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臣俩都挺感动
作者:九宫格夫妻      更新:2022-11-15 23:04      字数:3080
  “什么?文若你要跟朕请辞?”

  一大早上,听人说荀彧求见,刘协本来还有点不太高兴,心想这荀彧也真是不太懂事儿,结果,这荀彧就突然冷不丁的,毫无预兆的给特扔了一颗大雷。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辞职呢?朝中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外面韩遂、吕布、孙策、袁尚还在,家里面还有数以百万的流民需要安抚,连年征战,民生多艰,又有盐铁新政等待着实施,甚至朝廷还要迁都,你这个时候辞职,谁还能担此大任?”

  我这还惦记着把你扶成权臣,架空我实行君主立宪呢啊,你怎么这么随随便便的就撂挑子了呢?

  我上哪去找一个新的权臣来代替你呢?

  当然荀彧要走,在刘协想来也并不全是坏事儿,毕竟这个荀彧,实在是太忠心了,也太有能力了,什么事儿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起码刘协自己单方面的就认定,如果不是这荀彧在做修补匠对着自己各种的奇思妙想在修修补补,说不定自己不是什么鬼神之谋的事实,这些朝臣们早就发现了。

  就见荀彧笑道:“今日之朝堂,已是今非昔比,朝中人才济济,就是尚书台的诸位尚书,其才能也都不弱于我了,我在与不在又有什么分别?”

  刘协还是拧着眉,问道:“那,令君之后,谁可继之?”

  “尚书台中,已有诸位尚书,天子英明神武,又何须尚书令?臣建议,这尚书令之职不如还是取消了吧,天下诸事,由各部尚书共同商议,由陛下来做最终仲裁,就是了。”

  “我来仲裁?我能仲裁什么?嗯……令君啊,你可是咱们大汉的大管家,你撂挑子不干,让朕亲自来管家,这又岂是人臣之道?”

  “陛下诸事繁忙,若是不愿亲自参会,完全可以借北宫,中书台,议税阁进行旁听和批复。”

  “嗯……嗯?”刘协一听,却是突然有点茅塞顿开之感觉。

  对啊,如今这尚书台的尚书越补越多,录尚书事的重臣也已经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了尚书令的牵头,这不就乱作一团了么?

  那肯定是要动不动就开会的。

  这个尚书台会议,搭着议税阁的会议,一个管着提案一个管着审批,这不就有点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意思了么?

  不对,应该说,一个是政府,一个是议会,只要接下来自己切实的不去管事儿,让他们爱怎么开怎么开,貌似就离着君主立宪更近一步了啊。

  想着,刘协的脑子里就开始勾画一张复杂,且庞大的行政结构图。

  首先是作为一年之初所召开的,规模最大的盐铁议会和勋贵会议,二者可以合二为一,上到勋贵,下到乡老、政绩优秀的小吏,都可以汇聚一堂,讨论这一整年朝廷施政的得失功过。

  主要是为朝廷起到一个监督、提议的作用,可以使朝廷在施政的时候充分了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经济状况有一个了解。

  这些讨论,朝中诸公必须是全程旁听的,其中有意义的内容也会被当庭速记,在会后整理成册供朝中诸公反复阅览,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对朝廷施政不当的地方,尤其是中央政策下到地方的执行问题进行有效的上下沟通机制。

  盐铁会议和贵族会议之后便是朝廷的议税会议,议税会议作为朝廷的决策大会,首先要对盐铁会议中提到的热点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恶政要进行检讨,对于执行问题要对尚书台进行问责。

  之后,议税会对去年一整年的财政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是没有完成的,该问责的问责。

  然后商讨一下新一年的财政计划,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军政两届方方面面的大事的,直接给尚书台列个清单,让尚书台负责具体执行。

  简而言之,尚书台对议税阁负责,议税阁对议税会负责,议税会对盐铁会议负责,那么他这个天子呢?

  没有人对天子负责。

  这就是刘协的计划了。

  不过确实,在这一年的实际运作中,这幅行政图吧……跟自己想的还真是不太一样。

  在刘协自己看来,这个不太一样主要就是因为荀彧这个尚书令,或者说,是因为政治惯性的原因,百官还是更习惯事事都以尚书台为主。

  而荀彧本身地位真的够高,功劳也够大,朝中的颍川人又实在是太多,所以事物在执行起来难免就会跑偏。

  最简单的一点,就连刘协也知道,荀彧现在和杨彪的关系已经不是很融洽了,俩人在尚书台总是吵架。

  而在刘协的设计里,管着议税阁的杨彪在决策的权力上应该是远大于荀彧的才对,但他也不应该去管执行。

  所以总而言之,荀彧走人,这其实对于刘协的计划,应该是很有帮助的一件事,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他着手对朝政进行“微调”。

  比如将议税阁的成员构成,尽量的与朝廷脱离关系,比如盐铁会议的问题上,也尽量让自己抽身事外等等。

  不对,议税阁与尚书台之内的各部尚书,好多都是重复的,这个不好,得想个办法将之剥离,嗯……御史台好像不错,以后有机会我试着增加一下御史的权限,给他们改革改革,把他们直接送进议税阁。

  还有荀悦,对,既然荀彧现在跟我辞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荀悦也给安排了呢?这个荀悦简直是自己想要放权路上的绊脚石啊!

  当然直接把他扯下来或者踢出去也不成,因为他不当这个中书令,也会有别人来当,总不能把中书台这个机构都给撤了吧?

  那样的话确实不太方便,而且鬼知道这些群臣又会怎么脑补,莫名其妙的就再搞出一个实权的决策机构出来。

  于是刘协想啊,想啊,越想就越飞,脑子里一口气冒出了好多的骚操作。

  而荀彧见天子明显是一副正在深思,思得完全沉浸在思想的世界里都走神了的样子,当即便被吓得屏住了呼吸,生怕因为自己的喘息声太大了影响了天子的思绪。

  好一会儿,刘协突然问道:“令君既然辞职,那,仲豫呢?”

  荀彧愣了一下,道:“仲豫是陛下的私臣,如何安排,自然全由陛下一言而决。”

  “嗯,既然如此,等新皇宫建好之后就将中书台迁至北宫吧,新皇宫朕也不打算用太监了,就让嗯……让仲豫负责朕的私人事务如何?”

  说着,刘协还颇为忐忑的瞅着荀彧。

  毕竟这不管看起来,还是实际上,这不都是让荀悦干太监的事情么?虽然不会切了他就是了。

  说真的,刘协已经做好这荀彧当场翻脸的准备了。

  然而结果,对于此事早有预料,但是想的跟刘协又完全不一样的荀彧,闻言却是一丁点都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甚至心理还在感叹:果然啊,天子就是在等我辞职,你看我这一辞职,仲豫那头马上就给安排了,以后事归北宫,他的职权肯定还会进一步的上升的。

  于是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就代替荀悦谢恩了。

  刘协则被感动的都哭了。

  忠臣啊!这是怎样的忠臣啊!

  堂堂一朝宰相,我让他来北宫帮我管理私人事务,除了不切那一刀和太监也没啥区别了,这是多么大的侮辱啊,这荀彧居然还笑得出来。899中文