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大事不好啊!
作者:月冷秦关      更新:2023-07-01 17:55      字数:2310
  刘同的心中那个亮啊许久,刘同压低声音问道:“郎中以为君上有没有危险”危险刘同这话已经问的很明白了,言下之意就是想说散盘子会不会以此就过去了。郎中听罢警惕的望着刘同,连连说道:“这个我不好说,也不会说。不过我建议相国大人还是应该请太子回来。”历史上因为郎中实话实说了国君的病情惨遭杀害的人可多的去了,这一次散国的郎中怎么都不会实说散盘子病情的,更不敢说散盘子会因此丧命的。请太子回来虽然郎中没有说明白散盘子的病情就会因此丧命,但是他的话里已经很明白的表明了他的意思。“这么说君上会因此薨了”刘同吓得不由得向后退了两步,“这这,怎么会这样”“相国保重,药我已经给君上开过了,尽快让君上服用,若有什么事情,还请尽快告知于我。”说罢,郎中走出了王宫。“好好,好的。”刘同木讷的答道。郎中走后,刘同一屁股坐在冰凉的地上,心中一时间五味杂陈,是不是的喃喃自语,“这么说君上就这么走了可是,可是君上走了,我该怎么办呢”人都是自私的,此时的刘同也一样,他当然最关心的还是散盘子这条命了。有散盘子活着,他就能够继续当散国的相国,如果散盘子就此丧命,那他的相国之位也就会因此终结的。他很清楚太子钊跟他的关系。一旦散盘子死了,太子钊回国后绝对不会饶了他。要知道散盘子是跟他一起打猎的时候受伤也因此丧命的。不管怎么说他都是难脱干系的。“我该怎么办呢”刘同不听的自问道。现在他想找人商量,但是寻遍散国,刘同这才发现自己竟然连一个想说话的人都没有。任籍还算是一个,毕竟任籍是自己从矢国带过来的,跟散国的关系不大,可是此时的任籍还在千邑,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除了任籍他还能找谁呢散国的本土大臣,不不不,绝对不能。就因为刘同继任散国的相国,早就令散国的本土大臣不满了。一旦他们知道国君当下的情况,还不联起手致自己的罪才怪呢找自己府里的下人也不行,要知道自己府里的下人虽然有几个也是自己从矢国逃出来的时候带出来的,但是那些人呢大多没有文化,根本不值得商量。该找谁商议呢刘同真的是很苦恼啊要不我去找秦人商量就在刘同万般无奈的时候,最终想到跟秦人商量后面的事情该如何处理秦人对,我就找秦人商议。毕竟秦人能够来到关中我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气,君上要是不在了,他们也难以在关中立足。此时的刘同思路慢慢的清晰出来了,“哼,秦人跟我其实一样,都是外来的,如果君上不再,散国不会把我留下,当然也不会留下他们秦人在陇川的。”想到这里,刘同站起身挠了挠自己鬓角的发髻,“对,我这就给秦人去信,让他们给我们拿个主意,越快越好。”此时散盘子还躺在宫里,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刘同是不敢离开的。走进王宫,刘同要来笔墨立即给秦人嬴康泄露一封信。左右看了看之后用蜡粘好,对内侍道:“你立即去我府上,把我的贴身随从找来。”“诺”内侍答道,说罢赶紧出门找人去了。不一会儿,刘同的贴身随从疾步匆匆的走进了王宫,“老爷吩咐我们有何事”刘同看了看宫里内侍,挥挥手道:“你们下去吧,有事我再叫你们。”“诺”内侍走后,刘同对随从道:“我这里有一封信,你连夜赶往千邑,把他交给任籍,要任籍亲手转交给秦人的司马嬴康。”见老爷刘同一脸的凝重,随从知道此事的重要性,重重的点点头:“奴才明白了,我这就出城即刻赶往千邑。”“好,去吧。”随从走后,刘同这才觉着稍稍有些轻松了,虽然他也是当宰相的人,但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情,他还是不免有些紧张和慌乱。这个时候他也需要有人给他来分担一下压力。事情耽搁不起啊看郎中的意思,散盘子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刘同当然不敢面对散盘子去世后的一切,更不会指望太子钊当政后会继续用他作为宰相,所以当务之急他还得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考虑。千邑。粮草借下了,百姓过冬的事情也准备的差不多,现在嬴康和他的将士们所要考虑的就是扩军备战了。“三哥,你现在就张贴告示,开始招兵。”一切都准备齐全之后,嬴康对嬴照说道。嬴康知道赵伯圉是个粗人,领兵打仗可以,但是要做这些书写的事情还需要嬴照来办理。“好的,我这就去安排人办理此事。”嬴照答道。随后嬴康转向赵伯圉道:“伯圉,你这就带人在南门外搭建帐篷,专门负责招兵的事情。不管报名的人数多少,我们最多只能招兵一千人左右,随后再从这一千人中间挑选出五百将士即可。”“好的。”虽然赵伯圉本人不喜欢舞文弄墨,但招兵可是一件热闹事情,赵伯圉最喜欢干的。按照嬴康的安排,第二天一早赵伯圉就早早在千邑城南搭建好了帐篷,专等百姓们前来报名当兵。果不其然,前来报名的百姓还真不少,在这些人中间,赵伯圉还见到好几个熟悉的面孔。“哎呀呀,承桂大哥,你怎么也来了”在这里赵伯圉竟然见到了他和嬴康第一次来到陇川时候的猎户张承桂。“怎么,你看不上我,嫌我老了”此时的张承桂也就不到四十岁,放在今天还是正当年的年龄,但是放在人们寿命都很短的西周时期,年龄当然是不小了。“哎呀呀,张大哥,你这话说的,我怎么能嫌你年龄大呢,您能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不过这行军打仗可是要命的事情,一旦你有个三长两短,家里这一摊子的事情,谁来处理呢”赵伯圉知道张承桂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不敢有个闪失的。“这算什么,要不是你们来到陇川,我老张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呢。现在我们不但活下来了,而且日子还越来越好,我和几个陇川的老人手都商量过了,一家出一个人来当兵,保护咱们的陇川和千邑。你看行不行”说罢,张承桂指着后面过来的十几个年轻人。“这个”赵伯圉迟疑了,毕竟张承桂现在的年龄确实是不小了,他还真不想要张承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