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作者:容默      更新:2023-07-04 18:02      字数:4604
  轻罗当然不会瞒着娴妃,所以还没到就寝的时间,娴妃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晚上临睡前,娴妃没忍住,坐在床边低声问裴清殊:“皇上,现在您和太后娘娘在带头筹集捐给慈幼局的善款,后宫里的姐妹纷纷慷慨解囊。可妙珠只捐了一万两……您会嫌我捐得太少么?”“怎么会呢。”一天的忙碌下来,裴清殊现在只想躺着。许是因为疲倦的缘故,他连说话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温柔。“善意的多少,并不能完全以捐款的数字来体现。有的人很富有,所以多捐一些钱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有的人手头可能并不是那么宽裕,但他的付出一点都不比其他人不少。朕知道,早在朕和太后对外提起这件事之前,你就已经默默地往慈幼局里捐了不少的东西了,对不对?”娴妃颇有几分意外地看着裴清殊:“皇上这都知道?”裴清殊难得有几分孩子气地说:“那是,有什么朕不知道的。”娴妃忍不住轻轻一笑,随后向裴清殊解释道:“其实,我也不是就拿不出来三万两银子。咬咬牙的话,还是拿得出来的。妙珠只是觉得,没有必要为了搏一个好名声,而太过为难自己。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做好事的初衷了……”裴清殊很赞同:“对,就是这样。”娴妃忽然想起什么,慌忙说道:“当然啦,我可没有影射其他人的意思,皇上您可千万别多想啊。”裴清殊含笑道:“你要不说这句,朕还不觉着什么。现在嘛……朕可得好好想一想了,你这是在含沙射影地说谁呢?”“皇上!”娴妃听了,不禁有几分恼怒地在裴清殊肩上轻轻推了一下。裴清殊笑着看她,顺势抓住娴妃的手,然后一把将人拉了过来。……除了以捐款的方式筹集善款之外,朝中又有大臣提议,对沿海地区过往的商船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当地慈幼局的专用善款。之所以会有这项提议,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现在朝廷虽然已经进行了税制改革,但商税还是不够高,商人的利润非常之大。就算藏富于民,也不是这么个藏法。没有商人富得流油,朝廷却一穷二白的道理。二来是因为,在全国人口调查时发现,某些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许多人家、尤其是穷苦人家生了女孩儿之后,都会直接将其溺毙。所以在那些地方,慈幼局的设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有了慈幼局之后,如果有人不想抚养女婴的话,起码还可以将孩子送到慈幼局,让他们得到一个栖身之所,而不是刚出生没多久就直接被溺毙。第48章从几十年前开始,大齐就不再收取人头税, 而是直接收田税和商税了。所以这种溺婴现象, 除了家里太穷的因素之外,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重男轻女。有些人自己生了女孩之后不想养, 又送不出去,于是“只能”将其溺毙,美其名曰让孩子在不知道痛苦的时候早早转世,下辈子好投胎做个男孩儿。对于这种现象,裴清殊感到深恶痛绝。所以除了兴建慈幼局之外,朝廷还颁布了法令,不管溺婴者是否是婴儿的亲人, 凡是溺婴之人, 被发现后皆以杀人罪判刑。如此一来, 被送去慈幼局的女婴数目急剧增多。相应的,慈幼局就需要雇佣更多的乳母。这样一来,又给许多贫寒的家庭多了一条补贴家用的途径。为了保证婴儿们的安全,朝廷对乳母的选择有很严格的把关。不仅乳母自身必须身体康健, 其子女也要无疾病, 她们才能在慈幼局中成为乳娘。因为慈幼局不是民间组织,而是官方机构的缘故,其管理非常之严格。慈幼局明令禁止奶娘将慈幼局孤儿们的吃食带回家中。凡被发现者,不仅会丢掉这份工,还会以偷窃罪被惩处。所以乳娘们所能得到的,就是一日两餐和一定的工钱。不过, 如果乳娘的丈夫意外去世的话,她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子女带到慈幼局中吃饭。整套政策实行下去之后,世人皆称之为仁政,称赞裴清殊为仁君。宋皇后出了月子之后,还专门带着钟娴妃和孟宜嫔,一起去了一趟京城的慈幼局,查看那些孩子们的情况。让宋氏她们有些意外的是,她们竟在慈幼局里见到了承恩公的三女,左三姑娘。宋家和左家以前是亲家,结果现在因为宋池、安郡王和左氏三个人的缘故,颇有些尴尬。所以见到左三姑娘之后,皇后也没什么话。倒是钟娴妃和左三姑娘的关系一直都很好,见了她便问:“你们书局不忙么?怎么这么巧,今儿个在这儿见到你?”“不是巧,我都在这里做了好久了。”左三姑娘笑道:“我义母……就是公孙夫人,她听说皇上兴建慈幼局之后非常高兴,帮着出了不少的主意,义工就是其中一项。”孟宜嫔听了,不由来了兴趣:“什么是义工?”左三姑娘耐心地解释道:“义工就是为了做善事,义务做工的人。”孟宜嫔年纪小,好奇心也比较重:“那姐姐您是做什么的呢?”“我这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也没做什么特别有用的事,就是陪这里的孩子们玩儿,教他们认认字罢了。”“哇,听起来很不错诶!”孟宜嫔突然很是羡慕地看着左三姑娘,“我要是不住在宫里的话,也想来做义工。我最喜欢小孩子了!”宋皇后在旁听了,便含笑说道:“放你出宫是不可能的,不过你可以来坤仪宫‘做义工’。”孟家和宋家是世交,所以宋皇后和孟宜嫔的关系也很好。只不过两人差了六七岁,在皇后眼里,宜嫔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姑娘。孟宜嫔听了皇后的话,微微嘟起小嘴道:“大殿下那么乖,瞧着比我都懂事,我怎么带他呀?还有三殿下,他还是个只会吐泡泡的奶娃娃呢,可别被我给带坏了。”宋皇后闻言用帕子捂住嘴,轻轻地笑了笑。娴妃却是直接上手,轻轻捏了捏宜嫔粉嫩的小脸儿:“你还可以来襄乐宫啊。亭哥儿皮实得很,随你搓扁揉圆。等再过两年,你自个儿就该有了。”娴妃说完,自己也颇觉唏嘘。她们这些按照世俗观念嫁人生子的女子,怕是一辈子都要被束缚在高墙大院里相夫教子了。像左三姑娘这样自由自在的,有时候还真是有些令人羡慕。孟宜嫔拉着皇后到处参观的时候,娴妃和左三姑娘慢慢地走在她们身后。左三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低声对娴妃说道:“妙珠。”“嗯?”“你……你在宫里,有没有听说过有关敬安的消息?”老四重新被封为安郡王之后,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来到了长华殿,和其他宗亲子嗣一起读书。听左三姑娘说了,娴妃才知道,原来就在前两天,左氏的儿子敬安和安郡王三子敬炎在宫中起了冲突。现在的安郡王府里,除了王妃庞氏之外,就只有侧妃傅氏一个女眷。其他的几个通房,都在当年四皇子出事的时候放了出去。有的回了娘家,有的则已经改嫁。安郡王膝下曾经有两子一女,唯一的女儿在两岁的时候夭折了。现在加上后来的敬安,他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敬霄是正妃庞氏所出,出生于延和十七年。幼子敬炎出生于延和十九年,是侧妃傅氏所出。老四和左氏的私生子敬安是延和十八年出生的,所以在他来到安郡王身边之后,敬炎就不得不从安王次子变成了三子。那一年,敬炎六周岁,已经知道事了。加上他听傅氏说,他们家就是因为左氏母子才会家道中落的,因此对于敬安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哥哥,敬炎一直非常讨厌。只是碍于父亲的态度,他一直不敢和敬安发生正面冲突罢了。现在安郡王在外办差,府里没人管他,敬炎就常常欺负敬安,甚至在长华殿里读书的时候,把敬安当做书童使唤。刚开始敬安还忍着,可后来有一天,敬炎不知说了什么,突然惹怒了敬安,这兄弟俩就在长华殿里打了起来。这件事情,娴妃还真是不知情。主要是因为她的儿子还小,还没到长华殿读书的年纪。所以长华殿那边发生的事情,都没有人和她说起过。“大姐姐本来都准备离京,回老家那边去了。没想到她行李都收拾好了,临走前却又出了这样的事情。”娴妃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大姐姐想带敬安一起走,只是安郡王那边,恐怕不会同意。”娴妃好像明白左三姑娘为什么会和自己提起这件事了:“你是想让我帮着问问……皇上的意思?”不等左三姑娘点头,娴妃便道:“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我看这件事情,就是皇上都不好插手去管。”“道理我都明白,只是这不是简单的家务事,还涉及宗室子孙的抚养问题。当年俪妃娘娘在河北行宫里生下十四皇子之后,不就是因为皇家子嗣不得流落在外这一条规矩,不得不回到宫中的么?连俪妃娘娘都做不到的事情,我觉得大姐姐很难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离开,除非是圣意……”娴妃打断她说:“遥姐姐,你别怪我说话太直,恐怕还真没有什么除非。是,皇上是天子,他的命令,就是安郡王也不得不从。只是皇上一旦插手他们的私事,定会陷于两难,怎么做都不是。这个忙,我还真没办法帮你。”“那安儿该怎么办呢……”左三姑娘没有出嫁,自然就没有子女。敬安这个孩子是她唯一的亲外甥,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左家人向来护短,听说敬安被人欺负的消息,他们谁的心里都不好受。娴妃和敬安虽然不是至亲,但也算是沾亲带故。她想了想之后,帮左三姑娘他们出起了主意:“事已至此,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你们想办法与安郡王谈,让安郡王松口。其实让安儿离开他,对谁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安郡王也可以少受许多流言蜚语。”老四向来固执,说服他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左三姑娘连想都没想,便迫不及待地问道:“那二呢?”“二,就是你们真正放下,让敬安学会自己成长。”娴妃算了算,道:“他今年也该有十岁了吧?十岁的男孩儿,已经不小了。你们应该明白,他若跟着逍姐姐离开,就只能隐姓埋名,过着平凡的生活。可若留在安郡王府,或许还能在京城里凭着自己的本事赢得一席之地。”左三姑娘愣了愣,苦笑道:“妙珠,这还真是像你能说出来的话。”“可这并不像是姐姐应该说出的话。”娴妃挽起左三姑娘的手,柔声道:“姐姐向来聪慧,只是这一回当局者迷,被感情冲昏了头,所以才会病急乱投医。”左三姑娘叹了口气,算是默认了娴妃的话。“我知你因着书社的关系,有面圣的机会,但我劝你不要拿这件事去为难皇上。”左三姑娘皱眉道:“可大姐姐和安王爷的事情当初闹得那么大,我们左家再和他主动接触的话,是不是不大好?还有,他现在不在京中,谁知道他要多久才能回来?”“承恩公府有那么多产业,挑一处隐秘些的地方,与安郡王见上一面不就是了?实在不行的话,你们也可以打听一下安郡王的行踪,让左三哥出京去见他一面啊。”见左三姑娘不说话,似乎是听进去了,娴妃便继续说道:“遥姐姐,你要明白一件事。不管是帮理还是帮亲,在逍姐姐和安王爷之间,皇上都不可能选择帮咱们。安郡王虽是犯过错,但他毕竟是打小护着皇上长大的亲哥哥,和皇上感情极深。除非他犯下了滔天大罪,否则皇上是不可能对他狠得下心的。不然你以为当年四皇子在皇位之争中落败之后,容家人为什么会选择支持皇上呢?”第49章左三姑娘也不是个傻的,娴妃说完之后, 她细细品了品娴妃的话, 然后便施礼向娴妃道谢:“妙珠妹妹, 多亏有你帮我理顺思路, 不然我怕是又要闯祸了。”“姐姐同我还客气什么。”娴妃也是母亲,想到敬安的境遇,她不免有几分同情,“你放心,长华殿那里,我会想办法帮敬安打点的。”虽说娴妃刚刚才说了不用客气,可左三姑娘听了这话, 还是不由地说道:“那就太好了, 谢谢你妙珠!我们怕给安儿添麻烦, 都不敢明着为他做这些事……”娴妃轻轻一叹:“你们也不容易,尤其是逍姐姐……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她实在是太傻了。’”不管怎么说, 结果已然酿成,这世上从来都没有后悔药可吃。人的命运多多少少是因一个人的性格而决定的。哪怕重来一次,或许结局也不会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