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作者:江宁婆婆      更新:2023-07-05 13:30      字数:5624
  “这是。”王江宁刚说出两个字,只听身后又传来轰隆隆的声响。两人此刻已经是惊弓之鸟,回头一看,只见刚才逃出来的洞口,由于封门石收进了墙里,整个洞口竟然已经支撑不住,开始塌陷了。两人急忙又跑远了一些,洞口瞬间塌了个干净,而且这还没完,洞口的动静已经停了,但是轰隆轰隆的声音依然不断地从地下传出来,甚至还能看到洞口上面的山崖生生陷进去一块。俩人对望了一眼,从对方眼中都看到了一丝恐惧。这通道设计的时候一定就是九死一生。只要这封门石一开,无论是从外面开还是从里面开,通道都会整条塌下去,堵得死死的。而如此长的一条甬道,一旦彻底塌掉,外面再想进去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俩人此刻也无话可说,互相搀扶着,从小山坡上往外面走。因为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只能和无头苍蝇一样乱窜。也是老天照顾他们,没多久他俩碰到了上山砍柴的农夫,这才知道,居然已经走到小龙山脚下了。这里距离上峰镇有将近十里地。俩人跟着农夫到了一个村子,这村中百姓都很是淳朴,看二人如此狼狈,便有人主动拿了点馒头和水给二人救急,还让他们坐着送柴草的驴车回到了上峰镇。到得镇上的时候,已经是正午时分了。吕冲元把王江宁送到了一个医馆重新包扎伤口,主动说去找韩探长来接应王江宁。此刻的王江宁已经略微缓过劲来,便在医馆等着。过不多时,韩平心急火燎地冲了进来,看到王江宁这副惨样吓了一大跳,左摸摸右看看,确定王江宁没有大碍,这才放下心来。他扯过一把椅子坐下来问道:“你跑哪块去了?挖煤啊?怎么折腾成这样?半条命都没了?”“一言难尽。那个小道士呢?”王江宁探头看了看,韩平是一个人来的。“什么小道士?”韩平一愣。“就是给你带话的小道士啊。”王江宁也是一愣。“哪有什么小道士?是个小乞丐跑到客栈给我带的话,说你在这里,让我赶快来接应你。没见到什么小道士啊。”韩平疑惑地说道。“哦。”王江宁倒是没有太意外,那小道士一直神出鬼没的,看样子肯定又搞神秘消失了。“对了,李员外呢?”心思从小道士那转回了,王江宁这才一下想起了正事,一把抓住韩平的手紧张地问道。韩平却不知所以,叹了口气道:“唉,表讲了,昨个夜里,你走了没的一刻儿,李员外家里就失火了,烧的是一污尽糟,有几个下人逃出来了,就是没见到李员外和贾五,也不晓得是死了还是跑出来了。”“妈的!果然跑了。”王江宁咬了咬牙,恶狠狠地道。“什么情况?”韩平依然是满头雾水。王江宁这才把昨晚上的遭遇简单地一说,韩平听完以后倒吸一口凉气。“想不到这姓李的竟是这么歹毒的人。回去我就请通缉令抓捕他!”韩平一拳砸在桌子上。“未必有用。这家伙不是一般人。他到底为什么要冲我开枪,还是个谜。”王江宁皱紧了眉头。“还能有什么原因,要不就是你知道了什么秘密,要不就是他以为你知道了什么秘密呗。你刚才说你在那井底还发现了另一具尸体,说不定就是他杀的,怕你给倒腾出来,这才连夜让贾五他们去封井,然后还要杀你灭口。”韩平煞有介事地说道。“这么说倒也说得通。”王江宁默默思索着。韩平的说法是能说得通,但是王江宁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之前以为那个带着铁尺的人是古代的捕快,这个推测很可能也是先入为主了。一开始想当然是以为带着铁尺这种东西的就是捕快,可是当王江宁拿着铁尺开门的时候就明白,并不是因为他是捕快而带着铁尺,而是因为这铁尺其实是开门的钥匙,那么那具白骨的身份就又成了谜团。一瞬间,王江宁又想到了,他和吕冲元之所以能破洞而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两个人,能够分别转动两把相距甚远的铁尺,那个死在洞里的人,八成是知道怎么出去的,但是他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办法同时转动两把铁尺,所以不得已才折回了“井口”那边看有没有其他出口,结果死在了那里。“那个洞呢,那口井,是不是被填上了?”王江宁转头又问韩平。“井塌了,不晓得是怎么塌的,早上我过去看了,陈署长在,直接塌了个光葫芦。地面陷下去一大块。现在已经填平了。”韩平无可奈何地说道。王江宁长叹一口气,愣愣地看着医馆的天花板发着呆。尾声南京城边的一座破旧道观里,在这里暂住的吕冲元已经打理干净,正坐在桌边神色凝重地写着信。他的左手边放着一块黑色的镇纸。这方镇纸样式颇为怪异,呈现出不规则的长方形,而且黑得瘆人。若是仔细端详,镇纸上还隐约能看出雕着一团模糊不清的图案,看不出来是个什么。“师父,冲元已经查到李岗头村的地下暗道,果然从地洞中的香案废墟中起出黑镇纸一方。此次幸得贵人相助,冲元九死一生,不辱师命。风雨欲来,冲元之剑,蓄势待发。”而在同一时刻,长江边上,一叶扁舟停在江边,一个西装革履拎着小皮箱的中年男子站在船头。他的身后,则坐着一个戴着瓜皮帽的男子正在喝茶。“一定要尽快拿到那东西,就算把整个南京城翻过来,也在所不惜。”坐着的男子阴沉沉地说道。穿西装的中年男子微微点头,又举目望向远方阴沉沉的乌云和若隐若现的南京城墙,许久,淡淡说道:“南京城,要变天了。”预告篇 千钧一发 (2017.1.23)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酉正二刻三分,帝崩于盈台涵元殿,谥号景帝。爱新觉罗·溥仪继位,改元宣统,乃后人所称之末代皇帝。古人云,国之将亡,必有异象。余读史有年,欲寻当年之异象而未得,常忧之,为友人笑。怎料近日读报,获一奇闻。史海浮沉,奇若此事者,未之有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金陵异事录》“诸位,今天咱们要说的,却是前朝一件奇事。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八,天色刚晚,是八九点钟的光景,金陵城南,忽见火毯一团,自西向东,型如巨卵,色红而无光,自半空中飘荡而来。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那是几百人翘首踮足,看得分明。有说是流星过境,但流星一闪即逝,那东西却飘了一顿饭光景。有说是小孩儿放天灯。但那天是一夜的北风,火团却直直地往东飞。奇哉!异矣!诸位,这可不是在下杜撰,有书画为证!你们看,此画唤作《赤焰腾空》,乃是前朝名家吴友如亲笔所绘亲笔所写。”夫子庙边,一身长衫的说书人说得绘声绘色,把围观的听众唬得一愣一愣的。那说书人见听众都听得入戏,转身又拿出了几个卷轴,俱是《赤焰腾空》,他高声宣称,自己与那画家乃是旧识,得了不少秘藏,今日来忍痛割爱。听众里颇有一些动心的,纷纷叫起价来。一旁的茶摊下面,韩平悠悠地磕着瓜子,满脸不屑:“要说现在不是盛世,谁敢信啊?钱多得都开始养骗子了。这破画,一摹几百张,真他娘跟印钱似的。”王江宁却没搭理他,只是端着一盏茶,定定地盯着说书人和他那些画。“发什么呆呢?你一定在想那些画到底值多少钱对不对?等等,你别说别说,我先猜猜……嗯,两个铜钱,不能再多了!夫子庙弄来的!对不对?”韩平得意的笑道。“不是,我好像见过这样的景象。”王江宁被韩平得意洋洋的样子拉了回来,摇了摇头说道。韩平愣了愣,嘲讽道:“你没毛病吧?光绪十八年,你爹都没出生呢。”王江宁也自知失言的笑了笑,他看韩平面带贼笑,便知他在想什么,凑趣道:“说书的下套诓人,咱们去匡扶匡扶正义?”韩平笑得欢畅,扯了扯身上警服:“他娘的,小爷总得对得起这身皮啊。”半个时辰后,书场结束,说书人收了摊子,推着小车匆匆消失在夜色中。刚转到一个巷子里,说书人紧绷的脸松弛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得意之色。今天生意不错,南京大萝卜真是名不虚传,一顿饭的工夫就卖出去四幅临摹画,等明天,少不得再去城北走一遭……他正计划着,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别动。首都警察厅办事。刚才的事儿我们都看到了,现在怀疑你诈骗,老老实实的,和我们走一趟。”那说书人一愣,常年行走江湖,这场面是见得多了。下意识的刚想转身套套近乎,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已经顶到了腰上。“我说了别动,你是不是没长耳朵,啊?”背后的声音严厉了起来。说书人汗都流下来了,登时一个激灵,立如苍松。亲娘,棍棒耳光往日里尝得惯了,枪子儿这种洋货还是不尝为好!“爷!小的认罪!”他大喊。后面江宁和韩平什么都还没问,这说书人已经奋起师传绝艺,哪里的人士,哪日来的南京,哪里进的货,走了几个场子,先说什么故事定场,又说哪个段子聚客,用什么招数把话题引到画上,人群中又暗藏了他雇的几个托,托儿用什么言语哄抬价格,登时哄住了几个老财,卖了几张画,收了几钱银……那两扇嘴皮扑扇着,竹筒倒豆子一般事无巨细,妙趣横生。江宁和韩平听得一愣一愣,差点鼓掌叫好。韩平定了定神,大喝:“妈的,做了歹事不知耻,反而说得荡气回肠,真把金陵人当大萝卜了!”当下抓着说书人胳膊一扭,要带走。“等等,我还有事问他。”王江宁把冒充手枪的枣木拐收好,从说书人箱子里取出那幅《赤焰腾空》,问道:“我再问几句话,你老实回答。”“是是是,官老爷问,小人知无不言。”说书人点头哈腰的讨好着。“我不是什么官老爷。”王江宁摇了摇头,指着画卷说道:“这幅画,上面说的事都是真的吗?”“回官老爷,这个小人可没扯谎。画当然是小人临摹来的,但它确实是吴友如先生画的,内容也是他写的。小人从画报上抄来,一字不差。当然吴先生的墨宝,小人,小人临得出皮毛,其中风骨却是差得远了……”说书人说骗人洋洋得意,说这个竟然有点不好意思,真是个有追求的骗子。“就是说,当年那个火球是真的?”王江宁眯着眼睛问道。“是不是真的,小人也不知道,但是吴先生言之凿凿……试想啊,千门中人办事,四分假得带六分真,才能布十分的局。若是无中生有,只怕,只怕没人信,也传不开。而且……”说到这里,说书人顿了一顿。“而且什么,有屁快放!别拿你们江湖上的屁话去套吴先生!”韩平在旁边听得不耐烦,催促道。“是是。而且,这画中所绘之事,其实以前也发生过。大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就曾出过一次事儿,而且那次比金陵府这次严重得多,天降火球,死伤无数,连皇帝都受了伤。这件事啊,还真是说来话长。”说书人摇头晃脑起来,眼看舌头发痒,又要说一段单口,韩平赶紧让他闭了嘴,不然怕他在这儿说到天亮。韩平把人带走了,王江宁把那幅《赤焰腾空》留了下来,别到腰上。反正那说书人带的画甚多,不缺这一个证据。王江宁一个人走在王府大街上,低着头思考着刚才说书人说的那些事儿。街上很是安静,偶然路过的行人和经过的店铺,都没引起王江宁的注意。直到他经过一个馄饨摊,一阵熟悉的声音传进了他的耳朵。“教授天生五行缺木,现在看着机灵,怕也不长久。缺木则根基不稳,脑袋瓜转眼要变傻。”“出家人管好你的出家事。”“看你的名字,又梅又檀,令尊令堂心是好的,要用名字压生辰。却不知梅性喜寒,檀木难朽。教授如今言出如冰,面沉又如锅底,皆是姓名之过……”“教授?小道士?”王江宁心里一阵奇怪,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了,居然能看到这两人在路边一起吃馄饨。“咦,王江宁啊,来,坐坐坐,一起喝馄饨啊?”吕冲元热情地给王江宁搬着凳子。“正好有件事要叨扰梅教授,小……嗯,道长你也帮我参谋参谋。到底是真是假。”王江宁有求于人的态度还是非常好的。他说着取出那幅《赤焰腾空》,把刚才听说书人讲的那些事儿给二人复述了一遍。梅檀只扫了一眼那幅画,就说道:“这幅画当然是假的。但是画上的事儿和描述,确实是在《飞影阁画报》上登过,我在图书馆看过,确实是吴友如所绘。至于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那却不好说。古人知识贫乏,一些比较罕见的天象,在他们眼中就成了异象。那明朝天启年间的恭王府大爆炸,倒还真是一件悬案。依我看,这件事一定会有科学的解释,不外乎地震,火药爆炸,闪电之类。”还没等王江宁接话,吕冲元抢先说话了:“教授这话,贫道不敢苟同。须知寰宇之大,凡人哪能事事知其所以。异象之所以为异象,必是冥冥之中自有乾坤。你那科学若是什么都知道,哪还会有什么悬案。王江宁,贫道自束发起,家师就一直教导,不可迷信,但也要道法自然敬畏天地。天地之间有大道,非我等所能参透。有些事情,便是要该住手时便住手,否则若惹出大事来,便是千古罪人啊。”说罢直直地看向王江宁。王江宁听得莫名其妙,吕冲元这番话说得有那么几分道理,但是最后话锋一转,却好像是在暗示什么。那边梅檀不答应了,拉着吕冲元又讨论起科学还是迷信来,俩人唇枪舌剑,完全把王江宁给晾在了一边。王江宁见插不进话,耳边又不断环绕着吕冲元刚才说的那些,心有所想,干脆起身告辞。该住手时便住手。若惹出大事来,便是千古罪人啊。这话到底是何意呢?为什么自己满脑子都是刚才说书人说的那番奇景?就这么又闷头思索着走了一会儿,猛一抬头,他才注意到自己竟无意间走到了复兴书店门前。“对了,这里藏书众多,依稀记得有一柜子书都是记载奇闻异事的,说不定能查到些什么。”王江宁心中想着,便推开虚掩的门,信步走了进去。书店里一个人也没有。“张老板,张老板……”王江宁扯开嗓子叫了两声,这才想起,张老板前两天和他说过,最近除了《侦探》还有好些杂志一直没到货,自己打算亲自去趟上海催问下情况。奇了怪了,怎么人走了店门没关?莫不是进了贼?王江宁心头起疑,脚步也小心起来。一边走,一边小心地四下打量。转了一圈,店里整整齐齐,架上落满灰尘,地上也没其他脚印,看来是自己多心了。江宁这么想着,回头却顿时毛骨悚然。只见书店门口,多了个用小石子摆出来的奇怪图案。一瞬间,王江宁的鸡皮疙瘩从大腿一直起到了小臂。他发誓刚才进来的时候那里什么都没有。那个图案,好像也在哪里见过,究竟是在哪里见过呢?他一边提防着,握紧了枣木拐。为什么一点都想不起来了!紧张在心中郁结成了愤怒,“妈的,见鬼了?”他暗骂一声,憋着一股子气发泄般一脚把地上的石子踢得四处纷飞。又四下望了望,并未发现任何可疑人物,王江宁心头越发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