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作者:漫步长安      更新:2023-07-06 04:29      字数:4039
  得到巩福宁的保证,景修玄像是松口气,道:「我受匡家大恩,得匡家亲授剑谱,匡家事就是我的事。但我终是年轻,恐怕陛下不能采信。若巩大人亲自递折,想必陛下一定会郑重彻查。」巩福宁点头,「你放心,我今夜就上折。」「巩大人,且慢,时机未到。」被制止住的巩福宁一愣,「时机?」「没错,我们要等时机。」莫名的,巩福宁就在他的注视下点头。这个青年不愧地继承匡家剑法的人,气势神态无一不似真正的匡家人。尤其是五爷。莫非是五爷位列神明后,点化了景侯爷?仔细想想,越想越有可能。不知不觉中,巩福宁的脸色慎重起来,神色有些复杂,对待景修玄多了一份尊重。景修玄看在眼里,眸色深沉。「巩大人此次回京,可有什么打算?」巩福宁的脸色沉重起来。他此次回京述职,要是他没有料错,恐怕他得挪个窝了。河西那里他经营多年,早已根深盘固。但一纸圣旨,他就得携家返京。「一切听凭圣上的安排。」程世万在他一抵达京中时,就来拜访过。先是叙了旧情,接着提出替他在户部留了位置,以他的功绩,一个户部侍郎的职位跑不掉。他心沉了沉,姓程的现在手眼通天,要说对方没有在陛下面前说过什么,他是不信的。要是他不知道姓程的所作所为,倒是没什么怨恨的,不过是换个地方,他照旧是天天变着花样地弄吃食。景修玄微微一笑,说道:「巩大人在河西多年,自是难以割舍。当年河西荒凉,京官不愿外派,唯巩大人慧眼识珠,自愿请往。一别三十载,河西翻天覆地,瓜果甘甜,稻麦飘香,说是另一个江南亦不为过。然当年的烫手山芋成了肥肉,必引得四方闻风而动,都想沾些油水。是以,这块肥肉,巩大人是不想让也得让。」道理巩福宁是知道的,一想到自己多年经营被别人坐享其成,心里多少有些不舒坦。他心下一动,景侯爷不会无缘无故和自己谈这个。「老夫一切听从陛下安排,只是可惜河西的葡萄美酒…怕是无缘亲手酿制。不知景侯爷有什么高见?」「高见谈不上,眼下留在京中,不是上策。巩大人何不避走陇北?陇北虽然苦寒,但地广人稀,易于梳理。听说陇北雪域冰湖中,出产一种极鲜美的银背鱼,想必一定合巩大人的心意。」巩福海哈哈大笑起来,「景侯爷真是说到老夫的心坎中,那银背鱼,老夫慕名已久。听说离开雪域的水,不出一天就会死亡。可惜一直未能尝鲜,若是真去到陇北,倒是能解解老夫这几十年的馋。」景修玄神色松动,仿佛面前是一位年轻的士兵。年轻的士兵在一场小小的庆功酒席上贪杯,睡到日上三竿未起,被他罚打二十军棍。二十军棍下去,士兵躺了半个月。伤势将好,就跑到附近的河边摸鱼,亲手做了一道鱼汤端到他的帐前,说是赔罪。彼时,年轻的士兵脸色黑红,一脸的憨相,与现在的福相天差地别。往事随风,想来令人怅然。河西的事情,程世万倒是没有伸手。巩福宁和程世万有同袍之情,就算不为程派所用,也不会倒戈相向,所以程家不会打河西的主意。真正动心的是方家,方家根基本就浅,缺钱缺人,就把主意打到了今年物产大丰收的河西。「巩大人豁达,当今京中,局势尚不明朗,远离京中未尝不是好事。」他眼眸深邃,真诚而不外露。几乎是没有细想,巩福宁就觉得他是真正的为自己着想。眼下各位王爷渐长成,京中风云变幻,确实不宜久留。不知景侯爷支持的是哪一位王爷?「多谢景侯爷的坦诚。」巩福宁是真心道谢,若不是景侯爷今日所说之事,自己必是会留在京中的。程世万盛意拳拳,他没法拒绝。再者程家出了一位皇后,太子又是程家的外孙。十拿九稳的事情,他不过是顺水推舟,何乐不为?但是现在,他什么都不能确定。当年的事情一旦揭露,牵一发而动全身。程世万如果问责,程家势必一落千丈。到时候程皇后也好,太子也罢,一切都不好预料。景修玄话已说完,起身告辞。待他走后,巩福宁的管家探出头来,「大人,这个景侯爷说的可信吗?」莫管家是跟随巩福宁多年的老人,在巩福宁还是匡家家将时,莫管家是匡家军中的一名伙夫。因为吃,与巩福宁结下缘份。「我相信他说的话。」巩福宁眼神中透着怀念,那年轻人的神态和举止太像五爷,他莫名就相信对方。「你看他的背景,像谁?」莫管家眯着眼,看着那高瘦挺拔的身影迈过门坎,消失在黑夜中。惊讶地张大了嘴,喃喃道:「老奴莫不是眼花?这景侯爷真是…太像五爷了。」「可不是,老莫你信不信神明?五爷成了神,哪里还会容忍在人间时的冤屈,必是他点化过景侯爷。听说前段时间,姓程的与景侯爷比试,一败涂地。」莫管家刚合上的嘴又张开,「程世万的身手在四十年前就足够厉害,他居然败给了景侯爷?」「没错,世人都说景侯爷得了匡家剑法的真髓。」老管家脸露欣慰,「若真是那样,五爷不愧是五爷,还真是选对了人。」「哎呦,光顾着说话,你快去看看那宵夜三丝羹好了没有?」巩福宁一拍脑门,急急地催着老管家。老管家「……」他们在谈论五爷的事情,大人怎么又想到吃的。也是大人爱吃,没把心思放在建功立业上。若不然,怕是…老管家颠颠地离开,一副火烧眉毛的模样。巩福宁望着夜色,低喃,「五爷,您眼光倒是一如往常的好…」第87章 欢喜刚刚有些睡意的郁云慈听到门声,瞌睡又跑得干净。她闭着眼睛侧身向里装睡,感觉人进到内室,有脱衣服时布料摩擦的声音,然后外边的床榻一沉。她的心原是跟着声响一起飘浮,在他躺下来的一瞬间立马安定下来,嘴角泛起一抹笑意。身体无意识般往外侧一滚,滚进熟悉的怀抱中。舒服地叹息着,这才觉得浓烈的困意袭来,打着哈欠埋首在他怀中。不到一会儿,就沉沉睡去。一墙之隔的景家二房,二老夫人同样翻来覆去睡不着。东边的院子里今夜闹哄哄的,老二心里不痛快,在外面喝了些酒。一回来,又是骂二儿媳妇,又是教训齐哥儿。闹得是鸡飞狗跳,老二家的又哭又闹说是日子没法过,要回娘家。齐哥儿更是不干,他没做什么还被骂,委屈得来向她告状。她心疼不已,安慰着长孙。赶到二房后,先是喝斥下人。那些没眼色的东西,没看到老二醉得厉害,不知扶他去歇着,还由着他胡闹。接着是安抚老二家的。老二家的比老大家的底子要硬,亲家老爷官职从五品。老二家的是嫡长女,当初嫁给老二,就是因为老二的秀才功名,加上他们是侯府的二房。如今,老二一直是秀才,再也没有更进一步。他们二房还被侯府分出来,自立门户。亲家老爷那里常摆脸色,连带着老二家的跟着脾气变大,在东院颐指气使。但凡是有点不顺心,动不动就闹着回娘家。她一直忍着气,按捺着不发作。谁让他们二房现在落魄到要看一个从五官亲家的脸色。自从得知大房的侄子是个短命鬼,她就存了心思。早年间,她还不急,想着等那侄儿一死,侯府的爵位迟早会是二房的。哪里想着,那孩子越活身子越壮实,后来学了匡家剑法后更是身强体壮,半点不像个短命的。眼见着他变得越发的厉害,还娶了妻,她的心真正急起来。她每年都告诉自己,二房一定要有个人出人头地,压住大房。本想着老二若是中举,情况还能扭转。谁知老二今年还是落榜,真是年年盼着,年年落空。好不容易劝住老二家的,安抚好自己的长孙,她已累得筋疲力尽。想着二房如今的处境,哪里还能睡得着。她心像火烧一般,可不能再等,再等下去湘姐儿年纪就大了。湘姐儿的亲事还没着落,原想着一旦老二中举。有个举人哥哥,湘姐儿能好说人家。现在看看,还是一场空。一夜辗转,翌日一大清早,就带着景湘,提了一些回礼到侯府门前敲门。侯府门房打开门缝看了一眼,说了一声等着,便派人去后院通知自家夫人。郁云慈今天起得晚些,精神不是太好。一边眼迷离着,一边让采青把人带进来。二老夫人是长辈,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这点礼数她还是愿意遵守的。但若是为长者不尊,提一些过分的要求,那就休怪她不给面子。不大会儿,二老夫人和景湘被请进来。郁云慈嘴噙着笑,唤了一声二婶,便让她们坐下。景湘今日特意装扮过,当得起端庄秀雅几个字。不过这姑娘心气难平,眼珠子看一遍屋内的摆设,闪了闪。比起上次来时,这屋子布置得更加精巧。若她是侯府的小姐,哪里至于连一个六品小官都嫌弃她的出身?何况还只是六品小官家的庶长子。越是想着,越是意难平。那六品小官家的事把她娘给气得,几天都吃不下饭。赌气非得给她找个更好的,一连给她相看几户人家,都没有下文。别人嘴上不说,托中间人支吾几句,大意还是他们二房家世太差。门当户对,若不是他们二房姓景,恐怕别人连提都不会提。她咬着唇,娘今早告诉她,说想要嫁好人家,还是得来求三嫂。郁云慈一见她,就知道这母女俩打的是什么主意。二老夫人挤着笑道:「昨日夫人派人送的月饼,我尝着味道真不错。也是夫人心思巧,竟能想出那些个吃法。」「二婶收到礼就好,原本我还想派人去问一问,是不是礼没送到?昨夜二哥好像喝过酒,在侯府门口胡嚷嚷,说我和侯爷不孝顺,逢年过节,连个礼都不送。我实在是冤枉,新月饼一做出来,我可是第一个让下人送到二婶那边。」她说着,面露委屈。二老夫人被她一堵,干笑道:「你二哥落了榜,心里有些不好受。他喝过酒,许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侄媳妇你多担待,莫要与他置气。那月饼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二婶知道你用了心。」「都是厨房的婆子们想出的法子,二婶既然吃着好,等会我让她们抄一份方子给二婶。」二老夫人似是受宠若惊,连连推辞,「这怎么使得,我不过是一提,夫人太客气了。」要的就是客气,若是二房还算安分,她愿意客客气气地相处着。但二房想要作妖,恕她不能奉陪。不过是做月饼的方子,又没什么技术可言,她乐得大方。当下她不让传画跑了一趟厨房,写了一份方子。二老夫人接过,嘴里还说着不好意思,手却是把方子折好,交到景湘的手中。「湘姐儿你收着,日后你出了门子,又多了一份压箱底的私藏,你婆家也会高看一眼。到时候,你可得好好谢谢你三嫂。」景湘羞赧地接过,小心地揣进袖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