是秦王与明锦柔的大婚典礼与婚宴可以算是天旭年间少有的完美典范,如何从头到尾、滴水不漏地完成一件大事。而另外一个后来也被当做典范的例子,便是同时的侧妃入府。几乎已经被其他宾客们完全遗忘了,只是到了黄昏时分,戏台上犹自热闹喧嚣的丝竹锣鼓伴奏之下,秦.王府的角门无声无息地开了,王府长史领了两顶四人抬的粉轿入门,后头另外跟着各自的十六只箱笼,按着早已安排好的路线,由一支八名护卫组成的小队,半是郑重迎接,半是严肃监视地送到了各自安排好的院落。两个院子门外都已经有管事嬷嬷领着大丫鬟在等候,给新侧妃新良媛见礼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王爷有话,三朝回门之前,请您不要出自己的院子。若是有您的下人到了外头、惊扰了王妃,王爷的旨意是,格杀勿论。”第140章 昼夜难安仿佛是怕侧妃们听不明白, 或是丫鬟们不够确信是什么意思, 两位嬷嬷几乎就是背书一样在同一个时间进一步警告花容失色的邓侧妃与文良媛:“王爷喜爱兵法,治府如治军。所以王爷的每一句话, 都请您放在心头。咱王府里的侍卫, 有一半是从郴州军里选回来的,至少杀敌十人以上才能到府里做侍卫的。您明白了吧?”“明……明白。”邓侧妃到底是将门女,虽然自家父兄也是很久没上战场了,但好歹逢年过节、家族聚会还是少不了听长辈们说起什么战阵往事, 面上还能撑住。文若瑶那边连腿都软了, 沂阳侯府世代都是文臣勋贵,往上几代倒是出过什么阁老辅臣, 名扬天下,然而到了这三代, 仅有的功绩就是与宗室天家联姻了。不过文若瑶的脑子还是比娇弱的姐姐文若琼好那么一点点,虽然体会到了秦.王府的护卫们几乎是要将“杀人不眨眼”几个字贴在额头上,但也在惊慌中勉强抓住了这警告之中的另外一层意思:“那……那王爷的意思是,只要我这三天不出院子就没事对吧?”分配给文若瑶的嬷嬷姓石,面相极其严肃, 但礼貌是很恭敬的,当即欠身应道:“这是自然。您是圣旨赐给王爷的良媛,又是皇后娘娘的侄女,王爷说了, 上有圣恩凤泽, 下有礼法仪制, 只要您谨守自己身为良媛的本分,凡事依照王府规矩而行,顺命守礼,您作为王府良媛的供奉与体面,一定不会亏缺。”文若瑶长长舒了一口气,抹了一下自己满额的冷汗:“那就好,多谢王爷,有劳嬷嬷。”言罢还叫人打赏,只是陪嫁的丫鬟也是手脚冰凉,哆哆嗦嗦地给了红封,就赶紧扶着文若瑶进院安顿不提。总而言之,秦王大婚的九月十五当日,秦.王府里上上下下都可以算是一片欢乐和谐。邓紫芝与文若瑶安顿得悄无声息,而前堂为迎娶明锦柔所摆设的戏台与大宴则是丝竹锣鼓,繁华煊赫,一直热闹到了天色全黑,戏台上才开始奏最后几段收尾的喜庆乐曲,宾客们也纷纷起身告辞。俞菱心这时候其实已经有些疲累了,到底是她月事的第三天,再怎样小心保养不劳顿,今日为了明锦柔的出阁大事,也是一早就到了明家坐着观礼凑趣,而在秦.王府里虽然看着各样的布置十分严密,但是想着明锦柔一直到盖上盖头之前还是一脸悲壮坚强,再想到宫中如今必定满腹愤恨的文皇后与如今相对蛰伏的丽妃和吴王魏王,她总还是悬着心的,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突然的变故。幸而时间一点点过去,这场大婚庆典还是平平安安的完成了,俞菱心终于放心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感觉自己后腰还是有些酸痛。而这个时候,荀澈便过来接她了:“慧君,今日累不累?”荀滢先抿嘴一笑:“二哥既然过来,那我先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