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作者:容默      更新:2023-07-04 18:05      字数:4836
  乾元殿里,裴清殊颇有几分惊讶地看向左三姑娘:“你说什么?”“皇上也觉得臣女这个想法有些出格了吗?只是为何未婚男子便能独自开门建府,未婚女子便不可以呢?”“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你一个女子单独居住,朕……”裴清殊本想说“朕担心你的安全”,话到嘴边,却又觉得有几分暧昧,便改成了:“你不担心自己的安全吗?”“臣女虽无父母兄弟在身边,不过我有足够的财力雇佣家丁,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更何况这里现在是天子脚下,治安良好,皇上多虑了。”别的不说,左三姑娘说自己有足够的财力,裴清殊是相信的。目前华文书社的利润,已经到了令户部官员眼红的地步。若不是华文书社有一部分是裴清殊的私产的话,搞不好户部的人都会建议裴清殊把华文书社收归朝廷所有。更何况左三姑娘乃是国公之女,身家定然不菲。养活自己,支撑起一个府邸,对她来说完全不成问题。只是一般来说,未婚孤女都会寄居在亲属的家中,很少有人会像左三姑娘这样大张旗鼓地单独建府。裴清殊想了想,低声道:“你是想……凭一己之力,走出一条路来,让其他女子效仿吗?”“皇上之前不是说过吗,要想提升女子的地位,就要让女子逐渐强大起来,摆脱女子依附于男人的状况。”左三姑娘说着,拿出一封书信来,“这是臣女的谏书。小女不才,不曾见过朝臣所书的奏章。格式或许不通,还请皇上见谅。”裴清殊听了,看了一眼一旁的小德子。小德子会意,赶忙上前替裴清殊取了过来。裴清殊看了看,左三姑娘的提议主要分三条。一是取消女子二十岁不婚,便每年让官媒的媒官上门说亲的规矩。二是允许未婚女子自立门户,撇开其男性亲属,建立单独的户籍。三是设立女学,让女子也有机会像男子一样读书识字。总体来说,左三姑娘的几条提议,是按照裴清殊之前的指示循序渐进的。如果一条一条分别实行的话,虽然会遇到一些反对的声音,不过还不至于引起强烈的反弹。裴清殊看完之后,便不假思索地说道:“你的提议不错,既如此,便按照你的意思来办吧。不过开办女学的时机尚不成熟,还需拿出更加具体的章程。”“皇上圣明。”左三姑娘没想到裴清殊这么好说话,不由欣喜地朝裴清殊一拜。……左三姑娘出宫之后,许多人都悄悄地松了一口气。不仅仅是那些担心裴清殊会纳了左三姑娘的后宫妃嫔,就连身处皇宫之外的淮阳大长公主,都不想看到左家人再得势。所以在得知左三姑娘并没有入宫为妃,而是跑去单独立府居住之后,淮阳大长公主很是高兴,高兴得甚至有些忘了形,在宋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用一种讥讽的语气说起这件事来:“你们听说了没有?左家的女儿真是个个都是怪胎。一个不守妇道,朝三暮四,一个离经叛道,这么大岁数了还不嫁人不说,竟然还自己买了处院子,刻了块‘左府’的牌子,你们说这像话吗?”恪靖侯一听这话,脸色就有几分不好看:“人家的事情,你在这里议论什么?快吃菜吧!”淮阳大长公主没好气地说:“我说说怎么了?再者说了,左家怎么着也曾经和咱们家有亲,如今他们丢人现眼,对我们恪靖侯府也不利啊不是吗?”宋池闻言脸色铁青,不发一语。宋泱和邹氏两口子专心吃饭,假装没听到。倒是宋池才进门没多久的继室夫人、本应该十分尴尬的贺氏含笑说道:“母亲放心,父亲仁德,夫君又是皇上的股肱之臣,再加上有您这位‘德高望重’的大长公主在,谁人敢说恪靖侯府的闲话?”不得不承认,贺氏十分会说话,一句“德高望重”,听得淮阳心花怒放。不过见她夸了一圈,都没有提到自己的小儿子宋泱,淮阳又有几分不乐意了,鸡蛋里挑骨头似的说:“怎么,现在你夫君受皇上的器重,你们便看不起自家兄弟了?泱儿现在在宫里做侍卫,论前途可不比池儿差。”“儿媳惶恐,没有瞧不起二弟的意思。二弟年纪还轻,前途似锦,一定会有大出息的。您的福气啊,还在后头呢。”淮阳听了,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一顿尴尬的家宴吃完之后,回房的路上,宋池抱歉地说道:“母亲对我向来不喜,委屈你了。”贺氏毫不在意地笑道:“夫君言重了,孝敬公婆,是妾身分内之事,何来委屈之说呢?其实母亲这人,也不难应付。只要捡她喜欢听的话说,哄哄她便是了。”宋池听了,不禁对这个年轻的小妻子颇有几分刮目相看。或许从一开始,他和身份高贵的左氏就不适合。左氏是国公爷的嫡长女,难免有几分心高气傲。她和淮阳这样的人遇到一起,婆媳之间的冲突是避免不了的。他早该想到才对。可是有的时候,感情就是那般毫无道理可言。……左三姑娘在长安城中单独立府一事,难免在京中引发了不小的议论。其中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裴清殊先利用他所掌控的茶楼如归楼,逐渐控制住了舆论,让人们倾向于站在左三姑娘这一边。在这之后,他才正式施行了左三姑娘提出的第一条提议。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朝廷不会再以半强制的方式,一直为大龄未婚的女子说亲了。在这条事关女子的新政施行下去之后,之前和裴清殊闹得不欢而散的杜若听说之后十分激动。她想尽办法让她的贴身宫女找到了小德子,说是她也有许多改革之策,希望裴清殊能够听她一言。第110章小德子听了杜若宫女的话,不由得十分纠结。他跟在裴清殊身边这么多年, 自认为非常了解裴清殊。可在杜若这件事情上, 小德子是真有些看不明白。瞧之前选秀的时候, 裴清殊分明对这个杜氏颇有几分另眼相待。但前些日子, 杜若也是真真切切地惹恼了皇帝……若是他在这个时候替杜若传话,会不会遭受池鱼之殃呢?杜若的心腹宫女白露见小德子这般纠结,急得跪在他面前哀求道:“德公公,您就帮我们家美人传一句话吧。将来小主若是复宠,一定不会忘了您的大恩大德的!”小德子吐出一口气,一咬牙,正要点头, 就听旁边不远处有人说道:“见过公孙夫人。”小德子一看, 原来是公孙明的母亲公孙夫人来了。公孙夫人地位崇高, 就连裴清殊这个皇帝都敬她三分。小德子等人见了,连忙上前行礼。小德子一脸殷勤地笑问:“公孙夫人今儿个怎么来乾元殿了?奴才没听闻皇上召见啊。”公孙夫人淡淡一笑:“我本是进宫来同林太后说几句话的,不过想起些小事,想征求一下皇上的意见, 不知公公可否代为通传?”小德子忙道:“夫人请在偏殿小坐片刻, 奴才这就去通传。”没等多久,小德子便又出来,请了公孙夫人入内。杜若的宫女白露见了,不禁露出又急又气的表情来。小德子压低声音同她说道:“你先回去吧,宓美人的事情,本公公记得了。”白露得了准信, 这才松了口气,行了个礼走了。白露回去之后,便把事情办成的消息告诉了杜若。可她没想到的是,她们主仆左等右盼,最后等到的不是皇帝,却是公孙夫人。白露见到公孙夫人时,不禁感到非常奇怪。她可从来不知,她们家主子和公孙夫人有什么关系啊?相比之下,杜若倒是在短暂的惊讶之后,很快便恢复了平常的神色,对白露笑了笑说:“我和公孙夫人有话要说,你先下去吧。”白露看了她们两个一眼,揣着满腹的疑惑退了出去。“看来,你知道我为何而来。”公孙夫人微挑唇角,“还不算太笨。”杜若亦笑道:“夫人的大作,杜若全都拜读过,哪里还看不出来,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呢。”公孙夫人听了,渐渐敛去了嘴角的笑容:“我这些书写来,不过是为那些闺中寂寞的女子打发时间罢了。杜美人若当真信以为真,那可就是蠢了。”杜若不服气地说:“夫人少来诓骗于我,我又不是只看过您一个人的书。别人这样做都能成功,为何我就不行?”公孙夫人看了看左右,淡淡说道:“看看你眼下的处境,不就知道了?当今天子,绝非寻常帝王。他心中有远志,不会为后宫女子所累,更不可能给你你想要的。”“哪本故事里的主角,不是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大风大浪,才涅槃重生,笑到最后的呢?皇上现在虽然暂时冷落了我,但他待我是与他人不同的,这一点我比谁都清楚。公孙夫人与皇上非亲非故,凭什么就这样下断言呢?”杜若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再者说了,皇上有抱负那是好事。我有好多改革的想法想和皇上说呢!如果皇上能按我说的去做,大齐一定会变得无比强大!”“不可能!”公孙夫人斩钉截铁地说道:“皇上是不会那么做的。你若当真要一条路走到黑的话,只会自取灭亡。”“哼,夫人别以为我不知道您在想什么。我虽然不确定那个左三姑娘是不是穿来的,但她分明就是在按照夫人的意思办事。”杜若丝毫不领情地说:“夫人不就是怕我提了太多好主意,会抢了你们的风头吗?”公孙夫人摇头道:“你实在是太天真了。皇上再如何明事理,也是一个‘古人’。封建社会里头,帝王为了维持统治,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可是若你真的把现代的东西全都搬来了,你觉得还会有帝王一说吗?”杜若听了这话,不禁一怔。公孙夫人所说的话,她以前还真是没有细想过。“你还是听我一句劝吧。逆天改命,绝非易事。若你只是想夺取皇上的宠爱,那你继续跳几只新奇的西洋舞蹈,逗皇上开心就是了。朝政上的事情,绝不能干涉过多,更不能急于求成。你重活一世,理应惜命,惜福。做个寻常后妃,生个一儿半女,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杜若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低声道:“还没问过公孙夫人,您是怎么确认我的身份的?只是因为我在大选当日跳的那支舞吗?”“那支舞,我并非亲眼所见,只是有所耳闻罢了。不过自那之后,我便起了疑心。让人一打听,便寻到了你在闺中时曾写过的诗,谱过的曲。”公孙夫人点到为止,什么意思,彼此心知肚明。“原来是这样。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夫人您啊。”杜若笑了笑说:“我想了想,觉得夫人说的有道理。若我一个深宫女子,要是突然想出一大堆改革的良策来,只怕皇上不会对我刮目相看,只会以为我中了失心疯吧。”“你明白就好。”不知是不是因为杜若前后态度转变的太快,公孙夫人对她总有一些不大放心的感觉。不过,杜若都这么说了,她也不好再咄咄逼人。“你我虽非亲非故,但有这么一层关系在,也算是缘分了。以后若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情,也可找我商量一二。总之,切莫再像之前一般为博皇上眼球、强出风头了。”杜若心想着,这公孙夫人地位超然,与她交好定然大有益处,便按捺住心里的不耐烦,笑着说道:“您放心,我都记着了。不过现在,我被皇后禁了足,实在是在宫里憋得难受……不知公孙夫人可否看在‘同乡’的面子上,帮我向皇上或是皇后求求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非后宫之人,自然无权过问后宫之事。不过我知道,皇上皇后都是心善之人,对待后妃向来宽宥。你若真心悔改,便让他们看到你的诚意,想来他们也不会和你一个刚进宫不久的末等宫嫔计较。”末等宫嫔四个字,让杜若心里有几分不舒服。不过经过公孙夫人的提醒之后,杜若心里已经大致知道该怎么做了,便没有和公孙夫人计较。公孙夫人来过之后,杜若便不再想方设法地让人去找皇上,而是潜心呆在宝慈宫中,认真地将《中庸》抄写了上百遍。在这段时间里,裴清殊刚刚实行的这项新政,在朝堂上引发了不小的反对之声。让裴清殊有几分意外的是,首先站出来反对的,不是最恪守祖宗规矩的礼部,而是裴清殊十分倚重的户部。户部侍郎程奇认为,若是朝廷不强制女子成婚的话,难免会对新生人口数量造成影响。还会有许多大龄未婚的男子,因此而娶不上媳妇。起初裴清殊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不禁有几分慌乱。不过很快,他便稳下心神道:“朕以为,许多男子娶不到妻子,主要还是因为家徒四壁,无人愿嫁。就算官媒每年都去大龄女子家中叨扰,最后那些女子嫁的,也大多是门当户对的人家。该娶不到媳妇儿的,还是娶不到。”内阁大臣们作为裴清殊的心腹,自然也要上前为他说话。陈起第一个站出来说道:“皇上所言极是!而且因为这些女子错过了最佳的婚嫁年龄,就算她们最后被迫出嫁,也大多是为人妾室。微臣听闻,江南某富商之家,家主竟有上百房妾室!这么多女子,都被一人所纳,其他人的选择余地自然就小了许多。”朝臣们一听说有人纳了上百房妾室,不由微微吃了一惊,相互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