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
作者:未妆      更新:2023-07-01 17:23      字数:5623
  第 164 章厅中的气氛一瞬间凝固了, 太子端坐在椅子上, 脸色铁青地看着下面相拥的两人,过了一会,才扯着唇角, 要笑不笑地道:“二位真是伉俪情深, 叫孤好生羡慕啊。”他说着, 又转向谢翎,道:“孤向来言而有信, 既然你都跪下来求了, 孤也实在不忍心,你把令夫人带走吧,令夫人娇嫩得很,谢郎中日后可要好好对她啊。”太子的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施婳不明就里,得知太子愿意放他们离开, 心里松了一口气, 虽然隐约觉得太子这么容易就罢休有些奇怪,但还是只能强行按下心头的疑惑。她垂着眼道:“多谢殿下。”话音一落,便感觉谢翎握着自己的手腕一紧, 施婳安抚地轻轻拍了拍他的脊背,扶起谢翎, 两人一道离开了太子府。花厅里的太子仍旧端坐在椅子上, 望着两人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摸了摸下颔, 露出一丝恶意的笑容来,他就不信谢翎能忍得了那等奇耻大辱,除非他不是一个男人,至于婳儿……迟早会是他的人。“区区一个谢翎,孤有的是办法治你,哈!”街道的路边,一辆马车正在等候,施婳准备扶着谢翎过去,却不防谢翎一下子抱住了她,双臂紧紧地箍住了她的肩膀,将脸埋在了她的脖颈间。施婳愣住了,过了一会,才慢慢地将手放在他的肩背上,轻轻拍了拍,细声安抚道:“没事了,你别担心。”岂料她越是安慰,谢翎便抱得越紧,简直像是要将她融入自己的身体内似的,施婳被他勒得肩膀都有些酸痛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温柔地回抱他。片刻后,她感觉到脖颈里有温热的什么,一下子滴落在皮肤上,像是滚烫的水,令她倏然心惊。谢翎,他哭了?施婳心里骤然涌起无限的慌乱,她已许多年不曾见过谢翎哭了,可见他现在的情绪是有多难过,她颇有些束手无策道:“谢翎,怎么了?阿翎?”直到施婳心中越来越惊慌,她才听见耳边传来喑哑的声音:“阿九,我真没用……”“不会,”施婳慌忙抱住他,一颗心紧紧缩成一团,疼得她眉心都蹙紧了,她轻轻抚摸着谢翎的头发,安抚着道:“怎么会?你今日不是将我救出来了吗?”谢翎摇了摇头,却什么都没有说,他抬起头,在施婳的脸颊侧轻轻落下一个吻,温热的呼吸如同一片暖融融的羽毛,其中带着无数的怜爱与痛惜。他的声音里确实截然不同的狠厉:“阿九,我一定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的。”此时说话的谢翎就仿佛一头凶狠的孤狼,他终于剥去了往日披在身上的那一层斯文温和,看似无害的外衣,露出了桀骜狠厉的一面。施婳正愣怔间,便感觉自己的身体一轻,却是谢翎将她打横抱起,脚步稳健,同时又十分快速地往马车的方向走去。……时间很快便到了七月,戎敌虽然退了,然而朝局形式却越来越严峻,无他,宣和帝前阵子被气病了,如今身体渐渐好转,又想起那堵心的求贡一事来,越想越闹心,开始迁怒大臣。天子一怒,伏尸千里,血流漂橹,越是在天子近前,便越是容易受到波及,可谓天心难测。兵部尚书被问罪,下狱弃市,兵部的左右侍郎皆被流放边关,年初才整顿过的兵部,如今又遭逢大变,除此之外,其他大臣也或多或少受到了责难,发落的发落,罢黜的罢黜,就连太子都受到了斥责。一时间,朝廷之中人心惶惶,那阵子,就连说话都不敢放大了声音,生怕一个行将踏错,皇上的那一把怒火就会烧到了自己身上。而发生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内阁首辅刘阁老致仕了,虽说是致仕,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引咎辞官,免得掌了几十年的大权,最后一朝走错,晚节不保。宣和帝顾念老臣往日之功,什么也没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阁老致仕之后,首辅之位便空了出来,内阁一向按资历任职,由原先的次辅林阁老任首辅一职,元霍接任次辅。这事或多或少对朝廷的局势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太子,刘阁老原本就是稳稳的太子一派,如今刘阁老致仕,他便犹如失去了一只臂膀,而新任首辅的林峰兆,又是一个滑不溜手的老东西,这不得不叫太子恼火极了。但是毫无办法,谁让他是在求贡一事之后才想起了上辈子的事情呢?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且不说太子那边如何气急败坏,每到午后时分,宣和帝仍旧是叫翰林侍讲来谨身殿讲解经义。“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青年的声音温和,吐字清晰,不疾不徐,令人听在耳中便觉得十分舒心,宣和帝这些日子耗费了不少心力,之前的病还未全好,近来政事烦心之余,便颇显老态,那双一向精明睿智的眼睛,也蒙上了疲惫的光。他听着案前人讲解经史,忽然开口问道:“谢翎,你觉得介子推此人如何?”谢翎短暂地思索了一下,才恭敬答道:“回皇上的话,臣以为介子推是一名有仁有义的忠臣。”“哦?”宣和帝抬眼望着他:“说来听听。”“是,”谢翎道:“介子推没有爵禄,一介白身追随晋文公出亡,只凭着一个义字,后来途中饥饿难忍,又割肉给晋文公,凭的是一个仁字,所以臣以为,介子推是一名既有仁又有义的忠臣。”宣和帝却直视着他,质疑道:“你不觉得介子推此人太过迂腐虚伪吗?”谢翎回以不解的目光,宣和帝移开视线,慢慢地道:“若他追随的不是晋文公,他还会义无反顾地追随他逃亡,甚至不惜割肉侍君吗?”谢翎顿了顿,才道:“恕臣并不认同皇上的话。”宣和帝猛地再次看向他,眼中原本的疲惫一扫而尽,取而代之的是锐利的精光,道:“你说。”谢翎从容答道:“史书上记载的都是曾经发生过的独一无二的事实,从无假设,介子推助晋文公,后辞官不言禄,报树而死,足以说明此人有忠君赴义之节,这等义士,即便真如皇上所说,他当初追随的并非晋文公,而是他人,也仍旧会做出后来的举动,介子推忠的并非君,而是国。”他垂下头:“此乃臣浅薄之愚见,若有冒失之处,望皇上恕罪。”听完这番话,宣和帝定定地看着他,并不言语,过了许久,他才站起身来,道:“你说得很对,是朕想错了。”他说完,竟然亲自来扶起谢翎,笑道:“不知为何,每每听你讲书,朕便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谢翎谦恭地低着头:“皇上谬赞了,臣惭愧。”宣和帝笑了:“何来惭愧?朕听过一句话,愿以微贱之身,竭肱骨之力,报效朝廷,这话可是你说的?”谢翎愣了一下,才道:“是臣所言,原是轻狂之语,不想竟入圣上耳中,实在惶恐。”宣和帝和蔼地拍了拍他的肩,道:“你有此志向,朕心深感慰藉,恐怕朝中的那些一二品大臣也比不得你,既然如此,那朕就给你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谢翎抬起头来,望着天子那双睿智精明的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道:“臣叩谢皇上恩典。”……就在所有人惶惶自危,生怕自己被降官罢职的时候,一道圣旨下来,在这个节骨眼上,竟然还有人升官了,真是叫所有人都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现任兵部郎中谢翎被皇上亲自提拔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置,由正五品一跃升到了正三品的位置,简直让人不敢置信,这人到底是走了什么运气?年初时候,谢翎还是个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二月就升到了正五品兵部郎中,如今才七月,又升到了正三品兵部左侍郎,几乎满朝的大臣都想不明白,这个叫谢翎的究竟是哪里得了皇上的青眼,一升再升,一年之内,连升三级,这等殊荣,在整个大乾朝的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哦,对了,这个叫谢翎的还曾经是大乾朝年纪最轻的状元,可以说,好事全让他占了。按理来说,谢翎升官如此之快,确实不大合适,他年纪还太轻,资历也浅,如此年轻便出任三品大员,放眼望去,简直是大乾朝的独一份。京师沉滞员外郎内用九阶,方得四品官职,故而又有人戏称“九转丹成”名号,这九转分别是:员外郎、郎中、御史、掌道、给事中、掌科、鸿少、光少和通参,朝廷官员过剩,这种时候,一个五品的部属员外想要升到四品,需要经历如此之多的坎坷。官员们在朝廷里面熬了这么久,都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次朝局震荡,发落了不少官员,也空出了不少坑,许多人都眼巴巴地盯着呢,又是殷勤地走门路,又是百般通融,不想从天而降一个大萝卜,把坑给占了,简直叫人懵了。这若是在平常时候,早就有各大臣轮番上奏阻止了,但是这回不同,七月事件的余波还未过去,谁也不知道天子此时心中是如何想的,若是胆敢上奏忤逆了他,又会惹来何等灭顶之灾?都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所有人都在等着,吏部等着御史上奏,御史等着内阁发话,内阁又看了看吏部的意思,大伙儿都不约而同地沉默着,沉默着……这一沉默就沉默到了谢翎正式上任那一日为止,看着朝议上最年轻的新任兵部左侍郎,所有的官员们都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各自互相埋怨起来,上奏不趁早,如今再有异议,也已经晚了一步了。此事也只能就此作罢。第 165 章谢翎身为正三品兵部侍郎, 自然也有了朝议的资格, 在他看来,每次朝议就仿佛在吵架,尤其是在太子和恭王的派别越来越明显之后, 每每吵起架来, 都是夹枪带棒, 火药味甚浓,有时候激烈之处, 谢翎甚至觉得他们恨不得拔刀相向。倒是领头的两位主子, 太子与恭王,两人说话看起来一团和气,实际上绵里藏针,虚与委蛇。所有人都觉得,太子变了许多,也比从前沉得住气了, 若是放在以前, 他与恭王说不到三句话就会露了底子,如今倒还端的住架子了,也不知是不是霍然顿悟了。唯有谢翎知道其中的缘由, 他的目光平视前方,听着太子和恭王你一句, 我一句, 好一番兄友弟恭的模样,耳边又传来了施婳的那句:他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又如何, 谢翎漠然地想,我既然能让他死一次,也能让他再死第二次,彻彻底底地挫骨扬灰。“不知谢大人以为如何?”正在这时,太子忽然点了谢翎的名字,含着笑问道。他们刚刚讨论的事情,谢翎听在耳中,说的是戎敌如今虽然已经退兵了,但是他们性情狡诈,贪得无厌,很有可能再次出兵,若是他们真的出兵了,又该如何应敌。事情讨论到一半,太子突然把矛头指向了谢翎,兵部尚书就在一旁他不问,偏偏就问一个兵部左侍郎,其用意可想而知。所有人都是一愣,宣和帝和恭王同时看了过来,不同的是,恭王眼里带着几分忧虑,而宣和帝却饶有兴致地道:“谢翎,你说说吧。”“是,”谢翎恭声道:“启禀皇上,以臣之见,两军交战,粮草先行,若是戎敌真的欲再次犯我边境,须先预备足够的粮草,才不至于仓促应战。”太子笑道:“谢大人言之有理,可这粮草筹备需要时间,运送也需要时间,车马装载,兵卒运送,至少也要一个月才能堪堪送达,你又如何能够保证粮草及时送达前线呢?”所有人都听出了太子话里的刁难,这根本没法保证,若平常时间还好,能够正常运送,但是一旦要碰上了下雨下雪,山洪崩发,道路毁坏的天灾情况,一个月说不定要拖到两三个月才行,谁敢保证一定能将粮草及时送到前线?岂料谢翎在短短思索之后,便从容答道:“太子殿下说的是,既然车马装载,兵卒运送不能及时送到前线,那么换成水路,以船只运送呢?”这倒是个办法,走水路确实要快很多,而且碰上雨雪天气也不怕,朝臣们都是心头一动,看着谢翎的目光都变了许多,不少人心里莫名生出几分心虚和惭愧来,看来这新任的兵部侍郎倒还有点东西,却是他们之前小瞧了对方。宣和帝眼中闪过一分亮光,却听太子又犀利地道:“可是我大乾边关一线,并无任何可以直接通达的河道,你走水路,要把粮草送到哪里去?送给戎敌吗?”谢翎仍旧是不疾不徐,表情淡然道:“殿下说笑了,我大乾的粮草怎么会拱手送给戎敌?下官看过舆图,大乾边境确实有一条河,在玉连关往东二百里的地方,名叫金沙河,再过来便是娄江,只需要将金沙河与娄江打通,娄江往下便直通京师的嘉侥湾,嘉侥湾下接溱潼河,此后,一旦需要运送粮草,便可直接从江南调用,以船只装载,送往边境,从出发到目的地,粗略估计,只需要短短十日便可!”“好!”宣和帝猛地一拍御案,竟然站起身来,笑着赞叹道:“此计甚好!深得朕心,谢翎果然是国之栋梁,怎么从前无一人提出这个办法?”朝臣们都面面相觑,不敢吱声,宣和帝又道:“这件事情内阁都再仔细商讨一下,看看要怎么安排,交给哪些人去办,越快越好,不容拖延。”闻言,林阁老与元阁老都恭声应下来,宣和帝想了想,又道:“行了,还有别的本要奏吗?”……朝议散了之后,谢翎便随着众大臣一同离开了太极殿,一路上不少人对他笑脸相对,和气地与他打招呼,一扫之前的冷淡,谢翎也是笑着一一回应了。正在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谢侍郎。”是太子,几个官员都识趣地退开了,谢翎站在原处,看着太子走了过来,明媚的阳光落在他杏黄色的朝服上,令谢翎忍不住眯了一下眼睛,掩去了眼底的神色,恭敬地拱手道:“殿下叫住臣,不知有什么事情?”太子看着他,表情喜怒不辨,过了一会,忽然笑了一声,道:“想不到谢侍郎有些本事。”谢翎低下头,道:“殿下谬赞了,小聪明尔,不值一提。”“哪里?”太子冷笑着看他:“谢侍郎何必自谦?今日皇上都当众称赞你了,你这若是小聪明,那我大乾的官员就都是酒囊饭袋的蠢货了。”谢翎不语,太子忽而又移开话题,道:“谢侍郎,孤今日叫住你,实是有其他的事情。”谢翎抬眼,神色和顺:“请殿下直言。”太子走近一步,微微侧身,凑到他耳边,低声问道:“不知尊夫人……近来可好?孤甚是想她。”谢翎眼神倏然转为锐利,就仿佛一把开了刃的刀子一般,但是瞬间之后,那锐利之色又消散了,快得仿佛是别人的错觉。太子清清楚楚地看见了谢翎的失态,他呵地一声笑了,略微退开,慢条斯理地道:“尊夫人色若春花,实在是人间少有,谢侍郎真是有福气了,可惜……”他故作遗憾地摇头,哈哈笑着走开了,谢翎在原地站了许久,才慢慢随着其他官员离开。不远处的两人目睹了全程,望着青年挺拔如青竹一般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窦明轩皱起眉来,低声道:“王爷,谢翎他……”他的表情欲言又止,恭王知道他的意思,摇了摇头,意味不明地道:“你多虑了,谁都有可能投靠太子,唯有谢翎不会。”窦明轩听了,尽管仍旧是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道:“臣明白了。”谢翎出了宫门,马车在等着,刘伯笑呵呵道:“大人下朝了,是要直接回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