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都是醒时烦恼
作者:堂丑      更新:2023-07-06 00:31      字数:2056
  皇上跨足走过之后,梅蕊公主带着华玉和宁画挡在梅兰风前面,不准她去探望荆明,梅兰风娇容变色,低声喝道:“梅姐姐,父皇在此,你莫要太过分了”“你少拿父皇来压我”梅蕊公主冷哼一声,随即对着皇上道:“父皇,自古男女有别,既然长风妹妹恢复了女儿身,就该恪守妇道,谨言慎行,若是念念不忘窥探姐姐的男人,传出去岂不是我大越朝廷的笑话”此话异常尖锐刻薄,却是说得十分在理,虽然大越朝实行一夫多妻,但是对于皇宫来说,从来没有将两个公主同时嫁给一个男人的先例,梅兰风脸色突变,无言以对,三个女子又是若临大敌一般防备着她,眼神像是拉满弦的弓,使得她无比的尴尬。皇上摇头一叹:“梅蕊,长风与驸马在广陵鹦鹉河畔相识以来,经历了许多生死,又是西征中的搭档,于公于私都该去看看他,你就看在朕的面子,让她看一回,莫要再阻拦了”还说广陵梅蕊公主心里一紧,若不是她梅兰风在广陵看中了荆明,要荆明带人来攻打苍翠山,她的命运也不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苦苦一笑后,侧身做了一个万福道:“父皇偏心,驸马是我梅蕊的驸马,不是她长风公主的,孩儿不想因为驸马而伤了姐妹感情,于公于私,她都不应该来看他”皇上看看梅兰风,又看看梅蕊公主,对儿女感情之事,也不好多说,只得低声安慰梅兰风道:“风儿,那你就在这里等等父皇,待父皇看了他,再回来跟你说说”梅兰风顿时泪如雨下,自己千辛万苦将他送了回来,现在竟然连看看的权利都没有了,伸长脖子呆呆的望着内室,敌意的盯了一眼三位女子,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皇上缓缓的走到荆明身边,抛去圣尊,在他身边坐了下去,皱着眉头低声道:“荆明,朕的好驸马,你为朕的大越剪除了景王,又发奇兵击退了罗斯强贼,是大越李氏王朝的恩人,你快醒来,朕要分半壁江山给你”荆明依然沉睡不醒,像是长眠了一般没有任何表情反应,梅蕊公主轻轻扶起父皇,气愤道:“父皇,御医院那帮蠢才根本就没有办法医治驸马,每日拿几根银针来敷衍一下,根本起不了作用,从明日起,驸马爷若是还没有反应,我便一日杀一个御医,让那帮骗吃骗喝的蠢才尽早下地狱”皇上一愣,依她的脾气,既然这样说了,便一定会做到,这么多年来,由于皇上对她无尽的宠爱,宫廷内被她杀过的侍卫、宫女不计其数,现在为了驸马而杀几个御医,更是有理有据,淡笑道:“梅蕊,御医已经跟朕说过了,驸马的病是魂魄离身,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夺回来的”“父皇也相信那帮蠢才的鬼神之说么连驸马爷都治不好,养着那帮家伙还有什么用”梅蕊公主怒道。“梅儿放心,父皇倾尽大越天下之财,也要寻到名医,救醒驸马父皇这就去要群臣想办法”皇上脸色难看,摇着头走了出去。梅兰风还在门口等候,见父皇带着难看的脸色出来,知道荆明的情况并不乐观,对着梅蕊公主和华玉、宁画道:“烦劳梅姐姐和二位妹妹,定要照看好驸马,我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醒来”梅蕊公主冷冷一笑:“妹妹何必操这闲心,我驸马府的私事,不用外人来管,你做好你的长风公主吧”到了次日,荆明又挨了十几根银针,依然没有好转,梅蕊公主果如她所言,斩了一名御医以儆效尤,皇上当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梅蕊公主去胡闹。一时间,御医院里人心惶惶,却是束手无策,几名年老的御医赶紧递交了辞呈,以躲避杀身之祸。不几天,大元帅昏迷不醒的消息像长的翅膀一样在大越京师里传开了,并慢慢的向广陵、金陵传去。长安街道上,不断进出的行人和商贩,为京师的春天增添了几许繁华,街巷内张灯结彩,打扫得干干净净,城门处的大越兵士,军姿庄严,整齐威风,人人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神情,正等待着迎接凯旋归来的大越勇士。酒肆里,一个窈窕动人的身影独自坐着,一个美貌的女子脸色苍白,神情憔悴,眼眶里泪光点点,正独自喝着闷酒,遥望远处鲜红的血阳,口中喃喃自语:“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走尽暮沙衰草。酒里春色,梦中,都是醒时烦恼。将军凯旋归来,认得迎门轻笑”说到伤心处,两行珠泪似雪般晶莹,又仰头猛喝了一口烈酒。“阁下又在喝闷酒”身后传来声呼唤,那女子急忙抹了眼角,转过身来,轻道:“杏子,你怎么来了我交代你的事情都做好了么”“阁下,杏子奉命查了大日本帝国类似的病案,这种情况叫做植物人,大多数是因为脑部长期缺氧导致脑神经不可逆的受损,一般情况下脑部还有淤血沉积。”“可否有救”那美貌女子急切问道。杏子低头,怯怯道:“这在大日本民间叫做活死人,醒来的几率相当小”那女子脸色煞白:“不会的,他一定会醒来的,你再去查找,一定要找到救治方案。”杏子黯然低头:“是,属下这就去办”随后又嬉笑道:“阁下刚才不是说都是醒来烦恼么他这般昏睡不醒,或许对阁下也是一种解脱”“大胆你敢多嘴”那美貌女子怒喝一声,杏子慌忙离开酒肆。梅蕊公主已经杀了三个宫廷御医了,御医院依旧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救治方案,一众御医惶恐不安,张院史更是愁容满面,将后事都安排好了,就等着那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驸马府里,三名女子正伤心的坐在荆明身边,芷晴来报:“公主殿下,门外有一个洋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