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
作者:容默      更新:2023-07-04 18:08      字数:3735
  裴清殊思前想后,觉得光凭大齐一己之力,未免太过勉强。所以他在暗中联系了向来与大宛不睦的吐蕃,想要与吐蕃合力扛敌。吐蕃早就想收拾大宛了, 只是碍于自身实力不足, 担心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所以才一直没有行动。现在得知齐国有这个意思之后,吐蕃那边几乎是没有考虑似的,很快就传回了肯定的答复。现在裴清殊要做的,就是等。等呼屠吾斯先忍不住动手。当然, 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 未免太过被动。所以裴清殊想了一个法子来激他。那就是让呼屠吾斯这个北夏王,在岁末朝贡的时候亲自来长安向裴清殊朝拜。自打上回陵川之战之后,除了呼屠吾斯主动来了一次长安,想要求娶婉云之外,别的时间里呼屠吾斯都没有来过长安。或是出于心虚,或是出于其他的什么顾虑, 裴清殊不得而知。双方像是保持着一种微妙的默契一样,裴清殊也不曾召见过呼屠吾斯。可是这回,裴清殊突然召见他……呼屠吾斯就觉得不对劲了。齐国皇帝这是想干什么?来使说的是让他去齐国参加岁末朝贡,顺道和皇帝一起迎接新年。可这个邀约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场汉人口中的“鸿门宴”。说句老实话,呼屠吾斯不想去,甚至可以说……是不敢去。可他现在是人家的臣子了,主君召见,岂容臣子拒绝?呼屠吾斯想过装病,可他的心腹大臣们都不答应。“单于,我们都已经窝囊了多少年了?如今我们也已经养了不少兵马了,难道您还想继续给齐国皇帝当牛做马,让他有机会羞辱您吗?”呼屠吾斯身边的一个汉臣说道:“就是啊单于!当年您选择向大齐臣服,只不过是麻痹齐国人的‘缓兵之计’而已。现在时机已然成熟,还有大宛的支持,您还犹豫什么呢?”呼屠吾斯看了他们一眼,迟疑道:“可是汉人出兵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我这个时候出兵的话,该以什么名义才好呢?”就算这几年呼屠吾斯没有去过中原,但他也听说过,裴清殊这个皇帝夙兴夜寐,勤政爱民,几乎可以说是无可挑剔。要想找个理由来向齐国发兵,可真是没有那么容易。“不如这样吧单于。咱们不是还缺一些粮食吗?不如您上书一封,说咱们缺粮,让朝廷拨救济粮给咱们。若是齐国皇帝不肯的话,那咱们不就有理由反了吗?”“若是他给了呢?”“那也不错!咱们收了他的粮食之后,明年再给他要!我就不信齐国皇帝能一直这么大方!”呼屠吾斯被说动了。几日之后,一封求粮的奏折,便出现在了裴清殊的御案上。裴清殊看完之后,甚至还笑了一下。“瞧瞧,咱们想让人家做恶人,人家还想让咱们做恶人呢。”公孙明接过裴清殊丢来的那封奏折看了看,沉吟道:“皇上打算怎么办?”“两种办法。一,给他粮食,不过要让朕的人来给。借此机会,正好可以再往北夏输送几万人马。二,不给粮食,像之前一样,把吃不上饭的平民接到中原来,将他们分散开来,在指定的地方生活。”公孙明笑道:“不管是哪种,呼屠吾斯都肯定要气死了。皇上心里更倾向于哪一种?”裴清殊不答反问:“你觉得哪种能让呼屠吾斯更生气?”“还是第二种法子更好。皇上若想让呼屠吾斯率先发兵的话,往北夏放太多的人手反倒不利。第二种的话,可以说是维持了之前的老样子。虽说可能会帮北夏减轻一些负担,不过据臣所知,呼屠吾斯本来就不会管那些妇孺老幼的死活,所以问题不大。而且北夏的人口本来就少,若是再这样减少下去的话……臣觉得您都不用发兵来收拾呼屠吾斯,他自己就老实了。”一旁的傅煦赞同地说道:“一个空壳子一样的单于,做来还有什么意思?臣若是呼屠吾斯的话,一定心悦诚服地向大齐臣服。”“阿煦,这种话由你说来,总觉得怪怪的。”裴清殊和公孙明对视一眼,忍不住笑道:“你还是多说点反对意见,这样朕比较习惯。”公孙明火上浇油般地说道:“就是啊,阿煦要是不扫兴的话,那还是阿煦吗?”傅煦不敢瞪裴清殊,只好瞪了公孙明一眼,示意他别乱说话。公孙明故意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往旁边躲了一躲:“这才是阿煦嘛。”傅煦见裴清殊也不管管他,只能无奈地看着他们。……如同他们所猜测的那样,北夏那边得知裴清殊又不肯直接给粮之后,简直气得直跳脚。呼屠吾斯没忍住,暴躁地掀翻了眼前的桌子:“再这样下去的话,我北夏都要被齐国人给搬空了!”“算了单于,事已至此,您还管什么名不名的?齐人不是有句话,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吗?咱们臣服了齐国这么多年,什么好处都没捞着,还不反了他做什么?”“对!反了他!”“杀到长安去,让那齐国皇帝知道知道我们匈奴人的厉害!”就连裴清殊安插在呼屠吾斯身边多年的人,都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来,支持呼屠吾斯起兵。呼屠吾斯不由地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了。在愤怒和屈辱感的驱使之下,他猛然间站了起来。他不能再这样忍耐下去了!直觉告诉呼屠吾斯,就算他现在不反的话,等到了年末朝贡的时候,裴清殊也不会轻易饶过他。还不如趁齐国人不备的时候主动出击,说不定还能杀他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呼屠吾斯的如意算盘,注定只能是一场空。这几年来,他是做了不少准备不假。可他不知道的是,裴清殊为这场仗所做的准备,远比他多得多。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备,粮草还是药品,裴清殊都已经准备充足。再加上海路已通,朝廷随时都能从南方调兵调粮,这一仗,裴清殊足足有九成的把握能赢。如果有这么大的赢面大齐都能输的话,那他只能说,这就是天意。好在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雍定十二年九月,北夏王呼屠吾斯起兵造反。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当日,裴清殊便点了辅国大将军容漾为主帅,卢劭为副帅,即日北上,领兵平乱。这一回,他不需要再向上回一般设下重重陷阱,引匈奴人入套。他要从正面迎敌,用原始也最直接的手段,让这群狼子野心的匈奴人彻底向大齐臣服。他选择派出容漾和卢邵的原因很简单。上回陵川之战之后,容漾可谓一战成名。只要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匈奴人,都对容漾这位“白袍将军”颇为惧怕。有这种优势在,裴清殊自然是要利用的。不过裴清殊早就想好了,这场仗还会牵涉到大宛,和匈奴当初和呼屠吾斯分裂的那一部分部落,光靠容漾的威名是不够的。在大宛和吐蕃相继发兵之后,裴清殊在大朝会上说出了自己即将御驾亲征的打算。一些大臣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不由慌乱起来。许多人纷纷劝阻裴清殊,劝他不要以身涉险。可裴清殊不是要和大臣们商量,而是通知他们自己的决定。北夏这块生在他胸口数十年的腐肉,裴清殊想亲手剔除它。见裴清殊心意已决,大臣们没有办法,只能请裴清殊多带兵、多带护卫、多带粮,一个个的好像裴清殊的老父亲,对着要出远门的孩子唠叨个没完。裴清殊嫌他们啰嗦之余,还有一点说不出的感动。可能是……他有些想念那个有点唠叨的父皇了吧。不过满朝文武那么多人,总有些人的声音会比较刺耳。在发现裴清殊去意已决之后,就有人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什么?立太子?”公孙明大吃一惊地看着裴清殊,“他们是不是疯了?皇上正值壮年,皇子们又还尚且年幼,为什么要立太子?”“他们说,自古天子离京,都要有太子监国。”裴清殊若有所思地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心情颇有些复杂。如同公孙明所说,他也一直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啊……可是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孩子们也都渐渐长大了。不过再怎么长大,也还没到了可以监国的地步。“皇上,您不会也这么想吧?这么早就立太子的话,只怕……会让他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啊。”第161章“是还太早了。”裴清殊是打算借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儿子,不过他可没打算让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去担监国这么重大的责任。“朕亲征期间, 打算让襄亲王监国, 你以为如何?”公孙明点头附和:“襄亲王殿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人选啊。不过他要是知道皇上把这么重的任务交给他, 八成又要焦虑得睡不着觉了吧。”裴清殊忍不住笑道:“也真是辛苦七哥了。他这个人就那么大点儿的出息, 偏生朕老让他做这么重要的事情。唉,可是没他也不成啊。别人,身份低了不合适,高了……”公孙明表示理解:“皇上总归是要选一个自己最为信任之人监国的,想来襄亲王殿下也能理解您的一片苦心。”“希望吧。”裴清殊说着,看向公孙明,“朕不在京里的时间, 还要阿明你多多帮衬七哥。”公孙明有点意外地说道:“皇上不打算带臣一起去吗?”这些年来, 公孙明和裴清殊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君臣二人几乎每天都会见面。一想到要和裴清殊分开很长时间,公孙明还真是有些不习惯。“七哥头一回担此大任,必定困难重重。你和阿煦留在京里,多少能帮衬他一些。”公孙明不无担忧地说:“可皇上此去, 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啊。”裴清殊微微一笑:“不是有虎子在吗?他会护朕周全的。”“虎子……”公孙明有点尴尬地笑了笑, “他的武艺臣是放心的,就是脑瓜子……怕是转得不够快啊。”“那还有容漾呢。”“跟您说句老实话,他的脑瓜子转得太快了,臣也有点儿不放心。”公孙明在裴清殊面前,完全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要不您带阿悦一起去吧?他聪明,又懂些医术。万一……呸呸呸, 臣是说万一。万一有点儿什么事儿的话,他也能顶两个人用不是。”“有道理。”短暂的思索之后,裴清殊便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