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作者:宋家桃花      更新:2023-07-02 00:17      字数:4983
  第5章 心悦谢亭回府时,管家说是琛少爷回来了,正在前厅与老爷说话。晏琛是她父亲的学生,也算她的学兄,是将门之后。晏父早年与谢父同拜师门,可之后走的路却截然不同,谢玄如今官拜宰相。晏父却在一场战役,为国捐躯,他母亲身怀六甲听到这个消息也一道去了,晏家上下,只剩下他一个正经主子。如此,晏琛从三岁起便是待在谢家,今已有二十,谢家上下也尊称一声“琛少爷”。他与谢亭当真算的是青梅竹马,以谢父的话来说,谢亭出生时,晏琛还抱过她,她也不客气,尿了人一身。这一桩情谊每每想起,都让谢亭难免脸红。这般想来,已到了前厅,她方迈过门槛,就见一剑眉星目的男子转头看来,眉目含笑,喊她一句,“阿亭。”谢亭是喜欢晏琛的,除去青梅竹马的情谊,也有早年替她挨打的感激,尤其晏琛长的一副正气英武,深得她心。他如今在宫里任职,平素也不大回来,谢亭又瞅了她一眼,心想他当真是愈发英武了,同父亲问了安,才喊了句,“晏琛哥哥。”便坐在一旁听两人说起话来。谢父捋了捋髭须,与谢亭说道,“你晏琛哥哥得皇上赏识,如今已被擢为带御器械了。”谢亭心下高兴,父亲虽是文官,却不拘着他学武。他也是个厉害的,如今能得皇上赏识,真心诚意的恭喜起晏琛来。他们这边正说着话,那头谢徐氏走进来,说是该用饭了。她是看着晏琛长大的,如今听他官途顺利自是高兴。又见谢亭与他一道站着的模样,愈发欢喜几分,只也不提,几人去用饭。谢亭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唤谢宏,任殿中侍御史,娶了孙家小姐。另一个唤谢安,如今任大理正,是娶了司马家的小姐。谢家没有给媳妇立规矩的,后院也清白,平素都是一道用饭的,也不必分桌,自在一桌热热闹闹吃起饭来。饭后自是男的在外说起官场话来,女的便在内屋讲起家常话来,孙氏便与谢徐氏说起来,“琛哥儿如今也有二十了,立业是立了,也该立家了,母亲可有问过琛哥儿的意思?”谢徐氏看了眼谢亭,瞧这个小女儿侧耳相听的模样,露了个笑,用了口茶说道,“我与老爷说起过,他的意思是等琛哥儿提了再说,他如今官途正顺,我们上赶着问,难免有几分挟恩图报的意思。我也想多留阿亭几年。”谢亭听提到自己名字,忙说道,“说他便说他,提我做甚?”又看着母亲嫂子都一副好笑模样看着她,旁话也说不出了,面上却是红的厉害,起身说是要往外透气去。她这一转就转到了后院,瞧着晏琛正站在那头,也不知在想什么,只觉着背影甚是孤寂,便喊上一句,“晏琛哥哥?”晏琛转头,看着娇娇俏俏站在他面前的谢亭,露了个笑,“阿亭,”他伸出手,对谢亭,“过来。”谢亭皱了皱眉,走到人跟前,只觉着酒气十足,伸手扇了扇,抬头看他,“你喝酒了?”“嗯。”晏琛低头,看着抬头的谢亭,“你兄长要我喝酒,我不好拒。阿亭,我心悦你。”谢亭只觉着脸热的厉害,她瞧着晏琛一副正经模样,往后退去一步,只觉着心跳的厉害,脸烧得厉害,张了张口半句话也说不出来。“阿亭,我心悦你。你可有话说?”“我,我...”便是谢亭平日再怎么大胆,如今猛头听得这话,哪里说的出来,又看他这幅问不到不死心的模样,吐了两字“呆子”,也不顾后头晏琛是什么模样,就跑了。翌日谢亭醒的时候,晏琛早就走了,让丫头转交了一根紫檀木如意钗,也无旁话。谢亭对着窗棂外头开着正好的月桂树,拿着钗子,想起昨日晏琛说的“我心悦你”...她捂脸,笑嗔一句,“呆子。”宋宫。赵妧正坐在秋千上,而她的母后与谢妃正在那株银杏树下下棋,她们已经下了许久了,而赵妧也看了许久。这是经常的事,她们一个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一个是宠冠六宫的谢妃。如今却一身素衣的坐在这下棋,赵妧觉着,她们与这后宫的女人是不一样的。在这四面红墙的宫里,她们活的太精致了些。赵恒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幅模样,这宫里最尊贵的三个女人却在阿房宫偏居一隅,恍若神仙妃子。他如今已有十八,身穿衮服,衣上绣有山、龙等九章图案。面如冠玉,一双丹凤眼生的多情又冷漠。赵妧笑着喊道,“哥哥。”让了半边位子给他,“哥哥来的正好,你说是母后赢还是谢娘娘赢?”赵恒抬头看去,他眼中只有那个素衣浅笑的女人,那是他父皇的女人,他要叫一声“谢娘娘”,可他却对她——他想起午夜梦回里,她喊他一声“恒郎”,而他高兴的不能自持。赵恒想,她就是那红莲色女,诱他这个宋朝太子,是要毁他根基啊。赵恒轻笑,拍了拍赵妧的头,“我猜啊,是母后赢。”“哥哥不诚,准是谢娘娘赢的,母后十有九输的。”赵恒哑然一笑,是啊,他心中有孽,如何能诚?如果被人,知道他心中这段畸形的情感,怕是当的一罪。还好,他如今尚还能藏于心中,旁人不会知晓。那头棋局散了,仍是谢蕴赢了。王蕙才喊来赵恒,问他,“今日怎么来了?”赵恒与两人请过安,才说,“母后,我想纳那许氏为妾。”“罪臣许家的女儿?”“是。”“她许家勾结蒙古,罪证确凿。我与你父皇念她稚儿无辜,饶了她,后来你把她留在东宫,我也不曾说上什么。如今你说要纳她,赵恒,”王蕙低头,看着这个半跪着的儿子,眉目清明,“你可是想明白了?”“是,许氏上下只留她一人,她在东宫待了数年,儿子虽没动她。可外人看来,她到底算是儿臣的人了,儿臣早年与她父亲也有师徒情谊,也不好如此待她。”谢蕴正理着棋子,听得这话对王蕙抬头一笑,“恒哥儿若喜欢,便依了他吧。”王蕙半响没说话,而后才道,“你是太子,往后是皇帝,说什么话行什么事,更加要谨慎。你既心意已决,我不拦你,你去吧。”“谢母后成全,儿臣告退。”赵恒躬身,目光不带旁人,告辞了。谢蕴走后,王蕙与赵妧说,“你可是觉得我待你这哥哥,不如往日好?阿妧,你这哥哥如今是愈发让人猜不透了。”赵妧扶着王蕙往里头走,“母后,哥哥是要当皇帝的,哪里好让人猜了心思去。我瞧哥哥倒没什么变,您莫不是多想了。”王蕙停了步子,看了看那屋檐上的云彩,“是吗?”赵恒站在那宫墙后很久,可他也只是眼看着谢蕴的肩舆走远,才往东宫去。他早年立了正妃,去年又纳了侧妃,她们都是真真的贵族之女,他却不喜欢。后来,他救了许深,他嘴里说着旧日情谊,可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因为许深的眉眼,像极了谢蕴。他是,有私心的。他站在许深屋外许久,看着她临窗折花,团扇轻打的模样,如他幼时在父皇寝宫见到的谢蕴,一般无二。“深深。”许深循声看来,她眉眼极淡,如寂静宫夜里的兰花一样。这皇家贵胄在她面前也惹不起几分涟漪,如常一句,“赵郎来了。”赵恒却偏爱她这幅模样,像极了当年的谢蕴,搂她入怀,“深深,深深,你逃不掉了。”“天是你的,地是你的,逃——”团扇遮了红唇,许深轻声笑了起来,“赵郎,妾无处可逃。”那一晚,赵恒宿在许深处,他虽然无法三茶六礼娶她进门,可也是拜了天地,喝了合卺酒的。那夜,许深的屋子红烛不灭,她躺在那红绸缎里,听着赵恒意乱情迷时唤她,“卿卿。”卿卿,卿卿——许深想起,她那温如如玉的父亲也曾这样唤过她的母亲。她总觉得那样的父亲,是做不出勾结叛国的事来,他的父亲应该是那芝兰玉树,是那君子端方。可她什么都说不出来,官兵从父亲书房搜出的罪证,父亲沉默的脸,母亲哭花的脸,而后是许家几十条人命汇流出的一条血河。她也哭了,带着痛楚和悲哀,伸手环着赵恒的腰,一声声喊来,“恒郎”,“恒郎...”赵恒想起他的梦,他的罪,他的孽,而后是无边的莲华色。而那半悬起的碧纱帘幕外,传来这寂静夜里开出的幽兰香,伴着春风,送来一阵,又一阵的香气。第6章 初见时日已到了正月十五,宋有“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在汴京宣德门前的御街上,早已用竹木搭了棚楼用于放灯,饰以鲜花、彩旗、锦帛,挂着布画,“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这类棚楼唤作“山楼”。御街两侧都有各色艺人表演节目,有表演杂技的、说唱的、猴戏的、猜灯谜的等。又在山楼左右摆出两座用五彩结成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塑像,身跨狮子、白象,从菩萨的手指中喷出五道水流来。从山楼与宣德门的一路用棘刺围成一个圈子,唤作“棘盆”,教坊的艺人便在此处演奏音乐、百戏,游人可在棘盆外面观赏。而在御街最前头的是汴京最有名望的家府,最前头的是王家,接着的便是谢家,各搭了棚子,棚子外又辟了一块地放花灯,女眷们便坐在里头歇息。秦府因着出了不少银子也占了一地,只是要往后些,秦家两兄妹并着徐修都在那。待到放灯之期,山楼万灯齐亮,“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楼上两侧各站一个身姿曼妙的歌姬美女,衣裙飘飘,恍若神仙妃子一般。赵妧是随她兄长,当今的太子爷赵恒,一道出来的。她今日穿着一身绛紫锦袍,外罩一件玄色松鹤披风,因着她身量略高,扮作一副富贵公子,倒也有模有样。如今却坐在赵恒身边,听他与臣子说着话,着实烦闷。她一手托着下巴靠在桌上一手转着琉璃灯。赵恒是要用茶的时候转头看见这幅模样,暗自好笑,趁那头几人正在论事,轻声与赵妧说道,“王家、谢家就在前头,你若当真无聊便去那头,等我办完了事再去寻你。”赵妧眼一亮,支起身子,问句,“当真?”又见赵恒点了头,忙站起了身,笑眯眯道“哥哥真好”这样的话,见众人都看过来,手持琉璃灯,身后跟了赵恒的随从往外去了。赵恒底下臣子多是年轻一辈,便有一位年轻人说道,“那是,晋阳公主吧?”自是有人应了,又听赵恒那边轻咳一声,说道“继续”。而这些却与赵妧无关了,她此刻正站在御街上,感受着周边的人声和人流。她从未真真的站在过这御街上。往先年,她或是坐在小辇里随着她的父皇从宣德门游御街,受臣民的跪拜。或是坐在那宣德门下的露台上看着艺人们表演蹴鞠、相扑、百戏的节目。可如今,她站在这块地上,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她与这里的游人一样,正在为这一天而高兴。赵妧一路往前,她的步子不快,也着实走不快,此处人流着实是太多了。随从在前给她开了路,她便一路往前走。若见着好玩有趣的便停下看一会,随从却是担心,不停说道,“公——公子小心”这样的话。她这样走去,前头正有一处高台,站着一位老者,是主办今年灯谜的人。沿高台一路又摆了整整两条街的花灯,花灯上头各书谜面,下又有一行书谜目(是指谜底范围的),那头已排了许多人,男女都有,女子多戴帷帽。又听那老者说道,“规矩与往年一样,御街两侧花灯上有谜面者,皆可揭下,答有三十题上的可排名位。除往年礼品外,今年还有一座琉璃灯,送于今年谜面榜首。“那老者见底下多有人唏嘘,约莫是说走马灯有什么不寻常的,自是一笑,又道,“请众人共赏。”他这话方说完就见有人捧红木案来,上摆一盏约三四尺宽的花灯,几面都以五色琉璃制成。上头汇有人物,以机关活动,结大楼而贮之。又于殿堂两栋窗户间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遂为灯之冠。前后又设玉栅帘,宝光花影,不可正视。众人一见这灯,哗然而叹。赵妧也来了兴趣,随人一道排了去。灯谜沿路摆了许多,每座花灯又都不一样,有四方、八角、花篮等形状的,也有唤宫灯、纱灯、礼花灯的,模样又有兔子、葫芦、老虎的...谜目有唤“今日秋尽(打中药名一)”,也有唤“南北安全,左□□/斜(打成语一句)”,或是“戎之在斗(打五言诗一句)”的...赵妧手里已有不少谜面,如今却站在一处唤叫“半部春秋(打国字)”停了下来,她心里约莫有几个答案,却不太确定。她比旁人走得快,如今这处唯有几个人,一转头却见着一个身穿青衣的男子,头发以竹簪束起,脊背挺得很直,他薄唇轻抿,面容却是极为沉静。见赵妧看来,也低头看去,眉目深邃,“你,是要这谜面。”赵妧听人说话,也回了神,抬头去看那谜面,“啊…是,我还在想答案。”又道,“兄台若是想到了,揭了去吧。”徐修揭下谜面,与赵妧说道,“春字取上半,秋字取左半,是秦。”他伸手递谜面于人,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拿去吧,我若晚一步,你也是能猜出的。”赵妧一愣,手里攥着谜面,看着人走远的背影。她余下却是没什么心情了,回到高台的时候,由随从交于那算者,却独独留了那张谜题。她指腹磨着纸条,听那头说道,“某公子,取谜面五十题,对五十题。”“某公子,取谜面五十一题,对五十一题。”“某小姐,取谜面五十题,对四十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