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
作者:柳锁寒烟      更新:2023-07-04 21:23      字数:7035
  但是想到十四才狠狠得罪了皇帝,极有可能还是个光头阿哥,老十一却多半能混个爵位。质量不足数量来凑,宜妃觉得如果能形成自家一个亲王两个贝勒对永和宫一个亲王一个郡王的局面,也还算是平局嘛。于是她立刻展开自己扇舞的长袖,红粥参汤白玉糕、荷包香囊玉坠儿接二连三地往乾清宫送,笼络皇帝去了。然而这种长子对长子,次子对次子,幺儿对幺儿的pk只存在于宜妃单方面的幻想之中。永和宫的实际情况是,自打那年说了执棋之人换成胤禛的话之后,绣瑜就再也不管这些名位的事,也不许下人议论,只一心逗弄小儿子大孙子,外面的事都由得他们兄弟民主讨论共同决策,老四掌握一票否决权。而胤禛到底是个男人,考虑问题的角度跟后宫妇人截然不同——爵位表面光鲜,实际上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只要圣心所向,本事在身,还怕没有爵位俸禄可食?所以要爵,不如要权,不如要官。因此他心心念念想的是怎么把闲在家里没事做,得空就凑到一起唧唧歪歪的两个弟弟,塞到哪个衙门里去办差历练。尤其是十四这个炮仗,得有个管得住他的自己人握着引线,谨防他闯祸才是。胤祚烦心的则另有其事,起因还在那天康熙丢了一串佛珠给他去开释胤祥。那串珠子由碧玺、红宝、玉石间杂着檀木珠子串成,是顺治这个不靠谱的阿玛留给自家三儿子为数不多的念想之一。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康熙在佛头珠上做了机关,捏开之后就是一方玉石小印,上刻“体元主人”四字——正是康熙应急所用私印,意义重大,所以宗人府一见就干脆利落地放了人。那天他去归还珠子,康熙倚在明间炕上看书,闻言高深莫测地打量了他半晌,最后说:“留着吧,赏你了。”胤祚当场懵圈:这玩意儿虽然比不上传国玉玺,但是也是皇帝之印。调动兵马或许有点困难,但是开个皇宫门禁、传唤个封疆大吏什么的还是很好用的。意义如此重大,不是储君都不好意思使唤,给他一个啥都不是的人……垫桌角吗?他晕晕乎乎地出来,戴了佛珠的腕子仿佛有一千斤重,结果刚好在金水河边遇上马齐。胤祚对自家老丈人的国丈梦想简直太了解了,赶紧把手往袖子里藏。马齐心尖眼睛更尖,早就一眼看见,当即冷笑:“一串珠子而已,康熙十二年的时候,皇上忘在我家,还是老夫亲自捧回去的。”既然被识破,胤祚索性请他到酒楼吃饭小坐,顺便给自己解惑。当初胤禛让他约束富察家人,别瞎保举的时候,马齐还挺不以为然。结果这回跟他同一个级别的大佬佟国维,被皇帝当头一棒子敲下来,撵回家赋闲。整个上书房,除了他和一个铁杆帝党张廷玉以外,余者全被敲打贬斥。马齐摸摸自己发凉的脖子,自此对胤禛心服口服。今日见了这珠串,他也只是叹道:“您那点子功夫,就是十佛珠从手腕子挂到胳膊肘,也比不过四爷一个指头啊。这回德妃娘娘膝下封王领旗的多半是他。不过皇上是真心疼您,先皇留给他的念想,他又传给您了。”胤祚瞧着那珠子,眼睛瞬间红得跟兔子似的。绣瑜对此暂且一无所知,她最近的心思已经全部被两个小儿子吸引。胤祥这回遭逢大难,倒把名利之事看淡了许多。胤禛想帮他要回户部差事,却被他拍拍肩膀,释然地笑道:“谢了四哥。以往我总觉得旁人瞧不起我的出身,想给额娘妹妹争口气。可是争来争去十几年,两个妹妹都要出嫁了,我竟然连她们喜欢吃什么、玩什么、穿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想来,这些年的辛苦真是缘木求鱼,事倍功半。”他这样说,胤禛也就不好相强了。而胤祥闲着,最大的得益者除了两个格格,就是负伤在家里不得外出的十四了。相比于大家裁衣下厨、摆酒唱戏地欢迎胤祥回来,十四只埋头在枕头里,闷闷地喊了他一声十三哥。那效果,堪比杰克对萝丝说“you jump i jump”,胤祥瞬间红了眼睛,揽着他说了好一阵子的话。晚上也歇在了宫里。从那以后绣瑜每天都能接到十三阿哥府上递进来的牌子,胤祥每天一大早进宫,至晚方归。胤禛胤祚则是明显减少了探望小弟的频率,胤祚对此的解释是“感觉自己没有存在的必要”。绣瑜大感好奇,去瞧了一回,差点亮瞎狗眼。小时候两个孩子关系好,小的生病大的照顾,端茶倒水剥橘子还带喂到嘴边,头挨头同看一本书,一桌吃一屋睡,你会觉得像两只亲密依偎的幼兽一样可爱。可是两个长成了的阿哥再做这些动作,就不是同样的味道了。然而直男的神经又决定他们自己很难往歪了想。绣瑜埋冤小儿子:“你十三哥刚回来,也该叫他多陪陪你嫂子。”胤祥闻言愉快地表示他和兆佳氏好的很,晚上回家大都歇在她屋里:“额娘放心,我知道她是个有情有义的,不会辜负她的。”兆佳氏也眨着鹿子眼表示,爷待我很好啊,只是哪有个爷们大白天在内宅待着的道理,他跟十四弟投契,白日里一起玩耍非常合适。绣瑜调解失败,也不忍心拘束两个才遭逢大难的孩子,遂将此事丢开不管,只是默默地在心里下了决定:是该把老十四的婚事提上议程,早点让福晋进门管管他了。第184章在哥哥的悉心照料下,十四很快又活蹦乱跳。只是碍于被皇阿玛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揍了一顿, 抹不开面的小阿哥打能下床起就嚷嚷着要回阿哥府去住, 胤禛想给他找活干,他也嫌丢人不好意思往衙门里去, 等屁股上的肉长好了更是拖着胤祥天天往城外庄子上跑。皇家的孩子哪有不会享受的?有人陪的时候,十四也不嫌弃求田问舍的举动没出息了, 反手把自家的京郊小别墅倒腾得漂漂亮亮,今儿在家里射箭,明儿去山上踏雪寻梅顺带虐杀一点小动物,就地烤了,兄弟俩分而食之。后儿又到小汤山泡温泉, 学着西洋人的法子,拿橡木桶和水晶高脚杯盛了红葡萄酒浮在水面上喝, 结果两个人在泉汤里闹起来,酒全喂了温泉池子。胤禛对两个弟弟这种骄奢淫逸的纨绔行为非常不满,胤祚却表示弟弟们真会玩很值得借鉴。最后绣瑜一锤定音:“你们也去。衙门里的差事放两天,把孩子们都带去。”京郊欢乐的日子持续到腊八前夕,俗话说乐极生悲, 好日子过多了,胤祥回京的时候, 就在安定门外遇上同样打马归来的九阿哥。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九阿哥停了马冷笑:“听说如今你立志要做田舍翁了?”胤祥如今无差一身轻反而不怎么惧他, 正要回嘴, 结果十四睡醒了懒洋洋地打起帘子探出头来:“九哥, 你脸还疼吗?”一句话戳中死穴, 九阿哥顿时磨牙。十四从怀里掏出个玻璃瓶的金创药扔给他:“皇后养的那个如今在咸安宫关着呢。下剩我们这些人,谁又比谁高贵些?自个儿好生过日子,别计较这些有的没的,也别掺和朝政的事了——我和八哥都拿你当兄弟,但是成王成贼,我跟他之间还有一番计较。”九阿哥拿着玻璃瓶,神色复杂地目送他们走了。以前他跟九哥不和,十四也向着他,却只是帮着打架,从没想过利用自己跟双方都交好的关系化解矛盾。胤祥顿时觉得弟弟长大了,在街边买了根糖葫芦投喂他。然而很快十四就证明这一切都是他想多了。腊月里,两人到胤禛家里吃年酒,恰好碰上年羹尧也来了。他早年是胤禛门下人,跟府内众人极熟的,下马的时候一干门房小厮围着他说笑不休。眼尖的门房见两位阿哥骑马过来,忙搬了下马凳候着,胤祥干脆利落地下来。十四却视若无睹,坐在马上倨傲地冲年羹尧抬抬下巴。众人心里咯噔一下,却没人敢惹这位连皇帝都敢顶撞的小爷,只能用哀求的目光看着年羹尧。年羹尧瞬间握紧了拳头,脸皮涨得青紫,半晌还是在马前伏身跪下来,十四重重地踩在他背上下了马,整整衣裳进了府门。“对不住了亮工,”胤祥拍拍年羹尧的肩膀,追上十四投以不赞成的目光,“你呀!他现在是朝廷的官儿,堂堂四品大员。你耍主子脾气,伤的是老爷子和朝廷的脸面。”十四一肚子委屈加怒火:“那天在费扬古府上,我瞧见这喂不饱的狗奴才向九哥摇尾巴呢!要不是为了吓他一吓,我至于拉着九哥去天福楼喝酒吗?要没有这顿酒,我能挨这么大教训吗?”胤祥万没想到还有这段隐情,皱眉道:“你怎么不告诉四哥?”心慈手软,可不是十四的作风。“唉,四哥这个人御下严苛,向来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十四一脸憋屈,恨恨地甩甩手上的鞭子,“偏偏这混蛋的福晋是纳兰氏,容若的女儿,永寿的亲姐姐。真要让四哥扒了他的皮,九姐夹在中间又要为难。”胤祥恍然大悟,也觉得棘手。胤禛一直对永寿勾引自家纯洁无暇、文质彬彬、貌若西子、才比道韫、孝顺体贴、心地善良、省略无数美好形容词的妹妹一事耿耿于怀,对纳兰家的人不冷不热,还真别指望他看在亲戚面上饶了年羹尧。胤祥想了想还是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我瞧着年亮工此人不是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这事你得告诉六哥,他出面敲打,比你来得名正言顺。”“告诉我什么?”他话音刚落,就见胤祚笑着从屋里迎出来,刮了刮十四的鼻子打趣道,“四哥刚刚还问,十四弟睡过头不稀奇,今儿老十三怎么也迟到。我说,近墨者黑,近‘猪’者可不就‘迟’了吗?”十四跳起来挂在他背上不依不饶。兄弟三个打打闹闹地进了正堂,四福晋安排了丰盛的酒席招待几位叔叔,又有弘晖带着几个小侄儿在一旁添菜凑趣讨要压岁钱,大节下自然是其乐融融不提。饭后胤祥正要跟胤祚说年羹尧一事,却被他扔出来的更大的一个消息震惊了:“皇阿玛要派人去云贵平乱?”胤禛点点头:“苗民黄柱汉在贵州举兵起义,是剿是抚,朝堂上还在争论。”胤祚说:“云贵地区民风剽悍,光是施恩安抚恐怕无用,我觉得还是要剿抚并用才是。只是这一仗规模有限,舅舅在黑龙江经营多年,让他放弃守疆来打这一仗,总有些杀鸡焉用牛刀之感。”更重要的是,黑龙江将军可以说是终身职位,下属都是固定的。但是平苗大将军却是临时工,对带的兵马只有临时指挥权。虽然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大,但是也有得不偿失的风险。胤禛摇头说:“兵者,国之重器也。从来就没有小仗大仗之分,兵马一动,就要源源不绝地耗费民脂民膏。两万人马的仗要是拖上十年,比二十万兵马的仗打一年,耗费多多了。云南这仗虽小,但是只要能毕其功于一役,官爵上皇阿玛肯定会做出补偿的。”胤祚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十四蹭地一下从外间蹿进来,眼中异彩连连:“舅舅要去苗疆平乱?!”十四早盼着上战场,可惜康熙率众子亲征的时候,他还是个小豆丁。十四自知资历不足,不够为将为帅,要是旁人带兵,肯定不会凑这个热闹;但是如果舅舅挂帅,就算给他做个牵马掌灯的小卒,他也肯定会栽培自己的。几个哥哥看着他活鹌鹑似的在屋里激动地窜来窜去,都露出戏谑的目光。此刻宫里,绣瑜正诧异地放下了手里的书:“格格病了?”小桂子亲自去了未过门的十四福晋完颜氏家里送东西,此刻犹豫着说:“病得不轻,内务府的嬷嬷和太医院都派人瞧了,说是出花。侍郎罗察大人携全家去冠请罪,称自己没照顾好贵人,深负皇恩。”绣瑜叹气。这就是跟皇家联姻的弊端了,自家闺女病了,当爹的反而要请罪。但是如今正值隆冬,天花病毒并没有小强般的生命力,完颜氏自从指婚以后就被关在家里绣嫁妆,结果全北京城的人就她一个得了天花?绣瑜总觉得事情怪怪的,遂吩咐小桂子:“知道了,去告诉皇上一声。”这些年,她和康熙一直默守“关于孩子婚事的不成文条例”,基本原则是轮流坐庄,共同决策。胤禛的福晋是康熙选的,胤祚家的富察氏就是她看上的。长女的婚事是她一力主张,瑚图玲阿的额驸是皇太后插了一手,所以十四的嫡福晋又是康熙选的,正二品侍郎罗察之女。现在媳妇出了岔子,能不能活着过门都不一定,当然要知会媒人一声。绣瑜本来怀着对小姑娘的无限同情,吩咐宫人打点药材、吃食、衣物,准备叫十四亲自送去未来老丈人家,以示关怀。谁料下晌,皇帝黑着脸进了永和宫,看见那堆了满炕的慰问品火上浇油,一脚踹翻了箱子,吓得满屋宫人噤若寒蝉。“皇上这是怎么了?”绣瑜屏退众人,温言劝慰了好一阵子。康熙才沉着脸说:“罗察狂妄悖恩,不识抬举。从今往后,你不必理他了。朕自有好的指给十四。”绣瑜惊讶地掩嘴轻呼,难道完颜家的女儿竟然是装病不愿嫁吗?这难不成是穿来的,所以不愿意嫁给十四阿哥?也说不通啊,除非罗察全家都是穿来的,而且要好巧不巧全是被琼瑶剧看多了的人魂穿,才会错把康熙当乾隆,闹出装病拒婚的事来。绣瑜忙叫来内务府派去完颜家的嬷嬷打听,结果让人哭笑不得。罗察当然是原装的古人,确切地说,他只是个有点迂腐、疼爱女儿、胆小怕事的普通官员而已。之所以会有这番违背常理的做法,主要是因为不久前大阿哥的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去了,康熙指了总兵官张浩尚之女张佳氏做他的继夫人。虽然是嫁进皇家,但是大阿哥已经被圈禁了,所以这简直就是一桩坑爹坑崽坑全家的倒霉婚姻。可怜张佳氏一个年方十五的小姑娘,这头上花轿,那头进高墙,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是要陪大阿哥在里头待一辈子了。更别提日后新君上位,如果进一步清算大阿哥一党,只怕连张浩尚一家也要被牵连。故而出嫁当日,张家姑娘跟父母相拥而泣,场面十分悲惨,让赴宴众人都心有余悸。罗察就是那“众人”之一。所以上回在上书房亲眼目睹十四作天作地,罗察一颗耗子心吓得直发抖,做梦都梦到女儿“嫁进”宗人府然后全家陪着提心吊胆的场面,惊醒之后居然想出这么个鬼主意,让女儿假死拒婚,日后就是隐姓埋名嫁到千里之外的山野村夫家里,也比张佳氏的遭遇要强啊!然而他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十四虽然作,但是依然活蹦乱跳吃嘛嘛香。他自己的小动作被康熙发现了不说,那位娇滴滴的完颜姑娘又病又悔又为自己和家族的前途惊惧不已,假病成了真病,很快起不了身了。而完颜家的麻烦并没有到此为止,皇帝的雷霆怒火还在酝酿当中。康熙其实真的是个宠儿子的阿玛,十四位皇子福晋大都出身不凡,不是超品有爵之家,就是一品文武大员之女。以罗察正二品侍郎的身份,完颜氏又不是什么满族八大姓的显赫世家,绣瑜这位小儿子媳妇的出身在众福晋中排名倒数,估计只在五福晋(五品员外郎之女)之上。指婚的时候康熙就已经觉得委屈了儿子,但是谁让十四是小儿子,婚配不宜过高,又恰好赶上这一届选秀达官显贵们的女儿又还没长成,矮子里头拔高个选出个完颜氏,你不感激涕零、跪地谢恩也就算了,竟然嫌弃我家的孩子!朕的儿子,朕自己能打能骂能圈,但他就是再混再作再无理取闹,也是你们的主子!山高高不过太阳,更何况跟其他福晋身后的名山大岳一比,你完颜家就只是个小土包而已!竟然敢藐视皇子!康熙出离地愤怒了。胤禛态度与之类似,只是冷笑道:“张佳氏嫁给大哥,是没享过一天福就掉泥坑里,也就罢了。他完颜家于十四弟有什么助益,是在他闹腾的时候拦着他了,还是在事后向皇阿玛求情了?只拿好处不吃亏,哪有这样便宜的事?”胤祚也表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在本届找?只是可惜了那女孩,但是弟弟还小,晚几年再娶不迟。绣瑜唯有叹息,在心里给罗察大人疼爱女儿的精神默默地点了个赞,对他注定炮灰的命运却无能为力。再说朝堂上,这回平苗的战事进展起来顺利许多。一来,战事规模有限,人马和功劳也有限。二来,以往那些只知道在朝堂上冒头争权、像土拨鼠一样只顾往自己家里划拉好处的皇子大臣,刚被康熙拿着小锤锤一只一只地敲了下去,朝堂上风气一清。三来,以晋安的资历官爵,他上本请战,基本上这个平西大将军就没跑了。康熙在南书房见了他一面,君臣关起门聊了一整个下午,相谈甚欢还提前喝了点庆功酒,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当然,押运粮草的后勤工作,还是引起些许争端,三阿哥、八阿哥的人暗中交手好几回,一边交手一边大惑不解:“老四怎么没有动静呢?”直到正月初九,因过生日而被额娘打扮成个大红包的十四阿哥鼓起勇气到乾清宫给康熙磕头:“儿子想随军到云贵平叛,请皇阿玛恩准。”康熙只当他挨了一顿板子,又遇上完颜家整这些幺蛾子,脸上无光才想出京避祸,当即冷笑两声:“随军平叛?你想以什么身份随军?皇阿哥?还是大将军的侄儿?”十四颤了一下,还是说:“愿隐姓埋名,为帐下小卒。”康熙至若未闻,一面翻动书页,一面生硬地转换了话题:“朕已跟你额娘说了,嫡福晋可以慢慢来,先给你寻个侧福晋放在屋里。你今年十八,膝下也该添儿进女了。”他想建功立业,皇阿玛却催他纳妾。十四低头忍住委屈,冷静地说:“说到这个,儿子想跟您请旨,让完颜氏过门与儿子完婚。”康熙放下了手里的书,皱眉看他:“这是为何?”罗察冒犯他不说,那格格本人也病得要死要活,这桩婚事可没有半点好处。“不管罗察怎样想,圣旨一下,完颜氏就已经是皇家媳妇;与其大张旗鼓得退婚,惹得百官非议。不如当做此事没发生过,接了她过门,一来以全皇家体面,二来她终究是因为儿子才害了一场大病,若不能好,也叫她享一份香火供奉,不失仁义之道。至于罗察冒犯皇家威严,有罪当罚,自是应该。”的确,比起女方假病悔婚,“双方善意联姻,只是新娘不幸染病”这种说法明显对大家名声都好。只是十四自个儿就吃了大亏了,除了忍气吞声,更有可能福晋一秒变亡妻,新郎瞬间成鳏夫。他这番话几方周全,冷静沉稳,颇有几分胤禛的风采在里头,康熙目露怀疑之色,故意出言撩拨:“这是你自个儿的真心话吗?”十四蓦得抬头看他,眼睛湿湿,委屈得差点哭出来,还是低头闷闷地说:“儿子脾气不好,除了我自己敢想这么想,谁还敢拿这种话劝我?”康熙抚膝大笑不已。这话倒是真得不能再真。事关男人的面子,连他这个做皇帝的老子,也不敢跟怼天怼地的小儿子说“这个女人虽然打了你右脸,但是事关皇家体面,她又这么可怜,不如你把左脸也凑上去让她打一下吧”。这一笑气氛顿时解冻,康熙挥挥手叫他起来说话,父子俩对坐一问一答。“你看,齐世武和年羹尧谁负责转运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