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作者:柳锁寒烟      更新:2023-07-04 21:20      字数:5964
  绣瑜只得硬着头皮上去, 就见几个太监飞快地收拾了一地狼藉,空气中漂浮着薄荷脑油的味道。康熙端坐在案前, 脸上仍有怒容:”这会子你怎么过来了?“绣瑜公主们下嫁一事而来,此刻少不得先换了说辞,上前福身道:”臣妾是来给皇上报喜的,今儿早上臣妾接到老四家的送来的信, 说胤禛房里的宋氏有了五个月的身孕, 算上来回的脚程,如今都快临盆了。“康熙闻言紧绷的表情一松:”老四也要做阿玛了,倒真是件喜事, 起来吧。“转而又懊恼道:”也不知是怎的,自老大起,几个孩子子嗣都不算旺,竟只有太子膝下有一子。“绣瑜暗自翻了个白眼, 忍不住低声抱怨:”按理臣妾不该说,可阿哥们不大的年纪, 也忒辛苦了些……“孙子也是孙子他爹妈生的,以您那把儿子当骡马使的架势, 还想抱孙子?康熙却不以为然:”朕十四岁刚刚亲政那两年,每日要批四五个时辰的折子,还要听政读书会见大臣,宫里也没断了皇子出生,下次选秀你们还是留心些,挑好生养地指给儿子们,早承子息。“得,这个话题上她跟康熙是不可能有任何共同语言的。绣瑜只得摘了指甲套,倒了些荷兰甜橙油在掌心搓热了,替他揉着额角:”臣妾一再劝您了,薄荷脑油提神醒脑是好的,但是效果太霸道了些,用多了夜里容易走了困;倒是这洋人的精油,功效温和中正……“”朕哪记得这些,行啦,要做玛麽了,嘴也碎起来。“康熙一边嫌弃一边享受着她的服务,长叹一声:”喇嘛教狼子野心,总盼着政教合一。外有罗刹人虎视眈眈,内有噶尔丹、达赖喇嘛这样的内鬼,蒙古迟早再生祸端。“蒙古同样不服清廷统治的两大势力中,准噶尔的军事势力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可喇嘛教是宗教势力,看着不显眼,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受制于这个时代不发达的通讯,康熙难免会有鞭长莫及之叹。绣瑜状似不经意地说:”臣妾不懂这些,只是想替公主们向您求一份体面。“”哦?“”蒙古人粗豪,多有喝酒打老婆的恶习。和硕公主虽然位同多罗郡王,可却没有自己的亲信兵丁,长史护卫这些得用的势力,身边只几个嬷嬷,遇到事情岂不是孤立无援?“”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朕从盛京拨几个人赐给公主们就是了……“康熙说着突然猛地直起身,他正愁在蒙古没有消息渠道,可嫁到各部的女儿们不就是现成的帮手吗?皇帝心疼女儿,要多派几个人伺候,侍卫力士、伙丁炭丁,多多地派上几个,岂不是现成的眼线?见他陷入沉思,绣瑜才起身告退,边走边问小桂子:“玉福儿,是梁九功的徒弟吧。”小桂子不解其意,低声应是。梁九功这老狐狸尾巴一直藏得挺好。这些年对她一直恭恭敬敬又不失亲近,绣瑜试探许久都摸不清他的态度。他这小徒弟倒有些意思,挑皇帝生气的时候,抢着帮忙通传。京师,此时正值正午,前门大街上行人往来如云。胤祚换了一身秋香色蟒缎常服,将腰间的黄带子替换做红色,鼻子上架副瞎子镜,荷包玉佩玉扳指穿戴整齐。一手提着一架小巧的紫檀木鸟笼,里头一只活蹦乱跳的鹩哥;一手拿把扇子背在身后,挺胸叠肚,装出个大爷样,然后问跟着的众人:“怎么样,像吗?”不像京里的贝勒爷,倒像个装蒜摆阔的二愣子。跟着的四个侍卫都低头忍笑,唯有魏小宝硬着头皮提醒道:”爷,民间都说‘穿了龙袍也不像太子’,您这天潢贵胄的气概,穿了常服也不像普通人啊。“眼见胤祚有恼羞成怒的趋势,又赶紧抱头蹲下补充道:”四爷让您在天福楼等他用晚膳,若是让他见了这一身……“胤祚只得把身上那些伤眼的配饰都去了,带着人出了地安门,过了银锭桥抄小路折向南边,往什刹海前海的方向而去。今日好容易他们兄弟俩都得闲,胤祚便约哥哥一起出宫瞧瞧他正在修建的王府,顺便在皇伯父家开的天福楼里用膳。谁料皇阿玛突然一道圣旨传回来,要比照贝勒等级为出嫁的姑姑姐姐们设立长史护卫,胤禛就被太子叫走商量这事。胤祚失了伴,顿觉京城那些繁华烟云也没什么可看的,就提前往天福楼里去,坐定点了壶茶,却听得隔壁有人咿咿呀呀用昆腔唱着什么,却是一段他没听过的唱本。“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虽然是柔媚的女子声音,唱的也是名妓才子的风流艳事,却颇有几分人生际遇、家国兴衰的味道在里头。胤祚渐渐听住了,听到“当年粉黛,何处笙箫”、“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等句,竟情不自禁拿扇子敲着窗户,轻声哼唱。却突然听隔壁似乎有人推门而入,双方起了段争执,隐隐有女子啜泣尖叫的声音传来。胤祚就随口吩咐:“舒尔德去瞧瞧,见机行事小心分寸。”敢在裕亲王的地盘上闹事的人,十有八九都认得他,胤祚也不想生事。那侍卫领命而去,等推门出去见了争执的双方,才知这底气从何而来,因为带头闯入那人不是旁人,恰好是裕亲王的独子保泰,他身后跟着一群穿金戴银的公子哥,都喝得微醺,也难以分辨谁是谁。保泰跟胤祚极熟,见了舒尔德惊道:“六哥也……”他说到一半就已经住了口,却还是引起了对方的警觉,胤祚听到一个阴冷的声音笑道:“二阿哥几时还多了个排行第六的哥哥?”这声音很陌生,但敢对着保泰直呼二阿哥的人可不多,胤祚开始逐一回想。舒尔德反应极快,当即笑道:“家主人是康亲王府的六阿哥,不知阁下是?”那人回答道:“无名小卒而已,区区贱名入不得贵人的耳朵。”他再次出声,跟着胤祚的侍卫突然低声道:“六爷,这是太子奶父凌普的外侄儿都九,今年才进京的。”胤祚皱眉道:“你如何得知?“那侍卫挠头讪笑道:”这孙子在京城里不显眼,在他老家陕西的青楼花坊里那可是有名的人物,奴才前些年跟阿玛放过陕西粮道的外任,故而识得他,去岁又在京师碰面,可不记住了吗?“胤祚顿时摸着下巴沉思。都九不过是下九流的人物,请客请到天福楼来了?只怕是奉命行事,凌普会不会也在里头?四哥还在毓庆宫没回来呢,他顿时有些后悔放舒尔德出去。那边舒尔德佯怒道:”阁下不愿以实情相告,也就罢了。这位是裕亲王的独子保泰阿哥,在下奉劝阁下掂量掂量,且收敛些吧。“好在保泰别的不行,脾气还不错,即便是对方身份远低于他,也讲道理地道歉:“我只是听这位姑娘唱得好曲子,知音难觅,一时起了结交之心罢了。阁下既然不愿,就当我没来过。”都九亦拱手道:“在下也多有不是,得罪两位爷了,这歌女本是我府上豢养,二阿哥若喜欢,改日我便送到府上。”歌姬多数也是人家的妾侍,保泰尚且知道礼义廉耻,赶紧推辞,三方就此辞别各自回房。谁料保泰身后那群醉醺醺的人中,突然有人笑着跟身边的人咬耳朵:“哈哈哈,康亲王家的六阿哥,堂堂皇子竟然,嗝……”偏偏他喝醉了酒,没控制好音量。保泰身子一僵,都九顿时驻足。胤祚登时气笑了,示意侍卫踹门出去。众人有认得他的,也有不认得他的,但见有带刀侍卫在旁,便知遇上真佛了,忙参差不齐跪了一地。胤祚把架子摆得足足的,随意一瞥都九和他身后那两人,都是寻常绸缎衣裳,矮个子,瞧不出身份来。他装作不认得都九的样子,只对着保泰骂道:“你又胡闹,自己家的产业倒先闹起来了,皇伯父知道了准又有一场气生。”保泰委屈地低头:“我已经跟这位仁兄握手言和了。”“狡辩,还不滚回王府去?”胤祚喝道,又转向一时意气扒了他马甲、此刻正后悔得垂头耸脑的乌拉那拉家次子,冷笑道,“你是四嫂的弟弟富昌是吧?论起来都是亲戚,不知爷怎么得罪你了,待会四哥也要过来,不如一起在他面前分辨分辨?”第110章胤祚在天福楼坐了才小半个时辰时间, 富昌的大哥乌拉那拉星禪就火急火燎地赶来,鞠躬作揖地赔不是, 好话说尽。富昌酒醒了大半, 任打任骂, 叫磕头就磕头,也不分辨, 只是眼神里犹带着一丝不服,梗着脖子道:”今儿是奴才糊涂, 冲撞了您,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是此事与四福晋无关,是爷们就别告状。”星禪一脚踹在他身上:”有你这么跟主子们说话的吗?“胤祚也气笑了:“呵,没头没脑的还挺硬气。我倒不想告状, 可四哥又不聋!你动静再闹大点, 指不定皇阿玛都知道了。”富昌顿时耸拉着脑袋,欲哭无泪。听他提四福晋,胤祚便知这场闲气是怎么来的了。前有侧福晋的传闻, 后有侍妾有孕之实,四哥呀四哥,枉你一世英明,竟然也会后院起火。瞧, 大舅子打上门来了吧?胤祚自以为体贴地怀着给哥哥善后的好意,随口教训富昌两句就放了他回家。费扬古泼了儿子一盆冷水, 叫跪在院子里头。觉罗氏急急忙忙递牌子进宫,拉着女儿的手掉眼泪:“你哥哥也是为你着急。那宋氏也就罢了, 汉军旗的女人就是生了长子也压不过你。可富察家蒸蒸日上,不比你阿玛年老,又是侧福晋的位份,这可如何是好?”敏珠扶着额头哭笑不得:“那富察氏是额娘看好要指给六弟的人,只是因为没过选秀,所以不敢声张罢了。”说着放低了声音,扭捏道:“这次宋氏的事情是个意外,四爷说孩子生下来就叫我养着,未来十年我们院子里都不进侧福晋。”看了女儿这副完全向着夫婿说话的模样,觉罗氏纵有满肚子担忧,也不知该如何说起,只得回去备礼,准备德妃娘娘的凤驾一进紫禁城就进宫请罪,免得连累了女儿。敏珠又满怀歉意地下厨做了一大桌子的菜,请胤祚过来用膳。偏偏胤禛被太子扣在了毓庆宫,叔嫂二人都没什么胃口,直到月上中天才见他背着手慢慢回来。这些年皇阿玛一旦离京,就必定是太子监国。太子一监国,就必要搞事情,就好像春天到了一定开花,冬天到了必然下雪一样稀松平常。胤禛从一开始战战兢兢到习以为常到苦中作乐,再到现在乐在其中,甚至还有心情叫福晋烫酒热菜,要跟弟弟对饮赏月聊毓庆宫见闻。可谓是一部成长大戏了。胤祚迫不及待地问:“太子找你做什么?设个王府长史的事情还能聊这么久。”“当然不止,他向我打听内宫各项用度,旁敲侧击地试探内务府某些官员是不是我的人。”胤祚饶有兴致地问:“那你怎么回答呢?“”咳咳,“胤禛搁了筷子,轻咳两声,摆出一幅义正严辞忠心不二的样子,遥遥拱手道,”二哥想替皇阿玛分忧的忠心天地可鉴,臣弟拜服。正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臣弟愿竭尽所能为殿下分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肝脑涂地莫敢悔改。然如今德妃娘娘随驾在外,逾期未归,臣弟无故不敢踏足后宫半步,已有两月有余。殿下所托,臣弟绞尽脑汁思索良久,实在无能为力,惭愧难当,奈何奈何。“他故意拖长了调子徒呼奈何,一脸惋惜忧伤,仿佛真的一心一意地在替皇太子考虑似的。说了这么一大通,其实总结起来就八个字:额娘不在,爷不知道。胤祚一口酒呛在嗓子里,一边咳嗽一边锤桌大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四哥,论这编瞎话的功力,我皇阿玛都不服,就服你。”胤禛也笑得肩膀抖动,心中憋闷一扫而光。胤祚遂把下午天福楼撞见都九的事告诉哥哥:“也不知道他整日谋划些什么,这里插钉子,那里放眼线,把咱们当贼防着呢。”胤禛想了想:“应该没什么大事吧?太子跟皇伯父关系一般,若真是要密谋什么大事,绝不会选在天福楼。“太子这些年小打小闹恶心人的事情做多了,却不敢真的踩康熙的底线。况且此刻他们都还是未满弱冠的少年,兄弟之间虽然有亲疏之别,他们嫌弃大哥鲁莽少智、二哥多疑敏感、三哥酸腐嘴贱,可别人也嫌弃他们一个冷硬死板一个跳脱无礼。大家见了面都恨不得以鼻孔示人,谁也瞧不上谁,可远没到你死我活的时候。连对太子,胤禛也说了句公道话:“皇阿玛精明强干,换了咱们任何一个人在二哥那位置上,只怕都要战战兢兢吧,将来就好了。”胤祚摇头叹道:“大哥折磨二哥,二哥就折磨我们。皇阿玛一年三百六十日都不得闲,不知他们争那位份图个什么?”胤禛沉吟道:“无逸斋里十年寒暑学到的本事,图一个用武之地吧。大哥那个位置,如果不争就只有做米虫的份,换做是我,也不甘心。”兄弟俩对饮,都喝到了七八分醉,第二天醒来就把这事丢开不提。谁曾想,太子还真的搞了个大事情。原来都九去天福楼还真的是请人吃饭去的,只不过请的是太医院专治哮症的姜老太医的远房侄儿。席间都九送上万两银票和来自上面神秘大人物的关怀:“姜太医为大清效力一生,如今早已年过古稀,也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姜太医闻弦知雅,哮症本来就不好根治,而且治好了得罪太子治不好得罪皇帝。他不趁着贵妃的病隐而未发的时候赶紧退休,还等什么呢?于是隔日就上了折子。康熙不在,这些事情当然是太子批复,一个五品医官要退休这等小事,难不成还有谁跟太子争吗?当然是效率极高地盖章同意了。贵妃犯病之初怕拖累十阿哥,隐忍不发,如今可吃了大亏了;便是告到康熙面前,太子也可以推做不知。虽然途中被胤祚撞破,叫都九一阵慌乱,也叫皇太子起了趁机考量之心。胤禛虽然在他面前有所保留,但是永和宫一系的人全程没有插手此事,倒叫太子放心许多。十月底,绣瑜和康熙回京路上,就听闻贵妃病了。当然皇帝听的版本里侧重点在贵妃是如何慈母情怀,不叫十阿哥知道自己的病情。绣瑜听到的版本里,侧重点却在太子非常重视贵妃的病情,叫五位太医联合会诊,用的每一张方子必须由五位太医同时合剂过才行。然而中医的方子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五个人开的只能是一些温而又温的方子,根本治不了病。太子又以贵妃生病,无力教养十阿哥为由,时不时把胤俄带到身边指点功课、嘘寒问暖。虽然将心比心,绣瑜觉得他每次接触十阿哥必定都叫贵妃心惊胆战,然而康熙看到的却是兄弟情深的一面。然而这次她也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觉得太子这只是小打小闹的玩意儿而已。哮喘除非一次性大量接触过敏源,否则是不会致命的。温僖也是经历风风雨雨才熬到今天这位份,如果只是被太子恐吓一番就拖垮了身子,那她早死一百遍了。惠宜德荣几乎都是这样想的,所以都丢开手不理。惠妃忙着找方子给大福晋生儿子,宜妃忙着照料即将临盆的王贵人,荣妃四处找补品给修书的儿子补身体。绣瑜更是忙得昏天黑地,大儿子要拴婚,小儿子要上学。永和宫的孩子们还围绕“是小侄儿好还是侄女儿好”的问题吵了好几架。十阿哥体贴母亲的身体,原本的小炮仗也化作绕指柔整日环绕在额娘身边,可却没什么悲伤担忧的情绪,甚至还为康熙免了他的功课暗自庆幸。就连太子也没打算置贵妃于死地,只要她不能跟自己作对就行了。然而温僖好像并没有担起这些朋友与敌人们的高看一眼,进了腊月,她的病逝陡然沉重,很快卧床不起。第111章腊月初九, 四妃一同前去探望了温僖,不约而同地目露惊骇。以往凡是四人相聚, 无论是庆典还是宴席, 总少不了拌两句嘴, 今天却一直沉默地上了轿撵。连出永寿宫的时候,惠荣二人的轿子撞了一下, 她们对视一眼,也只是责骂了各自的轿夫, 便匆匆走人了。绣瑜回到永和宫便一直辗转反侧,直到听到外间的自鸣钟敲过三下,已经是子时了。烧了地龙的寝殿里温暖如春,却叫人汗流浃背难以入睡。绣瑜抱膝在床上坐了起来, 慢慢审视着寝殿里器物模糊的轮廓, 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