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县令胡三记 笔记推测
作者:金珀      更新:2023-07-02 19:13      字数:2090
  终于弄清楚了火烧砚的来历,因为神秘女子的突然闯入视线,清风师徒二人却感觉不到丝毫的轻松。“老人家,您还记得当年下令不让重提此事的县令姓谁名谁吗”清风接着又向裁缝的老父请教。“天师,当时我还小,哪里操心这些啊我得好好地想一想”裁缝的老父皱着眉头,不停地吸气。“老爷爷,您别着急再喝点茶”辛云亲自为裁缝的老父倒茶。“爹,我们桐林城的百姓向来都爱给当官的起绰号,当年那个县令,也不会没有吧”裁缝突然提醒道。“对啊我怎么没有想起这档子事呢当年那个县令的确也有一个绰号,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裁缝的老父一脸惋惜。“老人家,事情都过去了那么久。哪里可能一下子就想起来,你不要着急坐下来喝口茶,或许就什么都想起来了”清风急忙安慰道。“爹天师说得对,您别太着急了”裁缝跟着劝慰。“我能不着急吗天师好不容易问我一个事,这可整的”裁缝的老父埋怨自己说道。裁缝知道自己老父亲的脾性,不敢再劝。“天师,您和我爹先坐一会我还有几笔账务要记,呆会就给你们做晚饭”清风点点头,示意裁缝去忙,自己陪他的老父亲在一旁坐下。“等等先不要走,你刚才和天师说什么”裁缝的老父突然开口,将自己的儿子拦下。“爹,您怎么了我什么也没有说啊”裁缝一脸惊讶,不知道自己老父亲的葫芦里,究竟又卖着什么药。“不对,你说了”裁缝的老父又重复道。听了父亲的话,裁缝有些不耐烦。“唉呀我的爹呀有几笔账等着我记呢您就别闹了成不成”要是换作以前,以裁缝老父的脾气,早就骂上自己的儿子了,可是这次却一反常态,满脸笑容,如同一个开心的孩子。还没有等老头子开口,裁缝便惊讶地问。“爹,您没事吧孩儿真的有几笔账目要记”他的老父哈哈大笑。“我的儿啊这次你可是办了一件大好事”“爹,您说得孩儿云里雾里的,到底出了什么事”裁缝不解地问。他的父亲兴奋地起身,用他那瘦骨嶙峋的右手,在自己儿子的肩头拍了拍。“多亏你的提醒,才让爹想起了当年那位县令的绰号”“爹,您真的想起来了”裁缝笑着追问。他的老父亲点点头,心里那叫一个美。“老人家,当年那位县令的绰号,难道还与账务一事有关吗”清风接着问道。“说不定当年那个县令是一个账房先生”辛云突然冒出了一句。“是啊只有账房先生捣鼓这些事情”裁缝接过辛云的话茬说道。他的老父亲听后,却是连连摇头。“当年那个县令可没有当过什么账房先生,但他的绰号却叫做胡三记”“胡三记这绰号有点意思既然他爱捣鼓这些事,为什么叫他三记,而不是多记呢”辛云好奇地问。“小师傅这话可将老头子我给问住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都叫他胡三记,只记得老人们讲过,那个县令是一个读书人,而且特别有意思,凡是每天发生的事情,他都会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裁缝的老父说得都是心里话。“依贫道看,当年桐林城的那些百姓暗地里称县令为胡三记,恐怕是取早中晚之意”清风接着讲出了自己的推测。“天师言之有理,一天的时辰细说起来,也就是早中晚三段胡三记,那就是他每天要记”裁缝冷静地说道。“是啊照这般说来,胡三记可是比叫什么胡多记更为贴切呀”辛云调皮地长叹道。“老人家,贫道且问你,如今这桐林城中,可有胡县令的后人”清风话锋一转,提起了胡三记的后人。“天师,您或许知道,依照本朝的惯例,即使一个七品县令,他也不能在家乡为官。那胡现令自然也不能例外,他自然不是桐林本地人士,就更不会在城中有后人了”裁缝的老父一脸平静地解释道。“老人家所言极是都怪贫道过于心急,竟然忘记了本朝的惯例这么说来,那胡三记自然是有记录笔记的习惯。他的那些笔记,会不会留存在县衙之中呢”清风关心地问道。裁缝的老父哑口无言。“爹,您就说说吧”裁缝在一旁催促道。“唉那县令的笔记,在如今的县衙里有没有留存,我可真不敢胡说但我总觉着吧,他自己记下的私事,多半是要带回老家。要是涉及朝廷的公事,或许会留存一些在当今的县衙之中”裁缝的老父一本正经地回道。“老人家您说得对胡县令当年记述的公文案底,一定比常人要详细很多,要不然他真辜负了他三记的绰号”清风接着说道。“天师,多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您打听胡县令的事,都费了好大的气力。至于那个神秘女子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我看您还是别查了”裁缝的老父关心地说道。“多谢老人家提醒贫道坚信雁过留声,当年那个女子再神秘,也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贫道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清风语气坚定。“好天师行事果然不同于我们俗人那神秘女子的真实身份,我也相信天师一定能够查清”裁缝的老父心服口服地说道。“多谢老人家给贫道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要不然贫道可真是盲人摸象了”清风笑了笑,甚为感激地说道。“天师客气了不满您说,就连我也没有料到,自己儿时的一个秘密,竟然还可以帮到您,那是我的荣幸”裁缝的老父心平气和地叹道。“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啊”清风笑了笑。“不错天意如此,我们也只有照做了”裁缝的老父跟着笑笑说道。看到清风和自己老父聊得开心,裁缝记好了账,便又忙活晚饭去了磨出了一道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