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作者:茂林修竹      更新:2023-07-05 20:09      字数:4487
  见有人摇摇晃晃歪歪斜斜、偏偏准确无误的前来挡她的道,故意撞她,云秀稍一犹豫,便决定看看他究竟想做什么。那人见这小道姑居然动也不动,还看热闹似的吃吃笑着看他,脸上便一喜。撞上来,假装一摔,便将这小道姑抱了个满怀。吐着酒气啃着她的耳朵,“失敬失敬,多亏道长扶我一把,险些就摔了。”他本想仗着身材,就势将她推倒,不想这小道姑看着细皮嫩肉的,力气却不小。竟没摔倒。察觉到他有意轻薄,还慌忙推拒起来。这小道姑比之于他堪称瘦小,如何能推得动他?他却假意被推搡得歪歪斜斜,趁机伸手扯开了这小道姑的衣襟。又假装被带得前摔,失手自衣襟中滑|进去,按在了那小道姑的胸口上。那小道姑终于被他推到在地,他摔倒在她身上,手上故意捏了捏,笑道,“小道长这是何意?大庭广众的就……起码等晚上啊。”他用这招当众羞辱了不少女冠子,每次都能赢得哄堂大笑,还私底下赢了个“解衣圣手”的诨号。这一回却不知怎么的笑声聊聊。他似也察觉出哪里不对——这女冠子不但没看上去那么香软,怎么还有些油馊味儿硌人呢。按在胸上那只手又捏了捏……这回终于听明白底下人辱骂的是什么,“——个下流胚子,黄汤马尿灌瞎了眼,动到爷爷头上了!”他猛的醒过神来,便见自己欺着个吹胡子瞪眼的老头儿,正是素日常配合他调戏妇人的老倌儿。众人的说笑声也跟着传入耳中——他们还不知他看错了人,只以为这是他耍的新花招,纷纷起哄道,“你们两个是八辈子没见过女人了怎的,当着小道姑的面就交缠起来,万一小道姑道行浅了面皮薄,岂不是要被你们吓坏了?”另一人咦咦道,“道姑虽小,道行却未必浅啊。这处子与非处子走起路来可大有区别,你们看她……”满店人别有深意的审视目光,便再度赤|裸裸的落到云秀身上,唯恐她听不见一般讨论起女人的肉|欲和肉|体来。……独那动手耍流氓的人面带茫然和不安的看着她,稍稍意识到了些异常。云秀却已开够了眼界,视若不见、听若不闻的去寻店家登记入住了。——她心中不适至极,此刻倒宁愿自己闯入了贼窝。她当然没觉得这个世界民风格外淳朴,更不觉着此地之人比未来之人更谨守礼教大防,谈吐更典雅有国学底蕴——蒲州城中那些混混儿和光棍儿早就刷新她的世界观了。可纵然心思龌龊之人到处都有,这世道也依旧善恶有别。在蒲州时,就算大部分时候,旁观之人忌惮遭遇报复,不敢开口动手去管那些当街作恶的混混儿,可至少他们能分辨得出何为恶举,不过是畏葸麻木或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全不似此地——所有人都在狂欢,看热闹,唯恐人后,就像一窝磨牙吮血的饿狼。云秀稍有些明白那女冠子所说“虎狼之地”是怎么回事了。她却也不怕。只自寻了个空桌儿,坐下用饭。四面之人见她不羞不躲,便当自己的揣测被验证了一般,越发肆无忌惮起来。已有人说起,“你们可记得木兰观里那娘们儿?早先我就说她走起路来上摇下荡、前交后开,一副抱柱欠入的模样,你们还当她是高人哩。后来怎么着?”一行人便意味深长的哄笑起来。有人道,“可惜便宜了法泽寺那老秃驴……”“和尚道姑本就一家。肥水不流外人田,怎么能叫‘便宜’。”又有人纠正他们,“不修口德,小心下拔舌地狱!是她要泄行寂禅师的元阳,被禅师喝退——你们莫听好事者以讹传讹。”忙有人接茬,“不错。禅师是大德高僧,污蔑不得。”“去岁禅师入洛,东都功德使亲自接见他,有意保举他去长安做官儿。却被禅师拒绝了。”“如此淡泊名利,真高僧也……”云秀便知,原来他们在说巩县那个身败名裂的女冠子。她本以为明日到了巩县,得很化形变装一番才能打探到消息,谁知竟在此处听人议论起来。便留神细听。风月公案素来就吸引人,这一屋子人说起此事,知道几笔的都争着爆出“独家内幕”,不知道的则纷纷竖起耳朵细听,一时竟都或多或少的把云秀给抛之脑后了。云秀本以为此事是在今年发生,听他们的口风才知竟是在两三年之前——只因今年道士坏了口碑,才被添油加醋的捅出来。她心下越觉沉重——若那女冠子真是受了迫害,真不知这两三年间她过得是什么日子。“明日便是盂兰盆会了吧……听说今年法泽寺法会,讲经的还是行寂禅师。”不知谁忽然说道,“去岁听禅师讲经,真是获益匪浅——我亲眼看到有瘸子听完就能行走。不瞒你们说,那晚我也梦见了死去的老父,说听了禅师讲经,罪消业除,已被阎王赦往极乐去了。要我多去法泽寺捐些功德呢。”……一行人便又说起听那和尚讲经,发生了什么奇事。说了半晌,忽又转到木兰观身上,“说到法会,持盈那娘们性情虽淫,讲经却是真妙……当她还没事发时,只要她想讲经,哪里还有旁人什么事?你们谁还记得当日的盛况?”“她那不算是真本事。”便有人嗤笑,“若不是县太爷家老太君吹捧她,谁爱听她说?”“我认得的读书人都说她讲得很见学问。”“那读书人不会和她有一腿吧。”答话的便淫笑着,“平康坊的妓|女哪个没学问。”众人又哄笑起来,道,“那些年听她讲经的谁不是图她的小恩小惠?听她讲经还能免费看病抓药,故而百姓都爱去。她要真灵,就保佑金主儿老太君长命百岁啊,说不定老太君还能保她一保。”“真长命百岁了,得知她的本性,也得气死一遭吧……那骚|娘们儿.”“可不是——听说那婊砸回到洛阳,还要玩在木兰观这一套。不想当月就被人认了出来。你以为她会羞愤欲绝?没,人过得好好儿的,干脆真做起皮肉生意,迎来送往、好不快活。啧啧,去过的都说,那滋味比她讲经还妙,妙不可言。”一面说着,便目光如钩的瞟向了云秀。云秀心中却猛的一动。她午后自洛阳出发,约傍晚时到那小镇上——那小镇正在洛阳之近郊。只是直觉而已……事实上云秀自己都觉得她是关心则乱,可那一瞬间,她确实想到自己前夜投宿的道观、遇见的那个女冠子。莫非那女冠子就是……早先被她忽视了的东西,骤然间便清晰起来。那是绝望,是心灰意冷,是那句“我受够了”。——在经历前夜之事后,她之所以还能那么明媚、干净的笑出来,难道是因为人之将死,已没什么值得恨恼、畏惧的了。云秀猛的起身,抓起斗笠便往外去。店内众人见她要走,有假作善解人意的,“看你们将小道姑吓跑了吧。”有取笑,“小道姑道行果然比老道姑浅,这就受不住了”也有直接起身来拦她的,“别急着走啊,还没问过小道长仙号呢……”“来来来,我们自罚一杯,向小道长赔罪了。”自然也有趁机动手动脚的。云秀只沉了脸,怒道,“滚开,虫豸!”已有人羞恼起来,“吹捧你几句,还真当自己是回事了!”便要上前来找云秀的麻烦。然而只一个晃神,忽有人四下张望着,问道,“咦,那小道姑呢?”——无人察觉的,那小道姑便已然消失不见,就仿佛未曾出现过一般。云秀进入空间,便发现令狐十七正站在那株常开不败的桃花树下。见她回来,面色似有些惊喜,又有些尴尬,却很快就变回以往那种万事不上心的散漫模样,走上前来要同她说话。云秀却无暇耽搁,只能立刻拒绝,“我有急事,改日再谈吧……”便开花印,匆匆回到同那女冠子相遇的道观里。那庭院中草木茂盛,当夜色已浓而月色未明时,便显得有些阴森。为此云秀还特地抓了盏灯出来。可待出来后,她才察觉到那灯是不必要的。——院里点着灯,点在草席四角,摇曳欲灭的照着席子上姿态扭曲的人。那模样仿佛依旧在痛苦挣扎着一般,可只需静静看一会儿便知道,她已死去多时了。第77章 蜡炬成灰(五)云秀守在那女冠子尸身旁边,心中滋味沉重难辨。——她在云秀离开之后不久,便穿戴打扮好了,准备自尽。大约是听人说吞金而死不必受什么罪,且能容颜如生不露丑态,便选择了这个死法。可她显然错了。吞入腹中的金子令她受尽了折磨,不能求活,却也不能速死。侍奉她的老妇人听到她的哀嚎声赶来时,她已吐了满襟鲜血,腹疼得整个人都要折起来,扭曲如虫。老妇人匆匆为她请来大夫,大夫也已回天乏术。去求往昔同她好过的男人好歹来关照一下,那些男人却都惧怕麻烦,一个个躲避不及。待老妇人回来时,她已蜷缩着没了气息。她身子硬得厉害,老妇人无法为她舒展开身体,让她能体面的供人凭吊——事实上,也根本就没有人前来凭吊。左邻右舍亦不愿意前来帮忙。——倒不知从哪儿冒出些债主来,纷纷拿出些老妇人压根看不懂的凭据来,不由分说的就将内外给洗劫了一番。老妇人最后勉强翻出一张可用的夏席来给她铺上,权作停灵之处。却又怕叫院子里野猫损毁了她的尸首,还未来得及去为她置办棺椁。所幸云秀来了。云秀跪坐在棺木旁,往泥盆中丢了一串纸钱。老妇人跪在一旁抹着眼泪,呜呜的哭泣着,断断续续的同云秀说些她昔年的遭遇。——原来这女冠子本出身于,是当地望族的远支,家中富裕体面,可惜子孙不蕃。她一兄二姊俱都早逝。她幼时便体弱多病,故而父母格外溺爱她,有求必应。然而她自幼便有仙缘,五六岁时便通读佛道经典,立誓日后出家。待到十五六岁时,父母本欲为她说亲,她却为此忧愁成疾。父母不忍心再逼迫她,便为她在南洛修建了这处道观。她在此修行四年后,母亲、父亲相继病逝。父亲去世前,想到她孤苦无依,便写信将她托付给在巩县做官的同年。她便去了巩县,谁知却被奸人所害,凄凉归来。……老妇人翻来覆去的强调着这女冠子的贞洁和誓愿,不知巩县那些男人们听了,会不会哄堂大笑。云秀却也不知自己究竟是信了没有。——待过了子时便是这一年的中元节了。已有生愿自人烟稠密处稀稀落落的渐次升起,便如上元佳节时缓缓飞起的孔明灯,将夜空点缀得梦幻美好一如孩童才会听信的童话。这庭院里那些她早年遗留下的心愿,便也自草木间、桌椅下、书卷画轴中……自这道观的边边角角中凝成,渐渐向这停灵之所汇集、凝聚。那是她一生所遗留下的心愿——竟然有这么多。在它们汇集之前,云秀轻轻点开一个——却是年幼时她家养的狸奴死去,她追问父亲“为什么会死”“都会死吗”,那是一个希望第二日她睡醒后,小狸奴能再度温暖柔软的跳上她的衾被,喵喵叫着唤她起床的心愿。再点开一个,却是她生辰时,父母为她斋僧祈福。她换上新衣,得到自己期待已久的礼物。出门去向僧人布施,却见小乞儿瘦骨嶙峋,偷偷藏身僧人中想混一碗斋饭……她制止了家丁,亲自为小乞儿盛了满碗斋饭。同她年纪仿佛的孩子,却市侩卑贱的跪地谢她,祝她富贵长寿…………少年时读书读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忽然间泣下沾襟。因想众生悲苦,何天地之无情也。再年长,便读到庄子鼓盆而歌,读到“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读到“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渐次明悟,却不能舍众生而独乐。渐渐便懂得“圣人披褐而怀玉”,懂得目光女誓愿救拔“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于是出家,愿穷此一生,度天下苦难之人。……所有这些愿望,最终凝结成远比云秀在任何人身上所见,更悲悯浓厚的灵气——那是持盈道长此生所修之功德。而与之相对,亦凝成了远比云秀在任何人身上所见,更愤怒汹涌的怨气——那是持盈道长此生所受之孽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