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庄子《齐物论》白话文 二
作者:我说那个谁      更新:2023-07-03 09:16      字数:2072
  一般人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是别人的处世方法,来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大自然中的万物相处。自己以往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就是我们的老师这个老师就叫“成心”,也可以说它是成见或者是偏见成心、成见或者叫偏见,它都是我们心中的一种固定地判断事物的标准,并且认为是正确的我们谁都有这样地一个老师我们都喜欢用一种固定地判断事物的标准来判断事物,并且认为是正确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地老师呢我们为什么会有成心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地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给予了我们同样地感受。我们就接受了教育,认同了别人的经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成心或者说是成见的来源愚昧的人也会跟我们一样,有成心吗答案是肯定地:有我们所有人都有成心、成见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这样地老师。所以往往在某件事情还没有生之前,我们就有了判断,就有了猜测,就有了对策。我们假想出某件事,然后对其进行判断、分析、猜测等等。然后就有了应对之策。这就是成心惹的祸自从我们有了成心,于是就有了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于是就有了梦想就画出了一块大饼,让想吃大饼的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就好像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就已经到达了一样。怎么昨天就到了越国去了呢因为昨天我们的心已经去了,我们的成心已经去了。我们已经把越国丰富地想象了一遍,想象出n种可能n种景象。nn种种情况。这就是成心惹的祸,把没有当作有。没有就是有,这是什么道理呢即使圣明的大禹在世,恐怕也不可能讲得清楚。而我又怎么能讲得清楚这些道理,让世人明白成心的危害呢人说话出的声音并不像风吹孔穴的声音,风吹孔穴出的声音只是声音而已,而人说话出的声音却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善辨的人所出的声音,有着丰富的内容。他们所说的内容丰富,但是没有最终地结论。他们所说的话,就跟王婆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还没完没了所以这些人所说的话,都是不可信的。他们说了什么吗其实说了等于没有说。他们真的说了什么吗其实说了等于没有说。但他们不承认,认为他们说了许多道理等什么地内容。他们一样不承认: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同于雏鸟的鸣叫。雏鸟的鸣叫是雏鸟嘴里出的声音,而人的说话声是从人嘴里出的声音,两者不都是声音吗如果一定要认为人类出的声音是声音,有道理的话那么雏鸟嘴里出的声音也一样是声音,其中也一样包含着许多道理。所以说他们的说话声、辩论声、歌唱声等等,如同于雏鸟的鸣叫声。道家的道是怎么被人误解的呢自从道家的道被误解后,道家的道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这个人也说自己是道家,那个人也说自己是道家。这个人说道家无为,那个人说道家消极避世,还有人说道家影响社会展,想把人类返古到无知年代。这些人都自称自己是道家,或者说自己理解了道家。其实他们都不是真道家他们是伪道家他们是学术奸细,在故意曲解道家。他们故意曲解道家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学术观点自己正确地,其他学术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人类的毒瘤,都应该铲除。人类交流的语言,怎么就有了是非对错了呢人类嘴里所出的声音,其实跟雏鸟的鸣叫一样,跟野兽的嘶鸣一样,跟地籁一样,只是一种声音而已。可自从人类有了灵智之后,就有了是非对错了,就有了儒家和墨家思想,就有了一切。道家的道、道学学说,以前被大多数智者认可过,怎么现在却被人误解了呢被很多人抛弃了呢语言本来只是人类交流的工具,现在却赋予了它是非对错。而且还一定要分出一个是非对错呢原因就在这里:道、道家学说被人误解了,被某些人的言论误导了。语言本来只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现在被华丽的词语给粉饰了,听起来好听多了。人们追求华丽的词藻,而忘记了语言的本质。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儒家与墨家的是非辩论到底在辩论什么呢其实就是: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其实儒家与墨家争论的是非对错,不过是在有意地刁难对方,突出自己。其实双方都没有说到实质性的问题,而只是在粉饰自己。其实他们争论与不争论,对世人都无益。如何去判断儒家、墨家所认为错的、非的,是不是真的就是错的、非的如何去判断儒家、墨家所认为的对的、是的,是不是真的就是对的、是的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先站在儒家或者墨家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来看待墨家,再站在墨家的立场上来看待儒家。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的本质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我们就跳出儒家与墨家的这个圈子,站在人、人类的角度、高度上来作出判断。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我们再跳出人、人类这个圈子,站在天地一体这个角度、高度上来作出判断其实儒家与墨家争论的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其实人与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都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物种而已。站在儒家与墨家角度上,争论的不过是人的生存问题,人类社会的问题。而站在天地一体的角度上,争论的不过是人与万物的生存问题。站在道的高度上,我们才会明白人生和生死如果我们还不能明白人生的话,那么让我们再来往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