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前尘
作者:漫漫不慢      更新:2022-05-06 09:43      字数:3129
  空荡荡的大殿没有其他任何人,殿中一片黑暗尚未点灯,他如幽灵般静静地坐在王座上。他生来孤独,在他很小的时候曾亲眼看见整个部落的族人惨遭屠戮,自那以后,他就失去了对人世间温暖的感知,开始流亡在外,独自一人挣扎、彷徨、不安和嫉恨。即便后来拜师学艺,他也喜欢独自一人吃饭、读书、习剑,所以他特别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如今他已是南诏最尊贵的人,他仍然喜欢屏退所有服侍他的人,把自己独自一人留在黑暗中。因为黑暗让他更加清醒,也让疼痛更加猛烈。因为清醒,所以这个世上唯一能走近他内心孤独的那个人变得更清晰,他的黑暗唯有可以被她点亮;也因为这个人今后恐怕再也不会点亮他的黑暗,让他在清醒的黑暗中更加疼痛。

  月华的清辉穿过筛子一样的窗格漏进大殿,投射在大殿的地上,大殿的柱子上,斑驳森然。一缕强光在地上被撑开,门吱呀一声打开显得格外刺耳。施仁诺不悦地问道:“什么事?”

  来报的人声音僵硬,仿佛尽量在克制内心的慌张“启禀主公,属下无能,没有抓住公主,公主已逃到大周长安城。公主到了长安后,突然出现了许多势力保护她,我们的人在都城莫名其妙地遭到偷袭,折损好些人,在大周都城我们实在不好下手。”

  空荡荡的大殿上寂静得可怕,来人只能听见自己的心撞击胸膛的声音,他跪在那里一动不动,眼前月光下大殿中投下的斑驳阴影如鬼魅晃动,内心只感觉万分煎熬。他跟了眼前人很多年,知道他文弱平静的外表下有一颗冷酷无常的心。君心难测,不知此刻他对逃走的公主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半晌,富有磁性的声音平淡地响起,“知道了,下去吧!”

  玄衣人进来之前已做了多方心理准备,以为会迎来一场暴怒,不想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过关,如蒙大赦。黑暗中看不清坐在高位上的人的脸,他也不敢多做停留,生怕这样的指令稍纵即逝,随即赶紧退出大殿。

  南诏王宫的含香宫已是今非昔比,宫内的摆设上均有茶花纹饰,这些往日在含香宫中盛放的茶花总是渲染着优雅温馨的氛围,而今日却让人嗅到了荼蘼的气息。施仁诺走了进来,见云萝太后背脊笔挺地端坐在正厅的宝座上,她衣冠整齐,姿态尊贵。她眼中的那份刚强坚毅还在,只是看上去突然苍老许多,双眼凹陷布满血丝,眼睛周围青黑,爬满皱纹,未过花甲却已然白发丛生,已失去了往日的光采。施仁诺知道,那份坚毅和尊贵已是强弩之末。可她见施仁诺进来,并未多看他一眼。

  他说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云萝太后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前方,仿佛想要看穿什么东西。

  他语带嘲讽,“你的宝贝外孙女,玉茗公主,已经成功逃到了长安。”施仁诺从她平静的表情上看不出任何变化,接着道:“你说要是她知道了她父母的事情,我们美丽的玉珠公主和沈驸马是怎么死的,你猜她会怎样?”

  云萝太后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异样,不过又很快恢复平静依然没有开口。

  施仁诺捕捉到那一刹那的变化,心满意足地负手转身,仰天长笑朝殿外走去,“哈哈哈!”

  直到施仁诺的背影消失,士兵将殿门掩上,含香宫的大殿重新恢复平静,良久,云萝太后终于歪下了身子。仿佛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她双手紧紧扣住椅子的边缘,两行眼泪自眼中无声地流下。她已不复刚才那般尊贵从容,苍老和疲态顿显,内心那样的煎熬与无力,好似坠入洱海深处,只能痛苦地挣扎下坠,看着光亮一点一点消散,抓不住任何东西。

  大周到睿宗时期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商贸繁荣,在长安这样的大都市已经有了夜市。所以睿宗在位时京城就延迟了宵禁时间到子时,戌时三刻城门关闭以后京城府尹只安排人夜巡以维护治安。

  玉茗公主打算天黑以后再回逍遥王府和沈府。有了今天白天的教训,她不想有太多的人知道她回长安城。她年少时,师尊甚少跟她聊起长安城的事,对王府和沈府知之甚少,这是她第一次回去。临回去前,她综合了流火和月影的情报。逍遥王府和沈府如今剩下的人都不多了,这些年两府各有一个老管家和少数几个仆人看家护院。说到护院其实也谈不上,众所周知王爷早已是世外之人,沈家仅有的一位小姐也跟着逍遥王在山中居住,偌大的王府和沈府早已形同虚设。两府人丁凋零,昔日的荣光已不在,门可罗雀。唯有两个老管家带着一两个洒扫的忠仆安安稳稳地守着王府和沈府。

  王府的何管家沈玉茗倒是见过,老管家曾来过她居住的惘然谷几次,为人老练,处事干净利落。李泽沛当年弃东宫隐匿江湖,先皇雷霆震怒,要贬他为庶人。皇后苦苦求情,朝臣们从中斡旋,先皇才封了他一个没有封地和俸禄的光杆王爷“逍遥王”。皇后终是爱子心切,不忍心看自己的儿子飘零在外,于是借娘家之手给这个儿子置了府邸和田地。何管家就是在那时候被何老太爷从何家挑选出来帮李泽沛打理家产的。李泽沛是个不称职的家主,自决心退隐江湖后,就再也没怎么出现在京城过,多亏何管家这么多年主持家务,行事周全,忠诚可靠,深得逍遥王的信任。

  当何管家见到沈玉茗一行人自然十分诧异,不过以他敏捷的心思和沉稳的定力又很快地恢复平静。何管家也不多言语,立即引沈玉茗进了王府。当她们到达王府客厅时,下人已点亮了大厅里的灯,安排好了茶水,大厅干净整洁,完全不像主人不在家的情形。待沈玉茗坐定,何管家才开口,“公主只身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老管家请坐!”沈玉茗知道何管家虽是王府家仆,但经验老到,许多事她还要向他请教。

  何管家也不推辞,知道公主不远万里单独造访,必然有重要的事,于是坐在了左下首。暮烟替过一旁服侍的仆人,让无关人等都退了下去,随后她们八个按长幼顺序分立两旁。

  沈玉茗捡了要紧的事讲。直到听到她去求见上官太师,何管家才忍不住焦急地叹道,“公主为什么不先来见老奴啊!”

  沈玉茗见他似有难言之隐,追问道,“先见太师有何不妥?”

  老管家只是说道,眼含深意,“公主如果事先不让上官太师知道你要借兵的事,南诏王族被救可能的可能性会更大。”

  沈玉茗今天上午见完上官忱的时候,也隐约感到上官太师的异样。但她没想到事情会适得其反。八个丫环听了后也很诧异,上官家与沈府难道有什么过节?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始疑惑起来,公主自幼就不曾到过京城,王爷也从未提起过,难道这中间真的有什么天大秘密是王爷可以要隐瞒的。想不到到了一趟京城却横生枝节,牵扯的事情越来越多。

  这无疑是一个不好的消息,沈玉茗咬咬嘴唇,“老管家,我想知道这上官太师是否与我们沈家有仇?”

  “公主,有些话不当由老奴来开口,殿下不说,自有不说的道理。有些事公主迟早会知道,不必急于一时。但请公主听老奴一句劝,公主身为大周贵胄,南诏乱臣贼子犯上作乱,公主暂且置身事外方为上策。以公主的特殊身份,只要你留在大周境内,叛军也不敢拿你怎么样。公主当务之急应前往蜀中请殿下出关,让殿下说服当今朝廷保南诏王、太后、王后和小世子的性命无虞,救他们出困境。先保得性命要紧,至于叛乱的事还需要静待时机,徐缓图之。”何管家目光闪烁,当年的事记忆犹新,但他不能告诉小公主,“上官氏掌大周朝政,要想从他们手中借兵平定叛军,是万万不可能的!”

  “先保性命,再静待时机,徐缓图之?不平定叛军又如何救他们性命?”沈玉茗心中懵懂,当然领会不到老管家的一席话。

  被如此一问,何管家竟然不知该如何回答,半晌只得再次劝道,“哎~老奴见识浅薄,无法助公主一臂之力。老奴还是那句话,以你现在的身份,叛军不敢碰你。公主切勿急于求成,还请公主静等殿下出关商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万事需从长计议。”

  “谢谢何管家!”

  沈玉茗听完何管家的一席话,内心更难平静了。由最初的担忧和急切,又多了许多疑惑,在来之前她从未想过此行会有别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