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作者:未妆      更新:2023-07-01 17:20      字数:4637
  君臣这一问一答,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所有人的目光都朝那最前头的桌案旁看去,谢翎仍旧在奋笔疾书,全然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仿佛已经沉浸在其中了似的。殿试举行了整整一日,到了傍晚掌灯时分,所有人都要交卷子了,谢翎在试卷上写下最后一笔,然后把毛笔搁下,正在这时,他的桌案前出现了一道人影,朱色的官袍下摆。谢翎抬起眼来,见那人竟然元霍,他微微颔首,以示礼节,两者目光对视片刻,元霍转过头去,看着监试官开始收卷子。元霍就这么站了站,什么也没有说,然后走开了,谢翎默默地收拾好自己的笔墨纸砚,随着士子们一同离开了保和殿。王府内,一个青年男子正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书,慢慢地念道:“夫一者诚也,天之道也,诚之者明也,人之道也……”他的声音沉稳,不疾不徐,直到门外走进来一名婢女,行礼道:“王爷,窦大人来了。”恭王的目光仍旧落在书上,口中道:“请他进来。”“是。”恭王放下了手中的书,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目光远眺,此时已是夜里了,王府里早就掌了灯,看上去灯火通明。一道脚步声自门外进来,紧接着是窦明轩的声音道:“见过王爷。”恭王立即转过身来,笑道:“炳华,你来了,正盼着你呢。”窦明轩也笑:“让王爷久等了,是臣之过。”“坐,”恭王一扬手,等窦明轩坐定了,才问道:“怎么样?可有了好人选?”闻言,窦明轩犹疑着道:“不瞒王爷说,有是有了,只是……”恭王见他如此,又问道:“怎么?是有什么难处?”窦明轩答道:“今日在保和殿时,皇上问起了一名举人,王爷可还记得?”恭王道:“自然记得,父皇还称赞他为神童,似乎年龄颇小。”他倏忽间便反应过来,望着窦明轩道:“怎么?你说的人选正是这一位?”第 105 章窦明轩答道:“实不相瞒, 当初在会试之时, 我便荐举了此人为会元,但是后来被元阁老给发回来了。”恭王道:“怎么回事?”窦明轩沉吟片刻,道:“我当时观此人试卷和文章, 行文老辣, 且常有惊人之语, 是个不错的人才,若是日后好生栽培, 定然会有一番建树, 所以一力推荐,但是元阁老却只取他为亚元,说他年纪小了,太过显眼恐怕不利。”恭王点点头,道:“元阁老的意思我明白。”窦明轩道:“是,不过今日殿试, 殿下也看到了, 此人已引起了皇上的注意,甚至当众称赞他为神童,以皇上的性格, 到时候点他为状元的可能性很大。”恭王却道:“他殿试的卷子你看了吗?”窦明轩拱一拱手,答道:“未曾看过, 我怎敢向殿下说起此人?可以说, 此人文章做得极好,此次参与殿试的士子们, 能与他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恭王背着手,踱了两步,还是有些犹疑:“可是他看起来,确实年轻了些。”岂止是年轻,大乾朝自建立以来,已有四百余年,科举也不知举行了多少回,还没出过这么年轻的状元。窦明轩却道:“岂不闻史有甘罗,十二岁称相,照我看来,越是年纪小,才越好笼络。”这么说也是,恭王停下了步子,转头看他,像是下定了决心,道:“那就荐他吧。”窦明轩顿了一下,道:“那元阁老那里……”元霍之前连会元都不肯点他,这次荐状元,可想而知,恭王却道:“你只管荐上去便是,元阁老那里我自有说辞,再者,状元也不是谁点的,最后还都要看皇上的意思。”窦明轩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他说着,又想起一事来,道:“王爷,上回说派人去找仲成先生的事情,怎么样了?”听了这话,恭王只能叹气,道:“派了人去是去了,只见了一面。”看他那表情,窦明轩立刻了然道:“可是被拒了?”恭王有点气,又有点无奈地道:“仲成先生滑不溜手,在内阁时便是这样,两不得罪,何况是如今?”窦明轩道:“王爷费心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另想他法了,所幸那边近日没有动作,咱们也能略喘口气。”恭王摇摇头,只是长叹道:“不好说啊,我一日不归藩,就一日不能消停。”窦明轩无言,恭王今年已二十有七,按照朝制,早该分了属地才是,然而也不知上面那一位是什么意思,把恭王就这么放在京师,一放就是四五年,做个闲散王爷也就行了,没成想还要给他派事做,偶尔还要跟东宫那一位储君对上,简直是让底下的人不得不生出别的什么想法来。第二日,文华殿内,所有的读卷大臣与监试官都集中在这里,准备批阅昨日的试卷,窦明轩坐在一旁,看着收掌官取出试卷,按照读卷大臣的官阶品级依次分发下来,很快便轮到了他这里。窦明轩旁边坐着的便是曹勉,两人自从上回因为会元一事,据理力争个面红耳赤,如今表面上看来倒是也一团和气,曹勉一边摊开试卷,一边呵呵笑道:“窦大人,你说今日谁最有希望被点为状元?”窦明轩笑笑,一边恭敬拱手,一边道:“此事还需看皇上的旨意了。”曹勉得了个没趣,也就不再说话,兀自看起试卷来,大殿里面静悄悄的,窦明轩将目光从试卷上抬起,挪到前面一个背影上,那是元霍。大殿里安静无比,偶尔只能听见卷子翻动的声音,窦明轩的心里却有些不安,今日推举状元,肯定还要起争执,不说旁人,就是那个曹勉,他既推了顾梅坡为会元,这次肯定还是要与他吵的。曹勉是吏部尚书,他是礼部尚书,按照往年习惯,都会首推吏部尚书所取之人,所以这一场争执,窦明轩并不占优势,除非……他又望了望前面的背影,心里叹了一口气,拿起笔在试卷上画了一个点,然后传到隔壁的桌上。每一张试卷都需要所有大臣的批阅,批完一张,便传到下一个人手中,称为转桌,窦明轩耐着性子继续看,很快,他便看到了熟悉的笔迹,极度标准的馆阁体,开头便是:臣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燕帝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好。”窦明轩眼睛一亮,忍不住轻轻地抚掌,引来旁人的注意,曹勉见了,便笑道:“窦大人这是见到了好文章?”窦明轩笑而答道:“是好文章,曹大人一阅便知。”旁边也有人听了,笑道:“得窦大人如此称赞,那我等也要好好看看了。”闻言,窦明轩哈哈一笑,伸手拿起毛笔,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圈,这便是最优的意思了,最后让首席读卷大臣查阅,哪张卷子上的圈越多,就取哪张卷子,一甲二甲的排名也是由此产生。最后果然如窦明轩所预料,曹勉推的是顾梅坡的卷子,而巧的是,谢翎和顾梅坡两个人的卷子,上面竟然都是九个圈!窦明轩下意识与曹勉对视了一眼,两人立刻心知肚明了。所有的读卷大臣都面面相觑,一瞬间也不知该说什么,户部尚书抚着长须笑道:“看来这二人都一般优秀,此乃我大乾之福啊。”众人纷纷附和,又有人道:“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状元却只有一个,诸位大人向陛下推举哪位?”大殿的空气一时间又沉默了,正在这时,元霍忽然道:“先拆弥封。”窦明轩心中一紧,有些没底,但是又不好阻拦,早有人取了刮刀来,将弥封拆了,露出那两份试卷的名字,赫然一张是东江省庆州府苏阳县谢翎,另一张则是古阳省肃州府庆安县人顾梅坡。有人讶异道:“这不正是此次会试的会元和亚元么?”有人接道:“不错,看来这二人的才学当真是不相上下啊!”“这二人竟还都是宣和二十九年的解元,实在是有缘啊。”于是问题来了,这两人不相上下,到底该推举谁呢?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因为除了窦明轩和曹勉以外,其他人在试卷上面都是勾的圈,也就是说,他们都认同这两人的才学。这时,户部尚书开口了:“曹大人和窦大人似乎有些争议。”这一句话说出来的意思,大伙儿都很明白了,就是,行了,现在你们俩开始吵吧,谁吵赢了推举谁。窦明轩心里叹了一口气,伸手将谢翎那张卷子拿了起来,张口欲言,忽然停住,他想起了恭王的那句话来,转头望向元霍,嘴里道:“既然元阁老是首席,我想听听阁老的意思。”这话说得也没错,曹勉听了,心里立刻松了一口气,毕竟如果真的和窦明轩当着这么多同僚和大臣的面来争执,他还真没有什么胜算,但是有元霍说话就不一样了,当初元霍可是点了顾梅坡做会元的,虽然不知道窦明轩发的什么昏,问起了对方的主意,但是显然他的胜算比较大,毕竟……曹勉正想着,听那边元霍慢腾腾地点了点一张卷子,道:“若是诸位大人想听我的意见,私以为这一张卷子略胜半分。”他说着,点了点那一张试卷,曹勉就站在旁边,伸了脖子去看,卷头赫然写着两个字:谢翎。曹勉几乎是失色道:“怎么——”他立即转头去看元霍,却见对方老神在在,一副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模样,曹勉懵在哪里,完全没有预料到对方怎么此时突然反水了,他惊疑不定地看着元霍,会元点的是顾梅坡,状元推的是谢翎,您老是想怎么着啊?这厢曹勉心绪烦乱,那厢窦明轩大松了一口气,笑着道:“那我听阁老的,就推此人为状元。”其余人也都纷纷道:“请元阁老向皇上荐卷吧。”元霍点点头,将前十名的卷子都收了起来,准备荐给宣和帝,由天子来钦定最后的名次。元霍揣着卷子去见了宣和帝,门口守着的当值太监见了,连忙躬身笑道:“是元阁老来了啊。”元霍点点头,道:“劳烦通报一声。”当值太监听了,连忙答应下来,转身进了大殿,不多时出来,替他推开门道:“皇上请您进去。”“多谢。”元霍抬步进了大殿,路过那太监时,太监小声道:“为着北边的事情,皇上今儿瞧着不大痛快。”元霍停了停,和气地向他道:“明白了,多谢公公提醒。”当值太监一笑,道:“都是应当的,皇上高兴了,咱们才好办差事嘛。”大殿里面很是安静的,宣和帝正坐在桌案后,手里拿着一本册子在看,旁边有一名宫女正在抚琴,琴声幽幽,很轻,元霍走近了才能听得真切。宣和帝看着那册子,眉头越皱越紧,脸上已经出现了轻微的怒色,正在这时,元霍走上前去,跪了下来:“臣元霍叩见皇上。”宣和帝听了,怒色未去,语气倒还缓和,道:“是你来了。”他将册子扔在桌上,挥了挥手,那宫女立刻识趣地抱着琴退开了,大殿里恢复了寂静,宣和帝道:“平身吧,是殿试的名次拟出来了?”元霍恭敬答道:“回皇上,前十名的卷子都在这里了。”“拿来朕看看。”元霍上前一步,将怀中的试卷放在了桌案上,道:“请皇上过目。”第 106 章(修)大殿里安静无比, 元霍站在御案前, 一动不动,等着宣和帝慢慢地查阅试卷,他看完之后, 拿起最后三张试卷, 道:“这是你们商议出来的一甲进士?”元霍恭谨答道:“回皇上的话, 是。”宣和帝看了看,忽然道:“这个谢翎, 是不是就是那个十三岁中了秀才的神童?”“正是。”宣和帝翻着卷子, 道:“朕看着,他与这个顾梅坡似乎不相上下啊,你们怎么推举了他为状元?”他说着,抬起头来,一双锐利的眼睛盯着元霍,慢慢地道:“是因为朕当众称赞了他一句?”这话却是有些意味深长了, 大臣们若真的妄自揣测天子的喜好来推举状元, 便不免有谀臣之尤,若推的人不为天子所喜,也会因此而触怒皇帝, 可谓天心难测。元霍微垂着眼,不疾不徐, 恭敬地回答:“回皇上的话, 并非如此,此人才学确实与那顾梅坡不分伯仲, 然而请皇上一观此人卷面,整洁干净,书法极佳,都说字如其人,此人若为状元,日后做了我大乾的官员,想必也会如这字一般,疏朗刚劲。”听了这番话,宣和帝哈哈笑起来,道:“好一个字如其人,好!”宣和帝拿起朱笔来,在那卷子上画了一个圈,口中道:“既然元阁老都这么说了,那朕就点他为状元!”元霍连忙躬下身去:“微臣惶恐。”宣和帝又将后面九人的名次都一一拟了,道:“行了,去交给礼部填榜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